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莎的哀怨(精)/篇典藏蒋光慈花城出版社9787536091160全新正版
¥
30.44
5.9折
¥
52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蒋光慈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ISBN9787536091160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2元
货号31031501
上书时间2024-09-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一百年来,经过时间的淘洗,积累了一批具有经典性、代表性的中篇小说。“百年中篇典藏”按现代到当代的不同时段,从中遴选出二十四部作品。宗旨是,使读者对具体的作家、作品,乃至一百年来中篇小说创作的源流状貌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
蒋光慈的文字富于情感,有着诗人的浪漫细腻,文气而不纤弱,敏感却不显得矫作;蒋光慈的作品执着于“人”的真实,拥有一种纯粹的对人性的坚持。使其作品即便悲情也不会使人过于致郁。
《丽莎的哀怨(精)/百年中篇典藏》就是他众多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小说。
作者简介
蒋光慈(1901-1931),原名蒋如恒,又名蒋光赤、蒋侠生,字号侠僧,安徽霍邱人。1917年,蒋光慈进入芜湖省立五中学习,受早期革命者高语罕、刘希平等教师的启迪,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接受了新思想。
但是,蒋光慈在读了无政府主义运动最高精神领袖和理论家的苏联克鲁泡特金、巴枯宁等人的著作后,又产生了无政府主义思想,他与许多同学组织了无政府主义团体“安社”,编印社刊《自由之花》,抨击军阀统治,鼓吹无政府主义。他还积极领导芜湖地区学生运动,任芜湖学生联合会副会长。
1920年,蒋光慈去上海,成为上海外国语学社首批学员,结识了陈独秀、陈望道等早期革命家,加入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他与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被派赴苏联学习。他在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两次见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
1924年1月列宁病逝时,他专门写下了《哭列宁》的诗和散文,并在《新青年》发表《列宁年谱》,是较早宣传列宁著作的人。
1924年夏天,蒋光慈回国,任教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倡导革命文学,先后发表《无产阶级革命与文化》《现代中国社会与革命文学》等文章。1925年冬,他写了一首歌颂五卅时期烈士的悼歌《在黑夜里——致刘华同志之灵》,歌颂工人运动领导人,控诉反动派暴行。1928年初,他与后来成为著名文学理论家阿英等人组织了“太阳社”,编辑《太阳月刊》《海风周报》《拓荒者》等杂志。
1925年,蒋光慈出版了描述贫苦农民少年经过曲折道路参加革命的《少年飘泊者》等中长篇小说,发表了革命文学的新诗《新梦》和谴责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赞颂革命人民的《哀中国》。1927年春,他完成了反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纪实小说《短裤党》,1930年11月发表了描述贫苦农民开展斗争的《咆哮了的土地》,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目录
丽莎的哀怨 蒋光慈
冲出云围的月亮 蒋光慈
《丽莎的哀怨》与《冲出云围的月亮》 冯宪章
读了冯宪章的批评以后 华汉
左联作家蒋光慈被开除党籍始末 刘小清
蒋光慈退党风波 吴腾凰 徐航
女性成长的另类书写 顾广梅
蒋光慈年表 顾广梅
内容摘要
《丽莎的哀怨(精)/百年中篇典藏》是“百年中篇典藏”丛书系列之一。选摘收入了蒋光慈代表作《丽莎的哀怨》《冲出云围的月亮》以及针对性评论文章几篇,后附有蒋光慈年表。
蒋光慈的作品在发表初备受争议,但其“革命+恋爱”的创作模式,并不能遮盖其作品所揭示的人性图景的某种真实与深刻,在当时充斥教条政治话语的大环境下,蒋光慈执着于对“人”的描写,对人性与环境真实互动的描写,还原
文学真实和人性真相,是其作品受到读者喜爱的原
因。
主编推荐
花城“百年中篇典藏”系列,精选中国现当代中篇经典,全精装印制,文学与收藏价值并重。有名学者林贤治主编。每册选入作家代表作品、照片及相关作品创作手记、访谈、评论,手迹等,整体充实完善,别具纪念意义。32开本小巧精致,阅读体验不错。一百年来,经过时间的淘洗,积累了一批具有经典性、代表性的中篇小说。“百年中篇典藏”按现代到当代的不同时段,从中遴选出二十四部作品。宗旨是,使读者对具体的作家、作品,乃至一百年来中篇小说创作的源流状貌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蒋光慈的文字富于情感,有着诗人的浪漫细腻,文气而不纤弱,敏感却不显得矫作;蒋光慈的作品执着于“人”的真实,拥有一种纯粹的对人性的坚持。使其作品即便悲情也不会使人过于致郁。
精彩内容
从此我便成了一个以卖淫为业的娼妓了。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中国人……算起来,我真是一个实际的国际主义者,差不多世界上的民族都被我尝试过遍了。他们的面貌、
语言、态度,虽然不一样,虽然各有各的特点,然而他们对我的看法却是一
致的。我是他们的兽欲发泄器,我是他们的快乐的工具。我看待他们也没有什么差别,我只知道他们是我的顾主,他们是我的客人,其他我什么都不问。能够买我的肉体的,法国人也好,中国人也好,就是那黑得如鬼一般的非洲人也未始不可以。但是我在此地要声明一句,我从没有接过印度人,天哪,他们是那样地庞大,是那样地可怕,是那样地不可思议!……近两年来,上海的跳舞场如雨后春笋一般地发生
了。这些俗恶而迂腐的中国人,他们也渐渐讲究起欧化来了。这十年来,我可以说,我逐日地看着上海走入欧化的路:什么跳舞场哪,什么咖啡馆哪,什么女子剪发哪,男子着
西装哪……这些新的现象都是经过我的眼帘而发生的啊。
自从有了很多的跳舞场以后,我同伯爵夫人便很少有在外白渡桥上或黄浦滩花园里徘徊的时候了。
我们一方面充当了舞女,同时仍继续做着我们的生
意,因为在跳舞场中更容易找到客人些……而且这也
比较文明得多了,安逸得多了。在那露天里踱来踱去,如幽魂似的,那该是多末讨厌的事情啊!而且有时遇着了好的客人,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