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运河 岸边的运河时光
  • 大运河 岸边的运河时光
  • 大运河 岸边的运河时光
  • 大运河 岸边的运河时光
  • 大运河 岸边的运河时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运河 岸边的运河时光

9787111767923

217.62 8.4折 258 全新

库存599件

河南安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姜师立,崔杰,白云,姜师立,崔杰,白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767923

出版时间2024-1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258元

货号14338581

上书时间2024-12-26

云水青川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大运河的穿越千年的世界文化遗产科普与旅游体验读物。比游记有学问,比论文有趣味。  本书选取了41处大运河世界遗产点,串点成线,以运河科技和历史文化为主线,配以大量精美的实拍照片,从科技、历史、文化、经济等多重视角解读大运河,展现大运河的科技智慧与历史文化风貌,将波澜壮阔流淌千年的大运河完整展现出来。  以纸质图书为载体,兼顾多媒体阅读体验,在图文内容以外,以二维码的形式加入视频及动画内容,拓展读者阅读方式,提升读者阅读时的视觉感受。  用手绘引导图配以简洁文字的方式,补充城市运河文化旅游小Tips,帮助读者以更有趣、亲切、快速的方式走读大运河,感受运河灿烂文明的魅力,体会运河水孕育的中华文明和精神家园,推动文化遗产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融入大众生活,同时,也能感受到申遗成功十年来,大运河沿线风貌的变化。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大运河的穿越千年的世界文化遗产科普与旅游体验读物,是一本有温度且见解独到的大运河图书,旨在推动文化遗产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融入大众生活。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本着讲好大运河故事的初心,本书作者团队从大运河的北端城市北京开始,从北到南沿大运河探访了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并选取了 41处大运河世界遗产点,串点成线,以运河科技和历史文化为主线,配以大量精美的实拍照片和小视频,从科技、历史、文化、经济等多重视角解读大运河,展现大运河的科技智慧与历史文化风貌,将波澜壮阔流淌千年的大运河完整展现出来。让读者充分感受大运河的多元文化风韵,触摸大运河历史的兴衰沉浮与沧桑凝重,读懂千年运河的科技成就,体味传承与创新的交相互融,以及运河灿烂文明的魅力。  本书适合对大运河历史文化和旅游文化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也可作为青少年阅读的科普图书。 
     精彩书评   大运河是农业文明时期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大运河遗产 既有城市、乡村,又有水利工程、粮仓、湖泊、建筑,以及悠久的传说故事、诗文楹联、历 史人物,更有治理运河的科学知识、技术创新、管理制度,还有漕运、税务、盐业、贸易等。 本书可读、可学、可赏、可游,比游记有学问,比论文有趣味。  刘伯英  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大运河完整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治水理念,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智慧底蕴和非凡 的创造精神。2014 年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本书作者治学严谨,从浩瀚的文献 中归纳总结,对大运河经历的地段和城镇,特别是发展进程中涌现的工程技术和发明创新, 做了深入浅出的诠释,把厚重的历史变得生动直观。  叶耀先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荣誉顾问、原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院长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是古人聪明智慧和中华民族文明集中的传承与表现, 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治水理念的表达。本书文风严谨,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给人以身临 其境的感受,让深藏的历史文化变得栩栩如生,读后很长知识,长见识,不愧为佳作。  高冀生  清华大学教授  
 自古以来,有关大运河的著述颇多。但这部大运河新著,以其系统全面的编纂视角、由北向 南的分段脉络、精雕浅绘的不同笔法,以及精彩绝伦的配照配图独树一帜,必将成为大运河 研究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对于专业研究者来说,大运河要素齐全又不乏新的参考索引点;对 于历史、地理、文化、科技,以及旅游摄影爱好者而言,书中精彩之处更是比比皆是。推荐 收读。  吴振波  原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  
 当我看完新书《大运河:岸边的运河时光》的小样后,就想揣着这本书,带上行囊,来一场 说走就走的旅行,按照书中的章节去领略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千年文化的灿烂。  张仁瑜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检测中心总工程师 
     前言/序言   走过千年运河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大运河沿线各地都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活动,弘扬大运河文化和民族精神。申遗成功十年来,国家及运河沿线城市,对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让这条“沟通南北、贯通古今”的古老运河迎来了世纪复苏,再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和闪亮名片,体现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一幅大运河文化的绚丽画卷正在新时代全面展开。同时,在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大运河由于兼顾了世界遗产、工匠精神、文物保护、文旅融合等多元特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亲自沿着大运河走一走、看一看,近距离体验和感受这一闻名遐迩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  中国大运河是公元前5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陆续开凿的巨型人工运河工程,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经过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八个省(直辖市),全长3200千米,是我国境内唯一一条南北走向的人工河流,也是世界上开凿较早且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繁荣起了巨大作用。2014年,包括27段河道、58个遗产点的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做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2019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同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中国大运河是凝固在华夏大地上的一部史诗,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前的大创意,千里奔腾的大运河,在时空的苍茫中把我们民族的梦想、壮志、智慧、勇气、豪情、创新、血泪……沉淀并铸造成一部气势磅礴的史诗。运河通古今,文脉承千年,对于中国人来说,大运河像一条连接着过去和现在的时光之河,既有国家的动荡,也有朝代的兴衰,在千年的岁月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世代相承。  中国大运河贯通南北,通达古今,以其绝伦无比的尺度,跨越了时间与地理的限定,串起了数十座城市,悄无声息地浸润、滋养着两岸人民最平凡的生活。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如今的大运河早已换了风貌,在传承与发展中精彩蝶变,既有厚重历史的沧桑古朴,也有现代的活力;既有优美风景,也有丰富人文,呈现出亦古亦今的韵味,成为人们喜爱的热门旅游“打卡地”。那么,这条流淌千年、历经沧桑的大运河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呢?大运河上那些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点都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们又怎样去解读、欣赏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些瑰丽遗产呢?  首先,从科技层面上说,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国大运河是世界运河工程史的里程碑,是世界上开凿较早、使用时间最久、长度最长的运河,在《国际运河古迹名录》中被列为世界上“具有重大科技价值的运河”,它展现了农业文明时期人工运河发展的悠久历史和巨大的影响力,代表了工业革命前土木、水利工程的杰出成就。两千余年来,针对开凿大运河开展的工程难以计数,几乎聚集了在农业文明时期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建造技术的全部发展成就,出现了众多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工程技术体系,以其多样性、复杂性和系统性体现了具有华夏文明特点的工程技术体系,取得了大型工程的辉煌科技成就。而其中的许多水利工程技术,在当今国内外水利工程中仍在运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科技智慧,是中国文化和科技地位的象征之一。可以说,是科技让大运河得以实现千年延续,并沿用至今,孕育、繁荣了千百年的文化。  其次,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地理上的河,是古代中国的南北交通“大动脉”,她还是一条文化传播之河。漕运及运河便利的交通条件带来了运河沿线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使运河沿线成为古代重要 的商贸兴盛之地和文化传播的走廊,大运河与沿岸城镇唇齿相依、兴衰紧联,在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大运河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态,深深影响了沿线城镇的生活形态和发展历史,历经千年沉淀后,就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对中华文化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城镇、建筑、历史街区、园林、饮食文化等,无不凝聚着运河水所铭刻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因为有千年流水的滋养,生机勃勃,烟火气息中折射出与众不同的色彩。如今的大运河,在保留着历史的优雅古典的同时,又彰显着现代的四射活力,源源不断地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  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为了更好地普及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科技和文化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大运河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身体力行投入到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我们联合了运河研究、遗产保护、建筑科学、新闻出版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了这本《大运河:岸边的运河时光》,以运河科技和历史文化为主线,从大运河27段河道、58个遗产点中,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重要遗产点(河道),串点成线,从科技、历史、政治、文化、经济等多重视角解读大运河,展现大运河的科技智慧与历史文化风貌,希望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弘扬大运河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在本书中,作者团队从大运河的北端城市北京开始,走济宁,访洛阳、淮安,下扬州,过杭州,抵宁波,由北往南“打卡”运河两岸遗产点和古今地标,进行了一次穿越千年的文化旅游体验,亲手触摸大运河的岸边明珠,将沿线的科技文化遗产、建筑文化、历史传承、风土人情娓娓道来,勾画出中国大运河的发展脉络和时代画卷。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遗产遗存众多,怎么选都会让人感觉难以取舍。《大运河:岸边的运河时光》一书介绍了41处大运河遗产点(河道),这41处遗产点包括:中国大运河水工遗存(河道、湖泊、水工设施)21处,如什刹海、南旺枢纽、连镇谢家坝、淮北柳孜运河遗址、嘉兴长安闸、杭州拱宸桥、绍兴八字桥等;大运河附属遗存包括配套设施和管理设施共8处,如洛阳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扬州盂城驿、临清运河钞关、宿迁龙王庙行宫、淮安总督漕运公署遗址、宁波庆安会馆等;中国大运河相关遗产包括相关古建筑群、历史文化街区共11处,如扬州天宁寺行宫、个园、汪鲁门盐商住宅、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南浔历史文化街区等;中国大运河综合遗存1处即清口枢纽。在遗产点选取上兼顾科技和历史文化两个维度,也考虑了地域分布,并通过这41处遗产点(河道)从北到南把一条完整的中国大运河串连起来,旨在讲好大运河故事,让读者充分感受大运河的多元文化风韵,感受传承与创新的交相互融。在本书中,读者既能体验到科技智慧让大运河翻山越岭、跨江过河的波澜壮阔,也能感受到大运河润泽的两岸水乡的富饶旖旎风光,读懂千年粮仓的奥秘,见识糯米筑成的水坝,在江南水乡看灯火阑珊,体味历史街区的风韵和美好,感受流淌千年的运河时光,触摸历史文化的兴衰沉浮与沧桑巨变。在阅读中穿越古今,畅想未来,感受大运河千年历史和人文魅力,探寻超越时空的天地之理。大运河作为极富生命力的“活”的文化遗产,不断奔流向前,从历史走到现在,也将更好地走向未来。  本书以纸质图书为载体,兼顾多媒体阅读体验,在图文内容以外,以二维码的形式加入视频及动画内容,拓展读者阅读方式,提升读者阅读时的视觉感受。展卷之间,映入眼帘的是行走在大运河的现场感,是穿梭时光的历史意识。同时,用手绘引导图配以简洁文字的方式,补充城市运河文化旅游小Tips,帮助读者以更有趣、亲切、快速的方式走读大运河,感受运河灿烂文明的魅力,体会运河水孕育的中华文明和精神家园,推动文化遗产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融入大众生活,同时,也能感受到申遗成功十年来,大运河沿线风貌的变化。  由于本书作者水平所限,书中内容难免挂一漏万,书中缺点和错误之处,恳请读者包涵并指正。 白云 2024年6月 
  查看全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