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故宫简史 九五至尊版 尽现故宫600年绝代风华 随书赠郎世宁宫廷画选集马毓鸿✍台湾收藏大家说故宫:谈历史、话文物、聊掌故,赏建筑、解科技、品艺术。一手史料新鲜生动、近百幅高清图片,细说影响故宫乃至中国历史走向的人、事、物,也讲两岸故宫从痛苦分离到交流融合内幕。高高国际出品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 正版✔故宫简史 九五至尊版 尽现故宫600年绝代风华 随书赠郎世宁宫廷画选集马毓鸿✍台湾收藏大家说故宫:谈历史、话文物、聊掌故,赏建筑、解科技、品艺术。一手史料新鲜生动、近百幅高清图片,细说影响故宫乃至中国历史走向的人、事、物,也讲两岸故宫从痛苦分离到交流融合内幕。高高国际出品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 正版✔故宫简史 九五至尊版 尽现故宫600年绝代风华 随书赠郎世宁宫廷画选集马毓鸿✍台湾收藏大家说故宫:谈历史、话文物、聊掌故,赏建筑、解科技、品艺术。一手史料新鲜生动、近百幅高清图片,细说影响故宫乃至中国历史走向的人、事、物,也讲两岸故宫从痛苦分离到交流融合内幕。高高国际出品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 正版✔故宫简史 九五至尊版 尽现故宫600年绝代风华 随书赠郎世宁宫廷画选集马毓鸿✍台湾收藏大家说故宫:谈历史、话文物、聊掌故,赏建筑、解科技、品艺术。一手史料新鲜生动、近百幅高清图片,细说影响故宫乃至中国历史走向的人、事、物,也讲两岸故宫从痛苦分离到交流融合内幕。高高国际出品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 正版✔故宫简史 九五至尊版 尽现故宫600年绝代风华 随书赠郎世宁宫廷画选集马毓鸿✍台湾收藏大家说故宫:谈历史、话文物、聊掌故,赏建筑、解科技、品艺术。一手史料新鲜生动、近百幅高清图片,细说影响故宫乃至中国历史走向的人、事、物,也讲两岸故宫从痛苦分离到交流融合内幕。高高国际出品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 正版✔故宫简史 九五至尊版 尽现故宫600年绝代风华 随书赠郎世宁宫廷画选集马毓鸿✍台湾收藏大家说故宫:谈历史、话文物、聊掌故,赏建筑、解科技、品艺术。一手史料新鲜生动、近百幅高清图片,细说影响故宫乃至中国历史走向的人、事、物,也讲两岸故宫从痛苦分离到交流融合内幕。高高国际出品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 正版✔故宫简史 九五至尊版 尽现故宫600年绝代风华 随书赠郎世宁宫廷画选集马毓鸿✍台湾收藏大家说故宫:谈历史、话文物、聊掌故,赏建筑、解科技、品艺术。一手史料新鲜生动、近百幅高清图片,细说影响故宫乃至中国历史走向的人、事、物,也讲两岸故宫从痛苦分离到交流融合内幕。高高国际出品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 正版✔故宫简史 九五至尊版 尽现故宫600年绝代风华 随书赠郎世宁宫廷画选集马毓鸿✍台湾收藏大家说故宫:谈历史、话文物、聊掌故,赏建筑、解科技、品艺术。一手史料新鲜生动、近百幅高清图片,细说影响故宫乃至中国历史走向的人、事、物,也讲两岸故宫从痛苦分离到交流融合内幕。高高国际出品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 正版✔故宫简史 九五至尊版 尽现故宫600年绝代风华 随书赠郎世宁宫廷画选集马毓鸿✍台湾收藏大家说故宫:谈历史、话文物、聊掌故,赏建筑、解科技、品艺术。一手史料新鲜生动、近百幅高清图片,细说影响故宫乃至中国历史走向的人、事、物,也讲两岸故宫从痛苦分离到交流融合内幕。高高国际出品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故宫简史 九五至尊版 尽现故宫600年绝代风华 随书赠郎世宁宫廷画选集马毓鸿✍台湾收藏大家说故宫:谈历史、话文物、聊掌故,赏建筑、解科技、品艺术。一手史料新鲜生动、近百幅高清图片,细说影响故宫乃至中国历史走向的人、事、物,也讲两岸故宫从痛苦分离到交流融合内幕。高高国际出品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十,节假日正常发货~专业文史书城,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38.44 3.9折 99 全新

库存888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毓鸿

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841149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精装

定价99元

货号3109022

上书时间2024-12-04

史学专业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正版✔古佚三书楊正業✍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正版✔古佚三书楊正業✍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196.61
正版✔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论文选集(第二集)--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丛刊李运富✍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正版✔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论文选集(第二集)--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丛刊李运富✍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71.87
正版✔近思录 传习录(宣纸8开 线装 一函两册)王守仁,朱熹,吕祖谦✍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正版✔近思录 传习录(宣纸8开 线装 一函两册)王守仁,朱熹,吕祖谦✍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252.05
正版✔周易译注(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新版周振甫✍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正版✔周易译注(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新版周振甫✍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32.57
正版✔韩愈选集(中国古典文学名家选集)孙昌武✍上海古籍出版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正版✔韩愈选集(中国古典文学名家选集)孙昌武✍上海古籍出版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53.46
正版✔高青丘集(全二册)(中国古典文学丛书)高启,徐澄宇,沈北宗✍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正版✔高青丘集(全二册)(中国古典文学丛书)高启,徐澄宇,沈北宗✍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109.89
正版✔曾国藩箴言录(文白对照 梁启超、蔡锷辑录曾国藩,梁启超,蔡鍔,高高国际✍梁启超靠《嘉言钞》辑录的曾国藩读书、写作、修身、治家、育儿精华,缔造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家教传奇。《治兵语录》精选曾国藩治军用兵智慧,入选黄埔军校教材,是中国近现代军人的启蒙书 高高国际出品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正版✔曾国藩箴言录(文白对照 梁启超、蔡锷辑录曾国藩,梁启超,蔡鍔,高高国际✍梁启超靠《嘉言钞》辑录的曾国藩读书、写作、修身、治家、育儿精华,缔造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家教传奇。《治兵语录》精选曾国藩治军用兵智慧,入选黄埔军校教材,是中国近现代军人的启蒙书 高高国际出品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8.71
正版✔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14)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正版✔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14)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1633.50
正版✔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15)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正版✔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15)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1633.5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1.作者家族三代与故宫渊源颇深,掌握大量关于故宫的一手资料,其中有许多从来不曾为外人知的内幕,都在本书中一一呈现。
      2.跳出学术探究路线,围绕影响故宫乃至中国历史走向的人、事、物,谈历史、话文物、聊掌故,赏建筑、解科技、品艺术。
      3.弥补大陆关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创建、发展过程诸多空白,以及台北故宫藏品迁徙、保护、展览内幕。
      4.深度聚焦故宫在文物保护、文创产品创新、市场化运营等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种种努力,向读者展示故宫是怎样一步步成长为“网红”的。
     5.台北历史博物馆前馆长、台湾博物馆学会前理事长张誉腾作序推荐。
     6.装帧精美,设计独具匠心,封面、内文大面积使用故宫红 帝王黄,以呼应天子“九五至尊”的尊贵与独特。
   7.随书附赠郎世宁宫廷画选集,精选雍正、乾隆及其后妃的“证件照”“生活照”,及融合了中西画法的山水花鸟画,展现封建时代帝王、后妃们在紫禁城内生活细节及其艺术品味。

【内容简介】 
故宫是传统古老的,她已走过600年,经历明清两代的封建社会、走过民国,经历了分裂、出走,又进入大踏步发展的现代。故宫是与时俱进的,她的每一步成长无不经历脱胎换骨式的阵痛,它的每一次变化都是当时*的思想文化科技的体现。
   《故宫简史》将故宫600年的历史划为九章,每章又分五节,以呼应“九五至尊”之说。《故宫简史》也不是简单的编年纪事,而是有选择的描述牵连故宫的重要人、事、物。故宫不仅仅是书中每个故事不可少的部分,更是故事主角,和故事中的情节环环相扣,始终如一,展现了一个既古老又青春、既传统又现代、既神秘又开放的故宫。

【目录】 
目录
壹 北京紫禁终建成(1420)
明朝三座紫禁城 3
先移皇陵到北京 10
后洿其宫而潴焉 18
紫禁风水不过期 24
汉人京师头一回 32
贰 明朝从此当皇宫(1421—1644)
新宫雷劈遭天谴 45
嘉靖不走东华门 54
万历自困紫禁城 65
前朝后宫那些事 73
崇祯苦守朱家院 80
叁 白山黑水新主人(1644—1911)
清宫变身有原因 89
正大光明皇家猜 101
三希堂主狂收藏 108
战乱祸延皇家苑 123
紫禁告别天命论 130
肆 溥仪经营小朝廷(1912—1925)
国中国里似神仙 141
复辟称帝白折腾 147
国家宝贝攒着花 153
一时政变促离宫 159
小朝廷回归梦碎 165
伍 皇宫变成博物院(1925—1949)
故宫初期历险难 175
故宫院长光环沉 180
宝藏颠沛不流离 187
文化侵占行不通 194
国宝从此分两地 203
陆 故宫迎来新纪元(1950—1965)
开国收整残帝宅 211
大小宝贝找回家 218
主席牵挂紫禁城 228
时代考验旧皇宫 233
故宫文物再出发 238
柒 风雨飘摇故宫挺(1966—1976)
心系书画故宫人 247
故宫茶壶小风暴 253
皇宫旧店新开张 256
文物外交亮高招 259
天摇地动试宫魂 262
捌 继往开来新格局(1977—2019)
库藏增减总有时 269
文物代表争出场 277
雍正拉近两岸情 285
宫廷风情入镜头 292
故宫新姿迎大众 297
玖 六百岁风华绝代(2020)
百年大修迎大庆 307
文化遗产属世界 316
科技古法求永恒 322
故宫学方兴未艾 330
两岸共筑故宫梦 337
注释 343
故宫大事记 357

【文摘】 
明朝三座紫禁城
刘伯温说:“南京紫禁城人是打不进来的,鸟倒是飞得进来,比如燕子就可以飞进来。”
皇帝一定是要和其他人不一样,他的尊贵帝位是上天注定,所以,一诏令天下就说“奉天承运”
[1]

中国人向来以龙的传人自居,龙的图案在唐以前,并未被皇室所独占,但是到了宋朝,龙已经成为皇权的象征,皇宫器物常用龙的图案来装饰。北宋哲宗元符年间,政府次颁布禁令:除了皇帝之外,五爪金龙的图案禁止其他任何人使用。
皇帝不但要大家相信他当上皇帝是天命,他是天帝之子,是龙脉传承者,一切礼法、典章制度,所用器物,都围绕着这个前提做文章,甚至他住的皇宫也离不开这个命题,处处讲究。从周、秦汉一直到后一个封建朝代清朝的近三千年中,皆是如此。
中国封建社会阶级意识形成后,建筑模仿星象的权力也被统治者垄断——结合天文星象将“天人合一”“唯我中心”体现在都城和宫殿建筑理念之中。战国人石申所著《石氏星经》指出天空的中央是紫微、太微、天市三垣,所以,“中天三垣”的概念常被考虑在都城的建筑中——紫微垣处中心,往往被视为天帝居住的天宫和天帝之子所住宫殿的完美标志。《周礼》中天子“明堂”在概念上指的就是在天空中央的紫微宫。秦始皇的咸阳宫也被称为“则紫微,象帝宫”,效法取象天帝的紫微宫,端居中央。
秦朝的都城设计深受天象影响,在京城营建整体上多方面模拟天象。秦都咸阳的宫殿分布于渭水南北两岸,渭水贯穿国都。波光粼粼的渭水,仿佛星光灿烂的银河,在河上架建宽广的桥梁连接两岸,恰似鹊桥衔接天界,因而在《三辅黄图》中留下了“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记载。渭南的信宫也被更名为象征天极的“极庙”,在阿房宫殿前设置同是奎宿星名的“阁道”,经过正殿的大路当作天文中的“本初子午线”,将这些天象一一体现在都城之中,俨然形成以天下正中、唯我独尊主宰者身份自居的氛围。
汉高祖刘邦夺取天下之后,鉴于渭水北岸的秦朝皇宫已成废墟,便选在渭水南岸秦朝兴乐宫一带奠都,命名为“长安”。高祖七年(前200年)开始由丞相萧何主持修建长安宫殿,但萧何自作主张,在秦朝兴乐宫的基础上再扩建后并改名为长乐宫,又在秦朝章台上兴建了规模宏伟的未央宫。
高祖东征归来,见状,勃然大怒,责问萧何:“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
萧何答曰:“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刘邦也觉得萧何的这番说辞颇有道理:只有把皇帝居住的宫殿建得壮丽,才能彰显其威严,而且要成为完美的,使后人没有办法再改进、超越。现在虽然已经见不到汉朝宫殿群的全貌,但是从其十余米高及占地五万多平方米的宫殿遗迹可以想见,这些宫殿当年是何等壮丽辉煌。
秦汉时期,礼制上规定皇宫称作“禁中”,到了唐代,人们更是强调皇宫就是天帝之子所居紫微宫的属性,于是,人们开始称皇宫为“紫禁”
[2]
。从此以后,不再像秦汉偏重京城整体上模仿天象,皇宫不仅要壮丽宏伟,令人敬仰,还要在皇城本身尽量模仿紫微垣星象上下功夫,在建筑规范、名称、尺度及细节上体现天子紫微垣般的尊贵地位。在这方面,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做得比明朝还要认真。
其实,明朝总共有三座紫禁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打造了两座。
朱元璋出身农民,还当过和尚、乞丐,自然更迫切地希望证明他是上天赐命,理所当然应该成为一统天下的皇帝。而容易“晒”其天命尊贵地位的方式,无异于建造符合礼制又讲求龙脉风水的紫禁城,可以无时无刻形象地巍立在皇城之上,让百姓景仰信服。
事实上,朱元璋刚开始专心打造的紫禁城并非南京紫禁城,而是位于他和许多期盼衣锦还乡的开国功臣的家乡——临濠。临濠因位于凤凰山之南,后改名凤阳(今安徽凤阳)
[3]
。凤阳乃当时的中都,为了取法唐、宋、元都城,朱元璋还派专人前往三朝故都实地考察。凤阳紫禁城之营建可谓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其营建所用材质及华丽程度,远超南京紫禁城及后来的北京紫禁城,不仅“令天下名材至斯”,还遣使到尚未归入图籍的附属国“求大木”。城内木构建筑穷极侈丽,画工彩绘鲜艳夺目,石构建筑华丽奇巧,雕镌图案精美绝伦。重要的是,其规划是遵循《周礼·考工记》中王城制度的规定,严格按照传统的对称原则及中轴线上宫阙的建筑布局。
如果说,北京紫禁城是南京紫禁城的改进版,那么凤阳紫禁城就是明朝紫禁城的母版。虽然凤阳紫禁城曾经是以吴王新宫(南京紫禁城的前身)为原型进行改进的,但终还是凤阳紫禁城建造进度超前。所以吴王新宫在增建成南京紫禁城时,是完完全全以当时的凤阳紫禁城为蓝本。经过前两座紫禁城的建造,北京紫禁城得到了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从而使其成为所有紫禁城中的版本。同样的营建经历,在世界中外历史上都不曾再见过。
吴王新宫及南京城的肇建,离不开一位被传颂为“诸葛亮再世”的人——刘基。刘基,即刘伯温,他是朱元璋极其倚重的开国元勋,在朱元璋还是吴王之时,他已被吩咐主持吴王新宫的堪舆营建,《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上乃命刘基等卜地,定作新宫于钟山之阳”。随着朱元璋称帝及定都南京,南京城的堪舆及营建重任,还是落在了他身上。民间传说一直以为是刘伯温主持修建的北京都城,其实,北京都城及紫禁城开始修建已是他死后三十余年的事。
相传刘伯温为寻觅龙脉宝地建造南京紫禁城,堪舆南京风水,几乎踏遍南京的每一寸地,但是他对如何向朱元璋报告勘测结果伤透脑筋,原来,他发现南京的“龙头之地”竟然在钟山之南的燕雀湖,而且是五百余丈宽、深有百余尺的大湖,湖中如何建造帝王之居?
姑且不论刘伯温是否真的算出龙头是在燕雀湖中,朱元璋终确实动用数十万民夫和士兵,日夜不停地,硬是把偌大的燕雀湖填平了,然后用了大量的石块和木桩填塞成地基,在上面建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经过填湖盖成的皇宫。
现代人若观研南京城布局,再综合历史因素考虑,也将惊人地得出与刘伯温相同的结果。
南京城在明代以前一直是沿着玄武湖至聚宝山这一南北轴线发展的,北部是六朝都城旧址,南部是南唐至元代始终繁荣的原南唐故都。朱元璋攻占南京后,暂用南唐皇宫为吴王府,但是此处腹地狭窄,又接近闹市,搬迁大量居民不易,且将宫殿置于南部闹市区,也不合规制,实在不适合规划帝制规模的宫殿。若将帝宫置于六朝故都宫城旧址,朱元璋又忌“六朝国祚不永”。在玄武湖至聚宝山轴线上的任何位置建造帝宫,均无法跳脱旧城形制的束缚,也难以达到帝宫规模的要求,更何况北部六朝故址和南唐故都旧址皆犯“国祚不永”的大忌,均不可取。南京城西北太接近山区又濒临长江,而明初主要军事威胁来自长江以北地区,建帝宫于此方位将不利防卫。所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位于南京城东北(玄武湖东南)的燕雀湖成为合理的选择。
另一个关于刘伯温神机妙算的传说也替南京紫禁城的历史发展留下了伏笔。
南京城修建完成之后,朱元璋带领刘伯温、李善长、宋濂等一批文武大臣,一起查看刚修好的南京城墙。朱元璋看到城墙修得如此雄伟高大,十分高兴,兴之所至,他对着在场的文武大臣说:“这城墙修得如此雄伟高大,可谓固若金汤,这天底下还有谁能打得进来?”
李善长和宋濂异口同声:“皇上英明,大明基业定能永传子孙千世万代,永垂不朽。”其他臣子亦争相附和,唯有刘伯温在旁一直沉默不语。朱元璋纳闷,就问刘伯温:“贤卿也参加了设计和修建南京城的工作,为何默默不语,你觉得这城墙修得如何?”
刘伯温沉思片刻后说:“陛下,这南京城墙确实坚固无比,任何人都打不进来,但是……”
朱元璋和周围的人听到“但是”两个字,都竖起了耳朵,想听下去,朱元璋马上接着问:“但是什么?赶紧说。”
看了一眼朱元璋,再看了一眼其他人,刘伯温说:“南京紫禁城人是打不进来的,鸟倒是飞得进来,比如燕子就可以飞进来。”
大家一听,哈哈大笑,以为是玩笑话,唯独刘伯温还是没笑。他没笑是因为他话中有玄机,朱元璋和当时到场的一些人一直到死都不明白,倒是当时在场的活到朱棣打进南京那天的人,他们才明白刘伯温的话不是说着玩的——刘伯温说的燕子,就是燕王朱棣。
朱棣,也是日后建造北京紫禁城的明成祖。
嘉靖不走东华门
紫禁城作为重要的礼仪上演场所,它的建筑也处处显示了规范礼仪的作用。
朱厚熜准备继承皇位,一路疾行到北京,到了宣武门外,忽然不走了。
马上就要登上皇帝宝座,还有什么需要犹豫的?原来,礼部安排的继位礼仪是要朱厚熜由东华门进入紫禁城,而不是由午门。
只有非常细心的人才会注意到,东华门的门钉只有八行,而其他三座门——午门、西华门、神武门——的门钉却有九行。这一细微的差别,在将近五百年前,曾经引发了一场撼动朝野的政_治_风_波。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他既没有儿子,也没有兄弟,所以,皇太后决定由他的堂弟湖北藩王朱厚熜继承皇位。而礼部安排他由东华门进入紫禁城,先到文华殿追认武宗的父皇为父,获得皇太子的身份,然后再继承皇位。
东华门的门钉少了一行,在等级上低于午门、玄武门,也低于西华门。这道门因为接近作为太子宫的文华殿,是太子出入紫禁城的当然通道。皇帝本人,几乎从来不走东华门。
强硬的朱厚熜甘冒失去皇位的风险,断然拒绝礼部的要求,坚持自己是来当皇帝的,怎能以皇太子的身份进宫,而固守礼仪的大臣也敢于和即将继位的皇帝抗争。双方僵持不下,后来皇太后考虑皇位不能久虚,妥协了。朱厚熜如其愿由大明门正中御道经午门进宫继位,是为明世宗,年号嘉靖。
到底是什么魔力让双方如此固执己见?不就是一套为继位设计的典礼仪式吗?
封建帝王的家世脉络必须非常清楚,继位皇帝跟前任皇帝必须形成直系关系,如此才是一脉相传。朱厚熜与武宗朱厚照同辈分,如果他想得到继承皇位的资格,就必须先过继给孝宗为子。
嘉靖从东华门进宫,就意味着他愿意先认武宗的父亲孝宗朱祐樘为父,成为过继给伯父的儿子、武宗的弟弟,自己的父亲朱祐杬反而成了叔父。而朱厚熜偏偏又是一个孝子,还打算把自己的父亲兴献王追封为皇帝,这在明朝显然是违反祖制的。当时大臣们就分为两派:一派以张璁为首,支持嘉靖的这个想法,为议礼派;另一派以首辅杨廷和为首,他们坚决反对嘉靖的想法,认为祖制绝不可破坏,为护礼派。
两派为了嘉靖过世的父亲和在世的母亲的称谓和其他礼仪形式争议不休。当议礼派逐渐占据上风时,护礼派决定用非常手段向皇帝进谏。
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一支包括了九卿二十三人、翰林二十人、给事中二十一人和御史三十人等共二百余人的庞大队伍,集体跪在左顺门外,嘶声呼喊太祖高皇帝、孝宗皇帝,呼天抢地,一时声震阙庭。
嘉靖皇帝闻之大怒,派人将员外郎马理等四品官以下一百三十四人逮捕入狱,四品以上官员八十六人姑令待罪。在抓捕现场,锦衣卫瞬间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左顺门前血迹斑斑。这些血迹清楚地表明一个事实:十八岁的嘉靖皇帝心意已定,而且是不能被逆转的。
结果,五品以下受杖者一百八十多人,其中十七人因伤势过重而死,四品以上夺俸。又将杨慎、张原等纠集者施行廷杖,张原当场被杖死,其余或被削职为民,或被发配边疆。
嘉靖十五年(1536年),太子宫文华殿被改成皇帝的便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三殿重建落成,正殿名称不再用“奉天”,改为“皇极”,“华盖”“谨身”二殿也改为“中极”“建极”。再将奉天殿前的“奉天门”更名为“皇极门”,奉天门前的“左顺门”“右顺门”更名为“会极门”“归极门”。
这些举措表面上似乎无关礼仪,其实也是嘉靖礼仪改革的一环,完全从维护自身帝位的合法性着眼。不过,这一举措更像是在“左顺门”事件发生多年以后,嘉靖送给护礼派的告别礼。
登基大典是紫禁城重要的仪式,在明清两朝的500多年里只出现了二十多次。所有的大典细节在《明会典》里都有明晰的规定。嘉靖因藩王入承大统,登基大典本就与其他皇帝的继位大典有所不同,且由于他的临场发挥,更让尊崇道统的大臣们几乎是以生命来捍卫祖制。其实,嘉靖还是按规矩走完了大典的大部分程序。当上皇帝后,他也基本上行礼如仪。
对于紫禁城来说,每年都有三个重大的节日,这三个节日的典礼,皇帝都必须亲力亲为,不能假于他人。
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旦。在新年开始的天,王公大臣、外国使节都会向皇帝进献贺表,其礼仪程序与登基大典大致相同,但因为少了祭悼先帝的环节,整个气氛喜庆轻松许多。
冬至,紫禁城的一个大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因为是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小的一天,所以阳光照射进皇极殿(清太和殿)的光线也深,甚至可以直接反射到大殿正中央的匾额上,这是一年中难得一见的景观。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势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以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在阴阳理论中有其特殊地位。中国自古即有“冬至大似年”的说法,它一直被当作另一个新年来过。在这一天,皇帝必须亲自到天坛祭天
[1]
,第二天就在大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皇帝的生日,即万寿节,是紫禁城的另一个大日子,也是一个普天同庆的节日。在这一天,京城中的拜寿场景随处可见:百官分队而列,望阙叩头;匠人们已经用彩画、布匹等把主要街道装扮得绚丽多姿,到处是歌舞升平的景象。京师及直隶省都,各建道场,诵经祝寿。各地的文武百官设置香案,向京城方向行大礼。把天子的生日与“朝岁”“祭天”的节日并列起来,便增加“万寿节”的庄严气氛和实际分量,使其有了更加崇高的意义。
封建社会须要礼制来界定阶级行止,中国自周朝礼制即大备。《周礼·大宗伯》将礼仪总括为吉礼、嘉礼、凶礼、军礼和宾礼五类,涉及社会生活层级的方方面面。紫禁城作为重要的礼仪上演场所,它的建筑也处处显示了规范礼仪的作用。
沿着中轴线的御道进出午门中门,是皇帝专享的特权,皇后和皇帝大婚时也能走一回。不过,这个特权每隔三年就会有一次破例。
每三年举办一次的殿试,皇帝是主考官,参加殿试的考生已经在先前的过关斩将中取得了贡士的称号,这场在皇宫里举行的考试,会让每位考生感受到成为天子门生的无上光荣。在1790年之前,明清两代的殿试都是在太和殿广场露天举行,到了乾隆年间才改在保和殿内举行,以显示皇帝对考生的关怀。
考生以楷书完成皇帝亲自拟定的题目,在太阳下山前交卷,考卷严密封存后,先由读卷大臣挑选出十份好的,再呈交皇帝亲自审阅,由皇帝钦定终名次,从中选出状元、榜眼和探花。
中状元的有时未必是秀的,可能只是因为随机的不公平待遇。嘉靖二十七年那一次的殿试,原本应该是吴情中状元,因“吴”与“无”同音,嘉靖便说:“无情”岂宜得。当天夜里,嘉靖听到雷声轰鸣,就不再犹豫了,决定让另一位叫秦鸣雷的考生做状元。
殿试后的第五天是公布成绩的日子,叫作传胪。传胪是紫禁城中重要的典礼。
五鼓拂晓时分,所有殿试考生都跪在大殿前等候传胪。开始后先喊甲名即状元,第二名即榜眼,第三名即探花,每喊一次名就奏乐一番,然后这三位幸运儿便跟随礼部官员捧着黄榜,沿着御道,从午门中门出宫。只有这一次,他们能享受皇帝和皇后才能走过的途径,从午门中门出宫。这一定是天下读书人梦境中美妙的一段路。
午门
[2]
是紫禁城的正门,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也是很多有特殊意义的典礼仪式举行的地方。皇帝在立春时节赐春饼、端午节赐凉糕、重阳节赐花糕;十月初一颁发次年历书;腊月初一举行“颁朔”典礼颁布次年历书;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也在此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但是民间误以为有“推出午门斩首”的惩处方式,却从未发生过。
午门在明代只是皇帝处罚大臣,施以“廷杖”的地方。当大臣触犯了皇家威严,皇帝便会以“逆鳞”罪名,命人将其绑出午门前,在御道东侧打屁股,叫作“廷杖”。起初只是象征性地责打,后来发展到真的打死人。嘉靖因“左顺门”事件廷杖一百八十多人,当场毙命的就有十七人,说不定“推出午门斩首”的传说就是由此开始。
不过,天子也有敬畏而且绝不能得罪的对象。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其兴衰往往依托于上天的恩威。皇帝自称天子,自然是人世间得到上天恩泽多的人,一旦上天动怒,个应该遭殃受罚的,非皇帝莫属。所以与上天对话,成为皇帝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而皇帝与上天的对话方式就是各种祭祀活动。因此,皇帝对于祭祀格外重视,祭祀礼仪对所有细节都有完整的规定。
宫廷祭祀总共有八十多种,分大祀、中祀和群祀三个等级。
大祀多由皇帝亲自祭拜,中祀一部分由皇帝亲祭,但大部分派官员祭祀,而群祀则完全由官员代劳。绝大多数的祭祀都有一套几千年一脉相承下来的规矩,而且到了明代,已呈现儒、释、道并用的政策,但是嘉靖非常突出的偏重道教,其来有自。
嘉靖之父兴献王封国安陆(今湖北钟祥市),此地道教盛行,兴献王一生笃信道教,年幼的朱厚熜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之下,很早就对道教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入京继承皇位后,忙于政务,一时无暇从事道教活动,但他体质弱,又不适应北方寒冷天气,加上大婚之后纵欲过度,多次生病,有时甚至不能上朝视事。对于位极天尊的嘉靖来说,如何健康长寿变成他的追求,而他以为可以从道教的方术中得到解答。
于是嘉靖在宫中大搞斋醮活动。宫中不仅到处设醮坛,祀祷活动也非常频繁,“或连日夜,或间日一举,或一日再举”。嘉靖二十一年,他听从方士陶仲文的意见,在西苑建“大高玄殿”,作为宫中演习所谓“科仪”的道教法事、进行祷祭的道场。同年秋天,陶仲文又怂恿嘉靖建造“祐国康民雷殿”。他吹嘘,此殿建成后,皇帝的愿望就可以借助雷声直达天庭。嘉靖也言听计从。嘉靖成天修炼拜神,把朝政“承包”给了擅写天神祝文的严嵩、夏言等“青词宰相”,也让嘉靖在历史上留下“神仙皇帝”的外号,以呼应他如痴如狂的拜神行径,但这远不足以反映他为求长生不老所采用的种种荒诞不经的方法。
嘉靖听信道士之言,计划用“静摄”的方法养生,每日早起后,嘉靖必面对初升的旭日,吸收日华,然后饮用甘露以健身。所以宫女们得天将亮就在御花园采取晨露,左手拿玉杯,右手拿玉簪,从花叶上一滴一滴地摘取露水。这样天天采露,宫女们十分劳累,有的生病,有的逃走,半年内就有近百名宫女病倒。终于,一群积怨已深的宫女,密谋在嘉靖到爱妃寝宫就寝时,以结绳勒死他,未料错打成死结,嘉靖没被勒死。他在昏死了七八个小时,吐出几升紫血后,又奇迹般的活了过来。参事者及有关系之人共二百余人,自然都没有好下场。由于此事发生在壬寅年,史称“壬寅宫变”。
壬寅宫变后,嘉靖再也不敢住在紫禁城内,从此移居西苑(燕王旧宫),终日修玄道、求长生,不理朝政,与大臣隔绝,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不再上朝。
嘉靖应该也是位选择“有家归不得”的朱家大院主人。
朱家大院在嘉靖之后换的新主人,却是另一个的例子,自己决定三十多年不出紫禁城一步。这位新主人,就是明神宗,年号万历。
崇祯苦守朱家院
此时,合理可行之计,就是——南迁。
仿佛所有的问题都要由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