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武术伦理与道德 李守培著 9787208181472 上海人民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武术伦理与道德 李守培著 9787208181472 上海人民出版社

全新正版书,当天发货。如有套装书(或图片与书名不符),价格异常,可能是单本书的价格。

37 6.6折 56 全新

库存5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守培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81472

出版时间2023-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6元

货号14084916

上书时间2024-03-07

湘云书店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守培,博士、博士后,上海体育大学武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武术哲学、历史、传播。

开展课题研究40余项,主持国家社科青年项目、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等10余项。

发表各类论文80余篇,含《体育科学》论文6篇。

合著《中国武术标准化发展研究》。担任《武术谚语辞典》等10余部著作和教材的副主编、编委,《武藏》总编委会秘书长。

近5年,以第一及第二完成人,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10项。

担任上海体育大学中国体育历史研究院(中国体育非遗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副秘书长、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副会长等职。



目录

序言/1




导言 中国武术伦理与道德的内在结构/1



一、 研究缘起/1



二、 “伦理”与“道德”辨析/2



三、 “三维一体”的内在结构/5



四、 研究的价值、思路与创新/6





上篇 中国武术的传统伦理





第一章 传统武术人际伦理的历史形成/13



一、 传统武术人际伦理的核心观念/13



二、 传统武术人际伦理的形成缘由/20





三、 传统武术人际伦理的历史影响/29





小结/39







第二章 传统武术身心伦理的历史形成/40



一、 传统武术身心伦理的核心观念/41



二、 传统武术身心伦理的形成缘由/47

三、 传统武术身心伦理的历史影响/53




小结/61






第三章 传统武术天人伦理的历史形成/63



一、 传统武术天人伦理的核心观念/64



二、 传统武术天人伦理的形成缘由/70



三、 传统武术天人伦理的历史影响/74



小结/81






第四章 传统武术伦理的根本取向及其实践方法/83



一、 传统武术是一种伦理型文化/83



二、 和谐是传统武术伦理的根本取向/85



三、 中庸是传统武术伦理追寻和谐的实践方法/92



小结/98





下篇 中国武术的新时代道德




第五章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武德构建

审思/101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伦理道德蕴含/102



二、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武术伦理道德观念

剖析/103





三、 构建新时代武德的思考/108

小结/116






第六章新时代武德的构建/117



一、 构建新时代武德的必要性/117



二、 构建新时代武德的基本原则/120





三、 构建新时代武德的理论来源/122



四、 构建新时代武德的具体思路/124



五、 新时代武德阐释/126





小结/135







要论/136




附录





附录一 社会转型期武术伦理研究路径阐释/143



一、 武术伦理研究现状评析/143



二、 社会转型期武术伦理研究的重要意义/148





三、 社会转型期武术伦理研究的路径阐释/150

小结/156






附录二 新时代大学生的武德标准/158







参考文献/161





后记 格物格事终是格心/191



内容摘要

导言中国武术伦理与道德的内在结构

一、研究缘起

着眼中国,中华民族以千年积淀孕育了“伦理本位”的社会和“崇德向善”的文化。中华文明的绵延挺立和经久不衰,根本上有赖于中华民族自商周之际便已逐渐树立起的道德根基,之后中华民族形成的“最突出的成就与最明显的局限都与它作为主导倾向的伦理品格有关”①。诚然,中国的伦理与道德并非一成不变,但建基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举贤良对策》)的核心认知,中华民族始终持守着“虽有损益,历百世而可知”的高度自信。唯至19世纪中叶,面对西方文明的汹涌来袭,中华民族历代推祟崇的“天”遭遇强势冲击,长期信奉的价值秩序发生“天崩地裂”式瓦解,以致信心不再,于彷徨和无奈中或被动或主动地进人了求存图强的现代化征程。进入新时代,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重建伦理,重修道德,着力从文化的深层去缓和,甚至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民族之急务、时代之重任。

环顾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当代人类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比如,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等。”究其根由,也许正是市场社会里资本的运行,对于人类欲望的不正当激发①,导致了整个人类心灵结构的失序、精神世界的紊乱,以及价值冲突和内心焦虑的愈益凸显。要解决这些难题,“我们应该有多种多样的尝试,来从理论上探讨充分利用中国历史文化中深厚的道德资源,同时又充分考虑现代世界的发展,构建一个能够作为新的社会道德根基的伦理体系”②

中国武术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和中国传统伦理与道德积极互动,储备了丰富的伦理智慧和道德资源,从“武”的维度形成了自成体系的伦理思想和道德标准,确立了“拳以德立”“无德无拳”的文化形态,进而彰显出鲜明的伦理特质和道德倾向,堪称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与道德思想之典范。将中国武术的伦理与道德作为研究对象,厘清其基本结构,进而探讨武术伦理的历史形成,思考武术道德的新时代构建,对于理解武术发生发展的精神命脉,弘扬武术优秀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推进武术伦理和道德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武术在新时代发展的道德根基,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全球伦理构建,均有积极意义。

二、“伦理”与“道德”辨析

“伦理”与“道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两个词,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也延续了两千多年,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但是对“伦理”“道德”的概念界定至今却仍众说纷纭。甚至在两千多年间,直到德国古典哲学出现之前,还没有人给它们下一个确切定义,做适当区分,因而经常互换使用,甚至直接连用为“伦理道德”。



精彩内容

本书深入探讨中国武术伦理与道德的深层结构,突破了之前囿于人际层面的传统,从“人际、身心、天人”的三重维度展开剖析,有助于促成武术伦理与道德研究新范式;对中国武术的传统伦理条分缕析,作出新的系统分析和概括,使武术伦理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也为其在当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历史与理论依据。同时,将新时代武德的构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接,为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其具体化发展作出新探索,也助推习武者更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突出“中国特色、世界意义、时代特征、专业特性”的新时代武德,弘扬中国武术优秀道德观念,推动中国特色武术道德话语体系发展,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建新时代习武者精神世界,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新时代武德的传播,促使习武者确认伦理品格、形成身份认同,在不断增扩的“心心相通”的习武群体中,提升“文化中国”的品格辐射力和精神向心力,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