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 4.0折 ¥ 160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曹光甫 点校;[清]赵 翼 撰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1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9-01
为作者自黔西罢官以后的读书札记,逾十余年始刊行,以其为循陔(即奉养父母)时所辑,故名《陔余丛考》。全书不分门目,以类相从,卷一至四论经义,五至十五论史学,十六至二十一杂论掌故,二十二至二十四论艺文,二十五论纪年,二十六、二十七论官制,二十八、二十九论科举,三十、三十一论风俗名义,三十二论丧礼,三十三论器物,三十四、三十五论术数及神佛,三十六至三十八论称谓,三十九至四十三为杂考。
赵翼(1727-1814年6月5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du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目録 陔馀丛考
前言(一)
陔馀丛考序(一)
陔馀丛考小引(三)
卷一
五经正义(一)
画卦不本於河图(一)
易不言五行(二)
河图刻玉(三)
易阙文衍文(四)
尚书名起於伏生(五)
尚书古今文皆出壁中(五)
壁书非孔襄所藏(六)
虞夏商周书目孔子所分(六)
宋儒疑古文尚书(七)
舜典当从月正元日分起(一〇)
纳于大麓(一二)
元恺四凶皆在尚书辨(一二)
陟方(一三)
莱夷作牧(一四)
三正(一四)
泰誓真伪(一五)
帝乙即成汤(一七)
康诰文与左传不合(一七)
延洪(一八)
尚书大传(一八)
卷二
古诗三千之非(二〇)
诗序(二二)
汉儒说诗(二三)
夏屋(二四)
后稷已行郊礼(二五)
坼副(二五)
帝武玄鸟(二五)
奚斯所作(二六)
春秋(二七)
春秋底本(二八)
春秋书法可疑(二八)
春不书王(二九)
春王不书正月(三一)
春秋纪年(三三)
矢鱼于棠(三三)
左传所本(三四)
左传叙事氏名错杂(三四)
左氏传原委(三五)
鹬冠(三六)
曹翽即曹沫(三七)
屠蒯即杜篑(三七)
杜预注左传(三八)
国语非左丘明所撰(三八)
韦昭注国语(四〇)
卷三
周礼冬官补亡之误(四一)
仪礼(四二)
五父衢(四三)
伯鱼之母死(四三)
晉文公辞国当以檀弓为据(四四)
月令(四四)
宾雀(四五)
太牢少牢(四五)
醴泉即膏露(四六)
八十者一子不从政後世引为终养之
误(四六)
郑康成注禘祭之误(四七)
三年丧王郑二说不同(四七)
郑康成注慈母之误(四九)
命妇世妇(四九)
卷四
四书别解数条(五一)
子见南子(五二)
束脩二义(五三)
子畏於匡记载不同(五三)
执圭(五四)
乱臣十人(五五)
彭祖即老耼(五五)
微生高即尾生(五七)
公山弗扰召孔子之不可信(五七)
羿奡非夏时人(五九)
浴乎沂风乎舞雩(六〇)
挚干缭缺或以为殷人(六一)
其父攘羊(六二)
人莫知其子之恶係鲁谚(六二)
尊孟子(六二)
五亩之宅(六三)
负戴(六四)
伊尹割烹要汤(六四)
王良即伯乐(六五)
市井(六六)
七八月之间旱(六六)
卷五
史记一(六七)
史记二(六八)
史记三(六八)
史记四(六八)
史记五(六九)
伯益柏翳一人(七一)
赵氏孤之妄(七二)
宰我与田常作乱之误(七三)
齐湣王伐燕之误(七五)
楚汉五诸侯(七六)
三户(七七)
广武(七七)
司马贞史记索隐(七八)
汉书(七八)
汉高祖有後母(八一)
史记阙文汉书衍文(八二)
汉书古本(八二)
颜师古注汉书(八三)
班书颜注皆有所本(八四)
後汉书(八五)
後汉书二(八七)
後汉书注(八七)
卷六
三国志(八八)
晉书舛讹(八九)
宋齐梁陈魏周齐隋诸史及南北史书法各不同(九一)
宋齐梁书书南北交涉事(九三)
梁陈周齐隋五史凡三次修成(九四)
宋书书法(九五)
宋书叙事及编次俱有失检处(九七)
宋书繁简失当处(九七)
宋书立传太少(九八)
卷七
齐书书法(一〇〇)
齐书编次失当处(一〇一)
齐书繁简失当处(一〇一)
齐书立传太少(一〇二)
齐书原本(一〇三)
梁陈二书(一〇三)
梁书编次失当(一〇四)
梁书多载芜词(一〇五)
陈书书法(一〇六)
陈书编次得宜(一〇七)
陈书亦多芜词(一〇七)
魏书(一〇八)
魏收书有後人所补者(一〇九)
魏书书法(一一〇)
魏书芜冗处(一一一)
北齐书(一一二)
周书(一一三)
隋书(一一五)
卷八
南北史原委(一一七)
南史繁简失当处(一一八)
南史多用齐书原文(一一九)
南史叙事失当处(一二〇)
南史与齐梁陈三书互異处(一二〇)
北史与魏书互異处(一二二)
北史多取魏收书(一二三)
北史删魏书太简处(一二四)
北史较北齐书繁简互有得失处(一二六)
卷九
北史与北齐书互異处(一二八)
北史与周书繁简各有失当处(一二九)
北史与周书互異处(一三〇)
南北史夹叙法(一三一)
南北史複传(一三二)
南北史自相牴牾处(一三二)
南北史亦有繁冗处(一三四)
南北史多複句(一三四)
南史叙事失检处(一三六)
北史叙事失检处(一三七)
南北史自叙有失实处(一三八)
南史编次失当处(一三九)
隋志应移南北史之後(一三九)
卷十
新旧唐书书年号各有得失(一四〇)
新旧唐书本纪书法互有得失(一四二)
新旧唐书本纪繁简互有得失(一四五)
旧唐书多国史原文(一四八)
旧唐书编订之失(一四九)
新唐书改订之善(一五〇)
新唐书编订之失(一五二)
卷十一
新唐书得史裁之正(一五五)
新唐书列传隸事之当(一五六)
新唐书文笔(一五七)
新唐书多迴护(一六〇)
新唐书多周旋(一六一)
旧唐书叙事疏误处(一六二)
新唐书叙事疏误处(一六四)
卷十二
新唐书列传内所增事蹟较旧书多二千馀条其小者不必论其有必不可不载而旧书所无者今撮於後(一六七)
旧唐书所载亦有不应删而新书反削之者今亦录於後(一七一)
新旧唐书有彼此互異者今据通鑑纲目唐鑑贞观政要五代史北梦琐言等书稍为订正於後(一七二)
南詔涉海及铜柱之误(一七九)
顺宗诸子传(一七九)
卷十三
五代史(一八〇)
宋辽金三史(一八〇)
辽宋二史相合处(一八一)
辽宋二史不相合处(一八二)
辽金二史不相合处(一八四)
宋金二史不相合处(一八六)
宋辽金史旧本(一八七)
辽史(一八八)
宋史一(一八九)
宋史二(一九〇)
宋史三(一九一)
宋史四(一九二)
宋史五(一九三)
宋史六(一九四)
宋史七(一九五)
宋史八(一九八)
卷十四
金史(二〇〇)
元史(二〇一)
明史(二〇四)
明史多附书(二〇四)
明史父子兄弟不同传(二〇五)
明史多载原文(二〇五)
大礼之议(二〇六)
明史行文典雅(二〇八)
史传俗语(二〇八)
卷十五
通鑑纲目(二一〇)
纲目书法有所本(二一〇)
贾举(二一一)
侠累韩廆一人两书(二一二)
薄后陈后不书立(二一三)
太初元将(二一三)
卓茂非仕於莽朝(二一四)
鍾繇(二一四)
立曹操女为后(二一四)
周抚(二一五)
恶奴郎(二一五)
高密王恢之(二一六)
记里鼓(二一六)
王陵(二一六)
鲁文公七年无卫献公(二一七)
魏三祖(二一七)
子总管(二一八)
鹿角(二一九)
定杨(二一九)
文成公主(二二〇)
列卒(二二〇)
四夔(二二〇)
王忠烈(二二一)
兗海曹华(二二一)
天祐末纪年分注各镇(二二二)
西平王(二二三)
辽复号改号(二二三)
夏人辽人(二二三)
昏德公重昏侯(二二四)
留梦炎及第(二二四)
卷十六
三皇五帝(二二五)
尧舜之禅不同(二二六)
东西周(二二六)
周秦改正朔不改月次辨(二二七)
郡县(二三〇)
两汉时受学者皆赴京师(二三二)
郡国守相得自置吏(二三二)
汉初分郡之大(二三五)
汉时陵寝徙民之令(二三六)
大臣有罪多自杀(二三七)
刺史守令杀人不待奏(二三八)
汉时大臣不服父母丧(二四〇)
两汉六朝谥法(二四一)
汉唐食封之制(二四三)
元魏子贵母死之制(二四四)
元魏族诛之法*惨(二四五)
元魏百官无俸(二四六)
华林园有三处(二四六)
卷十七
三大迁(二四八)
六朝重氏族(二四八)
谱学(二五二)
六朝忠臣无殉节者(二五四)
隋制从驾官带妻子(二五六)
唐初武功之盛(二五六)
唐初多用蕃将(二五八)
唐制内外官轻重先後不同(二五八)
唐制陞殿用宫女侍(二六〇)
唐制吏部分东选南选(二六〇)
唐时簿尉受杖(二六一)
唐时国史听随任修撰(二六五)
唐时王爵之滥(二六五)
卷十八
汴京始末(二六八)
宋制武选归吏部(二六九)
宋元榷酤之重(二六九)
宋人好名誉(二七〇)
宋时士大夫多不归本籍(二七一)
宋人字名多用老字(二七一)
宋南渡世家多从行(二七二)
南宋将帅之豪富(二七二)
宋元追褒古贤(二七三)
元初本不欲取宋(二七四)
元时疆域之大(二七五)
元时崇奉释教之滥(二七六)
元制蒙古色目人随便居住(二七九)
元人名多相同(二八〇)
前明有两北京(二八一)
明初用人不拘资格(二八一)
有明进士之重(二八二)
有明中叶天子不见羣臣(二八三)
卷十九
女娲或以为妇人(二八七)
炼石补天(二八七)
蚩尤为黄帝相(二八八)
湘君湘夫人非尧女(二八八)
隶书不始於程邈(二九〇)
造笔不始於蒙恬(二九〇)
左右袒不始於周勃(二九一)
牛耕不始於赵过(二九二)
云台无来歙凌烟阁无郭子仪(二九三)
马氏铜柱有三(二九四)
徙铜人不始於魏明帝(二九五)
牛继马非晉元帝(二九五)
宫中屠贩不始於东昏(二九六)
四声不始於沈约(二九六)
纵囚不始於唐太宗(二九七)
图画学士不始於唐太宗(二九九)
卷二十
贡荔枝不始於杨贵妃(三〇〇)
杨氏五家合队(三〇〇)
五日一朝不始於裴度(三〇一)
牛李非李德裕(三〇二)
宋金莲烛送归院者六人(三〇二)
曹彬伯颜不妄杀人之非(三〇三)
青苗钱不始於王安石(三〇四)
高宗泥马渡江之讹(三〇四)
兀朮致书秦桧之不可信(三〇五)
南宋和议起於洪忠宣(三〇六)
拐子马不始於女真(三〇七)
木灯檠之不可信(三〇七)
杨桓传国玺考之误(三〇八)
苏州击阉不始於颜佩韦(三一一)
明末阉党有殉难者(三一二)
明人演戏多扮近事(三一三)
前明司礼监即枢密院(三一四)
卷二十一
正月元日(三一五)
明月去月(三一五)
上巳端午除夜(三一五)
竞渡乞巧登高(三一六)
古兵器不皆用铁(三一七)
斋戒不忌食肉(三一七)
尚左尚右(三一九)
万岁(三二一)
露布(三二三)
衙门(三二四)
幕府(三二五)
视草(三二六)
禽兽草木互名(三二六)
素王(三二七)
吴会(三二七)
主臣(三二九)
不暇草书(三二九)
罄南山竹(三三〇)
日射三十六熊赋(三三〇)
敛袵(三三一)
卷二十二
经史子集(三三二)
诗文以集名(三三三)
诗笔(三三三)
序(三三四)
章句集注(三三四)
题目(三三四)
破题(三三五)
别字(三三六)
音字用点(三三六)
重字二点(三三六)
厶字(三三六)
文章忌假借(三三七)
古人追叙前事文法(三三八)
古文用韻(三三八)
汉谚用韻法(三三九)
谜(三四一)
用千字文语(三四三)
敕(三四四)
旨(三四五)
朝(三四六)
宅(三四六)
次(三四六)
宦(三四七)
二十八宿(三四七)
帐(三四七)
饕(三四八)
写(三四八)
倸(三四八)
甄(三四九)
员(三四九)
犬(三四九)
隔(三五〇)
都鄙(三五〇)
雅俗(三五一)
猖獗(三五一)
绝倒(三五一)
饥饿二字有别(三五二)
釐氂(三五二)
卷二十三
一二言诗(三五三)
三言诗(三五三)
四言诗(三五四)
五言(三五五)
六言(三五五)
七言(三五六)
八言(三五七)
九言(三五七)
十言十一言(三五八)
五七律排(三五八)
绝句(三五九)
三五七言(三六〇)
长短句(三六〇)
乐府(三六一)
六句律诗(三六一)
抝体七律(三六二)
律诗不属对(三六二)
律诗兼用两韻(三六三)
迴文诗(三六三)
疊字诗(三六四)
联句(三六五)
柏梁体(三六六)
和韻(三六七)
集句(三六八)
成语佳对(三六九)
借对法(三六九)
扇对法(三七〇)
禁体诗(三七一)
双声疊韻(三七二)
诗句有全平仄者(三七三)
诗词专用本家本人事(三七四)
卷二十四
曲牌名入诗(三七六)
番语成诗(三七六)
以古人姓名藏句中(三七六)
题字嵌句首(三七七)
数目字入诗(三七七)
十二生肖八音入诗(三七七)
药名为诗(三七八)
拆字诗(三七九)
口吃诗(三七九)
双关两意诗(三八〇)
寿诗輓诗悼亡诗(三八一)
帖子词(三八一)
口号(三八二)
元韻原韻(三八二)
即席(三八二)
古诗别解(三八三)
陶诗甲子纪年(三八三)
杜诗金虾蟆(三八四)
乞为奴(三八四)
李义山詠史诗(三八四)
唐彦谦长陵诗(三八五)
聂夷中诗(三八五)
紫濛(三八五)
东坡诗詠三良(三八六)
赤壁赋洞箫客(三八六)
陈季常(三八六)
元遗山诗多複句(三八七)
刘後村诗多用本朝事(三八九)
孙蕡诗(三九一)
李梦阳诗重韻(三九二)
王阮亭柳墓诗(三九二)
古今人诗句相同(三九二)
诗作嗢噱(三九四)
卷二十五
年号重袭(三九七)
历代正史编年各号(四〇〇)
历代僭窃各年号(四〇三)
此外有外蕃年号见於唐书宋元明史及通鑑玉海者今並摘录(四〇七)
改元(四〇八)
年号用字(四一〇)
年号併称(四一〇)
卷二十六
翰林(四一二)
学士(四一二)
侍读侍讲学士修撰编检(四一三)
唐时翰林学士不必皆进士出身(四一五)
翰林撰文署名(四一六)
庶吉士(四一六)
前明翰林不必皆由庶吉士(四一七)
殿阁大学士(四一八)
阁老(四二〇)
大学士到任在翰林院(四二〇)
中书(四二一)
中书舍人(四二二)
尚书(四二三)
侍郎郎中员外(四二四)
御史(四二五)
祭酒(四二六)
监司官非刺史(四二七)
兵马司(四二八)
吏部掣籤(四二九)
奏本擡头(四二九)
行香(四三〇)
授官表让(四三一)
换官不换印(四三二)
假守(四三二)
卷二十七
按月分俸(四三四)
京官月费(四三四)
预借俸钱(四三五)
致仕官给俸(四三五)
诰敕(四三七)
封赠(四三七)
父在封母不称太(四三八)
贴黄(四三九)
仕宦避本籍(四三九)
亲族迴避(四四三)
起复(四四四)
未葬亲不许入仕(四四五)
一产三男有赏(四四五)
旌门法式(四四六)
国忌日不決囚(四四六)
孕妇缓刑(四四七)
听重囚妻孥入狱(四四七)
笞臀(四四八)
滴血(四四八)
税契(四四八)
戒石铭(四四九)
清慎勤匾(四五〇)
乡都图(四五〇)
省(四五一)
履历(四五一)
民壮(四五二)
官府乘轿(四五二)
养济院育婴堂义塚地(四五六)
卷二十八
秀才(四五八)
监生(四五九)
举人(四六〇)
进士(四六一)
状元榜眼探花(四六二)
三元(四六四)
两次及第(四六五)
特赐进士(四六六)
棘闱(四六七)
礼部知贡举(四六七)
殿试(四六八)
武科殿试(四六九)
试期(四六九)
卷二十九
科举分南北(四七一)
前明两京解元不必本省人(四七一)
五经中式(四七二)
远省举人给驿马(四七三)
科場给烛(四七三)
乡闱用京官主试(四七三)
十八房(四七五)
读卷官(四七五)
殿试弥封另謄(四七七)
科場迴避亲族(四七七)
乡会试录有序(四七八)
程文墨卷(四七八)
制科题目(四七九)
题名录(四八〇)
新进士赴国子监拜谢(四八〇)
座主见门生礼(四八一)
同年(四八二)
填榜(四八二)
寄籍(四八三)
关节(四八四)
帖括策括(四八五)
... ...
《陔余丛考》精
九五品合肥
¥ 65.00
陔余丛考(硬精)
九品苏州
¥ 36.00
陔余丛考(江苏文库精华编)(套装共2册)
九五品武汉
¥ 80.00
陔余丛考(江苏文库精华编)(套装共2册)
全新海口
¥ 94.00
陔余丛考(江苏文库精华编)(套装共2册)
全新郑州
¥ 89.00
陔余丛考(江苏文库精华编)(套装共2册)
九品常州
¥ 110.00
陔余丛考(江苏文库精华编)(套装共2册)
九五品哈尔滨
¥ 73.88
陔余丛考(江苏文库精华编)(套装共2册)
全新郑州
¥ 90.00
陔余丛考(江苏文库精华编)(套装共2册)
全新上海
¥ 80.00
陔余丛考(江苏文库精华编)(套装共2册)
全新北京
¥ 94.0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