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列传
¥
24.2
6.4折
¥
38
全新
库存83件
作者司马迁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80979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30295551
上书时间2024-12-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伯夷列传第一
※ 原文
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
※ 译文
学者们涉猎的书籍尽管很多,但是还要从《六经》里考察寻求依据。《诗经》《尚书》虽然残缺不全,但是还可以从此书中的《尧典》《舜典》《大禹谟》等篇中了解清楚。唐尧将要退位时,把帝位让给虞舜;虞舜要把帝位让给夏禹的时候,四方诸侯和州牧都来推荐,这才把他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加以考察试用。禹主持国政几十年,建立卓著的功绩后,才被授予政权。这表示天下是极贵重的宝器,帝王是极尊贵的地位,所以传授政权是如此的郑重审慎啊!可是诸子杂记里说:“唐尧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仅不肯接受,反而还认为是一种耻辱,因此逃走隐居起来。到了夏朝,又有不接受商汤让位的卞随、务光。”这又如何解释呢?太史公说:我曾登上箕山,山上有许由的坟墓。孔子依次论列古代的仁人、圣人、贤人,如吴太伯、伯夷这些人,都很详细。我听说许由、务光的德行非常高尚,可为什么在经书里却连一点大略的文字记载都找不到呢?
孔子说:“伯夷和叔齐不把以往的仇恨记在心里,因此怨恨也就少了。”“他们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德,还有什么怨恨呢?”我对伯夷的意志用心进行思考,看到他们没有被经书载录的遗诗,又非常诧异。
他们的传记上说:伯夷和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让叔齐做国君,等到父亲去世后,叔齐就想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由你继承君位是父亲的遗命啊!”
于是伯夷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走。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伯夷列传第一
※ 原文
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
※ 译文
学者们涉猎的书籍尽管很多,但是还要从《六经》里考察寻求依据。《诗经》《尚书》虽然残缺不全,但是还可以从此书中的《尧典》《舜典》《大禹谟》等篇中了解清楚。唐尧将要退位时,把帝位让给虞舜;虞舜要把帝位让给夏禹的时候,四方诸侯和州牧都来推荐,这才把他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加以考察试用。禹主持国政几十年,建立卓著的功绩后,才被授予政权。这表示天下是极贵重的宝器,帝王是极尊贵的地位,所以传授政权是如此的郑重审慎啊!可是诸子杂记里说:“唐尧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仅不肯接受,反而还认为是一种耻辱,因此逃走隐居起来。到了夏朝,又有不接受商汤让位的卞随、务光。”这又如何解释呢?太史公说:我曾登上箕山,山上有许由的坟墓。孔子依次论列古代的仁人、圣人、贤人,如吴太伯、伯夷这些人,都很详细。我听说许由、务光的德行非常高尚,可为什么在经书里却连一点大略的文字记载都找不到呢?
孔子说:“伯夷和叔齐不把以往的仇恨记在心里,因此怨恨也就少了。”“他们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德,还有什么怨恨呢?”我对伯夷的意志用心进行思考,看到他们没有被经书载录的遗诗,又非常诧异。
他们的传记上说:伯夷和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让叔齐做国君,等到父亲去世后,叔齐就想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由你继承君位是父亲的遗命啊!”
于是伯夷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走。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
内容摘要
史记·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七十多篇《列传》,其语言简洁凝练,逻辑性强,使历史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历史事件生动有趣、精彩纷呈。史记·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七十多篇《列传》,其语言简洁凝练,逻辑性强,使历史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历史事件生动有趣、精彩纷呈。
精彩内容
伯夷列传第一
原文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
译文学者们涉猎的书籍尽管很多,但是还要从《六经》里考察寻求依据。《诗经》《尚书》虽然残缺不全,但是还可以从此书中的《尧典》《舜典》《大禹谟》等篇中了解清楚。唐尧将要退位时,把帝位让给虞舜;虞舜要把帝位让给夏禹的时候,四方诸侯和州牧都来推荐,这才把他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加以考察试用。禹主持国政几十年,建立卓著的功
绩后,才被授予政权。这表示天下是极贵重的宝器,帝王是极尊贵的地位,所以传授政权是如此的郑重审慎啊!可是诸子杂记里说:“唐尧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仅不肯接受,反而还认为是一种耻辱,因此逃走隐居起来。到了夏朝,又有不接受商汤让位的卞随、务光。”这又如何解释呢?太史公说:我曾登上箕山,山上有许由的坟墓。孔子依次论列古代的仁人、圣人、贤人,如吴太伯、伯夷这些人,都很详细。我听说许由、务光的德行非常高尚,可为什么在经书里却连一点大略的文字记载都找不到呢?
孔子说:“伯夷和叔齐不把以往的仇恨记在心里,因此怨恨也就少了。”“他们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德,还有什么怨恨呢?”我对伯夷的意志用心进行思考,看到他们没有被经书栽录的遗诗,又非常诧异。
他们的传记上说:伯夷和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让叔齐做国君,等到父亲去世后,叔齐就想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由你继承君位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伯夷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走。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
原文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
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絮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
糠不厌,而卒蚤天。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
,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译文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善待老人,于是就去投奔他了!可是到那里时,西伯昌已经去世,其子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并把他的木制灵牌载在兵车上,准备东伐商纣王。伯夷、叔齐勒住武王的马缰,谏诤说:“父亲去世了,尚未安葬就要发动战争,这能说是孝顺吗?以臣弑君,这怎能说是仁义呢?”武王的随从要把他们杀掉。太公吕尚说:“这是有节义的人啊。”于是搀扶着他们离去。
后来武王把商纣王统治推翻,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伯夷和叔齐却认为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他们坚守仁义,绝不食周朝的粮食,在首阳山隐居,靠采摘野菜度日。在即将饿死时,他们作了一首歌。歌辞为:“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薇菜。以暴臣换暴君啊,居然看不到这其中的错误。神农氏、舜、禹的太平盛世转眼即逝,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啊?唉.只有死啊,命运如此不济!”于是饿死在首阳山。由此看来,他们是怨恨?还是不怨恨呢?
P8-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