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家会伤人(百万纪念版)
  • 为何家会伤人(百万纪念版)
  • 为何家会伤人(百万纪念版)
  • 为何家会伤人(百万纪念版)
  • 为何家会伤人(百万纪念版)
  • 为何家会伤人(百万纪念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为何家会伤人(百万纪念版)

34.8 6.0折 58 全新

库存60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武志红

出版社北京联合

ISBN9787559613196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0281402

上书时间2024-12-21

月归岸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北京大学心理学学士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创办武志红心理工作室。
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为何越爱越孤独》《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与《活出你的小宇宙》等作品,总销量超百万册。

目录
\\\\\\\\\\\\\\\\\\\\\\\\\\\\\\\"目录

CHAPTER 1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每一次分手都是心灵的修复 / 002
缘分=娶回“妈妈”,嫁给“爸爸”? / 016
别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 / 027
不要把权力规则带回家 / 040
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 / 050
CHAPTER 2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妈妈是婴儿的镜子 / 060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 067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 073
男孩归爸爸,女孩归妈妈 / 084
宠爱自己——溺爱的心理真相 / 095
溺爱=过度地阻碍 / 107
对物质的追求是对爱的渴望 / 115
密不透风的“爱”源于自私 / 121
精神分裂如何发生 / 128
痛苦的童年为神经症“播种” / 131
青少年太听话不是好事 / 141
孩子有问题,大人先自省  / 149
CHAPTER 3
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 156
孩子为何把网络当成“安全岛” / 169
考试瘾比网瘾更可怕 / 179
孩子总考砸,可能有内情 / 186
高十二、初九与压力 / 193
和孩子一起直面高考失利 / 198
家有失败留学生怎么办 / 205
如何一年圆“北大梦” / 208
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 / 219
教育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大人 / 226
父亲太暴躁不是你的错 / 234
孩子当不了家庭的保护神 / 240
CHAPTER 4
中国式家庭
你的感受如何被扭曲 / 246
你的身体,是不是别人的奴隶? / 252
唤醒你沉睡的活力 / 256
碰触你的内在婴儿 / 269
愚孝是怎样炼成的?——对迎合者的心理分析 / 279
中国家庭中的轮回链条 / 288
有关爱的六个谎言 / 292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 / 304
\\\\\\\\\\\\\\\\\\\\\\\\\\\\\\\"\\\\\\\\\\\\\\\\\\\\\\\\\\\\\\\"目录

CHAPTER 1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每一次分手都是心灵的修复 / 002
缘分=娶回“妈妈”,嫁给“爸爸”? / 016
别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 / 027
不要把权力规则带回家 / 040
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 / 050
CHAPTER 2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妈妈是婴儿的镜子 / 060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 067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 073
男孩归爸爸,女孩归妈妈 / 084
宠爱自己——溺爱的心理真相 / 095
溺爱=过度地阻碍 / 107
对物质的追求是对爱的渴望 / 115
密不透风的“爱”源于自私 / 121
精神分裂如何发生 / 128
痛苦的童年为神经症“播种” / 131
青少年太听话不是好事 / 141
孩子有问题,大人先自省  / 149
CHAPTER 3
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 156
孩子为何把网络当成“安全岛” / 169
考试瘾比网瘾更可怕 / 179
孩子总考砸,可能有内情 / 186
高十二、初九与压力 / 193
和孩子一起直面高考失利 / 198
家有失败留学生怎么办 / 205
如何一年圆“北大梦” / 208
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 / 219
教育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大人 / 226
父亲太暴躁不是你的错 / 234
孩子当不了家庭的保护神 / 240
CHAPTER 4
中国式家庭
你的感受如何被扭曲 / 246
你的身体,是不是别人的奴隶? / 252
唤醒你沉睡的活力 / 256
碰触你的内在婴儿 / 269
愚孝是怎样炼成的?——对迎合者的心理分析 / 279
中国家庭中的轮回链条 / 288
有关爱的六个谎言 / 292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 / 304
\\\\\\\\\\\\\\\\\\\\\\\\\\\\\\\"\\\\\\\\\\\\\\\\\\\\\\\\\\\\\\\"目录

CHAPTER 1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每一次分手都是心灵的修复 / 002
缘分=娶回“妈妈”,嫁给“爸爸”? / 016
别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 / 027
不要把权力规则带回家 / 040
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 / 050
CHAPTER 2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妈妈是婴儿的镜子 / 060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 067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 073
男孩归爸爸,女孩归妈妈 / 084
宠爱自己——溺爱的心理真相 / 095
溺爱=过度地阻碍 / 107
对物质的追求是对爱的渴望 / 115
密不透风的“爱”源于自私 / 121
精神分裂如何发生 / 128
痛苦的童年为神经症“播种” / 131
青少年太听话不是好事 / 141
孩子有问题,大人先自省  / 149
CHAPTER 3
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 156
孩子为何把网络当成“安全岛” / 169
考试瘾比网瘾更可怕 / 179
孩子总考砸,可能有内情 / 186
高十二、初九与压力 / 193
和孩子一起直面高考失利 / 198
家有失败留学生怎么办 / 205
如何一年圆“北大梦” / 208
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 / 219
教育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大人 / 226
父亲太暴躁不是你的错 / 234
孩子当不了家庭的保护神 / 240
CHAPTER 4
中国式家庭
你的感受如何被扭曲 / 246
你的身体,是不是别人的奴隶? / 252
唤醒你沉睡的活力 / 256
碰触你的内在婴儿 / 269
愚孝是怎样炼成的?——对迎合者的心理分析 / 279
中国家庭中的轮回链条 / 288
有关爱的六个谎言 / 292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 / 304
\\\\\\\\\\\\\\\\\\\\\\\\\\\\\\\"\\\\\\\\\\\\\\\\\\\\\\\\\\\\\\\"目录

CHAPTER 1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每一次分手都是心灵的修复 / 002
缘分=娶回“妈妈”,嫁给“爸爸”? / 016
别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 / 027
不要把权力规则带回家 / 040
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 / 050
CHAPTER 2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妈妈是婴儿的镜子 / 060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 067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 073
男孩归爸爸,女孩归妈妈 / 084
宠爱自己——溺爱的心理真相 / 095
溺爱=过度地阻碍 / 107
对物质的追求是对爱的渴望 / 115
密不透风的“爱”源于自私 / 121
精神分裂如何发生 / 128
痛苦的童年为神经症“播种” / 131
青少年太听话不是好事 / 141
孩子有问题,大人先自省  / 149
CHAPTER 3
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 156
孩子为何把网络当成“安全岛” / 169
考试瘾比网瘾更可怕 / 179
孩子总考砸,可能有内情 / 186
高十二、初九与压力 / 193
和孩子一起直面高考失利 / 198
家有失败留学生怎么办 / 205
如何一年圆“北大梦” / 208
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 / 219
教育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大人 / 226
父亲太暴躁不是你的错 / 234
孩子当不了家庭的保护神 / 240
CHAPTER 4
中国式家庭
你的感受如何被扭曲 / 246
你的身体,是不是别人的奴隶? / 252
唤醒你沉睡的活力 / 256
碰触你的内在婴儿 / 269
愚孝是怎样炼成的?——对迎合者的心理分析 / 279
中国家庭中的轮回链条 / 288
有关爱的六个谎言 / 292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 / 304
\\\\\\\\\\\\\\\\\\\\\\\\\\\\\\\"\\\\\\\\\\\\\\\\\\\\\\\\\\\\\\\"目录

CHAPTER 1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每一次分手都是心灵的修复 / 002
缘分=娶回“妈妈”,嫁给“爸爸”? / 016
别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 / 027
不要把权力规则带回家 / 040
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 / 050
CHAPTER 2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妈妈是婴儿的镜子 / 060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 067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 073
男孩归爸爸,女孩归妈妈 / 084
宠爱自己——溺爱的心理真相 / 095
溺爱=过度地阻碍 / 107
对物质的追求是对爱的渴望 / 115
密不透风的“爱”源于自私 / 121
精神分裂如何发生 / 128
痛苦的童年为神经症“播种” / 131
青少年太听话不是好事 / 141
孩子有问题,大人先自省  / 149
CHAPTER 3
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 156
孩子为何把网络当成“安全岛” / 169
考试瘾比网瘾更可怕 / 179
孩子总考砸,可能有内情 / 186
高十二、初九与压力 / 193
和孩子一起直面高考失利 / 198
家有失败留学生怎么办 / 205
如何一年圆“北大梦” / 208
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 / 219
教育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大人 / 226
父亲太暴躁不是你的错 / 234
孩子当不了家庭的保护神 / 240
CHAPTER 4
中国式家庭
你的感受如何被扭曲 / 246
你的身体,是不是别人的奴隶? / 252
唤醒你沉睡的活力 / 256
碰触你的内在婴儿 / 269
愚孝是怎样炼成的?——对迎合者的心理分析 / 279
中国家庭中的轮回链条 / 288
有关爱的六个谎言 / 292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 / 304
\\\\\\\\\\\\\\\\\\\\\\\\\\\\\\\"

内容摘要
本书为心理学经典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百万畅销纪念版。该书出版十余年来,在读者中引起持久震荡,深深触动和改变了千万人,堪称中国家庭问题第1书。本书中,作者细致入微地揭示出中国家庭的运行机理,解读你我的情感模式,用最温暖有力的文字贴着当下读者的心,凭借25年行业经验,带领为家庭关系所困的万千读者一起踏上自我治愈与寻求幸福和自由的旅程。本书为心理学经典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百万畅销纪念版。该书出版十余年来,在读者中引起持久震荡,深深触动和改变了千万人,堪称中国家庭问题第1书。本书中,作者细致入微地揭示出中国家庭的运行机理,解读你我的情感模式,用最温暖有力的文字贴着当下读者的心,凭借25年行业经验,带领为家庭关系所困的万千读者一起踏上自我治愈与寻求幸福和自由的旅程。本书为心理学经典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百万畅销纪念版。该书出版十余年来,在读者中引起持久震荡,深深触动和改变了千万人,堪称中国家庭问题第1书。本书中,作者细致入微地揭示出中国家庭的运行机理,解读你我的情感模式,用最温暖有力的文字贴着当下读者的心,凭借25年行业经验,带领为家庭关系所困的万千读者一起踏上自我治愈与寻求幸福和自由的旅程。本书为心理学经典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百万畅销纪念版。该书出版十余年来,在读者中引起持久震荡,深深触动和改变了千万人,堪称中国家庭问题第1书。本书中,作者细致入微地揭示出中国家庭的运行机理,解读你我的情感模式,用最温暖有力的文字贴着当下读者的心,凭借25年行业经验,带领为家庭关系所困的万千读者一起踏上自我治愈与寻求幸福和自由的旅程。本书为心理学经典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百万畅销纪念版。该书出版十余年来,在读者中引起持久震荡,深深触动和改变了千万人,堪称中国家庭问题第1书。本书中,作者细致入微地揭示出中国家庭的运行机理,解读你我的情感模式,用最温暖有力的文字贴着当下读者的心,凭借25年行业经验,带领为家庭关系所困的万千读者一起踏上自我治愈与寻求幸福和自由的旅程。

精彩内容
\\\\\\\\\\\\\\\\\\\\\\\\\\\\\\\"【观点摘录】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爱与自由。
  ◇婚姻之所以容易成为爱情的坟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婚姻只是我们过去家庭模式的复制。
  ◇家就是“婆婆妈妈”的地方。家之所以温暖,主要就是因为家里的成员“婆婆妈妈”,能理解并体贴彼此那些琐细的感受。
  ◇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分离和爱同等重要,它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它们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
  ◇父母关系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而且也是孩子以后进入社会、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模板。
  ◇溺爱是陷阱,实际上,溺爱的父母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却披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外衣,而变得仿佛不可指责。
  ◇抑郁症的一个重要源头,是本来向外的愤怒不能表达,转而指向自己。
  ◇成熟的父母不会在第一时间去处理孩子的问题,他们会先处理孩子的感受。
  ◇任何一种带有心灵感应的爱,都可以让阻断的生命之水重归流动,特别是爱情。
  ◇孩子至少要让妈妈带到九个月,才能保证这个孩子有一个最低的心理健康基础。
  【篇章选摘】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普遍都是在找妈妈。男人找老婆就像是在找妈妈,只要一个女人给他温暖的感觉,让他放低戒备,觉得自己像小孩儿,那他很容易就被收服了。
  女人同样也是如此,她们渴望宽厚无私的爱和照料。无论是萝莉找大叔,还是通常婚恋标准中让女人放心的忠厚男人,其实都是“妈妈”——一个被阉割的、具有母性的男人。
  【为什么我们处理不好亲密关系?】  声称最重视孩子的中国父母,实际是最容易忽略孩子的。中国父母有一个十分陈旧的观念,认为孩子小的时候怎么对他都无所谓,越大就越应该重视、尊重他。婴幼儿时期不亲密,长大后又瞎亲密,处理不好爱与自由的关系。
  孩子在三岁到六岁之间是十分脆弱的,成年后很多问题的根源都来自这个阶段。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的人格障碍则源于六个月之前的严重心理创伤。所以,孩子越小就越需要妈妈的关注和爱,在婴儿一岁之前,怎么爱他都不过分。
  新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母亲对于孩子未来的情感方式和生活的幸福是起决定作用的。三岁之前,父爱可以不存在,爸爸的作用只是支持妈妈,给妈妈安全感,而不是直接发挥作用。但是,中国人的产假只是给妈妈一个身体恢复的时间,中国家庭中的老人又习惯把孩子从妈妈身边“抢走”,社会与家庭一起制造了母亲与孩子的分离。
  在一个有男权倾向的社会,妈妈作为外来者进入一个家庭是孤立无援的,爸爸把自己的父母放在第一位,儿女放在第二位,情感上,妈妈永远是最末位的。当母亲有了儿子,她便将自己对丈夫的欲望转移到儿子身上,儿子总是害怕被母亲的爱所吞没,于是便有抗争,抗争的结果是,将逃离妈妈的欲望转移到自己老婆身上。在父权色彩浓重的广东潮汕地区,一般男人不会离婚,老婆就是妈妈、是责任。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妻子是合法的性伴侣,男人对众所周知的性爱有羞耻感,因为这令他想到对母亲的情欲。所以,很多男人会在妻子之外找另外一个女人来谈情说爱。这样,被丢在家里的妻子、一个缺爱的妈妈\\\\\\\\\\\\\\\\\\\\\\\\\\\\\\\"【观点摘录】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爱与自由。
  ◇婚姻之所以容易成为爱情的坟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婚姻只是我们过去家庭模式的复制。
  ◇家就是“婆婆妈妈”的地方。家之所以温暖,主要就是因为家里的成员“婆婆妈妈”,能理解并体贴彼此那些琐细的感受。
  ◇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分离和爱同等重要,它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它们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
  ◇父母关系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而且也是孩子以后进入社会、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模板。
  ◇溺爱是陷阱,实际上,溺爱的父母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却披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外衣,而变得仿佛不可指责。
  ◇抑郁症的一个重要源头,是本来向外的愤怒不能表达,转而指向自己。
  ◇成熟的父母不会在第一时间去处理孩子的问题,他们会先处理孩子的感受。
  ◇任何一种带有心灵感应的爱,都可以让阻断的生命之水重归流动,特别是爱情。
  ◇孩子至少要让妈妈带到九个月,才能保证这个孩子有一个最低的心理健康基础。
  【篇章选摘】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普遍都是在找妈妈。男人找老婆就像是在找妈妈,只要一个女人给他温暖的感觉,让他放低戒备,觉得自己像小孩儿,那他很容易就被收服了。
  女人同样也是如此,她们渴望宽厚无私的爱和照料。无论是萝莉找大叔,还是通常婚恋标准中让女人放心的忠厚男人,其实都是“妈妈”——一个被阉割的、具有母性的男人。
  【为什么我们处理不好亲密关系?】  声称最重视孩子的中国父母,实际是最容易忽略孩子的。中国父母有一个十分陈旧的观念,认为孩子小的时候怎么对他都无所谓,越大就越应该重视、尊重他。婴幼儿时期不亲密,长大后又瞎亲密,处理不好爱与自由的关系。
  孩子在三岁到六岁之间是十分脆弱的,成年后很多问题的根源都来自这个阶段。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的人格障碍则源于六个月之前的严重心理创伤。所以,孩子越小就越需要妈妈的关注和爱,在婴儿一岁之前,怎么爱他都不过分。
  新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母亲对于孩子未来的情感方式和生活的幸福是起决定作用的。三岁之前,父爱可以不存在,爸爸的作用只是支持妈妈,给妈妈安全感,而不是直接发挥作用。但是,中国人的产假只是给妈妈一个身体恢复的时间,中国家庭中的老人又习惯把孩子从妈妈身边“抢走”,社会与家庭一起制造了母亲与孩子的分离。
  在一个有男权倾向的社会,妈妈作为外来者进入一个家庭是孤立无援的,爸爸把自己的父母放在第一位,儿女放在第二位,情感上,妈妈永远是最末位的。当母亲有了儿子,她便将自己对丈夫的欲望转移到儿子身上,儿子总是害怕被母亲的爱所吞没,于是便有抗争,抗争的结果是,将逃离妈妈的欲望转移到自己老婆身上。在父权色彩浓重的广东潮汕地区,一般男人不会离婚,老婆就是妈妈、是责任。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妻子是合法的性伴侣,男人对众所周知的性爱有羞耻感,因为这令他想到对母亲的情欲。所以,很多男人会在妻子之外找另外一个女人来谈情说爱。这样,被丢在家里的妻子、一个缺爱的妈妈\\\\\\\\\\\\\\\\\\\\\\\\\\\\\\\"【观点摘录】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爱与自由。
  ◇婚姻之所以容易成为爱情的坟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婚姻只是我们过去家庭模式的复制。
  ◇家就是“婆婆妈妈”的地方。家之所以温暖,主要就是因为家里的成员“婆婆妈妈”,能理解并体贴彼此那些琐细的感受。
  ◇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分离和爱同等重要,它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它们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
  ◇父母关系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而且也是孩子以后进入社会、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模板。
  ◇溺爱是陷阱,实际上,溺爱的父母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却披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外衣,而变得仿佛不可指责。
  ◇抑郁症的一个重要源头,是本来向外的愤怒不能表达,转而指向自己。
  ◇成熟的父母不会在第一时间去处理孩子的问题,他们会先处理孩子的感受。
  ◇任何一种带有心灵感应的爱,都可以让阻断的生命之水重归流动,特别是爱情。
  ◇孩子至少要让妈妈带到九个月,才能保证这个孩子有一个最低的心理健康基础。
  【篇章选摘】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普遍都是在找妈妈。男人找老婆就像是在找妈妈,只要一个女人给他温暖的感觉,让他放低戒备,觉得自己像小孩儿,那他很容易就被收服了。
  女人同样也是如此,她们渴望宽厚无私的爱和照料。无论是萝莉找大叔,还是通常婚恋标准中让女人放心的忠厚男人,其实都是“妈妈”——一个被阉割的、具有母性的男人。
  【为什么我们处理不好亲密关系?】  声称最重视孩子的中国父母,实际是最容易忽略孩子的。中国父母有一个十分陈旧的观念,认为孩子小的时候怎么对他都无所谓,越大就越应该重视、尊重他。婴幼儿时期不亲密,长大后又瞎亲密,处理不好爱与自由的关系。
  孩子在三岁到六岁之间是十分脆弱的,成年后很多问题的根源都来自这个阶段。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的人格障碍则源于六个月之前的严重心理创伤。所以,孩子越小就越需要妈妈的关注和爱,在婴儿一岁之前,怎么爱他都不过分。
  新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母亲对于孩子未来的情感方式和生活的幸福是起决定作用的。三岁之前,父爱可以不存在,爸爸的作用只是支持妈妈,给妈妈安全感,而不是直接发挥作用。但是,中国人的产假只是给妈妈一个身体恢复的时间,中国家庭中的老人又习惯把孩子从妈妈身边“抢走”,社会与家庭一起制造母亲与孩子的分离。
  在一个有男权倾向的社会,妈妈作为外来者进入一个家庭是孤立无援的,爸爸把自己的父母放在第一位,儿女放在第二位,情感上,妈妈永远是最末位的。当母亲有了儿子,她便将自己对丈夫的欲望转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