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套纪事李廷舫远方9787555507703全新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河套纪事李廷舫远方9787555507703全新正版

21.38 5.6折 38 全新

库存2件

河南平顶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廷舫

出版社远方

ISBN9787555507703

出版时间2016-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3678393

上书时间2024-12-13

万卷淘书斋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李廷舫著的《河套纪事》记载了从明末清初兴起的走西口到民国年间的屯垦,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改革开放期间的史事逸闻,同时还描写了地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生活习惯。全书力求生动地反映河套丰厚的历史文化,展现河套特有的人文景观。
李廷舫,祖籍山东寿光,1942年3月出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毛山东乡大黑水村,1950年3月迁居巴林左旗碧流台乡黑山头村。1956—1962年就读于林东一中,1966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中文系。

作者简介
李廷舫,祖籍山东寿光,1942年3月出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毛山东乡大黑水村,1950年3月迁居巴林左旗碧流台乡黑山头村。1956—1962年就读于林东一中,1966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中文系。
1965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驻临河县农村工作队队员、临河县委干事、记者、教师。1974年5月开始从事专业文学工作,任巴彦淖尔盟文化局、文联创作员兼编辑。1980年调至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先后任革命回忆录编辑室编辑《草原》小说编辑、编辑组长、协会秘书长。1990年4月至1992年4月挂职任临河市副市长。后为专业作家,内蒙古作家协会秘书长。2002年6月退休。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一级作家。著有小说、散文、纪实文学及影视文学作品。多部(篇),2012年出版《李廷舫文集》六卷。作品曾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艺术创作“萨日纳”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本“骏马”奖。

目录
说河套要说走西口
  什么叫作走西口
  什么时候兴起了走西口
  什么人留下个走西口
  走西口与河套之开发
  走西口与河套民俗之形成
  走西口与二人台及爬山歌
河套屯垦变故多
  阎锡山河套屯垦
  “东北垦区”光耀河套
  建在河套平原的“河北新村”
十万知青来河套
  “上山下乡”几时有
  巴彦淖尔迎知青“
  安置知青新高潮
  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
  最先要过劳动关
  遍布巴彦淖尔的知青教师
  令人难忘的知青医生
  由知青们“红火”起来的文艺宣传队
  坚持科学实验的新农民
  割不断的绵绵乡情
  回访
  “65老插”们的五十年纪念
  兵团在这里布下三个师
  拓荒乌兰布和
  青春的大熔炉
  兵团劳动的特殊三关
  永难忘怀的集体快乐
  乌梁素海上冰与火的洗礼
  兵团对地方的影响
  兵团知青的怀旧情结
河套采访与采风
  “总排干”采访记
  河套采风
  走进河套听酒歌
  河套风
  河套民俗三则
  美食天下——河套餐饮文化
河套历史的红色记忆
  光辉的历史篇章
  房鲁泉和他的药房
  他们心中的丰碑
河套,往来文人墨客多
  自古河套多遗篇
  当代著名作家与河套
后记

内容摘要
 《河套纪事》作者李廷舫一颗心扑在河套土地上,一支笔游走和穿越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怀着一片痴情,写下这一行行、一篇篇文字。这一行行文字,如
同一条条田垄,铺展在河套土地上,带着河套的气息,也饱含着河套的希望。河套的希望是美丽的。

精彩内容
 什么叫作走西口说走西口,须先从长城说起。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时期即开始修筑用于军事防御的长城,到秦始皇时期,所修长城“延袤万余里”,号称万里长城;以后汉朝、北魏、北齐、隋朝及辽、金各个时期,都或对原有的“万里长城”维修加固,或根据各自的军事需要修筑新的长城。明朝所筑长城东到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一万四千六百多华里。明长城又分“外长城”和“内长城”,其“外长城”在冀、晋、蒙境内,经张家口向西,经山西大同,进入内蒙古兴和县,又西行在清水河境内与“内长城”连接,由此继续西行经山西省偏关,进入与陕北交界的今内蒙古准格
尔旗东南部。长城上设有许多关口,一般长城以南称“口里”。长城以北称“口外”,亦称“塞外”。16世纪中叶,北元阿拉坦汗统治河套时期与明朝通关互市,就是通过这些“口”进行的。
明长城在冀、晋、蒙地段有两个属于交通要冲的关口,一个是河北省境内的张家口,被称“东口”,一个是山西省右玉县境内的杀虎口,被称“西口”。
但在晋陕人走西口的过程中,被称作“西口”的又不只杀虎口,张家口以西,穿越晋北、晋西北、内蒙古中部及西南部蒙陕交界地的明长城上有多个关口,当年晋、陕、冀等省的人走西口,都是选择邻近的“口”往外走。一般地说,晋中及雁北各州、县的人走西口多从杀虎口出关,奔归绥(今呼和浩特)、包头及土默川一带;晋西北偏关人则从邻近的贾堡口、红门口、关河口出关;河曲人从水西门北口、河湾渡口出关;保德人从沙河口(今东关渡口)出关。这三个县的人出关后多奔包头一带落脚或直奔后套;陕北榆林、神木人则从鄂尔多斯境内出长城关口,或在鄂尔多斯落脚,或辗转到包头、后套;府谷地处晋、陕交界,其人走西口或直奔鄂尔多斯,或走河曲、保德人走的路线到达蒙地。不管他们从哪个“口”出关,晋、
陕、冀等省人从长城南面到了长城北边就叫从“口里”到了“口外”,就被称为“走口外”,亦称“走西口”。
如此说走西口应是这一移民运动的统称,“西口”也如闯关东之“关东”、下南洋之“南洋”,是泛指一个地域,这里指的是“口外”广阔的地域,而并非有某一个地方是西口。本来这一移民运动应该叫走口外,也许是因为一曲河曲民歌《走西口》和后来发展为二人台剧目的《走西口》,自清朝光绪年间即在晋、陕、蒙地区广为流传,这一移民运动就被约定俗成叫成了走西口。专家考证,走西口一说最早起源山西省,因为对山西省而言,张家口在东,被指为“东口”;而他们要越过长城到内蒙古草地谋生、发展,自然要走“西口”。也是因为二人台《走西口》的唱词“咸丰整五年,山西遭年限……”“家住在太原,我的爹爹名叫孙朋安”等,致使一些人以为走西口只是山西人的事。其实不然,“走西口”有其广泛的含义,即中国历史上以山西人为多的晋、陕及冀、鲁、
豫等省的人,越过长城到塞外今内蒙古西部地域务农、做工、经商,谋生或寻求发展,统称为走西口。
当年晋、陕、冀等省人走西口,他们各有各的“口”,不管他们从哪个“口”出关,只要来到内蒙古西部草地,即称走西口。
晋西北和陕北人走西口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标志。
陕北府谷县北端邻近鄂尔多斯有个重镇叫古城,晋西北和陕北许多地方的人走西口都要从这里过长城,然后通过古城关帝庙的门洞到达口外鄂尔多斯地域,所
以通过古城也就是到了口外,也就是走西口了。有民谣唱道:“一过古城泪汪汪,一翻坝梁更心伤。”又有二人台《走西口》唱:“第一天住古城,路走七十
整,虽说路不远,跨了三个省。”至于冀、鲁、豫等地人走西口,路程更远些,张家口这个“东口”是必经之“口”,须先出“东口”再走“西口”,出了张家口,就算到了口外。对他们来说,再往前走到了归绥(今呼和浩特)或到了包头就算到了“西口”了。所以历史上来自“口里”的冀
、鲁、豫等省人,包括许多晋、陕之人,亦将归绥(呼和浩特)和包头视为“西口”,他们把到归绥(呼
和浩特)或包头经商或从事其他职业谋生,都说成是走西口。
整个走西口的历史过程中,归绥(呼和浩特)和包头两个塞外重镇都起到了“集散地”和“中转站”的作用,走西口人通过这两个重镇陆续向后套、土默川、后山及整个乌兰察布地区扩散,这两个重镇也凭借晋、陕、冀等省人的走西口而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