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常人体解剖学 主编黎晖, 李新华 9787030755766 科学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常人体解剖学 主编黎晖, 李新华 9787030755766 科学出版社

全新正版书,当天发货。如有套装书(或图片与书名不符),价格异常,可能是单本书的价格。

68.6 7.0折 98 全新

库存37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主编黎晖, 李新华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55766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4436297

上书时间2024-03-28

湘云书店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本书内容共十章, 分为绪论、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内容充实、难易得当、图片精美、文字精练、方便实用。在保证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 适当删减难点、突出重点, 思考题部分加强对难点、重点知识的考查, 强调难点、重点知识与临床问题、前沿方向的结合。以学习目标、学习小结、思考题及配套PPT等形式融会贯通知识点, 方便学习使用。

内容摘要

**章 绪论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重要的支柱学科之一,医学名词中有大量术语来源于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学习医学各学科不可动摇的基石,是医学生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医学生只有掌握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才能准确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从而对疾病采取精准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措施。学好人体解剖学,可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其分科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学中的形态学范畴。

广义的解剖学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分科方法众多,根据研究方法和目的不同,可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是按照人体的器官功能、系统来阐述正常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局部解剖学topographic anatomy则是描述人体各个局部的器官位置关系、层次结构及临床意义的科学。此外,根据临床各科及其他应用的需求,可以分为外科解剖学、神经解剖学、X射线解剖学、断层解剖学、运动解剖学、艺术解剖学;根据中医经络学说进行研究,可分为经穴断层解剖学、经穴层次解剖学等。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解剖学的研究也随之进入分子和基因水平,会有一些新学科不断从解剖学科中分化出来,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二、人体的组成及系统的划分

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之间存在一些非细胞物质,称细胞间质。细胞与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组织。人体的基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几种组织互相结合,成为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如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等。在结构和功能上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器官联合起来,构成执行某种生理活动的系统。人体可分为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内分泌、感觉器及神经九大系统。各系统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下,既分工又合作,实现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

人体有头、颈、躯干和四肢等部位,从外形上可分成头部(包括颅、面部)、颈部(包括颈、项部)、背部、胸部、腹部、盆会阴部、左上肢、右上肢与左下肢、右下肢等10个局部,每个局部又可细分为若干个小部分。上肢包括上肢带和自由上肢两部,自由上肢又分为臂、前臂和手3个部分;下肢分为下肢带和自由下肢两部,自由下肢又分为大腿、小腿和足3个部分。

三、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与人体的轴和面

解剖学术语anatomical term是医学基本语言之一。为了便于准确地描述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关系,人体解剖学规定了统一的解剖学姿势和描述用术语。这些概念和术语是人为规定、国际公认的学习解剖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对于临床医生正确书写患者的检查记录和病历尤为重要。

(一)解剖学姿势

人体标准的解剖学姿势anatomicalposition(图1-1)是指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无论被观察的客体、标本或模型处于何种体位,观察和描述人体任何结构时均应以此姿势为标准。

(二)方位术语

按照人体标准的解剖学姿势,为正确描述各器官或结构的方位及相互位置关系,又规定有统一的方位术语(图1-1)。

1.上superior和下inferior 是描述器官和结构距颅顶或足底的相对距离关系的术语。近颅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2.前anterior和后posterior 是指距身体前面或后面的相对距离关系的术语。距身体前面(腹侧面)近者为前,也称腹侧ventral;而距身体后面(背侧面)近者为后,也称背侧dorsal。

3.内侧medial和外侧lateral 是描述人体结构与人体正中矢状面的相对距离关系的术语。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离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

4.内internal和外external 是描述空腔器官相对位置关系的术语。近内腔者为内,远离内腔者为外。

5.浅superficial和深profundal 是描述与皮肤表面的相对距离关系的术语。近皮肤者为浅,远离皮肤者为深。

6.近侧proximal和远侧distal 在描述四肢各结构的方位时,以接近躯干的一端为近侧,远离躯干的一端为远侧。

在前臂,尺骨与桡骨分别位于内侧和外侧,故前臂的内侧又称尺侧ulnar,前臂的外侧又称桡侧radial。同样,在小腿,胫骨和腓骨分别位于内侧和外侧,所以小腿的内侧又称胫侧tibial,小腿的外侧又称腓侧fibular。

(三)人体的轴和面

1.轴 按照解剖学姿势,人体可设定三种互相垂直的轴,即垂直轴、矢状轴和冠状轴。轴是描述关节运动时的常用术语。

(1)垂直轴vertical axis:与身体长轴平行的轴,垂直于地平面。

(2)矢状轴sagittal axis:呈前后方向,与身体的长轴和冠状轴垂直相交的轴。

(3)冠(额)状轴coronal axis:呈左右方向,与地平面平行,并与另两个轴相垂直的轴。

2.面 在描述和观察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时,常需要将其切成不同的断面(图1-1)。

(1)矢状面sagittal plane:是指从前、后方向,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经过人体正中的矢状面,称正中矢状面。

(2)冠(额)状面coronalplane:是指从左、右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该切面与矢状面及水平面互相垂直。

(3)水平面horizontal plane:也称横断面,是指与地平面平行,与矢状面和冠状面垂直,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切面。

四、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西方医学在古希腊时代,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公元前377年)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已进行过动物解剖,并有专著。古罗马的著名医生和解剖学家盖伦(Galen,公元130~201年),编写了解剖学论著《医经》。达 芬奇(daVinci,公元1452~1519年)堪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不仅以不朽的绘画流传后世,而且所绘的解剖学图谱精确细致,即使今日也令人叹为观止。安德烈斯 维萨里(AndressVesalius,公元1514~1564年)著有《人体构造》一书,共7卷,纠正了盖伦等前人的许多错误,为医学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奠定了人体解剖学的科学基础,被认为是现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2019年在第19届国际解剖学工作者学会联盟(IFAA)大会上,决定将维萨里去世的10月15日作为“世界解剖学日”。

英国学者威廉 哈维(WilliamHarvey,公元1578~1657年)提出了“心血管系统是封闭的管道系统”的概念,创建了血流循环学说,将生理学从解剖学中分立了出来。显微镜发明之后,意大利人马尔皮吉(Malpighi,公元1628~1694年)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构造,从而创建了组织学。18世纪末,研究个体发生的胚胎学开始起步。19世纪,意大利学者卡米洛 高尔基(Camello Golgi,公元1843~1926年)*创镀银浸染神经元技术,西班牙人圣地亚哥 拉蒙 卡哈尔(SantiagoRamónYCajal,公元1852~1934年)建立了镀银浸染神经原纤维法,从而成为神经解剖学公认的两位创始人。

人体解剖学随着现代技术的新应用和医学发展的新要求不断产生新的交叉学科。20世纪发明的电子显微镜,广泛应用于细胞的超微结构与三维构筑的研究,使形态科学研究达到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并发展到分子水平,形成了宏观解剖学、微观解剖学和超微结构解剖学三个标志不同的阶段。随着心、胸、肝和脑外科等手术的开展,器官内血管和管道等解剖学的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CT(MRCT)、正电子CT和超声CT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断层解剖学的进步;随着血管、神经缝合术的提高,建立了显微外科解剖学。当人类进入智能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时,又产生了虚拟解剖学、数字解剖学等新兴学科,不断推动着解剖学向前发展。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即有关于人体解剖学知识的记载,“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书中对脏、腑、筋、骨、皮、脉等人体结构进行观察和度量,是已知的世界上*早的人体解剖学知识。《汉书 王莽传》记载,天凤三年(公元16年),王莽令太医解剖被处死刑者公孙庆的尸体,不仅度量五脏,而且“以竹筵导其脉,知所终始”。汉代华佗(约公元145~208年)使用麻沸散进行麻醉,为患者施行外科手术。宋代庆历(公元1041~1048年)间,有宜州推官吴简绘制的《欧希范五脏图》;宋代崇宁(公元1102~1106年)间,有杨介绘制的《存真图》。宋代宋慈(公元1186~1249年)著有《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早的法医学专著,详细记载了各部骨骼的名称、数目和形状,宋慈因此被认为是“世界法医学鼻祖”。清代王清任(公元1768~1831年)亲自解剖30余具尸体,著有《医林改错》一书,对古书中许多解剖学记载做了订正和补充,尤其对脑的描述*具创见。

19世纪,现代医学由西欧传入我国,建立了医学院校和医院,开始了解剖学的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解剖学科迅速发展,编写了具有我国特点的解剖学教材、图谱和专著,出版了解剖学科的期刊。在应用解剖学、显微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神经解剖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中医药院校解剖工作者在针刺麻醉、经络腧穴等研究方面成就卓著,并在经穴断面解剖、经穴层次解剖、经穴CT扫描图像解剖、经穴立体构筑和经穴显微结构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编写出版了有关针灸腧穴解剖学、中医应用推拿解剖学等具有中医院校特色的解剖学教材,为中医不同专业开设了相应的实用解剖学课程,为中医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各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医学名词中有1/3以上来源于解剖学。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曾指出“解五脏为上工”,其意是说掌握认识了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才能成为医术高超的医生。清代名医王清任说:“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我国历代名医都非常重视脏腑、气血、经络等形态结构,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等人体形态学体系。

学习人体解剖学必须运用进化与发展相统一的观点、形态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研究人体。人类的形态结构由低等动物经过不同的进化阶段,逐渐进化发展而来。人体的形态结构仍保留着与脊椎动物相似的基本特点,形态结构与功能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的关系。人体虽然由许多各自执行不同功能的器官、系统构成,并可分为若干局部,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任何器官、系统都是有机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用刀切割和用肉眼观察。人体结构复杂,直观性强,名词繁多,描述性语言多,需要记忆的内容也多。假如死记硬背,则如同嚼蜡,索然无味。因此,学习解剖学时,应遵循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和临床的原则,采用多种方式灵活学习,不断巩固知识。**,多与图片相结合。充分利用图形记忆印象深刻的特点,养成多看图谱、插图和三维立体图的习惯,必要时可描图和绘图,还可以运用新媒体形式,拓宽学习视野。第二,多与实践相结合。标本实习是学习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方式。人体标本来源于大体老师,感恩大体老师的无私捐赠和奉献,是医学生的**课。通过观察实物(人体标本及模型等)、活体对照等实践方法,加强标本实习和自我学习,加深理解和记忆。第三,多与临床问题相结合。要



精彩内容

《正常人体解剖学》是科学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之一,《正常人体解剖学》按照系统解剖学模式分九个系统来阐述人体器官的形态和结构。《正常人体解剖学》内容共十章,分为绪论、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内容充实、难易得当、图片精美、文字精练、方便实用。在保证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适当删减难点、突出重点,思考题部分加强对难点、重点知识的考查,强调难点、重点知识与临床问题、前沿方向的结合。以学习目标、学习小结、思考题及配套PPT等形式融会贯通知识点,方便学习使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