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活列夫·托尔斯泰译林9787544799140全新正版
  • 复活列夫·托尔斯泰译林9787544799140全新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复活列夫·托尔斯泰译林9787544799140全新正版

47.4 6.0折 79 全新

库存40件

河南平顶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出版社译林

ISBN9787544799140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79元

货号32030889

上书时间2024-12-14

万卷淘书斋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思想家。其作品再现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俄国社会与精神图景,高超的心理描写技巧被称作“心灵辩证法”。三部史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将现实主义文学推向至高峰。以博爱精神为核心的“托尔斯泰主义”曾对俄国知识分子产生巨大影响。1910年11月,82岁高龄的作家为寻求精神宁静而离家出走,病逝于铁路小站。
【译者简介】力冈杰出的俄语文学翻译家。1953年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俄语专业,后任教于安徽师范大学。留下《静静的顿河》《复活》《日瓦戈医生》《安娜·卡列尼娜》等近七百万字的俄苏文学译作。

目录
人性的复活         1

第一部        1
第二部        271
第三部        499

列夫·托尔斯泰小传      618

内容摘要
每当我们遭逢不公正、不合理的现实,想要怀疑,想要责问,想鼓起勇气做出改变时,总能听到一个声音:“人人都是这样生活的。你势单力薄,又何必自讨没趣呢?”但托尔斯泰要问的是:“从来如此,便是对的吗?”《复活》是托尔斯泰毕生智慧的沉淀:不因老于世故,就忘记年轻时的善良;不因蜡烛的光芒太微弱、太短暂,就不去点燃。每当眼前出现岔路时,尽可能选择那条对的,而不是最平坦的。每一颗平凡的心都可以从寒冬复活,也都可以唤醒春天。

主编推荐
1、列夫·托尔斯泰晚年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呕心沥血十余载,一生思想和艺术的总结。2、“信仰很多,可是灵魂只有一个。”正视自我,直面生活,在完善与超越自我的同时,照亮身边的人。3、经典译本,传神再现:俄苏文学翻译名家力冈全译本,全新修订。译文精准而凝练,忠实于托翁晚年简约朴素的笔风。4、多种辅文,透彻解读:收录译者导读《人性的复活》、作家小传、历史图片等丰富资料,从作家轶事中,深入理解倾注于《复活》的情感和思想。书前附托尔斯泰友人、苏联有名画家列奥尼德·帕斯捷尔纳克的原版插画,秉烛祈祷的宁静与幽暗牢房之间的残酷对比,是主人公走完“复活之路”的精神动力。5、现代感设计,重新诠释经典知名设计师廖韡担纲装帧设计。高饱和度色彩,油画质感。封面的蜡烛图案,呼应主人公记忆中纯真年代的烛光,唤醒麻木的内心,亦能融化西伯利亚的万丈坚冰。暖橙色调,传达对人性之善的信赖与祝福。内封采用黑纸印银工艺。以现代感视觉效果重新诠释经典。圆脊精装,本白色胶版纸,适合阅读与收藏。

精彩内容
人性的复活托尔斯泰是人类文化史上灿烂的巨星。三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他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永不磨灭的珍品。而《复活》是托尔斯泰世界观发生剧变后,呕心沥血写出的最后一部长篇巨著,公认为是托尔斯泰创作的顶峰,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的总结。
一八八七年六月,法院检察官柯尼拜访托尔斯泰,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叫罗扎丽·奥尼的妓女,被控偷了醉酒的嫖客一百卢布,因此被判四个月监禁。陪审人员中有一个上流社会的青年,发现罗扎丽原来是他的亲戚家的养女。几年前他客居彼得堡时诱奸了这个姑娘,姑娘怀孕后被赶出门来。后来姑娘生了孩子,孩子送进育婴堂,姑娘沦落为妓女。那青年良心发现,想方设法同女犯会面,并请求柯尼予以帮助,表示愿意同女犯结婚以赎罪。不幸那女犯在狱中死于斑疹伤寒。
这故事使托尔斯泰很受震动。他决定以此为题材写一部小说。
他于一八八九年动笔。一八九五年完成第一稿。但他很不满意,认为小说容纳现实生活的广度和透视生活的深度都不合要求。后来又不断地探索、重写,先后六易其稿,到一八九九年才写成。前后历时十年之久。
托尔斯泰在这十年中参观了许多监狱,到法庭旁听,接触了不少囚犯、法官、狱吏,到农村调查农民生活,查阅大量档案资料,不断地深入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深入地思考。他把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所得,融汇在艺术形象之中。实际上他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把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见解全部融汇在这部作品之中。他自己的说法是:“我以为,这是我所写的全部作品中最好的东西。”评论家也都认为这是托尔斯泰最重要的代表作。因为这不仅代表托尔斯泰的最高艺术成就,而且容纳了托尔斯泰对待社会、人生的全部思想,包含了他的全部先进思想,也包含了他思想中所谓的缺陷。
《复活》写的是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和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精神的复活,主要是聂赫留朵夫精神的复活。小说中多次写到,在聂赫留朵夫身上,精神的人与兽性的人经常在较量。聂赫留朵夫大学时期是一个纯洁、热诚、朝气勃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进入军队和上流社会后,过起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兽性的人统治了他,精神的人被压制了,沉睡了。他第二次见到玛丝洛娃,以及后来的七八年,便是兽性的人统治着他的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 他诱奸了玛丝洛娃,并将她抛弃,而使她沦落到后来的悲惨地步。
直到在法庭上巧遇玛丝洛娃,回想当年,抚今追昔,良心发现,精神的人苏醒了,渐渐战胜兽性的人,精神的人终于复活了。
精神的人在聂赫留朵夫身上一旦苏醒,他对一切的感觉都不同了。他常常有羞愧的感觉。他在玛丝洛娃面前有这样的感觉,因为他明白,她的苦难是他造成的;他在农民面前有这样的感觉,因为他明白,他的贵族生活靠的是农民的血汗。他感到自己又卑鄙又可耻。他感到自己一贯的所作所为是这样,感到自己这一阶层许多人的所作所为也是这样。精神的人一旦复活,他就开始从全新的视角观察社会、社会制度、法律和宗教。事实上,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故事只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纽带,而大量篇幅写的却是聂赫留朵夫对社会、人生的观察和见解,也可以说是托尔斯泰对社会、人生的观察和见解。聂赫留朵夫是托尔斯泰的代表者,是托尔斯泰思想、感情的载体。
聂赫留朵夫对待一些社会重要问题的见解和态度怎样呢?
对待土地问题:聂赫留朵夫认为土地和水、空气一样,不应成为任何人的私有财产。地主不能继续霸占土地,必须把土地交给种地的人。怎样交法?聂赫留朵夫先后采取了两种做法:一种是交给农民去种,收取很低的地租;另一种是交给农民,地主不收取任何代价,只是让农民按土地质量拿出一些钱作为农民集的公积金。他认识到,地主无权收取任何地租,所以认为后者更合理。
对待整个贵族阶级的态度:贵族阶级的人自认为是上等人,然而聂赫留朵夫看清了贵族阶级是肮脏的,其生活趣味是卑劣的。
他认为真正的上等人是劳动者和革命者。他认为自己作为贵族阶级的一员,也是卑劣、可耻的。他不但有这样的认识,而且采取了实际行动:放弃土地,不要仆人,离开阔绰的家,搬进公寓,抛弃贵族生活。在思想上、行动上都背叛了自己的贵族阶级。作为托尔斯泰的代表的聂赫留朵夫是这样,托尔斯泰本人也是这样。托尔斯泰以八十二岁高龄离家出走,突患肺炎死在阿斯塔波沃小站,以最决绝的态度表明了自己背叛贵族阶级的立场。
对待封建官僚制度:聂赫留朵夫为玛丝洛娃的事到处奔波求情,从而展示了形形色色官僚的嘴脸。他们残忍暴戾,嗜血成性,背信弃义,口蜜腹剑,麻木不仁,贪赃枉法,而最可怕的是,有些人本来是善良宽厚的,一旦当了官,就不得不变得麻木、残忍起来。而且势必结成一伙,官官相护。这就不是若干人的问题,而是普遍问题,官僚制度问题。在接近结尾时出现了一个彗星式的无名老头子,主张不要皇上,不要任何当官的。
对待宗教:认为官办教会是欺骗和愚弄人民、维护专制政体的工具。他赞成基督教所提倡的博爱、平等的教义,认为教会的许多做法都是违反基督教教义的。小说中对官办教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接近结尾出现的无名老头子就说,各人相信自己的心灵,就不分什么教什么派了。这就是主张凭良心办事。上帝就在每个人心中。
对待法律和监狱:依照聂赫留朵夫的看法,监狱里的罪犯,一部分是根本无罪的,一部分是因为精神道德水平高于一般水平,如革命者、罢工者,还有一部分是犯了罪的,可是社会对他们犯的罪比他们对社会犯的罪大。所谓社会对他们犯的罪,指的是剥夺了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为了活命,他们不得不“犯罪”。那个无名的老头子是这样说的:“法律哩!他们先把所有的人抢得光光的,把人家所有的土地、所有的财产都夺过去,算成自己的,把反对他们的人统统杀死,然后再定出法律,不准抢劫,不准杀人。要是他们先定出法律就好了。”……

媒体评论
《复活》可说是托尔斯泰艺术上的一种遗嘱,它威临着他的暮年,仿如《战争与和平》威临着他的成熟时期。这是最后,或许也是优选的。不可见的巅峰已消失于雾氛之中。——罗曼·罗兰不认识托尔斯泰的人,不可能认识俄罗斯。——高尔基托尔斯泰的影响如激流,出自天国的中心。托尔斯泰的思想孕育着20世纪的各种精神活动。——茨威格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