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唐嘉弘旧藏】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杰出的史学家、河南大学历史系主任、徐中舒弟子、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唐家弘(又名唐嘉弘)民国时期(1948)《东蒙古史》《文化之源起及其功能》手稿墨迹三本及有签名手迹一页,共107页 保真
¥
1500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唐家弘
年代民国 (1912-1948)
页数107页
上书时间2024-12-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唐嘉弘,又名唐家弘、唐嘉鸿,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1927年出生于四川蓬安县。早年时,他就读于家中私塾,1940年至1942年就读于南充成达初中,1943年至1945年就读于成都成公高中,1945年进入四川大学文学院历史系继续深造。1949年,大学本科毕业的他,又分别由徐中舒、胡鉴民先生推荐,在四川大学文科研究所作助理员、研究生,从事西南民族的研究。1953年至1986年,先生在四川大学历史系工作,先后任讲师、副教授。1986年以后,他北上任河南大学教授并兼任河南大学先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河南大学历史系主任、河南大学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民族学研究会理事。2000年,先生病逝于成都。
唐嘉弘
一.对西夏拓跋氏族属问题的研究
首先,西夏拓跋氏属于鲜卑族系。正式建立西夏的元昊,当是拓跋赤辞的后裔。从历史源流、经济生活和文化习俗来看,拓跋赤辞所在的拓跋氏属于鲜卑族系,而不是羌系。而西夏居民的绝大部分,是羌人(习称党项羌)。所以,西夏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是不同的族系。
其次,史籍上之所以笼统记载有三个拓跋氏(后魏、吐谷浑和党项),原因有三:第一,曾经居住在黄河上游和青海沿岸大片土地的居民,长时间的支派族系非常复杂;第二,各民族部群之间叛服无常的对立状态;第三,大民族主义影响下,中央王朝对此事不予重视,未加考辨,从而造成史籍记载的误解。经唐先生考辨,他最终发现:“吐谷浑里的拓跋氏,由后魏拓跋氏一系而来,党项羌中的拓跋氏,即吐谷浑的拓跋氏,所以,只有一个鲜卑拓跋氏”。
二.对匈奴、白马氐和吐谷浑相关问题的研究
第一,“台耆并非人名”。根据《史记》、《汉书》记载,“匈奴谓‘贤’曰‘屠耆’,故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屠耆”或译“台耆”,实际上是一词异译。唐先生运用民族学、语言学的知识,认为很有可能“台耆”、“屠耆”本为古汉语中“太子”的译语,由古汉语译为阿尔泰语,又重译为汉字汉语。
第二,“且渠并非官名”。“且渠”的由来,颇为古老,其本意是氏族部落的首领或酋长。
三.对吐蕃的研究
第一,吐蕃西羌说是由于对史籍误读造成的。《新唐书》载:“吐蕃,本西羌属”,后人根据这句话,误认为吐蕃的族源是羌族。事实上,南北朝以来,许多史籍所记载的西羌,其概念是一泛称。
第二,唐元二朝在藏族形成和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朝时,唐中央政府和吐蕃有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吐蕃吸收了许多汉族文化。元朝时,西藏接受宣政院管理,西藏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之下。
结语
唐先生治西北民族史,功力深厚,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造性的学术观点,其中大多数观点,即便是今天重新审视,也依然不显得过时。其一生治学严谨,博通与专精相结合,他将历史学、文献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分析方法,为民族史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在进行西北民族史研究的时候,有其自己独特的治学特点。
学者著书立说,贵成一家之言。唐先生潜心治史,尤重民族史、先秦史和学术史,可谓成果颇丰。在先生关于西北民族史的研究内容中,不乏学术创见,现加以介绍,以期引起关注和重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