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佛教”的批判
¥
171.35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张文良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4
版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2-1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文良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4
-
版次
1
-
ISBN
9787010117157
-
定价
5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78页
-
字数
350千字
- 【内容简介】
-
《“批判佛教”的批判》首先从时间维度对三十年来“批判佛教”的历史演进行了概述,介绍其问题意识的产生、演变以及有关争论的情况;其次是从“批判佛教”涉及的问题出发,对松本史朗等人的原始佛教批判、大乘佛教批判、禅宗批判、本觉思想批判、社会批判等分别进行考察,从而厘清“批判佛教”的整体内涵;再次是结合海内外学者对“批判佛教”的各种回应,对松本史朗等人的佛教观进行批判性考察,在指出其理论的合理性的同时,对其理论上的缺失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以期学人对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 【作者简介】
-
张文良,哲学硕士、文学博士。1987年、1990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士、硕士学位,2000年获东京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研究员。曾汪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研究员、日本创价大学国际高等佛教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兼任日本印度学佛教学学会评议员等。长期学习并致力于佛学研究,主要究领域为华严学、禅宗、日本佛教等。著有《中国禅宗宗派源流》(合著)、《澄观华严思想研究》(日文)等,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承担并完成日本学术振兴会项目“天台宗与华严宗的比较研究”等。
- 【目录】
-
第一章“批判佛教”的缘起
第一节“批判佛教”出现的社会思想背景
一、日本主义与日本佛教
二、“场所哲学”与“批判哲学”
三、“宗学”与“佛教学”
第二节“批判佛教”思潮的经纬
一、“批判佛教”的源流
二、“批判佛教”论争中的几个问题
第二章原始佛教与根本佛教
第一节“缘起说”批判
一、佛教的根本教义是什么
二、松本史朗的缘起观
三、松本史朗的“缘起说”与原始佛教研究方法论
第二节佛教解脱观的批判
一、原始佛教的解脱思想
二、松本史朗对解脱思想的批判
三、佛教的解脱思想与“我”论
第三节涅?思想批判
一、“涅?”的原始意义
二、松本史朗对“涅柴”的理解
三、松本的“涅?”解释能否成立
第四节关于原始佛教的经典
一、散文经典与韵文经典
二、《经集》是佛教经典还是耆那教经典
第三章如来藏不是佛教吗
第一节《胜?经》的一乘思想与如来藏思想
一、一乘思想与《胜?经》一乘思想构造
二、“基体说”的假说
三、《胜?经》与如来藏思想
四、如来藏不是佛教吗
第二节《般若经》批判――空思想与如来藏思想
一、从“空”到“有”――《般若经》的嬗变轨迹
二、《八千颂般若经》与《道行般若经》
三、如何看待《般若经》中的如来藏思想
第三节《维摩诘所说经》批判
一、《维摩诘所说经》为什么成为批判的对象
二、《维摩诘所说经》的思想构图
三、《维摩诘所说经》的“无住”与南宗禅
四、什么是真正的学问――祷谷意昭与高崎直道的争论
第四节《大乘起信论》批判
一、关于《大乘起信论》中的“信”
二、关于《大乘起信论》中的“真如”
第四章禅宗与如来藏思想
第一节为什么说禅思想不是佛教
一、禅与“想的否定”
二、禅与“无分别知”
第二节禅意味着“思维停止”吗
一、神会的“不作意”与“思维停止”
二、莲华戒与摩诃衍争论的实质
三、松本史朗与伊吹敦的争论
四、“桑耶宗论”的思想史意义
第三节临济禅师的“无位真人”的意义
一、临济禅师的“无位真人”的公案
二、关于“赤肉团”的含义一
三、关于“面门”的含义
四、“无位真人”与“性用论”
五、“以心传心”与密教的“以心作心”
六、“心地法门”与密教的“心地”
七、“此人”是谁――与入矢莪高的分歧
第四节是印度禅还是中国禅――禅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第五章本觉思想与日本佛教,
第一节本觉思想的源流
一、中国佛教中的“本觉”
二、日本佛教中的本觉思想
第二节祷谷?昭的本觉思想批判
一、“本觉思想”的定义
二、关于道元的“本觉思想”批判
三、日本佛教的“正统”与“异端”
第三节本觉思想批判的批判
一、“本觉思想”的定义能否共有
二、道元的“本觉思想”批判
三、法然能成为佛教的“正统”吗
第四节祷谷研究方法论批判
一、什么是真正的“批判”
二、是“批判佛教”还是新的宗学
第二节禅意味着“思维停止”吗
一、神会的“不作意”与“思维停止”
二、莲华戒与摩诃衍争论的实质
三、松本史朗与伊吹敦的争论
四、“桑耶宗论”的思想史意义
第三节临济禅师的“无位真人”的意义
一、临济禅师的“无位真人”的公案
二、关于“赤肉团”的含义
三、关于“面门”的含义
四、“无位真人”与“性用论”
五、“以心传心”与密教的“以心作心”
六、“心地法门”与密教的“心地”
七、“此人”是谁――与入矢羲高的分歧
第四节是印度禅还是中国禅――禅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第五章本觉思想与日本佛教
第一节本觉思想的源流
一、中国佛教中的“本觉”
二、日本佛教中的本觉思想
第二节□谷意昭的本觉思想批判
一、“本觉思想”的定义
二、关于道元的“本觉思想”批判
三、日本佛教的“正统”与“异端”
第三节本觉思想批判的批判
一、“本觉思想”的定义能否共有
二、道元的“本觉思想”批判
三、法然能成为佛教的“正统”吗
第四节祷谷研究方法论批判
一、什么是真正的“批判”
二、是“批判佛教”还是新的宗学
三、什么是真正的佛教学术
第六章批判的佛教与佛教的批判
第一节日本佛教与社会歧视问题
一、町田宗夫的发言事件与曹洞宗的对应
二、本觉思想与社会歧视问题
三、佛教的平等理念与现实的不平等
四、津田真一与松本史朗的争论
五、佛教中的“平等”、“差别”与社会的“平等”、“差别”
第二节“日本主义”批判
一、“日本主义”与梅原猛的“日本学”
二、“批判佛教”对“日本主义”批判
第三节“批判佛教”的战争批判
一、战后日本佛教界对战争的反省和批判
二、“和”的反佛教性与佛教的反战性
三、“武士道”、“心”与战争
四、天皇制与无责任体制
五、“个体”的自觉与“他者”的确立
第七章佛教再构筑的理论尝试
第一节争论的由来与过程
第二节如何理解佛教中的“缘起”
一、“无明”与“十二支缘起”
二、“界”与“缘起”
第三节“主知主义”与“禅定主义”
一、“无明”的概念规定
二、佛陀的“觉悟”与“无明”
三、“行”的内涵
第四节两种佛教史观的对立
一、松本史朗的佛教史观――从“无我”到“我论”
二、津田真一的佛教史观――从《般若经》到《华严经》
第五节佛教可以是一种神学吗
一、松本史朗的“绝对他者”
二、津田真一的“神的佛教学”
附录断裂与延续――吕□对中国佛教的批判与“批判佛教”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