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与夫妻治疗:案例与分析:from symptom to system 胡赤怡 9787562862734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家庭与夫妻治疗:案例与分析:from symptom to system 胡赤怡 9787562862734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家庭与夫妻治疗:案例与分析:from symptom to system 胡赤怡 9787562862734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家庭与夫妻治疗:案例与分析:from symptom to system 胡赤怡 9787562862734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家庭与夫妻治疗:案例与分析:from symptom to system 胡赤怡 9787562862734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家庭与夫妻治疗:案例与分析:from symptom to system 胡赤怡 9787562862734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家庭与夫妻治疗:案例与分析:from symptom to system 胡赤怡 9787562862734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家庭与夫妻治疗:案例与分析:from symptom to system 胡赤怡 9787562862734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家庭与夫妻治疗:案例与分析:from symptom to system 胡赤怡 9787562862734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家庭与夫妻治疗:案例与分析:from symptom to system 胡赤怡 9787562862734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家庭与夫妻治疗:案例与分析:from symptom to system 胡赤怡 9787562862734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全新正版书,当天发货。如有套装书(或图片与书名不符),价格异常,可能是单本书的价格。

84.5 6.6折 128 全新

库存5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赤怡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62862734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11612179

上书时间2024-04-16

湘云书店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引论:家庭与夫妻治疗的四步模式

 第一部分麻烦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

 第二章父母化了的孩子

 第三章冲突的夫妻/三角化的孩子

 第二部分有继子女的家庭

 第四章撒谎的青少年

 第五章三个二人组合并非一个完整的家庭

 第三部分互补的夫妻

 第六章一位激越性抑郁的成年女性

 第七章手总是很“脏”的妇女

 第四部分心身家庭

 第八章患有胃绞痛的俄狄浦斯

 第九章罹患神经性厌食症的中国男青年——相同的地图,不同的治疗师

 第五部分家庭和社会服务

 第十章三代妇女

 第十一章毒品成瘾及家庭的居住式治疗

 结语

 后记



内容摘要

家庭治疗演变的简短回顾

家庭治疗的先驱者告诫我们,要以超越个体特征的眼光去审视使家庭成员构成一个家庭的模式;家庭是由彼此联系的不同生命个体构成的,且它又是由严格但未言明的规则掌控的。

不过,自格雷戈里·贝特森(Gregory Bateson)、默里·鲍恩(MurrayBowen)和内森·阿克曼(Nathan Ackerman)时代以来,这个领域已经有所改变,从最初强调家庭的互动(family interactions,逐步发展到专注于对经验的叙说性建构(narrative construction)——简而言之,就是从人际关系的视角转变为个体认知的视角。但是,如果你认为家庭系统理论(familysystems theory)的最大创新在于发现了人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地相互缠绕在一起的,并且认为家庭成员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展现他们互动的一种方式而已,那么这种改变就未免有些令人困惑。

基于这个前提的各种治疗方式的目的均在于改变家庭组织(organizationof the family)。我们也因此想当然地认为,一旦家庭组织发生了变化,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生活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家庭治疗能够繁荣发展,不仅是因为其效果,而且还因为它帮助我们重新发现了人类状况的最基本的相互关联:家庭系统理论告诫我们,家庭远胜于个体的集合(collectionof individuals);它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它的每个部分皆以超越其各自特点的方式来发挥自身的功能。

为了看到整体,我们学会了通过模糊(blurring)对个性的关注来审视系统这个统一体的方法。不幸的是,在回头审视系统的过程中,家庭治疗师有时会忽略组成家庭的个体。①如果不对人们所处的社会情境(socialcontext)特别是家庭加以考虑,我们就不可能理解个体;但是如果我们只将关注点限制在互动的表面而完全忽略了内在经验的社会行为,这无疑也是一种误导。

家庭治疗进入21世纪的桥梁是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onism),它认为我们的经验能够帮助我们清楚地表达事件。这种从行为到认知的转变,开拓了各种新的可能性。

当今家庭治疗的叙说方式是后现代(postmodern)革命的完美表达。当所有的知识都被视作是被建构的而不是一种新发现的时候,以下说法似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家庭治疗的主导方式应该关注人们创造意义(createmcaning)的方式,而不是他们的行为方式。不幸的是,在重新发掘个体及其内在经验的过程中,后现代方式已经出现无视家庭及其内在关系的倾向。

这一领域从家庭互动转向个体认知的原因之一是,我们为了改变家庭而将注意力放在技术上,从而使我们远离了对家庭的研究。受到贝特森全身心地投入科学观察和研究的激励,第一代家庭治疗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观察和聆听。他们之所以愿意观察和了解家庭,是因为家庭当时还属于未知领域(terra incognita)。不幸的是,当家庭治疗师变得越来越关注治疗技巧而不是去理解家庭的时候,他们便开始远离这种接纳性的开放(receptive openness)了。于是,改变、改变的动力学、声音和意义的延伸变成了焦点,而心理组织(psychological organization)以及创造意义和对话的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结虽然没有被完全忽略,也几乎被弃之不顾。

此外,当代家庭治疗忽视家庭取向的另一个原因是,家庭治疗领域一直存在一股令人厌恶的反家庭暗流。治疗师最初是以敌对者的身份进入家庭的。家庭治疗的出现本应是一种科学的进步,但也不免会受到道德和政治的潜在影响(undertones)。以前,疯狂(madness)是被忽略、被放逐或者被禁锢的,现在却要由家庭来承担责任,接受责难。家庭治疗师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疯狂行为赋予了意义,认为这种疯狂行为不过是其为应对紊乱的家庭环境而采取的一种绝望的、不得已的处理方式而已;由此,家庭治疗师将精神分裂症患者从精神疾病的无可救药的地步中拯救出来。发狂的不是病人,而是家庭。




精彩内容

在本书中,享誉靠前的家庭治疗大师、结构式家庭始祖米纽庆,详细描述了运用四步模式对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类型的十个家庭进行治疗和个案分析的具体过程,并从家庭组织、个体视角、干预策略及技巧等方面,对每个个案的治疗构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本书集结了米纽庆近50年的临床治疗与督导经验。通过本书,大众读者可以知晓自己作为家庭中的一员,该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士,可以掌握结构式家庭治疗技巧。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