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螃蟹脚/九三文学创作文库马青学苑9787507751864全新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螃蟹脚/九三文学创作文库马青学苑9787507751864全新正版

27.15 7.8折 35 全新

库存2件

河南平顶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青

出版社学苑

ISBN9787507751864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3871119

上书时间2024-10-02

万卷淘书斋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螃蟹脚》是一本中篇小说集,共包括八篇中篇小说,即《北回归线之城》、《吸子》《中发白》、《大林莽、穿山风与象耳朵的记忆》、《螃蟹脚》、《车马炮》、《古部落传奇》、《穆斯林的歌》。作家马青通过这八篇小说展示了心中的普洱,一个五彩的,有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和碰撞的地方,彩云之南更南端的普洱。

作者简介
马青,回族。1953年出生于云南省普洱市。九三学社社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供职于普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担任过云南省作家协会理事、’普洱市作家协会主席、九三学社普洱市支社副主任委员等多个社会职务。出版的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灵芽》《雨落拉祜山》,中篇小说集《北回归线之城》,诗集《白鸦》和短篇小说集《黄栗木铜炮枪》,散文集《草根景东》,等等。是云南省文联表彰的德艺双馨文艺家。

目录
北回归线之城
吸子
中发白
大林莽、穿山风与象耳朵的记忆
螃蟹脚
车马炮
古部落传奇
穆斯林的歌

内容摘要
 普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14个世居民族在这里生活,他们之间的和谐共融是普洱的一个亮点,也是马青中篇小说中着力表现之处。
《螃蟹脚》是马青的中篇小说集,展示的就是作家心中的普洱,一个五彩的、有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和碰撞的地方,彩云之南更南端的普洱。

精彩内容
 这样就得谈到本县历史上起过显赫作用的那条马店街了,那是三四十年代随着商旅的发达兴起的一条新街,路面虽不太平坦,却比原先县城的那些古老石板街要宽要长得多,鼎盛时整条街有大小马店和客栈三十多家,并且常常住满了客,每到夜晚家家门口都会点亮本地称为“马灯”的风雨灯或者是那种嘶嘶作响的电石灯,照得整条街一片通明。前面说过县城中汉人有一种看不起哈尼人但又不得不与之合作的矛盾心态,在马店街表现得更为突出。由于过往马帮中哈尼族马锅头小伙计很多,这些人平时风餐露宿奔波不止很是辛苦,到了这歌舞升平的县城自然少不了放松一下,出手也就大方得多。唯利是图的商家虽然背后也嘲笑这些人那种带哈尼味的汉话发音,但当了面仍然“来的都是客”“和气生财”。有的店老板还有意操着不熟练的哈尼话同他们交易,以便增加好感。细细想起来,当日马店街的状况大约和今日搞的“开发区”之类的事物相似,只不过那是顺应经济规律自然形成的东西,用不着政府专门去发文拨款加以号召。
马店街既以马店为名,那就不得不谈一下这条街上马店的格局。一般来说,马店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子中间一般也有一个水面上常浮着干草茎甚至干马粪的水井,小伙计们便是从这个井中提了水出来喂牲口。同样的,院子两边的厢房或者正房楼下一
般也是空荡荡的不分格,还安着长长的马槽,好方便马锅头(马帮的首领)们拴马卸驮子。楼上倒是有客房,但也只有马帮老板或者是与马帮随行的商人才住得起,那些小伙计们则都在楼下的大通铺上打开毡子和衣而卧,一边哼唱着有些放荡的山歌小调。和马店正好相反的,是我和安娥等居住的也是一个建筑在北回归线上的小四合院,但这是一个很精致典雅的院子,据说过去是一个很有钱的旧官僚的私宅,院子中也同样有一口围有石栏的水井,当然这水很干净。不过按照回归之城的惯例,这井水只能用来洗衣洗菜,叫作“使水”;而煮饭烧菜的水则要出城到叫蚂蟥塘等处的哈尼人的寨脚去挑来,这种带甜味的泉水称之为“茶水”。这样这城中便有了一种挑水卖的职业,荣荣家就是由一个唤作“金甲”的人按时挑水上门来的,每次五分钱。安娥和我家则由我们俩承担了汲水的任务。因为人小,只好两人合抬一桶,碰到同龄的小孩便追着讥笑我们是“两口子”。我羞得只管低着头走路,安娥则高声反击:“两口子就两口子,你们看着
眼黑?”她说这话时小辫子在我前面一甩一甩的模样,久久难忘。
严格地说我们院中的那口水井并不在院子的正当中,实际上一眼就看得出它偏离了本院的中轴线。但若干年后却有人考证,说当年风水先生测定的这个偏离中轴线的井位,恰巧就在北回归线上!而且还有人更进一步考证出,说是喝过这口北回归线井水的人,有很多人生了双胞胎,并且全部都是“龙凤胎”。可惜当这些传闻到处流散并且上了小报时,那口水井早已被填没,上面也已经建成一座六层高瓷砖贴面的大楼

不过,“龙凤胎”的传说我并不相信,因为实际上当初家中没有“茶水”的时候,我和安娥就没少喝这井的井水,但我和她却都没生过什么“龙凤胎”。
但是,假如要以这口北回归线井为界的话,我们这个院子倒真的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即“一院两制”。八老倌和阿凤婶家那边是私房,我家和荣荣家这边是公房。这种不同的体制直到我稍懂人事后才从大人的交谈中了解到,阿凤婶家过去是开马店的,修通了公路后马店便冷落了,被政府征作他用,同时便把这小院的一半划给了她家作补偿。她家住不完这么多的房子,便又把一部分出租给了安娥家。但大人们谈到八老
倌时,却说他是阿凤婶“后来的”丈夫,同时八老倌还有另外一个妻子在哈尼山寨。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当时是大大超出了我的理解,所以过了很多年后我才真
正搞清了他们之间的故事,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只能是凭借我的推测和想象了。
据我了解八老倌当年也是赶马人,但身份既不是老板也不是小伙计,因为他自己拥有一头骡子三匹马,这样同几个也有马匹的哈尼弟兄合伙组成了马帮。
而且据说他当年也是一个又标致又勇武的哈尼小伙子,他身上那支从不离身的德国造滑板十响枪,便是与抢劫马帮的土匪血战之后的战利品。照我的想象,他足穿草鞋,身穿家织土布对襟衣,背一顶哈尼山乡特产的细花桐油篾帽健步走在马帮旁的形象想必是很潇洒的,而那天他也正是这样潇潇洒洒地跟着马帮走进了这温、热两带交汇的小县城。
P5-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