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新编(上)
¥
26
3.8折
¥
6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冯友兰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4
版次2
印数1千册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2-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冯友兰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4
-
版次
2
-
ISBN
9787010026657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36页
-
字数
553千字
- 【内容简介】
-
马克思说过"哲学是文明活的灵魂"。中国文明上下五千年,哲学已经发育成规模颇大的雏形。但并没有进一步地繁衍出中国的马克思,甚至把我们古代的哲学文化系统分类,也就是一位争议颇大的哲学大家于1986年完成。《中国哲学史新篇》是中国哲学史的《史记》,更是中国哲学学者们不可漏读的教本。
中国哲学源远流长。本书细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哲学的转变历程:从商周的奴隶社会开始,中国已经出现了宗教天道观及唯物主义的萌芽。在坑坑洼洼中前进,随着春秋时的百家争鸣,哲学也呈现出一副百花齐放的局面。管仲,晏婴,在齐,晋两国的改革中所呈现的哲学思想如折中论,调和论;儒学创始人孔丘的精神,治国等的哲学;春秋末期军事中,以孙武的《孙子兵法》所凸现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墨翟所引领的墨家,晋国的法家,庄子和老子的道家……到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各家的哲学理论体系进一步发展:商鞅的进步历史哲学,道学形成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亚圣-孟轲引领儒学走向唯心主义,他的高徒-荀况却一个转身,把儒学带回唯物主义的范畴……否定-肯定-再否定。这是哲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古代哲学在这规律下逐渐成长。之所以说《中国哲学史新篇》是中国古哲学的《史记》,是因为它抛弃了流水账的记事方式,以时间为序,以人物,事件为纲,赋予古代哲学史以鲜活的血液,灵动的筋骨……
- 【作者简介】
-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河南唐河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于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建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长期从事哲学教学和研究,在哲学思想和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自成体系。1982年被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著有《中国哲学史》、《贞元六书》、《中国哲学史新编》(三册)、《中国哲学简史》。
- 【目录】
-
自序
全书绪论
第一册绪论
第一章商、周奴隶兴盛与衰微——商代和西周时期(公元前16世纪至前8世纪)宗教天道观的变化和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转变——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第三章齐、晋两国的改革及齐桓、晋文的霸业
第四章前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孔丘对于古代精神生活的反思
第五章邓析与子产的斗争,名家的起源
第六章春秋末期军事思想和经济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第七章墨翟和前期墨家的哲学思想
第八章晋法家思想的发展
第九章道家的发生与发展和前期道家
第二册绪论
第十章秦国进一步的改革——商鞅变法
第十一章道家哲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老子》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第十二章孟轲——儒家思想向唯心发展
第十三章墨家的支与流裔宋钘、尹文;农民的思想家许行
第十四章庄周的主观唯心主义体系,道家哲学向唯心主义的进一步的发展
第十五章惠施、公孙龙及其他辩者,后期名家的发展
第十六章慎到和稷下黄老之学
第十七章稷下黄老之学的精气说——道家向唯物主义的发展
第十八章楚国的改革与屈原,稷下精气说的传播
第十九章墨辩——后期墨家向唯物主义的发展
第二十章阴阳五行家的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世界图式
第二十一章易传的具有辩证法因素的世界图式
第二十二章荀况——儒家思想向唯物主义的发展
第二十三章战国时期最后的理论家韩非的哲学思想
第二十四章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终结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