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日记(上下)(精) 胡洪侠 9787550702011 海天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深圳日记(上下)(精) 胡洪侠 9787550702011 海天

全新正版书,当天发货。如有套装书(或图片与书名不符),价格异常,可能是单本书的价格。

26.8 5.6折 48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洪侠

出版社海天

ISBN9787550702011

出版时间2011-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2111047

上书时间2024-03-08

湘云书店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上册
1980~1990
1982年04月30日 在蛇口凯达厂当打工妹
1983年03月14日 市领导首次集体穿西装打领带亮相
1983年05月07日 饲料组长王石卖玉米
1984年03月21日 职工给市长写信请求帮助找对象
1984年05月07日 跟着陈琳学英语
1984年07月28日 前市委常委郝敏贪污1.4万被判11年
1985年01月08日 任仲夷写三封信在深圳推广普通话
1985年04月19日 蛇口民主试验:领导干部公开竞选
1985年08月08日 25年前深圳已设立新闻发言人
1986年02月23日 全国首次公开招聘局级干部
1986年07月05日 《深圳青年报》现代诗流派大展
1987年06月20日 一个谣言引发20万人逃港
1988年02月26日 梁湘,一个不该被深圳遗忘的老人
1988年04月24日 国家干部辞职创办全国首家私人律所
1988年07月01日 个体户巢中立的暴富与沉沦
1988年09月03日 全国第一家性教育杂志只出了三期
1989年01月13日 一桩港客迷奸案引发的波澜
1989年01月20日 一只疯猴子带给深3J'IA的娱乐
1989年02月24日 “民工潮”中那些被挤死的人们
1989年(H月04日 深圳“立法权”,争了6年才圆梦
1989年06月02日 深圳国展中心走出名模陈娟红
1990年03月29日 深圳夜场:_个歌手的回忆
1990年07月06日 许世友原警卫全国首创武装运钞机构
1990年12月24日 香蜜湖狂欢夜,那个一塌糊涂的夜晚
1991~2000
1991年01月10日 海上缉私惨烈一幕震惊全国
1991年04月18日 首家赛马俱乐部运营5年无疾而终
1991年05月15日 证券公司走街串巷卖股票
1991年12月24日 幼时没裤子穿的高森祥因受贿判死
1992年07月18日 被遗忘的中国首富村一大坑村
1992年08月10日 “8·10”股灾:一场暴富梦引发的乱局
1993年01月22日 从生命垂危的道德楷模到著名学者
1993年02月04日 市民的建议让深圳放弃轻轨改建地铁
1993年03月13日 小保姆受虐案震惊全城
1993年03月09日 全国最早的镇级选美:“龙华小姐”评选
1993年08月05日 清水河大爆炸:永留深圳的伤
1993年lO月28日 中国文稿拍卖第一槌拍出百万天价
1993年11月19日 致丽厂特大火灾死亡84人
1994年07月23日 千万元巨贪王建业伏法记
1995年05月30日 深圳房价曾涨至2万后大幅降价
1995年07月07日 一起活埋女婴事件引出的弃婴话题
1996年03月02日 “活雷锋”陈观玉:那个年代的记忆
1996年10月22日 《花季·雨季》:一部校园小说的轰动
1997年02月19日 1997,举城哀痛悼小平
1998年04月03日 166个妇儿患者的感染噩梦
1998年12月31日 冬瓜岭安置区,深圳梦开始的地方
1999年02月01日 大梅沙海滩上的6000年前沙丘遗址
1999年06月13日 深圳眼库写下中国器官捐赠史第一页
1999年09月07日 另一只“企鹅”,没能熬过互联网严冬
2000年10月21日 钢琴王子李云迪从深圳走向世界
2000年11月14日 莲花山曾是深圳市区最大养猪场
2001~2010
2001年02月08日 虞德海贪财二千万沦为阶下囚
2001年07月30日 56名女工被搜身轰动深圳
2003年02月24日 首个SAPS报告病例
2003年03月14日 曾记否,“猫低”“有落”很流行
2003年11月01日 禁摩前传:石岩与“摩的”20年交锋
2004年10月28日 安惠君:女公安局长的独特爱好
2008年09月20日 舞王大火烧出一批贪官
附录
大成12年再创新辉煌
后记

下册
1980~1985
1984年06月14日 家庭会议
1984年06月23日 住在简易平房的日子
1985年01月02日 政府办事效率真差
1985年06月11日 我们家买彩电了
1986~1990
1987年02月23日 大叔给了我一巴掌
1989年02月15日 打工仔阿胜过生日
1989年03月03日 陪朋友卖股票记
1989年08月25日 母亲来到曾战斗过的地方
1990年04月08日 “靡靡”之音
1990年06月03日 我看的第一场足球赛
1990年06月07日 荔枝病
1990年06月20日 巧躲招待所管理员阿姨
1990年06月22日 城中村宿舍硕鼠惊魂记
1990年06月29日 协助创作《你好!太平洋》的日子
1990年10月01日 为分房领了结婚证
1991~1995
1991年04月04日 我们家的租客
1991年05月12日 爸爸被抓进收容所了
1991年10月09日 笔架山下安家
1992年03月16日 趴在木板上写第一篇日 记
1992年lO月25日 炒股的爸爸
1993年04月05日 学校后山上的人骨头
1994年01月20日 不寻常的BP机声
1994年04月02日 第一次享受高级酒店和包房
1994年06月13日 我要去香港度蜜月
1994年06月16日 音像店里叹激光大碟
1994年06月25日 “边度”是到哪的车
1994年10月05日 绿色“飞鸽”单车惊魂记
1995年04月03日 借钱
1995年04月29日 电脑闪啊闪
1995年04月30日 应聘厂长助理记
1995年07月23日 在医院打吊针
1995年08月12日 家里分到福利房
1995年08月15日 57岁的求职者
1995年09月15日 我们成了深圳人
1995年10月02日 敲诈如厕人大缺德
1995年10月04日 遭遇黑小巴
1996~2000
1996年01月18日 把准备还给妹妹的钱借人了
1996年03月19日 茶餐厅里的初恋
1996年06月15日 在深圳办婚礼
1996年10月31日 雪子送我收音机
1997年01月22日 我的夜晚属于胡晓梅
1997年02月01日 30元钱“赎”回自己
1997年03月09日 香港表哥的游戏机
1997年03月22日 这是我儿从深圳捎回来的
1997年04月24日 实习生
1997年05月24日 “大家乐”周末晚会
1997年06月18日 在深圳买第一套房
1997年09月12日 遇到好心人
1997年10月07日 舍不得回家
1997年10月10日 古城淹没在光阴里
1997年10月26日 深圳人之间有道“关”
1998年01月10日 未婚妻的到来
1998年01月24日 第一次失业
1998年01月25日 来之不易的200元
1998年02月05日 约会超时被保安罚款
1998年02月10日 徒步夜穿梅林关
1998年02月21日 无证被查遇到“知音”
1998年03月18日 聪明反被聪明误
1998年03月27日 电饭锅里的爱情
1998年07月10日 一根冰棍
1998年07月29日 前台小雪
1998年08月11日 从当保洁员开始
1998年08月21日 差点去了樟木头
1998年09月27日 给母亲写信
1998年10月03日 中秋佳节读家书
1998年10月24日 我要去闯深圳
1998年11月08日 相约深圳
1999年01月05日 去面试
1999年01月15日 自己的城市
1999年01月21日 第一次“出粮”
1999年02月06日 “孺子牛”今天搬家
1999年02月12日 购全价机票回家过年
1999年02月15日 在值班岗位上过年
1999年02月27日 遭遇“骗钱党”
1999年03月13日 打工圆我楼房梦
1999年05月05日 带父母尝鲜吃洋快餐
1999年06月19日 在上海轻工总汇买单车
1999年07月21日 给老妈打电话
1999年09月24日 同事生日遭错砍
1999年11月05日 跳槽差点受骗
1999年11月29日 拿到绿本子,她哭得很伤心
1999年12月31日 彩车巡游迎接新千年
2000年01月09日 找工作变成相亲
2000年01月19日 “集资”中了大奖
2000年01月28日 一夜无眠
2000年06月04日 高原深圳兵的一封家书
2000年06月24日 从农民房到公寓
2000年06月26日 终于来到我爱的城市
2000年07月04日 你不是我那杯茶
2000年07月12日 汇款单“变脸”记
2000年08月22日 去国贸旋转餐厅喝早茶
200l~2005
2001年01月16日 后悔给他一巴掌
2001年02月20日 小平像前忆伟人
2001年03月05日 平息停工风波
2001年03月10日 我也要坚强
2001年04月07日 不后悔当一回“顺风车”
2001年06月05日 实习生的苦闷一夜
2001年06月12日 忘记接女儿
2001年06月28日 舍不得妈妈回家
2001年07月01日 红包“标准”折磨人
2001年07月13日 第一次洗桑拿
2001年10月23日 买了黑单车
2001年11月27日 写诗的打工妹
2001年12月02日 保姆的思念
2002年01月08日 嫌我是洗脚工,男友和我分手了
2002年02月17日 深圳的年味
2002年02月24日 我们是深圳人啦
2002年03月15日 今天,我领到了驾驶证
2002年03月28日 为女朋友来深圳
2002年05月03日 陪玩欢乐谷累惨了
2002年05月11日 莲花山上放风筝
2002年05月19日 人到中年难觅知音
2002年05月21日 产权各一半难得有情郎
2002年06月30日 被保安“训话”
2002年07月24日 第一次“进关”
2002年07月26日 遇到一对高级骗子
2002年09月02日 电梯“救美”记
2002年09月06日 走在三坝劝学的山路
2002年11月23日 求职
2002年12月03日 一张迟到的汇款单
2003年01月13日 吃自助餐
2003年03月08日 一个毁容者的自杀改变我的人生
2003年03月30日 五毛钱的信用
2003年04月10日 大口罩
2003年05月16日 边防证的故事
2003年05月18日 两块钱的“帮助”
2003年05月27日 在失业的日子里
2003年07月25日 迎来事业第二春
2003年08月19日 单车差点被盗
2003年08月27日 会“说话”的手机
2003年10月12日 终于找到“KO”的快感
2003年12月09日 回家相亲
2004年02月28日 一元钱的愉悦
2004年03月29日 手机里的家书
2004年04月09日 打小贼
2004年04月22日 教外婆学打字
2004年04月23日 终成“有车一族”
2004年07月11日 探亲归来倍思亲
2004年07月30日 幸运通过考试
2004年08月13日 伤痛
2004年08月17日 离别
2004年09月08日 老板字迹有奖竞猜
2004年09月11日 相亲
2004年09月26日 发誓要给妈妈买一台按摩器
2004年11月13日 爸妈户口落在福田
2004年11月28日 东拼西凑资金开了店
2004年12月28日 深圳开通地铁啦
2005年01月27日 陷阱背后的“秘密”
2005年02月07日 烫手的20元钱
2005年02月18日 遭遇招工难
2005年04月15日 走在大街上的女子
2005年05月01日 房价太贵了
2005年05月08日 新车上路
2005年05月13日 城中村里打桌球
2005年06月01日 给孙子讲儿童节的故事
2005年06月10日 岳母帮我们打开心门
2005年07月07日 从服务员到老板娘
2005年08月07日 修空调
2005年09月16日 给家里寄回1500元
2005年09月21日 取名“猪真肥”,叔不是故意的
2005年10月29日 买房如买菜
2005年10月30日 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
2005年11月15日 老婆的瑜伽馆开业了
2005年12月15日 我的美丽新世界
2005年12月25日 感恩的心
2006-2010
2006年01月14日 陈厂长,相信你会理解我的
2006年02月11日 电话那头传来女儿的声音
2006年05月31日 房租要涨了
2006年06月08日 敬礼,老政委1
2006年07月02日 牵邻家孩子手的大人是谁
2006年08月14日 理发记
2006年09月10日 一边爬山一边做义工
2006年09月18日 被两家公司录用,我反倒发愁了
2006年11月21日 给美女带路获赠“番薯”
2006年12月01日 带爸爸看病
2006年12月18日 我们生命中的友谊
2007年01月30日 不敢面对的关心
2007年02月25日 就像曾经你牵我的手
2007年03月24日 搭陌生人顺风车
2007年05月26日 体验双层巴士
2007年05月30日 二手的家具,崭新的梦想
2007年09月05日 剪个头发被轰炸推销
2007年11月02日 到东门血拼
2007年11月11日 光棍节的奇遇
2007年12月13日 深圳,我还会再回来
2008年01月22日 金融危机,爱不萧条
2008年03月20日 阳奉阴违话验厂
2008年03月25日 城里的鸟巢
2008年04月06日 婚纱照的价格
2008年08月09日 一句话,伤害了我的善意
2008年08月26日 我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了
2008年09月19日 你下次再来时,记住我是32号
2008年11月17日 拼车首日遭遇车祸
2008年11月19日 弟弟真的长大了
2008年12月05日 在沙发厂打工
2008年12月08日 援建生病记
2008年12月17日 每个人都有做太阳的机会
2009年03月31日 今天领到居住证啦
2009年04月14日 从“头”到“脚”都变了
2009年05月25日 初当房东的滋味
2009年12月20日 蜗居反映了我的现实
2009年12月30日 女儿对班主任的恐惧
后记
后记

内容摘要
 深圳经济特区三十年是传奇的发酵,是故事的沉淀。《深圳日记》是深圳新锐媒体晶报一次盛大的出手。作为2010年的年度大型策划,《深圳日记》开展了对过去、乃至未知的回访。
2010年1月1日,《深圳日记》在晶报启动,直至2010年12月31日结束,历时整整一年,每天两个整版,有近百名编辑记者参与,共刊出稿件两百余万字、图片两千余幅。我们从这些文字和图片中精选出三十万字,出版了这套书。其中,《深圳日记(上册)》为晶报记者和特约撰稿人的采访结集,《深圳日记(下册)》为向读者和市民征集的三十年日记选粹。
即使时间过去许久,文字依旧会活着。因为在深圳的三十年里面,有许多人的生命、血和呼吸。
《深圳日记》由胡洪侠编著。

精彩内容
 1982年4月30日在蛇口凯达厂当打工妹谢婷婷特区建立之初,由于深圳毗邻香港的独特地理优势,港资企业成为深圳外资引进的排头兵。1980年5月5日,深圳市第一家港商独资企业新南新印染厂(后为深圳中冠印染有限公司)在葵涌兴建,自此带动了一批港资企业开始进驻深圳。港资企业带来的不仅是深圳发展经济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对曾在那里工作过的第一代深圳打工者来说,港企也成了他们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窗口。招工考试考IQ题1982年4月30日晚,几辆大巴把120名从汕头来的年轻女孩带到深圳蛇口工业区。这些女孩是深圳第一家港资玩具厂一一香港凯达公司刚刚招收进来的第一批打工者。18岁的翁纯贤就在其中,那年她刚刚高中毕业。
“其实机会挺偶然的。”今年47岁的翁纯贤坐在她现所服务的公司会议室里向记者回忆起那段经历,“那年我没考上大学,有一天在和同学逛街,无意中看到一张蛇口工业区香港凯达玩具厂招聘女工的启事。招聘启事上要
求高中毕业,我决定去试一下。”“我记得当时迹有人笑我呢,说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哪有考试就能找到工作的?要知道,那个年代找工作要有关系的。”翁纯贤笑着回说,“考试的题目非常新颖——简单的IQ测验题,比如如何分糖果。”尽管家里有人反对她去深圳打工,但翁纯贤坚持自己的选择,她跟家人约定,如果在深圳过得不好的话,3个月后边防证一到期就回家。港企很讲究诚信翁纯贤说香港企业在管理制度上很讲究诚信。“正式上班前,他们就告诉我们,每天都有必须要完成的工作量,如果超额完成了,就有额外的奖金。”但我们听了都没当回事,因为大家还没有多劳多得的概念。
刚开始的半个月,这群年轻的女孩工作起来并不是太拼,能磨蹭就磨蹭,有时还偷懒,“这都是沿袭了老家那一套工作态度。”但这样的工作风气很快被扭转。香港企业有着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流水线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按照强度标准严格设定好岗位人数,如果一个环节拖沓了,整条流水线都会受影响:再加上香港管理员频繁的巡视和检查,渐渐地,女孩们都不敢懈怠。
一个月后,许多人超额完成了规定的工作任务,领到工资时,她们惊喜地发现,超额的部分果然有奖金——奖金是按加班工资算的,加班工资差不多是平时的2倍,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时候,我们才真的相信了。
我当时觉得香港企业很讲信用,说了可以多劳多得,就真的多得了,我们跟
在家里上班的人不一样,不是吃大锅饭。”回家就像归国华侨在多劳多得制度的激励下,女孩们工作得很有劲头,几乎每天都加班。
按照工厂的制度,加班工资是平时的2倍,重大节日是3倍。每个月下来,翁
纯贤能挣到80块,外加200港币的加班工资。
“我的一个表哥在汕头做工厂的学徒,每个月才18块,我父母都是当地的高级教师,工资算高的,一个月也就四五十块。”“我来之前,我哥哥不让我来,说那是资本主义工厂,资本家都是剥削工人的。后来看到我在这里过得挺好的,赚钱也多,大家就再也不说这种话了。”翁纯贤笑着说。
在凯达,工厂的上层管理人员都是香港人,“我们和香港的管理人员相处得挺好,他们每周回香港,我们都会托他们帮我们带衣服、日用品甚至是一些大件的家电,我感觉他们就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顾家的翁纯贤频频往家里带回大包大包的东西,“我们家老老小小,每个人我都会买东西回去送给他们,衣服、裤子、牙膏、洗发水、饮料等,都是从香港买回去的,家里人非常喜欢,很多东西都是他们从来没听过的。还有我家的几大件:电视、冰箱、洗衣机,也全是我买回去的。每次回汕头,我就像归国华侨一样,特别受欢迎,父母都以我为傲,我自己也感觉很自豪。”受用一生的做事态度进入上世纪90年代,深圳特区政府进行发展战略转移,即从简单的来料加工开始转为建设大型企业和高科技产业。1993年,凯达玩具厂遣散了所有员工,两年后,设在这里的加工点搬到了东莞。
尽管翁纯贤在1990年就已经提前离开凯达到了南玻集团,但和凯达的姐妹们还常有联系。2007年,当年的“凯达妹”们在深圳组织了一次“再回首,凯达姐妹二十五周年”聚会活动。当年的打工妹差不多有一半都留在了深圳,很多人已成为企业家、银行家、金融投资商或者政府官员。而翁纯贤自己也已成为南玻集团的销售部经理。
“可以说,我们这批姐妹都比较优秀,之所以那么多人现在事业上都挺成功,凯达对我们的影Ⅱ向不可谓不深。”翁纯贤感慨。
她向记者列举了很多凯达姐妹都共同具备的一些好品质,“比如说严格
要求自己、负责任等。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情是,毛绒玩具所有的工序完成后,还要经过专人仔细地揉捏。一开始我们不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后来管理员告诉我们,玩具是要卖给小孩子玩的,如果玩具里面不小心遗留了针头或是尖锐物品,会对小孩造成伤害,所以产品最后一定要经过专人检查,确保不存在任何安全隐患,才算是合格的产品。”翁纯贤说,“不仅做产品,我们做人也需要这种高要求、负责任的态度。”P2-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