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传略
¥
172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 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1-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 编
-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4
-
版次
1
-
ISBN
9787040243192
-
定价
8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28页
-
字数
800千字
- 【内容简介】
-
《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传略》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后在高等教育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18位教育家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革命厉程、教育理念、教育成果以及杰出弟子等。他们大部分担任过中国著名大学的校长,或曾担任教育部的高级领导,或曾是国内乃至国际上顶尖的科学家。他们的思想和言行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今天广大教育工作者宝贵的财富。这些教育家是:吴玉章、陈垣、马寅初、刘仙洲、李达、陈望道、孟宪承、杨石先、成仿吾、彭康、王亚男、周培源、苏步青、贺绿汀、江隆基、匡亚明、屈伯川、蒋南翔。书中配有大量珍贵的照片,使这样一部沉甸甸的有着丰富史料价值的图书显得更加厚重。
- 【目录】
-
吴玉章
一、生平
(一)一辈子革命的人
(二)一辈子办教育的人
(三)榜样的力量,道德的楷模
二、吴玉章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一)教育要服务于政治、经济需要
(二)致力于推进高等教育平民化,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与国家建设、社会需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重视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爱护教师和学生
(五)推动文字改革,促进普及教育
陈垣
一、生平
二、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一)兼容并包,唯才是举
(二)爱国主义思想与爱国主义教育
(三)实现教育的基础是教学实践
(四)注重基础教育和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纂
(五)大力发展师范教育
(六)为了党的教育事业
马寅初
一、一生致力于高等教育和经济学研究
二、铮铮铁骨,不畏强暴的坚强不屈的民主战士
(一)反对发国难财,矛头指向四大家族
(二)蒋委员长是家族英雄
(三)英勇不屈的民主战士
三、马寅初对高等教育的贡献
(一)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二)确定办学方针,民主办学
(三)理清办学思路,进行院系调整
(四)高等学校建设,关键是师资培养
(五)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教学科研两者并重
(六)反对照本宣科,改进教学方法
(七)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八)学术研究一定要坚持真理
(九)关爱青年,寄希望于青年
(十)治学一定要严谨,知错必改,实事求是
刘仙洲
一、生平
二、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一)造就人才,服务社会,首提倡“工读协作制”
(二)摆脱殖民主义影响,促进教育和学术的自主独立
(三)严谨教学,把学术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
(四)为祖国培养“又红又专的高质量的科学技术干部”
李达
一、生平、理论贡献
(一)少年时代
(二)负笈东瀛
(三)播火者——建党前后
(四)湖南自修大学学长
(五)在大革命期间
(六)理论界的鲁迅(1927—1932)
(七)红色教授(上)(1932—1937)
(八)红色教授(下)(1937—1949)
二、教育思想、教育功绩
(一)办社会主义新型大学
(二)坚持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
(三)着力提高师资水平
(四)悉心建设学术重镇
(五)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陈望道
一、生平
二、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一)主持校政,肩负建设新复旦的重任
(二)倡导以现代化和科学化的原则进行教育改革
(三)倡导“好学力行”,以求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四)倡导展开科研,注重学风和校风建设
(五)倡导“又红又专”,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六)倡导人文精神,建设和谐美好的校园生活
孟宪承
一、生平
二、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一)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的教育理念
(二)大学的理想,理想的大学
(三)民众教育与社会教育
(四)标举师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三、结语
杨石先
一、生平
二、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一)办好大学,要认清大学的使命
(二)大学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
(三)办好一个大学,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
(四)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加强学科建设
(五)办好大学的关键是教师
(六)大学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军
(七)树立优良学风,坚持学术自由和科学民主
三、永远的杨石先
成仿吾
一、生平
(一)书香门第,少年才子
(二)弃工从文,合办“创造社”
(三)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四)投身革命,教授长征
(五)创造陕公,教育抗战
(六)华北联大,战场办学
(七)从华北大学到中国人民大学
(八)赴东北到山东再回北京,百折不挠
二、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一)革命战争时期,教育要服从并服务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
(二)新中国的教育要积极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
(三)倡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四)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
(五)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六)首创教研室,促进教学、科研齐发展
(七)倡导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八)重视良好学风的营造与培育
(九)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为基础教育服务
彭康
一、生平
(一)投身革命,追寻真理
(二)牢狱七载,千锤百炼
(三)身负重任,转战南北
(四)呕心沥血,兴学强国
二、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高质量建设人才
(二)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四)率领交通大学内迁西安,弘扬艰苦奋斗西迁精神
(五)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
三、高超的领导艺术,非凡的人格力量
王亚南
一、生平
二、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一)教育观
(二)人才观
(三)教学观
(四)大学观
三、评价
周培源
一、风风雨雨,经历不凡
二、科学巨匠,世代风范
三、一代宗师,桃李满园
(一)坚持教师主体,优化教师队伍
(二)提倡因材施教,启发能动作用
(三)重视基础理论,办好理科大学
(四)突出基础教学,搞好基本训练
(五)理论来自实践,实践检验理论
(六)提倡学术民主,活跃学术空气
(七)鼓励学科创新,更新学科内容
(八)正确估计青年,坚持“疏导”方针
(九)继承优良传统,发展校园文化
(十)尊重校长领导,提倡教授治校
四、尽心国事,孜孜不倦
苏步青
一、生平
(一)从倒数第一到第一名
(二)投身于数学教学和研究
(三)担任复旦大学校长15年
二、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一)教导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二)重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创新学科育人才
(三)正确处理基础理论和应用科学研究的关系
(四)强调打好基础,力求文理兼通
(五)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培养“国家级”人才队伍
(六)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并身体力行
(七)高校应积极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八)倡导、推进高校管理改革
贺绿汀
一、生平
二、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二)优化办学条件,“软硬环境”两手抓
(三)始终强调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建设民族音乐教育规范体系
(四)逐步完成大、中、小学“一条龙”式教育体系的建设
(五)发展高等院校理论研究工作,强调学习音乐技巧的重要性
(六)开发儿童音乐教育方法,关注普及音乐美育
江隆基
一、生平
二、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一)综合大学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升堂人室”
(三)教师是培养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承担者
(四)教学是学校压倒一切的主体活动
(五)教学以专业为主,理论必须联系实际
(六)高等学校工作的八条带规律性的经验
匡亚明
一、成长篇
(一)走出乡关
(二)投身革命
二、革命篇
(一)大革命的洗礼
(二)白色恐怖的考验
(三)抗日烽火的磨炼
(四)华东解放的号角
三、教育篇
(一)主动请缨抓教育,创新思路谋发展——志愿振兴新中国教育事业
(二)落实政策重实践,尊师重教声誉高——坚定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三)多管齐下建校风,红专兼备育人才——提出“四种空气”论断
(四)广州建言正视听,教学科研须并举——“高校不抓科研就等于浪费资源”
(五)武汉建言震全国,立意高远创一流——提出要创办一流大学
(六)办学模式勇探索,通识教育首倡导——主张打通“文史哲”、创办“大文科”
(七)大学语文是基础,科学大门叩开匙——率先在全国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
(八)高校管理在服务,勤俭办学蔚成风——“我这个大学校长就是后勤校长”
(九)一中一西两中心,贯通中外振乾坤——创办“中美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
屈伯川
一、为发展我国高教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
(一)上下求索的青少年时代
(二)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
(三)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
(四)满怀激情赴延安
(五)筹建延安自然科学院
(六)从张家口辗转到东北
(七)39岁任大连工学院院长
(八)为多出人才多出成果辛勤创业
(九)要办第一流的大学
(十)白发丹心,深谋远虑
二、颇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
(一)抓住历史机遇,增强办学实力
(二)以德为先,全面发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三)面向经济建设,开展科学研究
(四)信任重视知识分子,建设一流教师队伍
(五)推进国际学术交流,倡导中外合作办学
(六)采取多种形式,把高等教育办活
(七)倡导重中之重,加快发展高等教育
(八)创办市属大学,为地方建设服务
(九)重视校园建设,创造良好育人环境
(十)以身作则,带头培育优良校风
蒋南翔
一、生平
二、教育思想和教育功绩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因材施教,殊途同归
(四)团结百分之百,依靠知识分子办好学校
(五)用唯物辩证法指导学校工作
(六)密切联系群众,爱护青年学生,爱护干部
(七)处理好高等教育的数量与质量、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八)领导起草《高校六十条》,总结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经验
(九)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
(十)重新出任教育部长,为整顿教育工作做出贡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