•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著 9787512000117 线装书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著 9787512000117 线装书局

全新正版书,当天发货。如有套装书(或图片与书名不符),价格异常,可能是单本书的价格。

167.4 2.8折 598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南朝·宋)范晔著

出版社线装书局

ISBN9787512000117

出版时间2010-1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598元

货号7994047

上书时间2024-05-07

湘云书店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后汉书(图文珍藏版共4册)(精)》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记载了从光武帝刘秀起兵推翻王莽新朝起,至汉献帝让位,曹魏代汉止,东汉一百九十六年的发展历史,分十纪,八十列传,叙事生动,简明周详,是一部杰出的私修断代正史。
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所著的《后汉纪》,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北宋时,有人把晋朝司马彪《续汉书》志三十卷,刘昭注,与之合刊,成为今天的《后汉书》。

作者简介
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人,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
范晔出身士族家庭,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范晔应招出仕,任彭城王刘义康门下冠军将军、秘书丞;元嘉九年(432年),因得罪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于任内著写《后汉书》。元嘉十七年(440年),范晔投靠始兴王刘浚,历任后军长史、南下邳太守、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参与刘义康谋反,事发被诛,时年四十八岁。
范晔才华横溢,史学成就突出,其《后汉书》博采众书,结构严谨、属词丽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目录
后汉书卷一上
  光武帝纪第一上
后汉书卷一下
  光武帝纪第一下
后汉书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后汉书卷三
  肃宗孝章帝纪第三
后汉书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后汉书卷五
  孝安帝纪第五
后汉书卷六
  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
后汉书卷七
  孝桓帝纪第七
后汉书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后汉书卷九
  孝献帝纪第九
后汉书卷十上
  皇后纪第十上
后汉书卷十下
  皇后纪第十下
后汉书卷十一
  刘玄刘盆子列传第一
后汉书卷十二
  王刘张李彭卢列传第二
后汉书卷十三
  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
后汉书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后汉书卷十五
  李王邓来列传第五
后汉书卷十六
  邓寇列传第六
后汉书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后汉书卷十八
  吴盖陈臧列传第八
后汉书卷十九
  耿奔列传第九
后汉书卷二十
  铫期王霸祭遵祭肜列传第十
后汉书卷二十一
  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
后汉书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第十二
后汉书卷二十三
  窦融列传第十三
后汉书卷二十四
  马援列传第十四
后汉书卷二十五
  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后汉书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后汉书卷二十七
  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第十七
后汉书卷二十八上
  桓谭冯衍列传第十八上
后汉书卷二十八下
  冯衍传第十八下
后汉书卷二十九
  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第十九
后汉书卷三十上
  苏竟杨厚列传第二十上
后汉书卷三十下
  郎顗襄楷列传第二十下
后汉书卷三十一
  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第二十一
后汉书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后汉书卷三十三
  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
后汉书卷三十四
  梁统列传第二十四
后汉书卷三十五
  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
后汉书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后汉书卷三十七
  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
后汉书卷三十八
  张法滕冯度杨列传第二十八
后汉书卷三十九
  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第二十九
后汉书卷四十上
  班彪列传第三十上  自东都主人以下分为下卷
后汉书卷四十下
  班彪列传第三十下
后汉书卷四十一
  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三十一
后汉书卷四十二
  光武十王列传第三十二
后汉书卷四十三
  朱乐何列传第三十三
后汉书卷四十四
  邓张徐张胡列传第三十四
后汉书卷四十五
  袁张韩周列传第三十五
后汉书卷四十六
  郭陈列传第三十六
后汉书卷四十七
  班梁列传第三十七
后汉书卷四十八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
后汉书卷四十九
  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第三十九
后汉书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
后汉书卷五十一
  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
后汉书卷五十二
  崔骃列传第四十二
后汉书卷五十三
  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第四十三
后汉书卷五十四
  杨震列传第四十四
后汉书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列传第四十五
后汉书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后汉书卷五十七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第四十七
后汉书卷五十八
  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
后汉书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后汉书卷六十上
  马融列传第五十上
后汉书卷六十下
  蔡邕列传第五十下
后汉书卷六十一
  左周黄列传第五十一
后汉书卷六十二
  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
后汉书卷六十三
  李杜列传第五十三
后汉书卷六十四
  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
后汉书卷六十五
  皇甫张段列传第五十五
后汉书卷六十六
  陈王列传第五十六
后汉书卷六十七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
后汉书卷六十八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
后汉书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后汉书卷七十
  郑孔苟列传第六十
后汉书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儁列传第六十一
后汉书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后汉书卷七十三
  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第六十三
后汉书卷七十四上
  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上
后汉书卷七十四下
  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下
后汉书卷七十五
  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
后汉书卷七十六
  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后汉书卷七十七
  酷吏列传第六十七
后汉书卷七十八
  宦者列传第六十八
后汉书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上
后汉书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下
后汉书卷八十上
  文苑列传第七十上
后汉书卷八十下
  文苑列传第七十下
后汉书卷八十一
  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后汉书卷八十二上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
后汉书卷八十二下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下
后汉书卷八十三
  逸民列传第七十三
后汉书卷八十四
  列女传第七十四
后汉书卷八十五
  东夷列传第七十五
后汉书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后汉书卷八十七
  西羌传第七十七
后汉书卷八十八
  西域传第七十八
后汉书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传第七十九
后汉书卷九十
  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
后汉书志第一
  律历上
后汉书志第二
  律历中
后汉书志第三
  律历下
后汉书志第四
  礼仪上
后汉书志第五
  礼仪中
后汉书志第六
  礼仪下
后汉书志第七
  祭祀上
后汉书志第八
  祭祀中
后汉书志第九
  祭祀下
后汉书志第十
  天文上
后汉书志第十一
  天文中
后汉书志第十二
  天文下
后汉书志第十三
  五行一
后汉书志第十四
  五行二
后汉书志第十五
  五行三
后汉书志第十六
  五行四
后汉书志第十七
  五行五
后汉书志第十八
  五行六
后汉书志第十九
  郡国一
后汉书志第二十
  郡国二
后汉书志第二十一
  郡国三
后汉书志第二十二
  郡国四
后汉书志第二十三
  郡国五
后汉书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
后汉书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
后汉书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
后汉书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
后汉书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
后汉书志第二十九
  舆服上
后汉书志第三十
  舆服下
狱中与诸甥侄书
后汉书注补志序

精彩内容
 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第一上【原文】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钜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
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蜂起。地皇三年,南阳荒饥,诸家宾客多为小盗。光武避吏新野,因卖谷于宛。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光武初不敢当,然独念兄伯升素结轻客,必举大事,且王莽败亡已兆,天下方乱,遂与定谋,于是乃市兵弩。十月,与李通从弟轶等起于宛,时年二十八。
十一月,有星孛于张。光武遂将宾客还舂陵。时伯升已会众起兵。初,诸家子弟恐惧,皆亡逃自匿,日“伯升杀我”。及见光武绛衣大冠,皆惊日“谨厚者亦复为之”,乃稍自安。伯升于是招新市、平林兵,与其帅王凤、陈牧西击长聚。光武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进屠唐子乡,又杀湖阳尉。军中分财物不均,众恚恨,欲反攻诸刘。光武敛宗人所得物,悉以与之,众乃悦。进拔棘阳,与王莽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战于小长安,汉军大败,还保棘阳。
更始元年正月甲子朔,汉军复与甄阜、梁丘赐战于批水西,大破之,斩阜、赐。伯升又破王莽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于漓阳,进围宛城。
二月辛巳,立刘圣公为天子,以伯升为大司徒,光武为太常偏将军。
三月,光武别与诸将徇昆阳、定陵、郾,皆下之。多得牛马财物,谷数十万斛,转以馈宛下。莽闻阜、赐死,汉帝立,大惧,遣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将兵百万,其甲士四十二万人,五月,到颍川,复与严尤、陈茂合。初,光武为舂陵侯家讼逋租于尤,尤见而奇之。及是时,城中出降尤者言光武不取财物,但会兵计策。尤笑曰:“是美须眉者邪?何为乃如是!”初,王莽征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选练武卫,招募猛士,旌旗辎重,千里不绝。时有长人巨无霸,长一丈,大十围,以为垒尉;又驱诸猛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也。光武将数千兵,徼之于阳关。诸将见寻、邑兵盛,反走,驰人昆阳,皆惶怖,忧念妻孥,欲散归诸城。光武议曰:“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阳即破,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诸将怒曰:“刘将军何敢如是!”光武笑而起。会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后。诸将遽相谓曰:“更请刘将军计之。”光武复为图画成败。诸将忧迫,皆日“诺”。时城中惟有八九千人,光武乃使成国上公王凤、廷尉大将军王常留守,夜自与骠骑大将军宗佻、五威将军李轶等十三骑,出城南门,于外收兵。时莽军到城下者且十万,光武几不得出。既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而诸将贪惜财货,欲分留守之。光武曰:“今若破敌,珍王缶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众乃从。
严尤说王邑曰:“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者在宛,亟进大兵,彼必奔走;宛败,昆阳自服。”邑曰:“吾昔以虎牙将军围翟义,坐不生得,以见责让。今将百万之众,遇城而不能下,何谓邪?”遂围之数十
重,列营百数,云车十余丈,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钲鼓之声闻数百里。或为地道,冲轫撞城。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王凤等乞降,不许。寻、邑自以为功在漏刻,意气甚逸。夜有流
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
六月己卯,光武遂与营部俱进,自将步骑千余,前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光武奔之,斩首数十级。诸部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
”光武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连胜,遂前。时伯升拔宛已三日,而光武尚未知,乃伪使持书报城中,云“宛下兵到”,而阳堕其书。寻、邑得之,不意。诸将既经累捷,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光武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寻、邑陈乱,乘锐崩之,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孰,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里问。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
注,洼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王邑、严尤、陈茂轻骑乘死人度水逃去。尽获其军实辎重,车甲珍宝,不可胜算,举之连月不尽,或燔烧其余。
光武因复徇下颍阳。会伯升为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驰诣宛谢。司徒官属迎吊光武,光武难交私语,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光武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九月庚戌,三辅豪杰共诛王莽,传首诣宛。
P1-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