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玄奘因明思想论考 湯銘鈞 9787547521915 中西书局有限公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玄奘因明思想论考 湯銘鈞 9787547521915 中西书局有限公司

全新正版书,当天发货。如有套装书(或图片与书名不符),价格异常,可能是单本书的价格。

52.9 5.4折 98 全新

库存104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湯銘鈞

出版社中西书局有限公司

ISBN9787547521915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4686377

上书时间2024-03-20

湘云书店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汤铭钧,1982年生于上海,复旦大学哲学博士(2011年),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副教授,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23—2024学年)。主要研究东亚因明传统、印度佛教逻辑学与知识论、中国佛教哲学、古典印度哲学及一些相关的普遍哲学问题。着有《陈那、法称因明推理学说之研究》(中西书局2016年),主编《正理之门——郑伟宏先生从教四十五周年纪念论文集》(中西书局2016年),并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目录

《復旦佛學研究叢書》序

第一章 論佛教邏輯學一知識論學派的因明傳統——歷史、特徵與基本理論

一、因明傳統在古代東亞世界的形成

二、以“能立”為核心的基本理論框架

三、三支作法及其論證思路

四、結論

第二章 東亞因明傳統中的“能立”概念——基於梵藏资料的新考察

一、導言

二、《入正理論》與《正理門論》的“能立”概念

三、遵照《集量論》的新解釋

四、論證的“完整性”與論證要素(probativc factor)

五、結論

第三章 佛教邏輯學的論辯解釋與認知解釋——陳那、法稱與因明

一、引言

二、佛教邏輯學中的認知算子問題

三、共許即成:囚明傳統中的論辯解釋

四、共許非成:法稱學說中的認知解釋

五、結語:因明視角下的三支作法

第四章 同、異品除宗有法的再探討

一、同異品均須除宗有法

二、同異喻體也要除宗有法

三、共許極成、除宗有法與最大限度的類比推理

第五章 玄奘唯識比量研究資料雜抄——導論、選文與評析

一、導論

二、選文與評析

第六章 元曉的相違決定量及與文軌的互動

一、引言

二、元曉相違決定量的論證思路

三、文軌視唯識比量為錯誤嗎?

四、文軌對相違決定量的批判

五、元曉的回應:文獻

六、元曉的回應:解說

七、對文獻(三)—(3)的說明

八、結論

人物年代簡表

參考文獻和縮略語

縮略語

一手文獻

二手文獻

英文概要(summary)




内容摘要
【内容简介】本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项目“玄奘因明典籍整理與研究”(16AZD041)最終成果之一,通過梵漢兩方面文獻及相關的藏文資料的比對和互釋,研究玄奘所傳的因明學說及其思想特徵。在“論”(哲學解讀)的方面,提出“論證要素”概念,用於指稱歷目前某一位邏輯學家在其有關論證可靠性的理論規劃中的首要關注點,這種關注點一般都有直觀方面的基礎。本書在這一概念的指引下,思考佛教邏輯有別於西方邏輯的特徵所在及這一特徵在不同歷史階段的體現。在“考”(歷史考證)的方面,本書通過發掘一些新事實,指出東亞因明傳統並非僅僅來源於《正理門論》和《入正理論》,而很可能以陳那和法稱之間的佛教相關學說爲整體背景。本書還通過梳理圍繞玄奘唯識比量的一些新綫索,重新理解因明在古典東亞中日韓三國的培育和形成。

精彩内容

本书由六章组成,第一章是全书的导论,其余五章是五项互有关联但又各自独立的专题研究。本书主要论述:一、在陈那以前以《瑜伽师地论》为代表的逻辑学说,东亚世界的因明传统在其中择取了辩论术的研究进路,以论证“能立”为核心来组织学说。二、佛教逻辑从世亲到陈那及其印度与东亚后学的发展历程中,从认为“能立”是宗、因、喻三支论证式的语言表达,这一学说演变的过程,实际上表现了佛教逻辑学家对于何种因素决定了一个论证可靠与否的探究逐步从模糊趋向明朗的过程。三、通过研究因明与法称两个传统对陈那“决定同许”的理论设定的不同解释,体现佛教逻辑学在从陈那到东亚因明这一条传承脉络中作为一种论辩逻辑的理论特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