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野生稻(精) 庞汉华,陈成斌 9787555113126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野生稻(精) 庞汉华,陈成斌 9787555113126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全新正版书,当天发货。如有套装书(或图片与书名不符),价格异常,可能是单本书的价格。

99 5.0折 198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庞汉华,陈成斌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55113126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98元

货号11034227

上书时间2024-04-16

湘云书店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庞汉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野生稻资深研究专家。1993年起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和证书。长期从事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期间的多个野生稻研究项目,共获得16项科研成果及奖励,其中国家和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主要著作有《中国优异稻种资源》《中国稻种资源》《中国稻种资源目录(野生稻种)》《特殊地区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中国野生稻资源》等。

陈成斌,毕业于复旦大学遗传学专业,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广西农学会理事,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理事,《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出版有《野生稻种质资源保存与创新利用技术体系》等13部专著,发表科技论文160余篇,获国家、省级科技成果奖29项。参加或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普通野生稻群体重要农艺性状鉴定评价2013-2016”等70多项国家和地方科学基金、科技攻关、863计划及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参与研究的“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获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目录
第一章 中国野生稻保存与利用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 野生稻在稻作理论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一、物种分类的实物依据

二、稻种起源研究的决定性种质

三、稻种基因组学研究的对象

四、稻种生理生化研究的对象

五、种质资源学科教育的物质和文化基础

第二节 野生稻在稻种遗传改良中的重要作用 

一、优质育种的基础

二、抗性育种的抗原

三、功能稻育种的种质

四、转基因育种的基因源

第三节 野生稻在科普教育中的重大意义 

一、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普教育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普教育

三、粮食安全知识的科普教育

四、稻作历史文化的科普教育

五、提升国民科技水平的重要领域

第四节 野生稻在湿地生态保护中的重大意义

一、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成分

二、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物种

三、湿地景象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因素

四、湿地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五、湿地水土的保护作用

第二章 中国野生稻资源的种类、地理分布及特征特性

第一节 中国野生稻的种类 

一、中国古籍中关于野生稻的文字记载

二、中国野生稻的种类

第二节 中国野生稻的地理分布 

一、古书记载的中国野生稻的地理分布

二、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野生稻的地理分布

三、现代中国野生稻的地理分布

第三节 中国野生稻的生态学特性与生态环境 

一、普通野生稻的生态学特性与生态环境分布特点

二、药用野生稻的生态学特性与生态环境分布特点

三、疣粒野生稻的生态学特性与生态环境分布特点

第四节 中国野生稻的植物学特征 

一、普通野生稻的植物学特征

二、药用野生稻的植物学特征

三、疣粒野生稻的植物学特征

第三章 中国野生稻资源的考察、搜集、整理、编目与保存

第一节 中国野生稻资源的普查、考察与搜集 

一、野生稻的发现与初期考察(1917 ~ 1977)

二、全国大规模普查、考察和搜集(1978 ~ 1982)

三、21 世纪初期系统考察和搜集(2002 ~ 2010)

四、野生稻种质资源考察取样技术标准

第二节 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的整理、编目与繁种 

一、野生稻种质资源的整理与编目

二、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大规模繁种、繁殖研究

第三节 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的保存 

一、野生稻的原生境保存

二、野生稻种质资源原生境保存技术标准

三、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监测预警技术规程

四、野生稻的异地保存现状

五、野生稻种质资源异位保存技术标准

六、21 世纪前的野生稻异位保存技术

第四章 中国野生稻资源的鉴定与评价

第一节 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的国家行业技术标准 

一、野生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二、野生稻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三、野生稻优异种质资源评价规范

第二节 中国野生稻的农艺性状鉴定与评价

一、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鉴定的内容与标准

二、中国野生稻农艺性状鉴定与评价结果

第三节 野生稻资源的稻米品质鉴定与评价

一、野生稻资源的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与评价

二、野生稻资源的稻米蛋白质含量测定

第四节 野生稻资源的抗病虫性鉴定与评价 

一、野生稻资源的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二、野生稻资源的抗虫性鉴定与评价

三、野生稻双抗和多抗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

第五节 野生稻资源的抗逆性鉴定与评价 

一、野生稻资源的耐冷性鉴定与评价

二、野生稻资源的耐旱性鉴定与评价

三、野生稻资源的耐涝性鉴定与评价

四、野生稻资源的泌氧性鉴定与评价

五、野生稻资源的耐低磷性研究

第六节 野生稻资源的育性及其他特性的鉴定与评价 

一、雄性不育性的鉴定与评价

二、普通野生稻功能叶耐衰老性的鉴定与评价

三、普通野生稻花器官的鉴定与评价

第五章 中国野生稻资源优异种质的利用

第一节 中国野生稻资源优异种质的概况 

一、构成理想株型的优异农艺性状种质

二、高抗病虫害的优异种质资源的利用

三、抗逆性强的优异种质资源

四、优质稻米资源

五、野生稻的优异种质

第二节 中国野生稻优异种质应用的主要成就 

一、野生稻优异种质在水稻常规育种中应用的主要成就

二、野生稻优异种质在杂交稻育种中应用的主要成就

三、国外野生稻资源利用的主要成就

第三节 野生稻种质资源在育种中利用的主要技术

一、远缘杂交育种技术

二、细胞工程育种技术

三、植物分子育种技术

四、植物转基因育种技术

第四节 野生稻优异种质利用的发展趋势 

一、在超高产育种中的利用

二、在优质育种中的利用

三、在抗性育种中的应用

四、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

五、在特种稻育种中的利用

六、在生物技术研究与稻作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应用

第六章 野生稻种质资源平台的建设与运行

第一节 野生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与数据质量控制 

一、制定概况

二、规范使用检验

三、平台数据质量的权威性

第二节 野生稻种质资源平台的建设

一、数据库构建

二、网络管理

三、平台验收

第三节 野生稻种质资源平台的运行 

一、野生稻种质资源平台运行规程

二、野生稻种质获取与信息反馈

三、使用效果

第七章 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基础理论研究

第一节 中国野生稻分类学研究

一、野生稻分类学研究的历史概述

二、稻属分类检索性状探讨

三、中国野生稻资源分类学研究的主要进展

第二节 中国野生稻与栽培稻分布演变的关系研究

一、中国野生稻分布概况

二、中国栽培稻分布概述

三、中国人口变化对野生稻分布的影响

四、中国野生稻与栽培稻分布区逆向发展的主要原因

第三节 野生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一、野生稻种质资源的物种与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野生稻种内遗传基因多样性

三、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优异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第四节 中国野生稻的染色体研究

一、疣粒野生稻的染色体研究

二、药用野生稻的染色体研究

三、普通野生稻染色体的研究

四、野生稻种质资源染色体研究的前景

第五节 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同工酶研究

一、野生稻种质资源同工酶的前期研究

二、野生稻分类及籼粳分化上的同工酶研究

三、栽培稻分散起源的研究

四、同工酶技术在野生稻种质资源研究上的意义

第八章 野生稻在稻种起源演化中的作用

第一节 亚洲栽培稻的近缘祖先种 

一、近缘祖先种的条件及确认

二、普通野生稻存在籼粳性状分化的潜能性

三、普通野生稻资源分类

四、普通野生稻核 DNA 多样性

五、根据稻种资源核 DNA 测序结果确认近缘祖先种

第二节 亚洲栽培稻起源地的研究 

一、栽培稻起源地学说概述

二、栽培稻最初起源地的确定与基本条件

三、核 DNA 测序确定起源地的可能性

第三节 栽培稻种起源演化途径的探讨

一、稻种起源演化途径学说概述

二、稻种起源演化途径研究的新进展

第九章 野生稻种质资源的生物技术研究

第一节 野生稻种质资源优异种质应用的细胞工程研究 

一、普通野生稻优异种质的单倍体纯化研究

二、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的花药培养研究

三、野生稻资源不同外植体的组织培养研究

四、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原生质体培养研究

第二节 野生稻 DNA 导入栽培稻的分子育种研究 

一、植物分子育种的概念、作用与意义

二、外源野生稻 DNA 导入栽培稻的分子育种研究过程

第三节 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 

一、野生稻种质资源的 DNA 多态性

二、中国普通野生稻资源籼粳分化的 DNA 研究

三、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分子生物学研究方向的预测

四、中国野生稻的基因组学研究新进展

第十章 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的现状与保护建议

第一节 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的自然分布状况

一、普通野生稻的自然分布状况

二、药用野生稻的自然分布状况

三、疣粒野生稻的自然分布状况

第二节 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的濒危现状 

一、普通野生稻的濒危现状

二、药用野生稻的濒危现状

三、疣粒野生稻的濒危现状

第三节 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的濒危原因

一、野生稻种质资源原生地缩小与消失

二、野生稻原生地质量恶化

三、外来种群的侵扰

四、过度收割野生稻与放养畜禽

第四节 加强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的建议

一、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的保存现状

二、保护中国野生稻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建议

第十一章 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研究与应用的展望

第一节 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研究前景的展望

一、进一步深入开展野生稻新种质资源的考察研究

二、开展野生稻种质资源保存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的研究

三、稻作基础理论研究

四、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软科学研究

第二节 野生稻种质资源利用前景的展望 

一、野生稻种质资源在育种上应用的原则

二、野生稻种质资源可利用的优异种质基因

三、野生稻种质资源利用研究的主要趋势

第十二章 中国野生稻主要优异种质资源部分目录

第一节 优质野生稻资源种质部分目录

第二节 抗水稻主要病虫性强的野生稻种质资源部分目录

第三节 抗逆性强的野生稻种质资源部分目录 

第四节 野生稻种质资源雄性不育种质部分目录 

附录Ⅰ 稻属野生种质资源基本情况与主要形态农艺性状调查项目及记载标准  

附录Ⅱ 野生稻资源繁种技术  

附录Ⅲ 野生稻资源种质安全保存技术  

一、种茎资源安全保存技术

二、野生稻种子资源保存技术

三、野生稻微型种质库保存技术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潭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物质保障,是国家战略性物质基础。目前我国对野生帮的研究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厚生境保存技术、种质资源平台共享利用、水稻优质育种利用、基因序列测序研究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的深入系统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节野生稻在稻作理论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理论研究是一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发展的持久性研究工作,它的研究成果是解答人们疑问、满足人们好奇心的唯一科学途径。因此,稻作理论研究对社会文明进步、科技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物种分类的实物依据

世界上有许多动植物、微生物种类,广西就有维管束植物9000多种,还有不少的物种特别是微生物的种类没有被人们发现,因此物种分类学研究任重道远,但又必须有实物依据才能分出新的物种,不能凭空伪造一个新物种出来。野生稻是稻属分类不可缺的物种,没有实物依据就不能开展稻属物种的分类。目前世界上较公认的稻属野生稻种有21个,但是历史上和现在对部分野生稻种的分类还有争议。例如,在历史上对普通野生稻种的分类就有较长时间的争论,先后给野生稻的分类命名的名字就有85个之多。其中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就有19个不同的名字,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有33个名字。学者们对我国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 Baill.)的分类命名也有不同看法,有6个名字,如吴万春教授提出把疣粒野生稻分为ssp.tuberculater、ssp.granulata、ssp.meyeriana 3个亚种。由此可见,野生稻的保存研究对稻属物种分类十分重要,有了它就能辨清真伪,确定物种的名称及在系统中的地位,起到实物依据的作用。

农作物分类既是分类学科的发展需要,也是为了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利用。例如,普通野生稻种与亚洲栽培稻同属“AA”染色体组,血缘最近,有利于有性杂交利用;疣粒野生稻

为“HHJJ”染色体组,与亚洲栽培稻有性杂交亲和性极差,不能用有性杂交的技术方法来利……



精彩内容
《中国野生稻》是我国资深野生稻研究专家几十年研究的成果总结,是目前代表我国野生稻研究领域权威的著作之一。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成就和新进展,在全面介绍我国野生稻普查、考察、搜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我国野生稻的地理分布及生态环境,系统展示我国野生稻的形态、分类、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成果。由于我国是世界公认的栽培稻的起源中心之一,而野生稻遗传资源是开展水稻遗传育种和生物研究的物质基础,亦是粮食生产发展的宝贵财富,因此开展野生稻研究,对解决粮食安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本书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水稻研究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了梳理,因此本书具有重大的出版价值。

媒体评论
填补空白:本书是我国资深野生稻研究专家几十年研究的成果总结,是目前代表我国野生稻研究领域权威的著作之一,填补了国内无同类书的空白。
  全面系统: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成就和*进展,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水稻研究取得的巨大成就。
  意义重大:对解决粮食安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专业权威:中国工程院院士、日本京都大学遗传学专业农学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明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植物种质资源学家刘旭作序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