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时空中的徐州运河赵凯✍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十,节假日正常发货~专业文史书城,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
55.34
5.6折
¥
99.6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赵凯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20537643
出版时间1970-01
装帧平装
定价99.6元
货号3518338
上书时间2024-12-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有特色的文化专著。作品以《禹贡》中的徐州与泗水作为徐州运河开篇,以“运河起源”“东西方向的运河”“南北方向的运河”“运河衰落”“运河复兴”等篇章叙述徐州运河的□化过程,既追溯□□又记述当代。全书共五编,体现了各个□□时期徐州运河作为连接东西方向运河与南北方向运河的中心,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因此,本书写徐州运河不单就其本身而论,而是通过东西与南北方向的运河,从其联系的地理环境与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发展方面的活动来展示徐州运河的□□地位。
【目录】
前言
运河开篇
一、徐州
二、泗水
编 运河起源
章 黄、淮之间的河流
第二章 泗水流域的原始文化
第三章 炎黄与东夷联盟
第四章 夏、商、周的水上交通
第二编 东西方向的运河
章 凭借水运争霸
第二章 黄河改道前的征兆
第三章 禹河、济水和泗水
第四章 鸿沟和泗水上的战国之争
第五章 秦朝利用泗水加强对东方统治
第六章 利用泗水纷争天下
第七章 泗水与西汉帝国
第八章 东汉依泗水加强皇权统治
第九章 曹魏和西晋时期的汴、泗运河
第十章 东晋北伐的水上道路
第十一章 泗水穿流南北朝
第十二章 隋、唐时期的汴泗运河
第十三章 北宋时期的汴河与泗水
第十四章 宋、金时期的黄河与泗水
第三编 南北方向的运河
章 元代利用泗水开发南北大运河
第二章 明代的运河与黄河
第三章 清代黄淮运交织的运河
第四编 运河衰落
章 运河两岸河流的□化
第二章 黄河改道
第五编 运河复兴
章 拉开运河复兴的序幕
第二章 沂沭泗流域规划
第三章 运河两岸的□□抗洪
第四章 深入规划
第五章 运河网的形成
第六章 沂沭泗洪水南下工程
第七章 大型水库湖泊形成
第八章 运河两岸的排涝
第九章 运河沿岸的灌区
第十章 南水北调的大通道
第十一章 徐州城区的水生态建设
第十二章 黄河故道的水生态修复
结束语
后记
【作者简介】
赵凯,江苏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水利学会会员。1985年开始从事淮河下游、沂沭泗流域水利史研究,曾从事京杭运河徐州境内涵闸管理和徐州市水利政策法规、水利科技工作。1985年开始,在《淮河志》《治淮》《江苏水利》《江苏水利史志》《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徐州市志》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20世纪80年代开始,参与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及江苏省、徐州市等水利典籍和史志等书籍编写。
【前言】
前 言
从原始社会开始,天然河流泗水被人类利用为水上道路,并以今天的徐州为中心连接黄河与江、淮,历经开发形成了东西方向的运河,经历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宋、金时期。元、明、清三代,仍以今天的徐州为中心利用泗水与黄河开发了南北方向的运河。黄河决溢泛滥,泗水改道,使以泗(运)河为中心的沂沭汴泗睢等河流在中下游地区水系紊乱,徐州运河及其两岸的自然环境失去了生态平衡。清朝末年,南北运河开始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徐州境内沟通黄河与江、淮的运河,成为具有航运、防洪、排涝、引水、灌溉、城市供水以及南水北调等综合性功能河道。据此,本书以历史与今天的视角取名为“时空中的徐州运河”。
因《禹贡》记述的徐州境内泗水直接用水道连接各州河流,成为早的天然水运道路。因此,本书以《禹贡》中的徐州与泗水作为徐州运河开篇;以“运河起源”“东西方向的运河”“南北方向的运河”“运河衰落”“运河复兴”等编章叙述徐州运河的变化过程。
《时空中的徐州运河》,既追溯历史又记述当代。
历史时期,徐州运河是连接东西方向运河与南北方向运河的中心,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书写徐州运河不单就其本身而论,而是通过东西与南北方向的运河,从其联系的地理环境与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发展方面的活动来展示徐州运河的历史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仅仅对徐州境内运河航道进行治理,而是针对徐州境内的洪、涝、旱、渍灾害,以运河为中心,在沂沭泗流域建成“东调南下”防洪工程体系;以沂沭泗水系及淮河为尾闾形成分区排涝格局;以洪泽湖、骆马湖和南四湖为支撑形成三大灌区;以运河和徐洪河双线输水,建成国家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大通道。并且,在徐州城区实施水生态建设。
本书写徐州运河的同时,还叙述了春秋开挖邗沟与菏水,西汉在秦岭北麓开漕渠,曹魏开挖中渎水,东晋改道邗沟、引汶通泗和开挖桓公沟,隋朝整理邗沟,唐朝扩大汴渠系统以及开挖伊娄河,明朝蓄清刷黄工程和湖漕治理,清朝中河与新中河的开挖、借清刷黄工程以及淮扬运河治理。这些运河均分布在今山东、陕西、河南和江苏境内的宿迁、连云港、淮安和扬州地区。但是,无论这些运河处于东西方向还是南北方向,都要通过徐州运河而纵横于东西南北。因此,其叙述目的旨在突出徐州运河的重要地位。
虽然徐州的运河是利用天然河流泗水开发出来的,但是她的命运始终与黄河密切相连。为此,本书用大量篇幅叙述运河与黄河的密切关系。
地质时期,若以今天徐州为中心,泗水西经黄河支津(汇入黄河为支流,从黄河分出为支津,即后世所称的菏水、丰水、丹水和睢水)接通渭、洛等河,东连淮水及天然湖泊南通长江,形成了东西一线的天然水道。战国时期(前463)黄河全流改道北徙,干流遂为济水,支津成为泗水支流,即菏水、丰水、丹水、睢水。公元前361 年,魏国在荥阳以下开挖鸿沟接通黄河,并使泗水及其支流菏、丹、睢与济、濮、涣、颍、汝诸水通航无阻。从此,黄河作为航道与诸条水道相通,又为其提供济运水源。东汉治理汴渠,曹魏整修汴渠,始终保持黄河与汴、泗相通。
南宋赵构政权决黄河阻止金兵南侵。从此,黄河开始长期由泗入淮。元、明、清三代定都北京,政治中心由西北移,随着政治格局的时空变化,以徐州运河为中心的东西方向的运河随之变为南北方向的运河。
元朝借黄行运,徐州以下泗水既为黄河又兼为运道。明朝前期仍在徐州以下借黄河行运。明隆庆元年到万历三十二年黄河频繁决溢,为避黄河之险开挖泇运河,使泗水改道。虽然运河脱离了黄河,但是河漕(黄河)依然有通航之利。明初到万历年,黄河一直为济运水源。清代的南北运河,仍然是国家运输江南地区漕粮的命脉。这时,黄河仍然维持着明朝末年流经的路线。有清一代,在今徐州境内坚筑黄河堤坝,实施黄河分洪;在今淮安境内整治黄、淮、运交汇合流的咽喉清口,是保障南北运河畅通的重点工程。这时,泇运河济运水源除依赖微山湖和沂河外,还需要黄河补给。
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在河南开封府兰阳铜瓦厢集决口改道。徐州境内的黄河遂为横亘东西的故道。由于黄河长期在汴、泗两河行水,沉积的黄土高原泥沙,使河堤与堤外平原高差悬殊,两岸支流无法汇入,形成了独立的水系。故道中泓弯曲而堤防残缺不全,水土流失严重,淤积不畅。中泓两岸滩地的粉砂土和沙壤土,由于干旱无雨,飞沙弥漫,降雨后成为板沙,流水时成为淌沙,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黄河故道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打造了人水和谐的清水廊道,在大自然中恢复了汴、泗清流的原始面貌。
黄河自南宋开始长期与泗水合流会淮,元明清时期河患频仍,在徐州境内一代甚于一代。然而,三代治理黄河是以保证运河南北畅通为前提,为借黄行运和防止黄河北流冲断运河,筑堤阻挡黄河北流而使之全南流入泗水。黄河与沂沭泗河的水文特征以及泗水能否容纳中国第二条大河的黄河水量;沂沭泗区域的地理与气候特征以及地理环境与黄河之间的相互影响,都会导致运河两岸自然环境的变化。况且,徐州运河是利用天然河流泗水开发出来的,她的自然属性不单纯为运河航道,以泗水为干流的沂沭汴泗睢水系,还有防洪、排涝、灌溉等平衡生态环境的功能。
徐州运河的历史告诉我们,以牺牲她的自然属性为代价,单纯追求航运来维系经济社会发展,只能苟延一时;以天地人之间的平衡为准则,才是永恒的真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