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你并不孤独杨劲松✍唤醒 记录 评说 文学与人生中的吉光片羽 刘震云 许鞍华 濮存昕 娄烨 毛阿敏 贾樟柯 吴京 鲁豫 祖峰 袁泉 章子怡 黄轩 尹昉 徐均朔 联袂推荐 他们的人生 微小而真实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十,节假日正常发货~量大请联系客服享受团购价~专业文史书城,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
30.26
5.2折
¥
58
全新
库存888件
作者杨劲松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74834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平装
定价58元
货号3549949
上书时间2025-0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编辑推荐】
◎国家一级编剧、电影文学策划和制片人,与众多明星、导演以及文艺名家的交往实录,展示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新侧面。
◎作者为知名编剧和制片人,从电影、电视剧、文学到歌剧、话剧、戏曲等均有涉猎,作者以近年国内外焦点文艺作品为观察靶向,点评作品、阐述观点,客观中不乏犀利与新意。
◎作者聚焦美食民俗、名胜典故、城市风貌到人情世故,以一个行旅者的身份观察世界。
◎刘震云、许鞍华、濮存昕、娄烨、毛阿敏、贾樟柯、吴京、鲁豫、祖峰、袁泉、章子怡、黄轩、尹昉、徐均朔等联袂推荐
唤醒 记录 评说 文学与人生中的吉光片羽
刘震云 许鞍华 濮存昕 娄烨 毛阿敏 贾樟柯 吴京 鲁豫 祖峰 袁泉 章子怡 黄轩 尹昉 徐均朔 联袂推荐
他们的人生 微小而真实
本书以作者个人生活阅历为线索,分为三个部分,以细腻笔触唤醒、记录文学与人生中的吉光片羽。此书汇集了作者多年写作生涯的思想精髓,其文章信手拈来,讲的多是身边事、身边人、日常生活,可谓情智兼胜。作为一名专业的评论家,作者博学慎思、感觉敏锐,他用精炼独到的语言以及犀利的眼光向读者传达出他对人生的思索,对生命的感悟,对文艺作品的见解,让读者在闪耀着思想的火花的文字之中,享受到心灵的愉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分为三部分。部分“你并不孤独”为文艺名人印象速写,以平实文风,写出了众多不同领域、各个年龄段的文艺名家的新侧面。第二部分“华灯初上”是文艺评论单元,从电影、电视剧、文学到歌剧、话剧、戏曲等,作者以近年国内外焦点文艺作品为观察靶向,点评作品、阐述观点,客观中不乏犀利与新意。第三部分“每到花时不在家”单元里作者写家乡江苏,写北京的漂泊,写戛纳、柏林、圣塞巴斯蒂安、开罗、塔林、杭州、桂林、三峡的走马观花,从美食民俗、名胜典故、城市风貌到人情世故,不乏金句,更有令人动容之段落。
【目录】
你并不孤独
山河故人又逢春 001
吴京的拐杖 004
娄烨的虎度门 007
他们都叫王小帅 009
陆川的眼泪 012
电影长者 014
送别 016
陈凯歌的那把伞 020
李少红卖桃 023
冯小刚的虚心 025
导演陈建斌 028
文晏的《嘉年华》 030
刘浩用银幕写诗 032
鸭绿江畔有大鹏 034
苏伦与魏书钧 036
文隽北上 038
王家卫身后的人 041
张艾嘉做自己的 CEO 043
她藏着张国荣的导演梦 045
刘震云的豆腐心 047
太后与小花 049
醒醒妈妈 051
祖峰答卷 055
母亲林嘉欣 057
黄晓明四十不惑 059
老徐泼墨 061
张译的乳腺 063
人人都爱彭于晏 064
袁泉的茶与饭 065
杜江的小本本 068
上了三年学的梅婷 070
余光帅哥林更新 072
王珞丹被时光抓走 074
黄轩十年路 076
“林黛玉”的军功章 078
中国话剧皇后 080
马兰花开一棵树 082
她救活了苏剧 084
帆姐的叮咛 086
濮哥的课堂 088
人艺女导演 090
岁岁年年蒋雯丽 092
话剧三人行 094
鲁豫和鲁玉 097
银幕舞男尹昉 100
王佳俊的红舞鞋 102
青春梦 104
毛阿敏的灯塔 106
黑豹的枸杞保温杯 110
李谷一处变不惊 112
别来无恙蔡红虹 114
拒绝歌唱的苏小明 116
夜会李克勤 118
见字如面张英席 119
你并不孤独 121
华灯初上
《人世间》二十年后还会被重拍 127
诗情到碧霄 131
关于英雄的青春神话 134
兰花与韭菜 136
旗帜 140
初恋的地方 142
哪有少女不举枪 144
贾樟柯的爱情风暴 146
被“绑架”的汤唯 149
文艺片的悬崖与围城 151
演“小丑”的刘德华 154
迟暮美人 155
夏衍在召唤 156
电影导演的家 158
年轻电影人的课堂 159
奥斯卡的傲慢与偏见 161
李安的步伐与算盘 164
是枝裕和启示录 166
东野圭吾的密码 168
欧洲电影的良心与初心 170
跨时代的俄罗斯灾难片 173
辜负万贯家财 174
直通人心的作品才有未来 176
一带一路合拍片 179
戏剧的拐杖 181
寻找剧作家 183
人艺古董修复师 185
大师团圆 187
田汉的百年一叹
188裁缝 190
“制造明星”的“慈禧” 192
邓丽君的乡愁 194
断翅蝴蝶飞上天 195
前世今生《四进士》 197
他让老舍走进“90后” 199
桃花扇里桃李情 201
张謇的当代精神 203
《一句顶一万句》 205
普氏话剧 206
民族歌剧总关情 208
再唱《刘三姐》 210
爱在尼罗河畔 212
瓦格纳的新生 214
文德斯复活比才 216
青衣 218
田汉妙笔《情探》 220
红娘 222
女驸马 224
老瓶新酒 226
莎翁的醉心花 228
永不落幕的传奇 230
华灯初上 232
让文学回归电影 234
文学策划 237
亦舒古稀又回响 239
遍地痕迹 240
港乐的万水千山 242
每到花时不在家
二十岁 247
理发师 249
簋街芳华 251
乞丐赐予的甜品 253
人间有暖流 255
数字导航 257
烈焰红唇 259
北京首映礼 261
当年的《孔雀》 263
烟花三月是江南 266
西湖四大怪 269
盗不走的西泠 272
相思红豆 275
陆游的没心没肺 277
青藤书屋里的“凡·高” 278
请到天涯海角来 279
三峡江中鱼 282
山高人为峰 284
只有山歌敬亲人 287
西班牙小城一夜成名 289
戛纳的门第与江湖 290
在柏林看电影 292
埃及电影节 295
光明使者 297
南丫岛上 299
茶餐厅 300
荷花 303
拖延症 304
回乡美食记 306
大江南北的面点 309
行走的美食 312
前世今生小龙虾 315
南北清明 317
民以食为天 320
八月桂花香 322
一方水土一方菜 324
素食馆 326
一碗红烧肉 328
金陵大肉包 329
2020年的生日 331
我的两位外婆 334
快乐老人 336
乘凉 339
春节过后 341
小芋圆躲猫情 343
老家的大马路 345
舌尖上的乡愁 346
艺考回忆录 349
三十年后来相会 351
每到花时不在家 354
那时剧场 357
把单身过成节日 359
寻找董锋 361
回家的路 363
欲走还留 366
立春 368
【文摘】
山河故人又逢春
初到平遥古城,是2017年春,探班贾樟柯导演。次日他在这里开机拍摄短片《逢春》,我跟随他去看景。一到古城墙外,贾导疾呼要给联合国写封信,要去汾阳盖座古城!
原来,平遥古城墙外,新修了护城河公园,现代化的景观,破坏了原本土质的本色景观,贾导说这是给古城套上了一个难看的头箍。贾导二十九岁时就到这里拍电影,对古城的一草一木都充满感情,他庆幸五年前在其《天注定》中记录了古城墙本色的当代原貌。贾导告诉我,在古城某停产的老厂区里,正在改建一座电影城,10月将在此举办首届平遥国际电影节,分“卧虎”与“藏龙”两大单元,展映世界影坛新作。
离开古城,我们驱车进山。时逢3月,车窗外的山沟沟,残冰崖上风留青黛,像一幅中国画。进了一个村子,村子历史悠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侵略军用炮弹炸开平遥古城墙后,平遥县政府就迁到了这里。电视剧《亮剑》等都曾在此村取景。如今的村子里只有老人、孩子和山羊、狗以及其他家禽。带我们一起看景的是年轻的副村长,只有二十多岁,村长是他爹。我们感慨,或许只有这样的“世袭”,方能留住咱们村里的年轻人。副村长告诉我们,村里年轻人都走光了,在外求学的、当兵的,后来也都在城里买了房,空旷的村子就开发了旅游。
我们看到,不少无人老宅门上,春联尚未褪色,但锁已生锈。
“明天会下雨吗?”这是那天在山里看景时,贾樟柯导演不停问
别人后成自问的一句话。看天吃饭,雕刻时光,是电影工作者的宿命。
下山后,贾导与《逢春》两位主演赵涛、梁景东围读剧本。该片讲述中国政府允许生二胎的政策出台后,平遥古城一对平民夫妻的心灵由远靠近的温暖变化。赵涛是贾导妻子,梁景东主演了贾导多部代表作,贾导称他为“山西梁家辉”。尽管是老搭档,但贾导围读剧本时的示范和解读,仍让梁景东在微妙中见天地。
与演员围读剧本后夜幕已降临,贾导执意带我们去他的家乡汾阳喝酒。车出了平遥,汾阳便遥不可及,因为司机迷路了,原本四十分钟的路被司机绕了一部电影长片的时长。终于到了汾阳“山河故人家厨”餐厅,它坐落于旅游商街,此餐厅里全是电影《山河故人》海报剧照,不少游客一进门还以为进了电影博物馆,常望而却步,餐厅只好在门口立了个大餐牌,告知游客:这里是餐厅。
贾导捧出坛头锅原浆汾酒,给我们普及了“九月九出头锅”的常识。酒好,菜好。我爱炸糕,红豆加枣泥,甜而不腻。其实炸糕是天津甜点,那晚有道虾酱豆腐也是天津菜,因为汾阳没海鲜,这都是晋商走南闯北带回的美食,渐成汾阳传统。有了刚刚高速路上的黑暗迷途,倍感这场春宴的温暖与珍贵。
平遥因古城闻名海内外,再次成为全球焦点,还是因为贾樟柯创建的国际电影展。
贾导走遍全球电影展,能在家乡创建国际电影节,将全球电影人请到家乡相聚,这无疑是他欣慰的事。但在中国内地,办一个电影节展映要经过很多审批程序。首届电影展举办时已是深秋,平遥寒雨,开幕片遭遇各种压力后,贾樟柯坚持站在电影人的立场,让平遥国际电影展在诞生时刻就怀揣一颗滚烫的人文初心。
每年金秋将至,我就会收到贾导亲自发来的邀请函。2018年我有事未能成行,次年9月又收到他的邀请,我说必定出席,贾导用“来陪我”三个字表达谢意。可我今年食言了。平遥电影展期间,贾导看我迟迟未到,就让影展梁嘉艳总裁催我前去,这令我愧疚不已。没见过平遥电影展期间贾导之繁忙的人,是无法体会我这份愧疚的。从参赛片首映、论坛、市场、酒会等等,电影节的每个环节都会出现他的身影,到了深夜,他就看哪些朋友来了哪些没来,事无巨细。
平遥电影展是一次家宴,贾导周全顾及他的每一位老友与新客,包括我这样的先把口号喊起来的人。闭幕之前,贾导还手持影展赞助商家的商品在电影宫前合影,刊发到自媒体上,答谢支持影展的所有企业。山西是他的故土,电影是他的家园,平遥国际电影展是他献给故土的情书,也是面向世界电影的家宴。一年又一年,他对电影与山西的钟爱不变。
近年,贾樟柯出任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新导演“青葱培训计划”主导老师,为众多青年导演执导的处女作担任监制。有年在香港遇到他,他还在为宋方等新导演的艺术片计划洽谈投资。他介绍新导演时,娓娓道来其优势,清晰平和。为新人做嫁衣,或是贾樟柯的生意。不管是艺术还是产业,都需要新创作的进入来推动,方能发展。贾樟柯也曾少年青衫,一路辛酸,所以他更懂得新导演之不易与珍贵。
吴京的拐杖
一位初见的朋友曾对我说我长得像吴京。我心想即便我们五官近似,我哪有吴京那功夫与身板,但虚荣心让我微笑地接受了这份初识的谬赞,顺便还给那朋友发了个红包。那时,吴京还未导演出五亿多票房的《战狼》。
与吴京见面是2017年春节前,在丽都的餐厅,一群人,一看他端正的五官,觉得那位说我长得像吴京的哥们儿确实眼神不好。初见吴京,打破了我对他硬汉直男的刻板印象,没想到硬朗外表下的他格外细心。大家在倾听他滔滔不目前中国电影现状的看法时,我在刷朋友圈的小动作被他发现,他指着我说:“你们‘80后’一定是同时做很多事情,比如现在同时在玩手机。”我在尴尬中虚荣心再次得到满足,这回眼神不好的竟然是吴京。分别时,我对他说:“其实我虚长您四岁。”
吴京从小习武,不是虚荣之人。那天下午聊得酣畅时,他兴奋地叫上一瓶红酒与大家分享。这时一位大姐冲进我们包厢,对着吴京问:“谁是吴京?我想和他合影。”吴京并没有介意大姐的闯入,反而爽快地答应了她的要求。
张艺谋导演那时筹拍新片,邀请吴京出演,当时因为要执导《战狼2》,他婉拒了。那段时间吴京为了潜心拍好自己的作品,已不止一次谢绝这样的盛请。
2003年,吴京孤身一人来到香港电影界寻找出演功夫片的机会,他满心欢喜等来的香港功夫片是《杀破狼》,几句台词的角色,是他用坐冷板凳一年的忍耐等来的。到香港前,吴京也算是天之骄子,与李连杰同样是武术冠军,他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但踏入影视圈起,他在剧组演过尸体、推过轨道,直到二十八岁才自己投资电视剧。他在影视制作的每个基础环节锻炼过,这为他自己做电影导演打下坚实基础。抛弃内地影视圈演员的优势,吴京在香港那些年并未遇到证明自己的主演电影的机会,他的外甥总对他说:“舅舅,你就差一部电影。”
吴京不是赵文卓,更不是张晋,张晋早还是焦恩俊的替身演员。
从香港重回内地后,吴京深入部队体验生活,为答谢部队对他创作的帮助,他几乎零片酬出演了部队题材电视剧,终完成了自己的电影导演处女作《战狼》,他一人出任导演、编剧与主演,广获好评,获得五亿多票房,夺得中国军旅电影票房之冠。《战狼2》尚未开机时,各路投资方都挤破了门槛,吴京躲进了长江商学院去学工商管理。面对内地电影资本热潮,吴京更坚信好的内容才是做好电影的根本。
吴京导演的《战狼2》创下中国电影票房新高,在港首映礼时,吴京亲临答谢香港影人,大家纷纷与他合影,既有吴京当年在港电影界打拼时的老友,也有闻名而来的新朋,大家都说沾些票房大王的财气与喜气。吴京一概微笑作伴,来者不拒,成为一个不动的背景板。
成为中国票房的导演后,吴京成为众多活动争邀的贵宾,但他出席多的还是电影活动。成龙大哥的《英伦对决》邀请他,他拄着拐杖出席,走红毯接受采访,为大哥新片打气,依然如当年刚进影视圈时的谦和。吴京拍动作戏多年,在《战狼2》拍摄中,他的膝盖数度受伤。前不久他做了手术,就成为拄着拐杖的病号。《缝纫机乐队》首映时,吴京又拄着拐杖来为主创加油,一到现场就问:“谦哥在哪儿?”“谦哥”是著名相声演员于谦,他在《战狼2》中扮演商人,在《缝纫机乐队》中客串演出,吴京也是为他拄拐前来。首映式休息室里都是演艺圈中熟人,吴京在沙发上小憩,随后就去见于谦老师,依然拄着拐杖走完红毯。
义气,是吴京不变的拐杖。
【作者简介】
杨劲松,男,1970年生,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夏衍电影学会理事。从事传媒与影视文艺工作近三十年,参与多部影视片策划与国际推广,为电影《孔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芳华》的文学策划与制片人。曾任北京《京华时报》文艺新闻部主任,采写大量人物专访、深度报道以及文艺作品及现象短评。作品刊发于《中国作家》《中国戏剧》《人民日报(海外版)》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