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一双靴子能走多远孙海燕✍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十,节假日正常发货~专业文史书城,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
56.88
7.1折
¥
80
全新
库存888件
作者孙海燕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614164
出版时间2024-11
装帧平装
定价80元
货号5002762
上书时间2024-12-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编辑推荐】
本书语言轻松明快,把人带入作者的生活,读来十分有趣。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发生在作者身边的故事的散文集,作者以母亲一双穿着近50年的靴子为引子,串联起以作者为圆心,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日常小故事。
【目录】
辑一·见众生
一双靴子能走多远?003
初春忆娘006
和妈妈一起去哪儿?008
我的守望天使010
一位老海军的幸福时光013
婆婆的远亲不如近邻014
于平淡中见真性情016
老海军永远地出航了017
一对中美混搭的婆媳020
婆婆的近亲和近邻022
你的孩子好吗?024
TNT025
我的小舅印象029
吾家幼女初长成031
那个叫佩顿的小姑娘035
姐儿俩好036
13 岁,她背起了妈妈038
想起外婆就想起了澎湖湾040
治还是不治?这是个问题042
林阿姨顺着自己的意志走道儿043
妈妈,你去了哪儿? 045
妈妈的花儿灿烂地开了047
五朵金花 049
川儿和她的婆婆051
尽享荣辱的乔老爹054
一位宁静而璀璨的音乐家055
朋友小晞(希、曦) 058
青春像花儿一样的倪萍060
三个小发小 061
辑二·见时光
麻溜儿的069
卖呆儿070
大智若愚070
环绕心间的音乐 071
我的这一天 073
雪花儿那个飘 075
低垂的星条旗 076
今天“9·11” 077
和好友潇的“说走就走”文079
随心所欲地游着080
妈妈校车和走路上学082
小学校里的年废书市084
丈夫的咖啡机085
无风无险无乐趣087
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你今天变了什么发型088
只有三双鞋的日子089
和脚下的鞋一起跑着、走着090
我与电话的大事小情(1) 091
我与电话的大事小情(2) 093
我与电话的大事小情(3) 094
我只会安静地起泡096
冰糖葫芦097
石头有了灵魂便成了玉098
两颗历经四代人的红宝石100
小时候的后花园--北京动物园101
一个造就好习俗的点子102
迷人的牧师和他的圣诞合唱102
你会见到天堂!104
在新年里第一个向我伸出援手的人104
跳绳106
4月1日107
工作室一瞥109
半程长征110
可遇术可求112
好饭不怕晚113
嘎巴溜酥脆114
冰天雪地情人节之红发女娃116
26年前的那一杯和这一杯117
听到这首歌就想起了妈妈118
可爱的女儿 VS 女儿的“可爱”(母女同游之一)119
我们对人的信任远远不够(母女同游之二)120
仙境与仙人(母女同游之三)122
这般爱和惧着大海(母女同游之四) 124
犹如瞬间的相遇、相离(母女同游之五)125
站上可爱的大峡谷(母女同游之六)127
这从早忙到晚的一天(母女同游之七)128
漂流不成结识“可爱珍宝”(母女同游之八)130
小的时候就会梳小辫儿132
也曾访冯小刚的宅133
冤家路窄134
洗头的时尚也是要轮回了吗?136
好吃不如饺子137
一个在食堂里长大的人139
辑三·见世道
一人一狗的世界(1)143
一人一狗的世界(2)144
不一样的生日快乐145
有一个旅馆叫“柠檬树”146
正月里闹元宵147
三节合一的春节149
能拥抱的时候别握手150
惊见双彩虹151
一叶知秋152
第一次做见证人155
从最差升级到最佳的球队..156
在那家起司专营店里157
为什么不是我,为什么不是我们?159
愉快还是不愉快?161
原汤化原食161
母女同心?163
新鲜凛冽的寒冷164
一年三婚165
终于蒸出小时候的水平了168
穷养,富养,都不如教养170
难到不能实现吗?171
将近 100 年的答谢172
温暖美丽的圣诞灯饰174
撕开175
迈开新年的第一步 176
犟着不老——跑步178
没有塑料袋以前,我们是怎么过的?179
胖大姐遇到了老倔头儿181
这一部电影得藏多少东西啊?182
一位骁勇善战的绅士1846
因为是最后一次了.184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185
饺子是要大伙儿包大伙儿吃的186
感谢奥斯卡的勇气和胆量187
失去制动的生命之旅188
可见美丽的风景和生命力189
仅仅是祸不单行吗?190
一座树木博物馆191
养成在星巴克庆生的传统215
庆还是不庆,这不是什么问题194
今晚所遇195
为女孩儿叫好196
是并床抵头的亲兄弟耶197
在纽约过圣诞节199
寒风冷雨马拉松200
老发小的儿童节201
起死回生的教堂义卖202
雪世界水品球204
学雷锋204
过年的味道是家,是缘分205
欣喜女儿早生了几年207
辑四·知青十忆
我的雷东宝(知青十忆之一)211
住在乡下那两年(知青十忆之二)214
可爱的米(知青十忆之三)217
田间的记忆(知青十忆之四)220
当点长的日子(知青十忆之五)223
青山在人未老(知青十忆之六)226
自古英雄出少年(知青十忆之七)228
小董和羊及饺子(知青十忆之八)230
我的芳姐(知青十忆之九)233
再一次和青年点说再见(知青十忆之十)236
辑五·她行(路)我记(挂)的六十三天
上路的第一天241
百分之一242
步道名是什么?244
向前伸展着245
女儿的一位天使246
波城马拉松在即248
会“弃守”吗?249
"拉累”是什么?250
女儿,别怕!252
从一个州走到又一个州253
面对眼前254
加足油的波士顿255
我们都需要勇气256
羽毛还是胆量?257
拿到第一个补给包258
轻盈的荧光虫有没有胆量?259
有点说不清楚的线路261
三进两出的背包261
一路有好人相随262
婆婆妈妈的老爸263
这里的景色无与伦比264
朝向大烟山265
谁给谁加油?265
她能得到什么?266
奶奶会怎么想?267
我是有恐高症的人呀269
花儿是同时开的吗?270
恋恋大自然271
觉出城里的热闹272
有很多人在看顾你273
母亲节的思绪275
那一天,女儿在大烟山276
有青春就有挥洒278
生活在不同的轨迹上279
我很羡慕她280
她看到了熊281
无优无劣吧?282
当得起夸赞282
别人聚会的日子283
还有毒蛇?!285
爱这里永远的精神气儿286
父子俩的梦想288
今天哭了一场289
正是冰激凌290
多出来的一点期盼291
也走在路上292
不会冷得睡不着了293
木屋里有熊294
山路上几乎没有人295
不按悄理出牌的好汉296
在熊肚子里干什么呢297
必须面对的另类状况298
彼此学习的过程299
只助人为乐的臭鼬300
走着、走着,脚就变大了301
多走了一段路302
也在路上303
独自走的体验304
看着她好好做305
差别还是蛮大的306
国家公园与熊307
人和名字都精彩308
辑六·开门七件事
暖暖的煤烧饭的柴(七件事之一)313
人有百种人 米有百种米(七件事之二)315
有关油的联想(七件事之三)317
咸咸淡淡七十三(七件事之四)319
大明星和炸酱面(七件事之五)322
离不了这酸溜溜的味道呀(七件事之六)324
世上温暖中的温暖(七件事之七)325
辑七·见生灵
在正午的阳光里来去331
兔死兔悲334
斗鱼(我家动物之一)335
大小金鱼(我家动物之二)337
有天长地久的龟吗?(我家动物之三)339
脖子上有伤疤的鸭子(我家动物之四)341
荷兰猪(我家动物之五)343
黑夹白的奥利奥(我家动物之六)345
可爱的小布丁(我家动物之七)347
我家的动物之王(我家动物之八)350
咱家的荣幸(我家动物之九)352
见仁见智(我家动物之十)354
后记357
【文摘】
初春忆娘(2020-03-25)
祖父是从山东闯来的东北人,我爸生在东北,有个满族的姥姥家,不兴叫娘。我妈家满门的广东人,也不会用“娘”这个字。我特别喜欢娘这个称呼,比妈妈要暖要糯。有的时候我会按着女儿们的脑袋让她们叫,她们梗着脖子叫不出来。就是挤出那个声音了,也怪怪的,无情无义,还得看她们大惑不解、断定我疯了的眼神,只能趁早收了这份施压。
其实我从来没有叫过我妈一声娘,除了那个只诉无答的春夜:我从外地赶到突然重病的母亲身边,她扣着氧气面罩,躺在ICU的病床上,陷人了昏迷。那场早春的肺炎,正在把她带离人间。
我坐飞机从台北到香港等签证,又坐飞机,总共将近 20个小时赶回来。双脚像灌了铅一样地肿胀,可我觉得更加灌了铅的是我的脑子。我认不出玻璃窗后面这无声无息的女人,她和我的妈妈有什么关联?妈不老是精气儿十足的吗?每次回家她都是第一个蹿出来,边打量边摇头:“胖了,又胖了吧?”
再不就是:“嗯,老了一些,你老了一些。”
反正都是我的错,因为她总是美的。年轻时美得一大堆人追:中年时美得老有人随--她在我们家被称为“政委”,帮别人排忧解难是她的日常;老年时美得优雅,她的字、诗、文章都写得更漂亮。可现在她为什么这么毫无生气地躺在那里?是她还是那架机器在疯狂地呼吸着?
我昏乱地和窗里的女人对话,讲有一次我想亲近她,用一块湿布去蹭她的脸,她烦,挥手挡开我。我哭了一下午,满脑子都是她不喜欢我的委屈。我说,你起来吧,我们一起去买一台新电脑,你可以每天给我发邮件呢!和着心里流淌的泪,我喊她,你这辈子、下辈子,再下辈子都是我妈!你不用走,也不能走呀!
我背转身去才一小会儿。监护仪上的那条线走直了,我没;弟弟哭着扑上来拥住我:“我们变成孤儿了!”我又不懂。
我给妈换衣服,她的手、她的身体都温暖如初,我捧着她的手,呆呆地支吾了一声儿:“娘!”
她没应我,我还是没有懂!
恍惚儿。,早起她来叫我,柔软的手在我后背摩挲,脉通全身。我没睡,我整整7天没有合眼。吃早饭了,她正对着我,一边儿搅和碗里的粥,一边儿满足地感叹:“所有的营养都有了!"
该上路了,去给她安排追悼会的事宜。她追出来:“别丢三落四的,那条围巾记得戴回来。”
“女士,您想为母亲选什么样的花呢?
百合花,我最喜欢百合花的香味了!
妈妈用她明亮的嗓音抢着说。除了背景一墙的百合花,我请他们用一大圈泰国兰花装饰她的照片。
“太夸张了吧?”她悄悄地问我。“没有,再多都配不上您的美。”我说。她捅了我一下,捂着嘴笑起来--自从她掉了几颗牙,笑的时候,就爱捂着嘴了。我给亲朋好友打电话,张几次嘴,流几次泪。
“妈妈走了!”
这句话,太难说了,可我今天说了又说,哭了又哭。
“我们燕儿从小就这样,从不大哭大闹,只会吧吧不停地掉眼泪儿。
我去洗脸,妈妈就坐在我脚边的矮凳上泡脚:“泡脚最好了,疏通全身脉络。你要教你的女儿们泡脚!
终于躺到床上了,刚闭上眼睛:“快,快和我说说,孩子们怎么样?"
妈妈正坐在她的床沿儿上认真地梳着头发。她老爱说:“坚持这样梳头,就不会老年痴呆了。"
又一个无眠的夜,又一个和妈妈头挨着头聊天儿的晚上……
我的母亲浸在我的生命里。
遥遥16年过去了,我无数次问苍天,可以给我一次再见母亲一面的机会吗?我无数次计划再见,我要和她做什么?吃山珍海味?游天涯海角?享人间极乐?妈妈会说:“不用,傻丫头,快坐下,咱娘俩说会儿话!
蓝天下,阳光里。
……
【作者简介】
孙海燕,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系。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儿女》杂志社记者、编辑。2002 年写就《台湾女人》一书,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近年来在新浪博客“过海哪吒”、微信公众号“自书女”发文。现与丈夫居住在波士顿近郊卫斯理镇。
【前言】
前两天又看了一遍《罗生门》,再一次体验和思考了人的说辞在同一件事情上差异可以有多大,人的记忆有多不可信。其实《罗生门》表达的正是人们因为各有所图,所以对一个案件的叙述会有很大的差异,他们的讲述都是为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而有意调整过的。在生活中你会发现,到你老迈的时候,你的记忆和别人的记忆是如此的不同,同一件事情不同人的记忆可能真的是大相径庭,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这么大的记忆差异呢?
这两天读了大学同学大海的书稿,其中记述了一件和我相关的逸事,这是她的讲述:
想起另一个老故事。1981年夏,与大学同学同登庐山,头天晚上在客栈和其他游客发生口角,灯火通明之下,我们气势凶猛,把他们的气焰很快打了下去。第二天行山至一僻静无人小路,最年轻的寅同学跑在前面,只见欢天喜地的他突然停下脚步,极速转身向我们跑来,一脸惊恐地指着对面树丛大叫一声:“冤家路窄!”树林间走出一伙人,有七八个之众,打头的正是昨天和我们驾架的俩人。我们两男一女勉强算仨,顿时有些不知所措。就在我们空手握拳之际,那伙儿老乡说笑着和我们擦身而过,很快又走出了视野留下我们依然怦怦狂跳不已的小心脏。
我把这两个故事讲给B君听,救给他一个新的成语。他慢条斯理地说:“还好,当年求婚,你没有回我“冤家路窄’这个词啊!”
而我的记忆是这样的:
当年我们三个人到庐山去旅游,20世纪80年代初,刚刚有了旅游这回事儿,面对蜂拥而来的游客,庐山的接待能力严重不足。我们被安排在了一个民国时期的别墅里。破旧潮湿,连床都没有,只能睡地板。一间屋子男女混杂挤十几个人。
走了一天了,很累。我们躺在地板上就想早点睡觉。可是旁边有一伙儿操着当地口音的人在打牌。
忍无可忍,我从地板上爬起来向他们表示抗议:“天已经晚了,你们能不能别打牌了,赶紧睡觉!”而这帮人仗着人多势众根本不把我们外地口音的人放在眼里,照打不误,照闹不停。老夏忍不住,他也没跟他们废话,跳起来,就把灯绳一拉,把灯关上了。这可把这帮人惹火了,于是他们也跳起来把灯再次打开,然后我们大吵起来。在吵的过程中,老夏不愿意跟他们多废话,跑去使劲儿一拉灯绳,居然把灯绳给拉断了,这下彻底黑了。这可把这帮人给气坏了,有个女人声嘶力蝎地喊:“他们把灯绳拉断啦!他们是故意的!”这个叫声让我们觉得特别可笑,老夏把我拉回地板上躺下,我们就躺在地板上继续哈哈大笑。这更加激怒了他们,这个女人又绝望地喊:“他们还笑啊!”
由于灯绳断了,这个灯也确实就是打不开了,所以这帮人也就只好愤愤不平地收起牌躺下睡觉了。
第二天我们去三叠泉。在去的路上,我们还是在聊昨天晚上吵架的事。我走得快,跑到前面去了。突然,我看见前面迎面走来七八个人,挑着担子,正是昨天晚上跟我们吵架的那帮人!我飞跑回去向他俩报告,说“冤家路窄”。
我们就想,他们憋了一晚上的气,碰见我们一定会大打出手,我们攥着拳头站在路边,紧张地看着这帮人。
没想到,打头的那个家伙发现了我们以后,居然把眼皮一年拉,挑着担子和我们擦肩而过,其他人也都不抬头看我们,默默地走了过去。
我们疑惑地互相交换着眼神,突然我反应过来了:这帮人是贩卖瓷器的,他们现在挑着担子可不敢惹咱们,要是把那担子资器给打碎了,他们可就惨了!想到这个,我就调皮地追了上去,凑在那个打头的耳朵边轻声逗他,那个家伙垂着眼睛就跟没听见似的,挑着满满一担子瓷器一声不吭,乐得我们哈哈大笑。回校以后,我没少绘声绘色地拿这件事跟同学吹牛。
大海的讲述很简略,我也委实没把握自己的记忆有没有被潜意识美化不管怎么说,还是特好玩的事儿,包括这不同的记忆。很好奇另一个当事人老夏的记忆会是什么样子的,很期待他的接龙。
以下是远在德国的老夏的文字:
你对记忆不靠谱的说法很有意思,可以深入挖掘一下。类似经历我见过太多了,而且,每个当事人都认定自己的记忆最真实、百分之百正确。
我和你的记忆接近,但狭路相逢那段在我的记忆里是彻底断片了,只是隐约记得第二天咱们是在外面不期而遇过,可我一点也想不起来后面发生了什么。至于咱们那天晚上过夜的地方,我记得是在庐山上唯一的那家电影院的楼上打地铺,就是每天24小时连轴放《庐山恋》的那家。咱们到九江是奔着我六姑家去的,我姑父当时是九江地区食品储运公司的头头,他找了车送咱们上山。因为是避署高峰时段,找他想办法的人太多了,他实在是掰不开镊子了,只好把咱们安排去了电影院。
那次咱们的旅行太难得了,属于一辈子仅此一回的经历。
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老夏的记忆果然与我们的有很大差异。记忆碎片在三个当事人的回忆下渐渐拼成一个似是而非的完整图案,斑驳而荒诞。太有意思了。
好像是萨特说过,人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其实人的记忆也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人们在潜意识中按照自己的心理需要,选择性地记住了自己愿意记住的东西。这样的记忆构成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也正因为如此,记忆才如此珍贵。
大海的这本书,就是她记忆的结果。
有一次,一个“90 后”小博士读到了我的一些回忆文章,掩卷感慨道:“你们这一代人的经历真是太丰富了。只是真实的记录,就是特别好看的故事,是我们这一代人永远也经历不到的。”
她说得对。如果说中国用 40年走完了西方的 400年,那我们这拨人的经历大概是古人好几辈子的人生。童年疯玩野跑,无人管束,没学到多少文化;青年时期,是火热的 20世纪 80年代,睁开眼睛看见了世界,经历了思想上前所未有的震荡;参加工作以后,有人坚守体制,有人下海经商,还有人漂洋过海。若干决定国家命运的重大转折的历史事件,我们都是亲历者,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厚厚的一本书。
而大海的故事又远比我们更加多姿多彩。她下乡插过队,还是知青点的点长;在北师大读书期间,是校话剧社的活跃分子;参加工作后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是崔永元、白岩松的同事;给大学同学,一个美国大帅哥,在中国台湾、美国生活,见到过多少不一样的风景,结识过多少不同地方的奇人异士。这一切,都在大海敏感、细腻、生动的笔下呈现出来。
一双靴子能走多远,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跟随大海的足迹,肯定比我走得远很多。
浦寅
癸卯年夏于北京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