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书法教材书法学概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学书法教材书法学概论

27.2 6.8折 40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ISBN9787805047171

出版时间2010-04

版次 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定价40元

上书时间2013-08-0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大学书法教材书法学概论
原价: 40.00元
作者: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4月1日
ISBN:9787805047171
字数:
页码:
版次: 第1版 
装帧:
开本: 16
商品标识:
编辑推荐
  《大学书法教材·书法学概论》: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 
内容提要
暂无
目录
  第一章 书法学引论第一节 走向书法学第二节 书法学研究的范畴界定第三节 书法学分科研究导引第四节 书法学中的三大关系第五节 书法学研究的方法论第二章 书法哲学第一节 导论:关于艺术哲学第二节 何谓书法艺术第三节 书法“艺术”的本质属性展开第四节 书法作为符号第五节 书法作为行为第六节 书法“进化”第三章 书法史学第一节 书法史与书法史学第二节 书法史是什么第三节 总体史:从“旧史学”走向“新史学”第四节 书法史学:“本体史观”模式的确立第五节 书法史学中的流派形态第四章 书法美学第一节 关于“美是什么”的一般描述第二节 书法美是什么第三节 从一般美感到书法美感第四节 书法审美第五节 书法美的展开第五章 书法文化学第一节 书法文化的概念第二节 书法符号文化第三节 书法文化的主体:创造者与受众第四节 书法文化类型第六章 书法社会学第一节 书法社会学的一般解说第二节 书法生存的社会环境第三节 书法与社会文化心理第四节 书法家:与社会衔接的“窗口”第七章 书法心理学第一节 书法家:心理学研究的物质前提第二节 书法意识与情感第三节 书法心理与视知觉第四节 古代的书法心理学第五节 书法临摹与学习心理第六节 书法创作心理第八章 书法形态学第一节 书法艺术形态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书法形态的传统文化规定第三节 书法形态的分类:三个支点第四节 书法形态学的成立第五节 书法形态学与书法样式的创造第九章 “书法学”学第一节 书法学学科模式研究第二节 书法学研究文献汇编目录[附] 书法学研究文献汇编(一)关于书法学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二)关于《书法学》上下卷著作的文献与批评(三)关于全国“书法学”暨书法发展战略研讨会书法学学科研究年表简编后记 
作者介绍
暂无
文摘
  它有着相当明确的从因到果、由始至终的逻辑的(规律)要求。它的进行方式是规律的,它的前行目标与方向又是明确的。正因为进行方式是规律的,故而有序;正因为进行目标又是明确的,故而规范。基于此,我们才指认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常数”状态。说书法史这个本体是有序的,可能在许多人看来是有问题的——历史中有着太多的偶然远不是人们事先设想好的简单模式或简单因果关系,因此,历史本来应该是无序的。但书法史既然构成一个清晰本体,必然会明确地界定出它自身的发展需求与发展方向,因此立足于本体,它本来就应该是有序的——之所以有许多非书法的“创新”无法为书法史所接受,之所以有许多尝试要经过书法史的苛刻严峻的筛选,这接受与筛选,表明它当然是有序的,在理论上是有逻辑要求的。至于它在具体的时空关系中,与主体(书法家)、客体(环境)构成一种什么样的互动关系,而主体、客体的介入又在何种程度上打破书法史本体的有序,使书法史在表面上看来似乎陷入了“无序”,这当然也是有相当先例的。但即使是进入这种“无序”状态,也还有书法史学家们对它进行周密的分析,区分因为何一种主导因素而导致既有秩序的暂时中断,则它在本质上也必然是“可解释”——它也仍然是“有序”的。如果我们无法解释它,那是因为我们的解释、分析的能力不够,而不是因为它不可解释。一旦我们有锐利的史观的思想武器,我们就有能力把过去的无序(不可解释)变为今天的有序,变为能够进行逻辑解释。从中正可看出“本体史观”——“史学”作为方法论的重要意义所在。——只要构成一部书法史,它在理论上就应该有序。真要是无序,历史研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我们的史观构建与史学研究,就是为了使过去认为无序的历史在今天变得有序。从本质上说,历史学的存在意义就是使历史现象变得越来越有序(可解释),书法史学研究的意义也是为了使书法史变得更有序、更可解释。走向“本体史观”的书法史学,也面临着来自本体内部的质疑与挑战。“本体”是指书法与书法史,但它自身是否固定不变,张开“规则”的大口准备吞噬一切顺民或叛逆呢?这个规则是否是与生俱来至死不变的永恒的呢?当书法史在动态地发展与进步之时,当书法史本体在主体(书家)与客体(环境)的作用之下进行互相制约调整与促进之时,本体能否以不变应万变,保持二种静态的永恒呢?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书法不会静止,则书法史本体就不会永恒。它必然会有变化与应对,而在什么层面、取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来应对;即决定了本体自身也必然是在变化与动态之中的。这种变化在一个历史长河中,也必然呈现出某种内在的规律性格来。本体获得确立是对应于变化多端的主体与客体,它是常数。但这个常数自身也在变化之中,只不过它不那么偶然与随机而已。那么,它自身的变化逻辑又何在?我们在此为“本体史观”的“本体中心”部分的理论基石,确立四组同样的连环相生的本体生态类型的界说,它们分别是:自在本体、自为本体、自律本体、自洽本体。它们以四阶段的方式展开,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循环。自在本体有书法自身的清晰界限,有完整的书法特征,是书法存在的最为自然的状态。一代一代,生存繁衍。它有着最明确的体格,也有从上古到中古到近古以降的朝代、时风的嬗递传承,它的生存依据是客观需要,是社会、时代、文化、艺术的综合需要所致。 
媒体推荐
暂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