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6.8折 ¥ 44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宋]陸九渊 著;锤哲 校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1980-01
版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1-14
陆九渊是我国南宋时期最富有个性的哲学思想家和文化教育家。《陆九渊集》为“理学丛书”系列之一,收录了他传世的全部著作,包括书信、诗文、讲义、杂著、章奏、程文、还有门第子编的语录,书后附有相关的序跋资料,是研究宋明理学的必读书。
陆九渊(1139-1192),号象山,字子静。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汉族,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陆九渊是中国“心学”的创始人。明代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对近代中国理学产生深远影响。被后人称为“陆子”。
陆九渊曾在贵溪龙虎山建茅舍聚徒讲学,因其山形如象,自号象山翁,世称象山先生、陆象山。“居山五年,阅其簿,来见者逾数千人”。乾道八年(1172)登进士第。他承认王安石英才盖世,不合流俗,但认为王安石学术上没有触及根本,不苟同其政治改革。对“靖康之变”胸怀复仇雪耻之大义,故访求智勇之士,共谋恢复失地。任地方官时,政绩颇著,而不忘教育,常授徒讲学。去官归里后,他在学宫内设讲席,贵贱老少都赶来听讲,据《象山年谱》称,“从游之盛﹐未见有此”。著有《象山全集》。
陆九渊的学术宗旨(代前言)
卷一 书
与邵叔谊
与曾宅之
与胡季随二
与赵监二
与邓文范二
与侄孙浚
与李省干二
卷二 书
与王顺伯二
与朱元晦三
舆吴显仲二
卷三 书
舆童伯虞
与刘深父
与张辅之三
与曹挺之
与曹立之二
与黄日新
与黄元吉
与乔德占
舆诸葛受之
卷四 书
舆李德远
得解见提举
得解见权郡
得解见通判
与诸葛诚之三
舆王德修
舆刘淳叟二
与趟宰
与胡逢材二
与潘文叔
与彭世昌
与曾散之
舆符舜功三
与符复仲
与周廉夫
卷五 书
舆吕伯恭
与吕子约
舆戴少望
舆舒西美
与高应朝
与杨敬仲二
舆项平甫
舆舒元宾
舆徐子宜二
舆赵子直
舆辛幼安
卷六 书
舆傅全美二
舆傅子渊三
与傅圣谟三
与包详道七
舆包显道二
与包敏道四
舆吴伯颐
舆吴仲时
与吴叔有
卷七 书
与勾熙载
与彭子寿
与邵中孚
舆颜子坚
与张季忠
与胥必先
与朱元晦
与吴仲良
与詹子南三
与陈悴二
与包显道四
与周元忠
与苏宰
与程帅
卷八 书
与张春卿
与宋漕
与陈教授二
与赵推
与苏宰三
卷九 书
与王谦仲二
与钱伯同二
与杨守三
与黄监
与林叔虎
与陈君举
卷十 书
与李成之二
与应仲蹇
与张季海二
与张元鼎
与黄康年
与胡无相
与朱益叔
与路彦彬
与涂任伯
与董元锡
与倪济甫
与黄彦文
与刘志甫
与邵叔谊
与江德功
与曾宅之
与周元忠
与詹子南二
与吴显仲
卷十一 书
与朱济道三
与吴子嗣八
与傅季鲁
与陈宰
与李宰二
与趟景昭
与王顺伯二
与尤廷之
与丰宅之
卷十二 书
与趟然道四
与赵咏道四
与陈正己二
与张诚子
与张辅之
与饶寿翁七
与倪九成
与张季悦二
与刘伯协二
与黄循中二
卷十三 书
卷十四 书
卷十五 书
卷十六 书
卷十七 书
卷十八 奏表
卷十九 记
卷二十 序赠
卷二十一 杂著
卷二十二 杂著
卷二十三 讲义
卷二十四 策问
卷二十五 诗
卷二十六 祭文
卷二十七 行状
卷二十八 墓志铭
卷二十九 程文
卷三十 程文
卷三十一 程文
卷三十二 拾遗
卷三十三 谥议
卷三十四 语录上
卷三十五 语录下
卷三十六 年谱
附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