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润集
¥
24.2
7.1折
¥
34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吴福辉 著作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9088243
出版时间2012-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4元
货号1200301765
上书时间2024-11-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自序
一九八一
现代病态知识社会的机智讽刺――《猫》和钱钟书小说艺术的独特性
一九八二
怎样暴露黑暗――沙汀小说的诗意和喜剧性
中国心理小说向现实主义的归依――兼评施蛰存的《春阳》
一九八三
提倡个人编写文学史
一九八六
在与世界文流的联结中把握传统――茅盾的民族文学借鉴体系
一九八七
乡村中国的文学形态――《京派小说选》前言
一九八九
大陆文学的京海冲突构造
最后的和最初的日子
一九九○
深化中的变异:三十年代中国小说理论与小说
一九九一
《张爱玲散文全编》序言
梁遇春:“酝酿了一个好气势”
一九九二
我为沙汀作传
一九九三
老中国土地上的新兴神话――海派小说都市主题研究
一九九四
一株道劲独立的老树
都市乡间的永久徘徊――徐讦香港时期小说论
一九九五
封面女郎和学院脸孔
王府井?霞飞路?京都花见小路
一九九六
书刊广告琐谈
话说信件
一九九八
我的小学,我的白杨树
还堪回首的青春岁月
一九九九
中国左翼文学、京海派文学及其在当下的意义
二○○○
海派的文化位置及与中国现代通俗文学之关系
二○○一
台北的“上海热”
寻访延陵吴
二○○三
多棱镜下有关现代上海的想象――都市文学笔记
二○○四
镇海老屋
二○○五
《郁金香》发现始末:无心插柳柳成荫
二○○七
《家》初刊为何险遭腰斩
“主流型”的文学史写作是否走到了尽头?(现代文学史质疑之三)
二○○九
《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自序
二○一○
没有你,我将干枯无倚――纪念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
农民大众文学与市民大众文学并存的新局面――谈年代文学全景中的
重要一角
二○一一
透过解说与检讨的表层――丁玲《关于(在医院中)》的阅读札记(石斋语痕之四)
中国文学城市与我的四城记忆(石斋语痕之六)
附录 我也穿过松紧不同的鞋子
附录 学术年表(1978―2011)
内容摘要
吴福辉编著的《春润集》内容介绍:重读这些选文也不免感慨,并对我在许多文章里侈谈自己一代学人的过渡性质,有了新的领悟。若说吾辈“承上启下”不假,但依我看更多的是具承上性吧。试看这些选下的文字,从观点形成、史料运用、理论方法到文体风格,哪一项不是与今日学子迥异的?这里并无对或不对的是非价值判断。听说也有个别年轻人表示喜欢我的行文格调,一册《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一宿就读完了,不知道那是何种类型的青年。时光不能倒流,在这个电脑手机通用、网上游戏网上用语迅速让爷爷奶奶成为“傻子”的时代,即是像五四那个使三四十岁保守者变为“遗少”的社会大拐弯时段,人们的表现仍可各各不同。有赫赫有名的螳臂当车者,也有甘做土石奠基或看路拉车者,我能心仪后一种人也就不错了。一起来翻阅《春润集》吧!
精彩内容
《猫》的展开,通篇采用的是颐谷的心理角度。一个未曾入世的青年学生,单纯、胆小、智力不高、感情还算丰富,他对人间的观察,仿佛无形中被赋予了一种剥露的力量。开始,对建侯的敬畏在他心中消失了,接着,他的观察像旋转的摄影镜头,把八个李家常客轮流扫视一番,透过他们的名气、谈吐,看出他们内在的猥琐、庸碌。但是,颐谷虽能看穿一大群男人粗俗的虚荣,却受到爱默的蛊惑,看不清被脂粉化了装的虚荣。直到爱默自己大失常度地演出了一幕活剧,才陡然增了视力,睁开了眼。心理视角,在这篇讽刺小说中具有了强酸的作用,能把每个人一层层地剥离开来,除去一切伪饰,把丑暴露出来。
钱钟书对他的人物确有一股心理审视的气势,他善于从爱情、亲情、家庭、婚姻的关系上探入人的内心丑。拿陈侠君来说,这是个惯于风月的老手,又有一条如簧之舌,很懂得一些略带冒犯而又迎合女人的小技巧,他敢把乞讨温柔的赏赐当成理论无耻发卖,处处暗示给爱默听,这种心理无需多少探视,作者任其发挥,如同将丑倾囊而出。可是对颐谷这样一个毫无恋爱经验、感情内向的男孩,他对一个中年妇女的变态恋情,便被作者用极细密的心理剖析来揭示了。比如他在茶会上的笨重举动;回家后把爱默平平常常的“明儿见”三个字,反刍一样地倒嚼、细咽;相思入梦,七上八下,赶开了发现仍在心里的感情上的荡秋千,等等。都写得合乎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做到社会属性与心理特质刻画的统一。同时,作者不避人性中的生理因素,把颐谷性心理中的崇高与污秽交织,理想与情欲共存,以及他泛滥的情潮急于找到归宿的隐秘,统统做了大胆的揭发。就像一颗探针直刺进去,把所有的病症诊得一清二白,表达得淋漓尽致。
当然,这还仅止于对单个人物的心理透视。作者更大的才能尤表现在他能精心搜罗、捕捉各种人物的心绪、心思、心态,并把它们组织成心理的冲突,进而在微妙的讽刺性矛盾中使人物须眉毕现。茶会中表面显得礼貌周到的谈话,实质是一场真正的心理战。你口,以辨识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常怀戒心,每一句话都暗含骨头。而人与人的心理的几面碰撞,一旦被作者觑到缝隙,那调侃的妙语便像找到了突破口源源而来。心理冲突的进一步开展,由十几人的明争暗斗,到三人的别别扭扭,夫妇的吵嘴,到小说的末尾,突然充满张力地推进到一出心理喜剧的高潮。情节的逆转,在一瞬间挑开了人物内心的帷幕:一边是爱默脱下高贵的外衣,不是为了爱,而是为寻求报复,平衡骄傲,公开向颐谷调情。一边是颐谷眼看着朝思暮想的细腻爱情,竟变得如此丑陋,又丧气,又笨拙,举止失措,被爱默赶跑(“猫”,在这里只是起到推动情节的作用。在全篇,“猫”既是线索,也被当作对女主人公的象征)。这一场心理交战,一方是报复与施舍,另一方是惊悟与畏缩,这是一段精彩的心理描写片断。爱默一连串越出常规的变态举动,使她华贵的心灵外壳剥落,从而有力地写出人物心底的真性情:“她忽然觉得老了,像要塌下来的老,已有的名誉、地位和场面都像一副副的重担,疲乏得再挑不起。她只愿有个逃避的地方,在那里她可以忘掉骄傲,不必见现在这些朋友,不必打扮,不必铺张,不必为任何人长得美丽,看得年轻。”这段话是全篇主题的风眼所在。P5-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