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sco/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
  • Cisco/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Cisco/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

20 1.9折 108 八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达 著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2-03-26

浓墨轩旧书店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达 著
  • 出版社 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7
  • 版次 1
  • ISBN 9787508466309
  • 定价 10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921页
  • 字数 171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Cisco/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是目前国内图书市场中唯一一本如此全面、系统地单独介绍国内外两大主流网络设备品牌——Cisco和H3C的交换机各主要功能配置与管理方法的配置手册工具图书。全书分为21章,主要介绍Cisco和H3C交换机的CLI使用方法、二层/三层接口配置与管理、交换机堆叠/集群配置与管理、端口镜像(在Cisco交换机中称为SPAN和RSPAN)、VLAN配置与管理、ACL配置与管理、路由配置,以及Cisco交换机中的IOS文件系统、配置文件和映象软件复制、上传、下载更新和管理方法,VTP/MST配置与管理方法,IOS和CatOS系统交换机恢复方法。全书中所涉及的每一条命令几乎都有详细的解释和应用示例,对于像交换机堆叠、集群、二层/三层接口配置、VLAN、STP、MST、ACL、配置文件和映象软件恢复等主要功能更是有许多各方面的综合应用示例介绍。《Cisco/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采用用户手册编写方式,综合比较两大品牌的主要功能配置方法,目的就是让广大读者从思路上全面、系统地掌握交换机各主要功能的配置与管理方法。《Cisco/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既是目前自学读者系统、全面、深入学习Cisco和H3C两大主流品牌交换机配置与管理方法的首选工具图书,又是目前各大高校和培训机构选择真正全面、系统地介绍两大主流品牌交换机各主要功能配置与管理教材图书的唯一、最佳选择。
【作者简介】
  王达,享誉国内的顶尖网络实战专家,国内最佳IT图书原创作者,”网管师”认证教材唯一指定作者,网管员必读系列图书作者。
个人所获荣誉:
2004年度华储网“最佳lT图书作者”称号,2005年度华储网“最佳IT图书作者”称号,2006年度第二书店“输出荣誉奖”,2006年度电子工业出版社易飞思公司“最佳贡献奖”,2007年度电子工业出版社“优秀作译者”称号,2008年度51CTO、互动出版网等单位联合颁发的“IT图书最佳原创作者奖”。
著作所获荣誉:
《虚拟专用网(VPN)精解》、《网管员必读——网络基础》和《网管员必读——网络应用》获2004年度华储网“读者最喜爱的IT图书”称号。
《网管员必读——服务器与数据存储》、《网管员必读——超级网管经验谈》和《网管员必读——网络管理》获2005年度华储网“读者最喜爱的IT图书”称号。
《网管员必读》系列图书在2006年第13届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获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国际合作出版促进委员会等多家单位联合颁发的“2005年度输出版优秀图书奖”(是获得此奖的唯一的IT技术图书)《网管员必读——超级网管经验谈》获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等单位联合颁发的“2006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奖”。
《网管员必读》系列丛书获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度“最佳品牌奖”。
《网管员必读——超级网管经验谈》(第2版)获互动出版网“我最喜爱的技术图书”称号。
《网络工程师必读——网络工程基础》获2007年度“读者最喜爱的技术图书”称号。
《网管第一课——计算机与网络安全》获互动出版网2008年度安全类图书销售排行第7名。
【目录】
前言.
第一篇CiscoCatalyst交换机配置与管理
第1章Catalyst交换机的CLI访问和使用
1.1使用基于CLI的设置程序配置交换机
1.1.1交换机的连接
1.1.2配置仿真终端软件
1.1.3交换机的初始化配置
1.2使用IOS系统的CLI
1.2.1理解IOS命令模式
1.2.2理解IOS帮助系统
1.2.3理解缩写命令
1.2.4理解命令的no和default选项
1.2.5理解CLI错误消息
1.2.6使用配置日志
1.2.7使用IOS命令历史
1.2.8使用IOS编辑特征
1.3访问IOS系统CLI
1.3.1配置Telnet访问IOS系统CLI的密码
1.3.2访问IOS系统CLI
1.4使用CatOS系统CLI
1.4.1CatOS系统CLI概述
1.4.2访问CatOS系统CLI
1.4.3使用CatOSCLI
1.4.4指定模块.端口.VLAN和MAC地址
1.4.5使用CatOS系统CLI命令帮助
第2章CiscoCatalyst交换机IOS文件系统管理
2.1Catalyst交换机网络操作系统
2.1.1Catalyst交换机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2.1.2CatOS与IOS基本特性比较
2.1.3CiscoIOS系统简介
2.2CiscoIOS文件系统
2.2.1显示可用的文件系统
2.2.2设置默认文件系统
2.2.3显示文件系统中的文件信息
2.2.4改变当前工作目录
2.2.5创建和删除目录
2.2.6复制文件
2.2.7删除文件
2.2.8创建.显示和提取文件
2.3CiscoIOS配置文件
2.3.1IOS配置文件概述
2.3.2创建和使用配置文件指南
2.3.3通过使用文本编辑器创建配置文件
2.3.4通过使用TFTP复制配置文件
2.3.5通过使用FTP复制配置文件
2.3.6使用RCP复制配置文件
2.3.7清除配置信息
2.3.8替换和回滚配置
2.4CiscoIOS映象
2.4.1映象在交换机中的位置
2.4.2在服务器或者Cisco网站上的映象文件格式
2.4.3使用TFTP复制映象文件
2.4.4使用FTP复制映象文件
2.4.5使用RCP复制映象文件
2.4.6从一个交换机堆叠成员中复制映象文件到另一个成员中
2.4.7软件映象重载计划
2.5恢复IOSCatalyst4500/4000系列交换机
2.5.1正常工作模式
2.5.2从ROMmon模式恢复连续启动的交换机
2.5.3从ROMmon模式恢复中断或者丢失映象的交换机
2.6从启动失败中恢复CatOS交换机
2.6.1恢复Catalyst4500/4000/2948G/2980G/4912G交换机
2.6.2恢复带有SupervisorEngineI/II/IIG/IIIG的Catalyst5500/5000和Catalyst2926交换机
第3章Catalyst交换机基础配置
3.1Cisco交换机的启动配置
3.1.1理解交换机的启动过程
3.1.2分配交换机信息
3.1.3理解基于DHCP的自动配置
3.2配置基于DHCP的自动配置
3.2.1配置DHCP服务器概述
3.2.2配置DHCP数据库代理或禁止冲突日志
3.2.3配置DHCP地址池
3.2.4排除地址
3.2.5配置手动绑定
3.2.6配置TFTP服务器
3.2.7配置DNS服务器
3.2.8配置中继设备
3.2.9获取配置文件
3.3配置DHCP自动配置和映象更新功能
3.3.1配置DHCP自动配置(仅适用于配置文件下载)
3.3.2配置DHCP自动映象更新(适用于配置文件和映象下载)
3.3.3配置客户端交换机
3.4交换机基本参数配置
3.4.1使用配置模式来配置交换机
3.4.2校验运行配置设置
3.4.3保存运行配置设置到启动配置文件中
3.4.4查看NVRAM中的启动配置
3.4.5配置默认网关
3.4.6配置静态路由
3.5配置特权命令的访问
3.5.1设置或者改变静态使能(Enable)密码
3.5.2使用使能密码和使能加密命令
3.5.3设置或者改变特权密码
3.5.4加密密码
3.5.5配置多个特权级别
3.6IOS和CatOS交换机系统信息配置比较
3.7Catalyst交换机管理IP地址配置
3.7.1管理接口类型
3.7.2Catalyst4500/4000/5500/5000/6500/6000管理接口基础
3.7.3在运行CatOS系统的Catalyst4500/4000/5500/5000/6500/6000交换机上配置sc0接口
3.7.4在运行CatOS系统的Catalyst4500/4000/5500/5000/6500/6000交换机上配置sl0接口
3.7.5配置运行CatOS的Catalyst4500/4000交换机me1管理以太网接口
3.7.6为运行IOS软件的Catalyst4500/4000系列交换机配置管理接口
3.7.7为运行IOS软件的Catalyst6500/600交换机配置管理接口
3.7.8为二层固定配置交换机配置管理接口
3.7.9为Catalyst3550/3750系列交换机配置管理接口
3.8编辑IOS系统交换机的启动配置
第4章Catalyst交换机二层接口配置与管理
4.1了解Cisco交换机的接口类型
4.1.1以太网接口(EthernetInterface)
4.1.2交换端口(SwitchPort)
4.1.3路由端口(RoutedPort)
4.1.4交换机虚拟接口SVI
4.1.5连接接口(ConnectingInterface)
4.1.6Uplink端口(UplinkPort)
4.1.7以太网管理端口(EthernetManagementPort)
4.1.8以太网通道端口组(EtherChannelPortGroups)
4.1.9PoE端口(PoweroverEthernetPorts)
4.2使用接口配置模式
4.2.1接口类型和标识
4.2.2配置接口的流程
4.2.3配置接口范围
4.2.4配置和使用接口范围宏
4.3配置IOSCatalyst交换机二层接口
4.3.1理解二层以太网交换
4.3.2默认二层以太网接口属性
4.3.3配置二层以太网接口为访问端口
4.3.4配置以太网接口为二层中继端口
4.3.5设置接口速率和双工模式
4.3.6配置IEEE802.3x流量控制
4.3.7配置接口Auto-MDIX自动识别
4.3.8配置PoE端口的电源管理模式
4.3.9配置端口防反跳计时器
4.3.10为接口添加描述
4.3.11监控和维护接口
4.3.12配置接口链路状态和中继状态事件
4.4配置CDP
4.4.1CDP概述
4.4.3配置CDP
4.4.4监控和维护CDP
4.5配置LLDP和LLDP-MED协议
4.5.1理解LLDP和LLDP-MED协议
4.5.2配置LLDP和LLDP-MED协议
4.5.3监控和维护LLDP和LLDP-MED
第5章Catalyst交换机三层接口配置与管理
5.1配置CiscoCatalyst交换机三层接口
5.1.1理解三层接口
5.1.2三层接口的基本配置
5.1.3配置SVI自动状态排除
5.1.4配置三层接口IPMTU
5.1.5配置三层接口计数器
5.2以太网通道基础
5.2.1以太网通道概述
5.2.2端口通道接口
5.2.3端口聚合协议(PAgP)
5.2.4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
5.2.5负载均衡和转发方法
5.3配置以太网通道
5.3.1默认的以太网通道配置
5.3.2以太网通道配置指南
5.3.3配置二层以太网通道
5.3.4配置三层以太网通道
5.3.5配置以太网通道负载均衡
5.3.6从以太网通道中删除接口
5.3.7删除以太网通道
5.4配置SNMP
5.4.1理解SNMP
5.4.2Catalyst交换机上的SNMP默认配置
5.4.3SNMP配置指南
5.4.4禁用SNMP代理
5.4.5配置公共字符串
5.4.6SNMP组和用户
5.4.7配置SNMP通知
5.4.8限制通过SNMP使用TFTP服务器
5.4.9SNMP配置示例
5.4.10显示SNMP状态
5.5配置IP单播路由
5.5.1理解IP路由
5.5.2IP路由接口和基本配置步骤
5.5.3配置IP地址
5.5.4配置地址解析
5.5.5在禁用IP路由时的路由辅助
5.5.6配置广播包处理
5.5.7启用IP单播路由
5.6配置RIP
5.6.1配置基本RIP参数
5.6.2配置RIP身份认证
5.6.3RIP路由汇总配置
5.6.4RIP的其他配置
5.7配置OSPF
5.7.1OSPF概述
5.7.2启用OSPF
5.7.3配置OSPF接口参数
5.7.4配置OSPF区域参数
5.7.5配置OSPFNSSA
5.7.6在OSPF区域中配置路由汇总
5.7.7创建OSPF虚拟链接
5.7.8产生默认路由
第6章Cisco交换机堆叠配置与管理
6.1理解Cisco交换机堆叠
6.1.1Cisco交换机堆叠概述
6.1.2Cisco交换机StackWise堆叠技术简介
6.1.3Cisco交换机堆叠管理概述
6.1.4Cisco交换机堆叠成员
6.1.5堆叠主选举和再选举
6.1.6交换机堆叠桥接ID和路由器MAC地址
6.1.7堆叠成员号
6.1.8堆叠成员优先值
6.1.9交换机堆叠的离线配置
6.1.10硬件兼容和交换机堆叠中的SDM模式
6.1.11交换机堆叠软件兼容建议
6.1.12理解自动更新和自动建议
6.1.13交换机堆叠配置文件
6.2配置交换机堆叠
6.2.1CiscoCatalyst交换机堆叠配置情形
6.2.2默认交换机堆叠配置
6.2.3启用固定MAC地址
6.2.4分配堆叠成员信息
6.3交换机堆叠管理
6.3.1通过IP地址连接交换机堆叠
6.3.2通过SSH会话连接交换机堆叠
6.3.3通过控制台端口或者以太网管理端口连接交换机堆叠
6.3.4连接到指定的堆叠成员
6.3.5访问指定堆叠成员的CLI
6.3.6显示交换机堆叠信息
第7章Catalyst交换机集群配置与管理
7.1Cisco交换机集群
7.1.1理解Cisco交换机集群
7.1.2Cisco交换机集群命令和备份命令交换机特征
7.1.3候选交换机和集群成员交换机特征
7.2交换机集群规划
7.2.1集群候选和成员的自动发现
7.2.2HSRP和备用集群命令交换机
7.2.3交换机集群的IP地址
7.2.4交换机集群的主机名
7.2.5交换机集群的密码
7.2.6交换机集群的SNMP公共字符串
7.2.7交换机集群和交换机堆叠的比较
7.3Cisco交换机集群创建基础
7.3.1命令交换机特性
7.3.2候选交换机和成员交换机特性
7.4创建Cisco交换机集群
7.4.1启用命令交换机
7.4.2自动发现集群候选交换机
7.4.3通过CLI创建交换机集群
7.4.4添加.删除成员交换机
7.4.5查看交换机不能加入集群的原因
7.4.6使用CLI添加成员到集群中
7.4.7使用CLI删除集群成员
7.5构建冗余的交换机集群
7.5.1恢复不带HSRP的命令交换机
7.5.2配置集群备用组
7.5.3使用CLI创建一个备用组
7.5.4使用CLI添加成员交换机到备用组
7.5.5使用CLI从备用组中删除交换机
7.5.6使用CLI从网络中删除备用组
7.6管理交换机集群
7.6.1访问CMS
7.6.2配置集群的初始设置
7.6.3保存配置改变
7.6.4显示集群交换机清单
7.6.5显示链接信息
7.6.6改变管理VLAN
7.6.7监控和配置端口
7.6.8显示VLAN成员
7.6.9更新集群中的交换机软件
7.6.10使用CLI管理交换机集群
7.6.11使用SNMP管理交换机集群
7.7交换机集群配置示例
7.7.1用集群管理程序创建集群
7.7.2向集群添加成员
7.8集群调试(debug)和查看(show)命令
7.8.1show命令
7.8.2debug命令输出
7.9恢复失效的命令交换机
7.9.1用集群成员替代失效的命令交换机
7.9.2用其他交换机替代失效的命令交换机
第8章Catalyst交换机VLAN/VMPS配置与管理
8.1理解VLAN
8.1.1VLAN概述
8.1.2VLAN的划分方式
8.1.3VLAN范围
8.1.4VLAN端口成员模式
8.2普通范围以太网VLAN配置
8.2.1默认VLAN配置
8.2.2普通范围以太网VLAN配置指南
8.2.3IOS系统的两种VLAN配置模式
8.2.4保存VLAN配置
8.2.5创建或编辑普通范围以太网VLAN
8.2.6指派静态访问端口到VLAN中
8.3配置扩展范围VLAN
8.3.1扩展范围VLAN配置指南
8.3.2创建和编辑扩展范围VLAN
8.3.3使用IOS系统内部VLANID创建扩展范围VLAN
8.3.4VLAN信息查看
8.4理解PVLAN(私有VLAN)
8.4.1PVLAN域
8.4.2理解PVLAN的端口和VLAN
8.4.3PVLAN端口隔离
8.4.4PVLAN的IP地址架构
8.4.5跨越多个交换机的PVLAN
8.4.6PVLAN与其他功能的联系
8.5PVLAN配置
8.5.1主VLAN和从VLAN配置指南
8.5.2PVLAN端口配置指南
8.5.3配置PVLAN功能时对其他功能的约束
8.5.4创建PVLAN
8.5.5IOS系统主.从VLAN的关联配置
8.5.6配置IOS系统从VLAN到主VLAN的三层VLAN接口镜像
8.5.7配置一个二层接口作为PVLAN主机端口
8.5.8配置二层接口作为PVLAN混杂端口
8.5.9IOS系统交换机PVLAN的监控
8.5.10CatOS系统交换机PVLAN的管理
8.6理解VMPS及配置
8.6.1VMPS概述
8.6.2VMPS服务器的安全模式
8.6.3违规的VMPS客户机请求
8.6.4VMPS配置指南
8.6.5配置VMPS数据库
8.6.6配置VMPS服务器
8.6.7配置VMPS客户机
8.6.8再次确认VLAN成员
8.6.9配置再次确认时间间隔
8.6.10配置重试时间间隔
8.6.11改变再次确认时间间隔
8.6.12改变重试次数
8.6.13管理和监控VMPS
8.6.14基于MAC地址的VLAN配置示例
第9章Catalyst交换机VTP配置与管理
9.1VTP基础
9.1.1VLAN中继概述
9.1.2ISL和802.1Q帧格式
9.1.3中继模式配置命令
9.1.4VTP概述
9.1.5VTP工作模式
9.1.6VTP域
9.1.7VTP通告和VTP消息
9.1.8VTP版本
9.1.9VTP修剪
9.2IOS系统交换机以太网接口中继配置
9.2.1配置中继端口
9.2.2定义中继端口的VLAN许可列表
9.2.3改变许可修剪列表
9.2.4为未打标记的通信配置本地VLAN
9.3CatOS系统交换机以太网端口中继配置
9.3.1配置802.1Q中继
9.3.2在中继端口上定义许可的VLAN
9.3.3禁止中继端口
9.3.4在中继链路上禁止VLAN1
9.3.5通过千兆以太网通道配置802.1Q中继示例
9.3.6通过并行中继实现VLAN负载共享
9.3.7802.1Q非协商中继配置示例
9.4IOS系统交换机VTP配置
9.4.1VTP配置基础
9.4.2VTP的两种配置模式
9.4.3VTP全局参数配置
9.4.4配置VTP服务器
9.4.5配置VTP客户机
9.4.6设置成VTP透明模式(禁用VTP)
9.4.7向VTP域中添加VTP客户机
9.4.8监控VTP
9.5CatOS系统交换机VTP配置..
9.5.1配置VTP1和VTP2
9.5.2VTP3基础
9.5.3启用VTP3
9.5.4改变VTP3模式
9.5.5配置VTP3密码
9.5.6配置VTP3接管
9.5.7基于每端口禁止VTP
9.5.8VTP3的Show命令
第10章Catalyst交换机VLAN桥接与路由配置
10.1Fallback桥接配置
10.1.1Fallback桥接概述
10.1.2默认Fallback桥接配置
10.1.3创建桥接组
10.1.4调整生成树参数
10.1.5调整BPDU间隔
10.1.6监控和维护Fallback桥接
10.2VLAN间路由及配置
10.2.1理解VLAN间路由
10.2.2配置VTP和VLAN
10.2.3基本路由器配置
10.2.4在RSM上配置VLAN间路由
10.2.5在RSFC上配置VLAN间路由
10.2.6在外部Cisco路由器上配置IPVLAN间路由
10.2.7在Catalyst8510CSR交换机式路由器上配置VLAN间路由
10.3VLAN间路由配置示例
10.3.1使用RSM模块配置VLAN间路由示例
10.3.2使用RSFC配置VLAN间路由示例
10.3.3使用外部Cisco7505路由器配置VLAN间路由
10.3.4利用外部Catalyst8510CSR交换机配置VLAN间路由
第11章Catalyst交换机STP和MST基础
11.1理解STP
11.1.1STP的由来
11.1.2STP的基本功能和工作原理
11.1.3STP运作规则和角色选举
11.1.4理解网桥ID
11.1.5理解STPBPDU(网桥协议数据单元)
11.1.6理解根网桥选举
11.1.7生成树拓扑结构生成原理
11.2STP端口状态
11.2.1STP端口状态概述
11.2.2阻塞状态
11.2.3侦听状态
11.2.4学习状态
11.2.5转发状态
11.2.6禁用状态
11.2.7STP工作原理解析示例
11.3STP的增强特性
11.3.1PortFast(端口快速)
11.3.2UplinkFast(级联快速)
11.3.3BackboneFast(骨干快速)
11.3.4BPDUGuard(BPDU保护)
11.3.5RootGuard(根保护)
11.3.6LoopGuard(环路保护)
11.4理解IEEE802.1wRSTP
11.4.1RSTP概述
11.4.2RSTP端口角色和拓扑结构
11.4.3RSTP的快速收敛原理
11.4.4RSTP端口角色同步原理
11.4.5RSTPBPDU格式和处理方式
11.4.6RSTP拓扑结构修改原理
11.4.7PVST.PVST+.Rapid-PVST和Rapid-PVST+
11.5理解MST
11.5.1MST概述
11.5.2MST区域(MSTRegion)
11.5.3IST.CST和CIST
11.5.4MST跃点数
11.5.5单向链路失败检测
11.5.6与IEEE802.1DSTP的互操作性
第12章Catalyst交换机STP/MST配置与管理
12.1IOSCatalyst交换机的STP配置
12.1.1默认STP配置
12.1.2启用STP
12.1.3启用扩展系统ID
12.1.4配置根网桥
12.1.5配置从根网桥
12.1.6配置STP端口优先权
12.1.7配置STP端口开销
12.1.8配置VLAN网桥优先级值
12.1.9配置hello时间
12.1.10为VLAN配置转发延时
12.1.11为VLAN配置最长生存时间
12.1.12启用Rapid-PVST
12.1.13指定链接类型
12.2为IOSCatalyst交换机负载共享配置中继端口示例
12.2.1使用STP端口优先权进行负载共享示例
12.2.2使用STP路径开销共享负载示例
12.3CatOSCatalyst交换机的STP配置
12.3.1配置主根交换机
12.3.2配置从根交换机
12.3.3配置根交换机加速收敛
12.3.4使用根保护阻止交换机成为根交换机
12.3.5显示生成树BPDU统计信息
12.4IOS系统Catalyst交换机的MST配置
12.4.1默认的IOS系统MST配置
12.4.2IOS系统MST配置指南和约束
12.4.3指定MST区域配置和启用MST
12.4.4配置MST根网桥
12.4.5配置从根网桥配置
12.4.6配置端口优先级
12.4.7配置路径开销
12.4.8交换机网桥优先级配置
12.4.9Hello时间配置
12.4.10转发延时配置
12.4.11最大生存时间配置
12.4.12最大跃点数配置
12.4.13链接类型指定
12.4.14显示MST配置和状态
12.4CatOS系统Catalyst交换机的MST配置
12.4.1启用MST
12.4.2配置MST网桥ID优先级
12.4.3配置MST端口开销
12.4.4配置MST端口优先级
12.4.5配置MST端口实例开销
12.4.6配置MST端口实例优先级
12.4.7映射/取消映射VLAN到MST实例
12.5STP配置示例
12.6配置PortFast.BPDUGuard.BPDUFilter和UplinkFast
12.6.1启用根保护
12.6.2配置PortFast
12.6.3配置PortFastBPDU保护
12.6.4配置PortFastBPDU过滤
12.6.5配置UplinkFast
12.6.6配置BackboneFast
12.6.7配置环路保护(LoopGuard)
第13章CiscoCatalyst交换机SPAN/RSPAN配置
13.1SPAN概述
13.1.1SPAN监控原理
13.1.2SPAN术语
13.1.3SPAN和RSPAN关键特性
13.1.4本地SPAN和远程SPAN概述
13.1.5本地SPAN和RSPAN会话
13.1.6监控通信
13.2CatalystExpress500中的SPAN配置
13.3Catalyst2900XL/3500XL交换机的SPAN配置
13.3.1Catalyst2900XL/3500XL交换机SPAN配置概述
13.3.2配置示例
13.4Catalyst8500交换机的SPAN配置
13.5CatOS系统系列交换机上的SPAN配置
13.5.1本地SPAN配置
13.5.2在中继端口上执行本地SPAN
13.5.3创建多个并发本地SPAN会话
13.5.4远程SPAN配置
13.5.5功能汇总和限制
13.6低端IOS系统交换机上的SPAN配置
13.6.1Catalyst2940/2950/2955交换机的SPAN配置
13.6.2Catalyst2950/2955交换机的RSPAN配置
13.6.3Catalyst2970交换机的SPAN配置
13.6.4Catalyst2970交换机的RSPAN配置
13.6.5Catalyst2960交换机的SPAN配置
13.6.6Catalyst3550交换机的SPAN配置
13.6.7Catalyst3550交换机的RSPAN配置
13.7IOS系统Catalyst4500/4000/6500/6000系列交换机上的SPAN配置
13.7.1IOS系统Catalyst4500/4000系列交换机的SPAN配置
13.7.2IOS系统Catalyst4500/4000系列交换机的RSPAN配置
13.7.3IOS系统Catalyst6500/6000系列交换机本地SPAN和RSPAN配置
第14章Catalyst交换机ACL配置与管理
14.1CiscoACL基础
14.1.1ACL概述
14.1.2为什么需要配置ACL
14.1.3什么时候配置ACL
14.1.4ACL在软件和硬件中的支持
14.1.5Catalyst交换机对ACL的支持
14.2CiscoACL配置原则和经验
14.3基于列表号的Cisco标准IPACL及配置
14.3.1基于列表号的Cisco标准IPACL语法
14.3.2基于列表号的Cisco标准IPACL配置示例
14.4基于列表号的Cisco扩展IPACL及配置
14.4.1基于列表号的Cisco扩展IPACL语法格式
14.4.2基于列表号的Cisco扩展IPACL配置示例
14.5基于名称的CiscoACL及配置
14.5.1Cisco基于名称的ACL的语法格式
14.5.2基于名称的IPACL的配置步骤
14.5.3基于名称的扩展MACACL的配置步骤
14.5.4应用基于名称的ACL到二层接口或端口通道上
14.5.5Cisco基于名称的ACL配置示例
14.6Cisco基于时间的ACL及配置
14.6.1Cisco基于时间的ACL语法格式
14.6.2Cisco基于时间的ACL配置示例
14.7CiscoVACL及配置
14.7.1VACL简介
14.7.2创建或修改VACL
14.7.3删除VACL
14.7.4应用VACL到VLAN中
14.7.5检验VACL配置
14.7.6显示和清除VACL统计
14.7.7Cisco交换机VLAN映射的创建或删除配置
14.7.8Cisco交换机的VLAN映射应用
14.8Cisco基于端口的ACL
14.8.1Cisco基于端口的ACL配置步骤
14.8.2创建PACL
14.8.3应用ACL到二层接口上
14.8.4使用与VLAN映射和RACL结合的PACL
14.9IPACL配置综合示例
14.10CiscoIPACL的注释功能

第二篇H3C交换机配置
第15章H3C交换机配置基础
15.1H3C以太网交换机CLI
15.1.1H3C以太网交换机CLI级别和用户级别
15.1.2设置命令级别
15.1.3切换用户级别的方法与配置示例
15.2H3C以太网交换机命令行视图
15.3H3C以太网交换机CLI命令特性
15.3.1CLI在线帮助
15.3.2CLI显示特性
15.3.3历史命令记录功能
15.3.4命令行错误信息
15.3.5命令行编辑功能
15.4H3C以太网交换机的登录基础
15.4.1交换机登录用户界面
15.4.2交换机用户界面编号
15.5H3C交换机通过Console端口进行的本地登录
15.5.1通过Console端口进行本地登录简介
15.5.2Console端口登录方式的属性配置
15.5.3认证方式为None时Console端口登录方式的配置
15.5.4认证方式为Password时Console端口登录方式的配置
15.5.5认证方式为Scheme时Console端口登录方式的配置
15.6H3C以太网交换机通过Telnet进行登录
15.6.1Telnet登录方式的通用属性配置
15.6.2不同认证方式下Telnet登录方式的配置
15.6.3认证方式为None时Telnet登录方式的配置
15.6.4认证方式为Password时Telnet登录方式的配置
15.6.5认证方式为Scheme时Telnet登录方式的配置
15.7H3C以太网交换机Telnet配置环境搭建
15.7.1通过终端Telnet到以太网交换机
15.7.2通过以太网交换机Telnet到以太网交换机
15.8通过Web网管登录
15.8.1Web配置环境搭建
15.8.2Web登录方式基本管理
第16章H3C交换机接口配置与管理
16.1H3C交换机以太网端口配置
16.1.1Combo口配置
16.1.2以太网端口基本配置
16.1.3配置以太网端口的流量控制功能
16.1.4限制端口流量
16.1.5配置以太网端口环回测试功能
16.1.6配置以太网端口进行环回监测
16.1.7配置端口组
16.1.8配置以太网端口统计信息的时间间隔
16.1.9配置允许长帧通过以太网端口
16.1.10检测以太网端口的连接电缆
16.1.11将某些端口的配置拷贝到其他端口
16.2H3C交换机的以太网端口显示和维护
16.3H3C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隔离配置
16.3.1配置端口隔离
16.3.2端口隔离配置显示
16.3.3端口隔离典型配置综合示例
16.4H3C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汇聚
16.4.1LACP协议简介
16.4.2端口汇聚的分类
16.4.3H3C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汇聚组
16.4.4配置手工汇聚组
16.4.5配置静态LACP汇聚组
16.4.6配置动态LACP汇聚组
16.4.7端口汇聚配置显示和调试
16.4.8端口汇聚配置示例
16.5H3C交换机的端口绑定配置
16.5.1端口绑定配置
16.5.2端口绑定配置显示
16.5.3端口绑定配置示例
16.6H3C以太网交换机的镜像配置
16.6.1端口镜像简介
16.6.2本地端口镜像配置
16.6.3远程端口镜像配置
16.7H3C以太网交换机MAC地址转发表管理
16.7.1交换机的MAC地址学习
16.7.2MAC地址表项的分类与特点
16.7.3MAC地址转发表管理配置
16.7.4MAC地址转发表管理典型配置举例
16.8IP地址配置
16.8.1手动配置接口的IP地址
16.8.2IP地址配置举例
16.8.3IP地址的显示和维护
第17章H3C交换机连接配置与管理
17.1H3CIRF技术与配置
17.1.1IRF简介
17.1.2IRF的工作原理
17.1.3IRF自动堆叠
17.1.4IRF的技术优势
17.1.5Fabric端口对端检测特性
17.2IRFFabric配置
17.2.1配置交换机的Fabric端口
17.2.2配置交换机的UnitID
17.2.3配置交换机的UnitName
17.2.4配置IRFFabric的FabricName
17.2.5配置交换机的IRF自动堆叠功能
17.2.6IRFFabric配置显示和维护
17.2.7IRFFabric配置示例
17.3H3C以太网交换机的集群配置与管理
17.3.1H3C以太网交换机集群管理简介
17.3.2HGMPV2协议简介
17.3.3交换机在集群中的角色
17.3.4启用全局系统和端口NDP配置
17.3.5配置NDP参数
17.3.6启用全局系统和端口NTDP
17.3.7配置NTDP参数
17.3.8启用集群功能配置
17.3.9H3C交换机集群参数配置
17.3.10H3C交换机集群内外交互配置
17.3.11集群管理网管接口配置
17.3.12成员交换机访问集群FTP/TFTP服务器的配置
17.3.13H3C交换机集群内的操作
17.3.14H3C交换机集群管理显示和维护
17.3.15H3C交换机集群管理配置示例
第18章H3C交换机VLAN配置与管理
18.1H3C交换机VLAN配置基础
18.1.1VLAN的创建.标识和显示配置
18.1.2配置VLAN接口基本属性
18.1.3H3C以太网交换机的VLAN显示和维护
18.2H3C交换机基于端口的VLAN配置
18.2.1基于端口的VLAN简介
18.2.2把Access端口添加到VLAN中
18.2.3把Trunk端口添加到VLAN中
18.2.4把Hybrid端口添加到VLAN中
18.2.5配置端口的默认VLAN
18.2.6基于端口VLAN的配置示例
18.3H3C交换机基于协议的VLAN配置
18.3.1H3C交换机基于协议的VLAN简介
18.3.2基于协议的VLAN配置
18.3.3基于协议VLAN的配置示例
18.4H3C交换机基于IP子网的VLAN配置
18.5H3C交换机基于MAC地址的VLAN配置
18.5.1基于MAC地址VLAN的实现机制
18.5.2基于MAC地址VLAN的配置
18.6Isolate-user-vlan及配置
18.6.1Isolate-user-vlan简介
18.6.2Isolate-user-vlan配置同步
18.6.3Isolate-user-vlan的MAC地址同步
18.6.4配置Isolate-user-vlan
18.6.5Isolate-user-vlan典型配置举例
18.7GVRPVLAN的配置与应用
18.7.1GARP协议结构
18.7.2GARP消息属性和报文结构
18.7.3GVRP功能配置
18.7.4配置GARP定时器
18.7.5GVRP显示和维护
18.7.6GVRP典型配置示例
第19章H3C交换机ACL配置与管理
19.1H3C以太网交换机上的ACL基础
19.1.1H3C以太网交换机上的ACL分类和命名规则
19.1.2ACL的规则匹配顺序
19.1.3ACL步长和生效时间段
19.1.4IPv4ACL对分片报文的处理
19.2H3C以太网交换机上的ACL配置
19.2.1配置时间段
19.2.2基本ACL配置
19.2.3高级ACL配置
19.2.4二层ACL配置
19.2.5用户自定义ACL配置
19.3在端口上应用ACL
19.4在VLAN上应用ACL
19.5ACL复制
19.6ACL显示和维护
19.7ACL典型配置示例
19.7.1S7500系列交换机的基本ACL典型配置示例
19.7.2S7500系列交换机的高级ACL配置示例
19.7.3S7500系列交换机的二层ACL配置示例
19.7.4S7500系列交换机的用户自定义ACL配置示例
19.7.5S3600&S5510系列交换机的用户自定义ACL配置
第20章H3C交换机静态路由配置
20.1IP路由和静态路由基础
20.1.1路由表
20.1.2静态路由概述
20.2H3CS3610&S5510系列交换机的静态路由配置
20.2.1静态路由配置
20.2.2静态路由显示和维护
20.2.3静态路由典型配置示例
20.3H3CS5600系列交换机的静态路由配置
20.3.1配置静态路由
20.3.2静态路由显示和维护
20.3.3静态路由典型配置示例
20.4H3CS7500系列交换机的静态路由配置
20.4.1配置静态路由
20.4.2路由表显示
20.4.3静态路由典型配置示例
20.5H3CS7500E系列交换机的静态路由配置
20.5.1配置静态路由
20.5.2静态路由显示和维护
20.5.3静态路由典型配置示例
第21章H3C交换机动态路由配置
21.1动态路由协议
21.1.1动态路由协议概述
21.1.2RIP协议概述
21.1.3OSPF协议概述
21.1.4OSPF的网络类型
21.1.5OSPF协议的基本路由计算原理
21.1.6DR.BDR和OSPF报文类型
21.2H3CS3610和S5510系列交换机的RIP配置
21.2.1S3610&S5510系列交换机RIP的基本功能配置
21.2.2配置RIP路由特性
21.2.3调整和优化RIP网络
21.2.4S3610&S5510系列交换机的RIP显示和维护
21.2.5S3610&S5510系列交换机的典型RIP配置示例
21.3H3CS5600和S7500系列交换机的RIP配置
21.3.1配置RIP的基本功能
21.3.2控制RIP的路由信息
21.3.3调整和优化RIP网络
21.3.4S5600&S7500系列交换机的RIP显示和维护
21.3.5S5600&S7500系列交换机的典型RIP配置示例
21.4H3C系列交换机的OSPF基本功能配置
21.4.1S3610和S5510系列的OSPF基本功能配置
21.4.2S5600和S7500系列交换机中的OSPF基本功能配置
21.5H3C以太网交换机的OSPF区域特性配置
21.5.1S3610和S5510系列交换机的OSPF区域特性配置
21.5.2S5600和S7500系列交换机的OSPF区域特性配置
21.6H3C以太网交换机的OSPF网络类型配置
21.6.1OSPF接口的网络类型配置
21.6.2配置NBMA网络的邻居
21.6.3配置OSPF接口的DR优先级
21.7H3C以太网交换机系列的OSPF路由信息控制配置
21.7.1配置OSPF路由聚合
21.7.2配置OSPF对接收的路由进行过滤
21.7.3配置OSPF的链路开销
21.7.4配置OSPF支持的路由最大数目
21.7.5配置OSPF最大等价路由条数
21.7.6配置OSPF协议的优先级
21.7.7配置OSPF引入外部路由
21.8配置OSPF网络调整优化
21.8.1配置OSPF报文定时器
21.8.2配置接口传送LSA的延迟时间
21.8.3配置SPF计算时间间隔
21.8.4配置LSA重复到达的最小时间间隔
21.8.5配置LSA重新生成的时间间隔
21.8.6禁止接口发送OSPF报文
21.8.7配置Stub路由器
21.8.8配置OSPF验证
21.8.9配置DD报文中的MTU
21.8.10配置记录OSPF邻居状态变化功能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