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诊断学/放影像系列
¥
248.9
7.1折
¥
350
全新
库存12件
作者周康荣 严福华 曾蒙苏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9077285
出版时间2011-0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350元
货号11729817
上书时间2024-11-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周康荣,主任医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40年生。1959~1965年就读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81~1983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医疗中心(UMMC)和哈佛大学附属医院任访问学者,回国后历任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主任、影像学教研组主任,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所长(至今),担任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项目及全国影像学重点学科负责人。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0余篇,申报并获得科研项目资金1千余万元。在小肝癌及其他领域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20余项(均为第一完成人),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另获复旦大学校长奖和第五届上海市最高医学奖。出版专著10余部(主编),主要著作有《体部CT》(译作)、《腹部CT》、《胸部、颈面部CT》、《螺旋CT》、《体部磁共振成像》、《中华系列影像丛书·肝胆胰篇》(第一版、第二版)。
严福华,主任医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66年生。1989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疗系,为免试直升研究生,师从周康荣教授,1996年获医学影像学与核医学博士学位。担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诊断科副主任。擅长腹部综合影像学诊断,主攻方向为肝脏病变影像学诊断和研究。2003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完成人);2004年获上海市“优秀医苑新星”;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2008年获上海市巾帼创新奖提名奖;2010年获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SCI收录11篇,参与7部专著编写,担任《体部MRI》、《腹部CT》和《螺旋CT》副主编。
曾蒙苏,主任医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63年生。1986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获医学影像学与核医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诊断科主任,兼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影像学系主任等职。担任上海市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会腹部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影像医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多个学术团体职务。担任《临床放射学杂志》副主编及6种核心杂志编委。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SCI收录侣篇,参与16部专著编写,担任《腹部影像诊断必读》主编、《腹部CT》和《螺旋CT》副主编。4次获国家级、部级、市级科研奖励。承担并参与6项国家级和上海市级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擅长腹部尤其肝脏和胰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研究。
目录
第一篇 基础与总论
第一章 多排螺旋CT
第一节 多排螺旋CT基本结构
第二节 多层螺旋扫描
第三节 图像质量和影响因素
第二章 CT发展史
第三章 工作站性能和图像后处理技术
第一节 工作站基本结构
第二节 工作站图像后处理原理和方法
第四章 CT对比剂增强检查和CT对比剂
第一节 CT对比剂增强检查
第二节 CT对比剂
第五章 腹部脏器多排螺旋CT检查技术与方案
第一节 肝胆系统多排螺旋CT检查
第二节 胰腺多排螺旋CT检查
第三节 腹部实质脏器CT灌注成像
第六章 螺旋CT腹部脏器血管造影
第一节 腹部脏器血管造影概述
第二节 肝脏血管CTA
第三节 胰腺血管CTA
第四节 肾脏血管CTA
第五节 肠系膜血管CTA
第二篇 肝胆胰睥
第七章 肝脏CT解剖和检查技术
第一节 肝脏正常解剖和CT表现
第二节 肝脏CT检查技术
第八章 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
第一节 病理和临床表现
第二节 CT表现
第三节 MRI表现
第四节 肝癌的特殊表现
第五节 肝癌治疗术后的CT表现
第六节 鉴别诊断
第七节 影像学方法比较
第九章 原发肝脏的其他恶性肿瘤
第一节 肝内胆管细胞癌
第二节 胆管囊腺癌
第三节 肝血管肉瘤
第四节 肝脏未分化(胚胎性、间叶性)肉瘤
第五节 肝淋巴瘤
第六节 其他原发性肝肉瘤
第十章 肝脏转移性肿瘤
第一节 病理和临床表现
第二节 CT表现
第三节 MRI表现
第四节 鉴别诊断
第五节 影像学比较
第十一章 肝脏良性肿瘤
第一节 血管瘤
第二节 局灶型结节增生
第三节 肝细胞腺瘤
第四节 其他良性肿瘤
第五节 肝囊肿
第十二章 肝脏非肿瘤性占位性病变
第一节 炎性假瘤
第二节 发育不良结节
第十三章 肝脏炎性病变和寄生虫病
第一节 肝脓肿
第二节 肝结核
第三节 慢性血吸虫性肝病
第四节 肝包虫病
第十四章 肝实质弥漫性病变
第一节 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
第二节 肝脏脂肪浸润
第三节 肝血色素沉着症
第四节 肝糖原贮积病
第五节 肝豆状核变性
第六节 肝淀粉样变性
第七节 肝脏结节病
第十五章 胰腺CT检查、正常与变异表现
第一节 CT检查技术
……
第三篇 胃肠道、腹腔与腹膜后腔
第四篇 肾上腺、肾脏与盆腔
第五篇 儿科腹部疾病和其他
内容摘要
《腹部CT诊断学》共分五篇35章。前6章重点介绍CT发展史、多排螺旋CT(MDCT)技术和原理、图像后处理方法、腹部相关脏器MDCT检查技术和优化方案以及临床应用简介。第7—31章按脏器编写,包括疾病的临床、病理简介,检查技术和推荐方案,将CT表现、鉴别诊断及相关技术比较列为重点。共精选临床病例图像2 962幅,以充实文字内容,体现影像学特征。最后4章重点介绍儿科腹部疾病、CT导引穿刺治疗技术,以及腹部仿真影像学等。全书内容贯穿CT技术、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并重,图文并茂,繁简相宜,可供广大医学影像学专业医师与临床医师参考。
精彩内容
肝内脉管系统包括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肝管和淋巴管等。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共同伴行于Glisson鞘内,分布于肝叶肝段中央,而肝静脉则位于肝叶肝段之间。门静脉管径最粗,分支相对较为恒定,其变异较肝动脉和肝静脉少。门静脉在肝内先分出左、右两支,然后逐级分支到各肝段。肝左、肝中静脉多并干后汇入下腔静脉,而肝右静脉通常单独注入下腔静脉,副肝静脉并不少见,一般在远离第二肝门的较低层面单独汇人下腔静脉。肝动脉须在增强扫描的早期得以显示。在肝门区,肝动脉位于门静脉主干的前方略偏内侧。肝动脉的走向变异很多,如迷走的肝右动脉可位于门静脉后方。尾叶作为单独的肝段其血供较为特别。左右肝动脉和门静脉均发出分支供应尾叶,而其静脉血直接汇人下腔静脉,尾叶的血管十分细小,一般不能显示。尾叶的供血特点和自成体系的解剖结构,可以解释为何该部分肝脏很少罹患某些弥漫性实质性病变,如肝硬化病例,右叶往往萎缩,而尾叶却代偿性增大。左右肝管汇合处即肝总管,它是肝内外胆管的分界,位于门静脉的前外方。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