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不凡的变革者中国经营报经济管理9787509662311全新正版
¥
39.28
6.6折
¥
59.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中国经营报
出版社经济管理
ISBN9787509662311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59.8元
货号30461682
上书时间2024-11-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柳传志:九死一生的创业者 文/于东辉
“斗士”吴敬琏:市场如战场 文/陈伟
思想家任正非:“偏执”的开发者 文/李昆昆
宗庆后:水战江南 文/索寒雪
师者马云:攻守江湖19年 文/李立
刘永好:新希望的希望 文/党鹏
张瑞敏:“以时代为是,以自己为非” 文/张家振 石英婧
“教父”段永基:沉浮中关村 文/于东辉
“搜索者”李彦宏:AI之路 文/李静
巨人史玉柱:坎坷半世说征途 文/李昆昆
蒋锡培:生命中的光与电 文/李正豪
导师王石 文/李乐
陈东升:经典“92派” 文/刘颖 曹驰
“村长”刘强东:从平石头村到中关村 文/李静
“蹬雷者”马蔚华:大破大立金改路 文/张漫游
马明哲:平安守望者 文/万云
“地产教父”孟晓苏:“看见”40年 文/郭少丹
“农民”杨国强:闯荡与回归 文/许永红 赵毅
潘石屹:大V小胆 文/李乐
孙宏斌:快意恩仇 文/李乐
造车者王传福:一座城市的笑与泪 文/梁锶明 赵毅
青岛啤酒董事长黄克兴:32年“青啤时间” 文/屈丽丽
梁昭贤:制造业守望者,一生只干一件事 文/高瑜静 赵毅
颠覆者周鸿祎:一个“非主流儿童”的奋斗史 文/李静
出海者王冬雷:向光而行 文/伍月明
梁建章:那个编程写诗的天才少年 文/索寒雪
刘积仁:一个被称作“老师”的企业家 文/李正豪
潮汕人刘志雄:“听”者有心 文/吴文婷
创变者唐宁:投身“美好的事情” 文/李晖
章燎原:“疯狂的”松鼠老爹 文/吴蓉
李惠森:传承与创新 文/李向磊
刘香成:从“异邦人”到“局内人” 文/谭洪安
后记:难描难画四十年
内容摘要
40年间,企业家群体登上历史舞台,带领中国企
业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中国经济破浪前行。一部改革开放的商业历史,记录着企业家群体的创新创业经历,也见证着企业家精神的成长成熟过程。《中国经营报》、中经未来致敬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推出《四十年不凡的变革者》一书,希望探究中国企业家从一
个市场和企业精神被禁锢的国度,成功转型为一个市
场开放的全球经济重镇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这其中经历的曲折和波澜。通过对企业家的深度访谈,从多维度唤醒他们青春的记忆,与当下的生命对照、对话,播种希望,想象多层次的未来世界,最终希望能够发掘新时代企业的发展规律与制胜之道,揭示优秀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智慧与人生思考,从而提炼出独特的中国企业家精神。
精彩内容
创业艰难在接受一家人物杂志的采访时,柳传志说自己没看过奥威尔的《1984》这本书,但1984年对于柳传志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对改革开放前知识分子的状态,柳传志是这样概括的:“被阶级斗争搞得心惊胆战,被无所事事的生活搞得麻木不仁。”某种程度上,这也许是柳传志对自己那段人生
的描述。
1984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6年,但中国人依然生活在计划经济和票证供给的时代。柳传志这一年40岁,月工资78元,全家7口人住在一间12平方米、屋顶铺着石棉瓦的“自行车棚”里,在中科院计算所外部设备研究室搞一项叫作磁记录电路的研究。早在1980年的时候,柳传志已经接触到国外同类研究的优秀成果,这让柳传志异常苦闷,后来他总结说:他可以忍受清贫,但不能忍受自己碌碌无为、虚度时光。
1984年10月17日,柳传志和11个同事在北京中关村科学院南路2号计算所的传达室里,创办了联想公司的前身。
从这一天开始,柳传志把自己投放到一个完全不可预知的人生轨道当中。
在他40岁之前,整个中国都非常穷困,没有办法让个人得到发展,实现自己的理想,这让他很痛苦。40岁以后,正赶上国家改革开放,他选择了创业,也知道会很艰难。曾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柳传志不得不放低身段去和基层
工商管理人员打交道,为了一张审批报表,他得接受一个年轻办事员难看的脸色和难听的斥责。
但即便如此,柳传志也丝毫没有回头的打算。那一年的冬天,人们经常能看见柳传志在公司门口从一辆三轮车上卸货,柳传志后来回忆时说,除了蔬菜,那时候公司几乎什么都卖过。创业时的生存危机让“贸工技”这个基因牢牢嵌入联想的骨髓里。
2014年深秋的一天,在靠近住所的一家酒店的会客室里,柳传志向记者回顾了30年前创业的难处:“20世纪80年代初成立的公司,遇到的第一个大难关就是在社会体制发生变革的时候,法制法规跟不上,人们的思想处于一个相对来说非常混乱的时期。”这样一个时期,对于柳传志和他的同事们最大的考验就是能辨别政策红线,尽量踩在红线里头。对红线的把握是高明的,也是高风险的:完全在红线里走,企业根本发展不起来;而走出红线,风险就无法估量。
“政策的解释权通常掌握在执行人员的手里。”那个时候国家为了保护国内的电脑品牌,对电脑进口额度和关税实施控制。这样一来,能搞到进口批文就成了中关村电脑公司的生存之道,联想自然也是争抢批文的一
员。但柳传志为公司设定的底线是“法律手续必须完备”“必要的时候要割让掉一些利益”。
1988年,柳传志在香港建立香港联想,因为他发现从香港直接进口电脑要比内地便宜得多。借助各种关系,香港联想拿到了美国AST电脑的总代理。当时AST在电脑业并不是一个强势品牌,这就让联想在谈判时掌握了许多主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