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 布衣壶宗:顾景舟传 徐风 978753998560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 布衣壶宗:顾景舟传 徐风 9787539985602

对书的封面和版本有严格要求的,下单后可与客服联系核实。

46.31 4.7折 98 九五品

库存38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风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985602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YQ9787539985602

上书时间2024-11-22

阳光书斋

十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一代宗师顾景舟首部正式传记。
还原顾景舟成为顾景舟的传奇轨迹,探究紫砂壶终非紫砂壶的艺术奥秘,品位手艺人超越手艺人的人生哲学。
顾景舟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可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声誉可媲美明代的时大彬,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
请看由徐风所著的《布衣壶宗(顾景舟传)(精)》。

作者简介
徐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紫砂文化学者。有长篇小说、散文随笔、文学传记等著述十五种,四百余万字。重要作品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读者》《散文选刊》转载,或被改编为影视剧。近年致力于紫砂题材的文学书写,被誉为当代紫砂文学的领军人物。中国作家协会先后三次召开其作品研讨会。《当代作家评论》《小说评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文艺报》《文学报》等多次刊载对其作品的评论文章。现居陶都宜兴。

目录
序章  紫砂版图
第一部  纤夫(1915-1949)
  第一章  启蒙者
  第二章  《夜航船》
  第三章  天意乎
  第四章  上海,上海!
  第五章  归去来
  第六章  深沉夜,微月光
第二部  橹公(1950-1976)
  第七章  蜀山烟雨
  第八章  规矩与方圆
  第九章  蠡河波光
  第十章  提璧
  第十一章  狂飙
  第十二章  浮生有寄
  第十三章  刀下不留情
  第十四章  劫波心曲
第三部  舵手(1977-1996)
  第十五章  国宝重如山
  第十六章  天问
  第十七章  喜与哀
  第十八章  风骨入壶壶即风骨
  第十九章  为伊憔悴
  第二十章  文思越山河
  第二十一章  晚晴心绪
  第二十二章  情倾宝岛
  第二十三章  天高云淡
  第二十四章  魂牵紫砂
尾声  景舟之后
附录
  顾景舟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目录
后记
文摘

内容摘要
 徐风所著的《布衣壶宗(顾景舟传)(精)》是顾景舟先生家人唯一一本正规授权的传记,文字凝练,布局宏观,细节娴熟。分“纤夫”、“橹公”、“舵手”三部分,展现了顾景舟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多角度、多层面还原了他当时生活的那个年代,是一
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向大师诞辰百年致敬之作。顾景舟是宗师级的人物,他用毕生心血,将紫砂技艺发展为面向世界的成熟自信的工艺艺术门类。
所以本书写了一个人,更写了一种精神,一种追求。
既是对顾景舟先生一生不凡艺术追求经历的回顾,更是对这位艺术大师技艺德操风骨的一次朝拜。

精彩内容
 第二章《夜航船》这些流传在上袁村一带的顾氏故事,像和风、细雨、树叶、青草,点缀着顾景舟生长的环境。当一个清瘦的身影从田塍、菜畦前走过,人们无法说得清,这个名叫顾景舟的抟壶人,与太多的艺人们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战乱。天灾。人祸。诸多因素导致顾景舟无力升入中学,这是他平生遭受的第一次痛楚。他是明事理的孩子。当父亲努力以平静的口气对他说这件事时,他只是无奈地点头。末了,他向父亲提出,他想要一
间书房。
顾炳荣有些心酸。他深知儿子的秉性,他可以不再上学,但不能不读书,小小的年纪,底线已然分明。
家中原先堆放杂物的一间屋子很快被清理出来。
上袁村的后辈们,还能依稀记得顾家当时的格局:简
易的三进砖房,后面有一条小河。第一进是作坊、杂
物屋,堆放掇罐、坯架,中间有一走道,摆放抟壶器具以及紫砂泥料之类;顾景舟的小书房在第二进,东首十余平方,虽然极其简陋,却被顾景舟布置得颇有书卷气息。
去向吕梅笙校长道别时,顾景舟心里还是很难受。我们无从得知,当时吕校长对他说了一些什么。但后来的事情让我们知道,虽然顾景舟未能入读中学,但却依然留校,随吕校长附读了三年古文。“附读”的涵义,或许今人难解,其实那是吕校长“亲授”的别释,以一己之力,对一位优秀而困难的学生伸出尽可能的援手。吕梅笙为人厚道热忱且学识渊博而无方巾气。其热肠与古风,让顾景舟终生难忘。可以想见
,这三年“开小灶”式的苦读,为顾景舟的古文水平打下了何等坚实的基础。他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墨缘堂”,窗前还种了两棵金橘。毫无疑问,这是上袁
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书房,顾景舟之后的一切,将从这里出发。
一本翻烂了的《古文观止》,是吕梅笙校长赠送
给他的,他已能背诵大半。河边的小书房,深夜里还亮着油灯,照着四周的清寂与野趣。闷热的夏天,顾景舟很少出现在乘凉的打谷场上,心静,自然就凉快。他躲进蚊帐里看书,一灯如豆,支在蚊帐里,以致把蚊帐的一角都熏黑了。疑难的问题,都被记在纸上,待去向吕校长请教。他后来回忆,吕梅笙先生传授给他的,不仅是古文知识,更有文士的风骨和气脉,这对他后来的一生,影响甚大。
乡村寂寞。每家每户抟壶的声响此起彼伏,那是一种繁复的单调。村头的龙窑举烟了,有窑工吆喝的声响加入进来,开窑的时候.叮叮当当的,听久了,心也烦的。有时候,突然会有一个沿村卖唱的艺人出现在村口,抟壶的人,会放下手里的活计,瞧个热闹。这个难得的乡村娱乐版节目,往往是短暂的,就像夜空里飞快划过的流星。
家中田地几近于无,顾炳荣却戒不掉每天上蜀山茶馆喝茶的习惯。但是,生活的重负,让他只能去反租别人的七亩水田养活家口,每亩年租约一石两斗白米。他和魏氏一共生了八个孩子,因为家贫,孩子得病无钱医治,先后天折了几个。如此,抟壶便成了顾家的主要生计。上袁村的壶手,大抵可分几类,顶级的高手如程寿珍等,掇球壶曾获美国芝加哥博览会金奖。名声固然隆隆,不过那张印着洋文的奖状,对他的生活并不起什么作用。人已年迈,脑后还盘着一根晚清的辫子。勤快是依旧的,每日鸡鸣即起,至日落前,必抟壶三枚。风雨无阻,送到蜀山窑场。他的壶价一直坚挺,三枚壶可得一元大洋,是当时蜀山窑户、藏家们青睐的主角。进入晚年他只做三款壶:掇球、仿鼓、汉扁。精力虽然渐渐不济,老爷子每天还能吃一盘猪头肉。顾家隔壁,住着紫砂高手王寅春,以朱泥水平壶成名,薄胎、精巧,泥色红亮,出水爽利,拿捏便当。放进水里,壶体平稳,缓缓前行,如悠然小舟,求壶者几乎踏破王家门槛。可见只要壶做得好,做出名气,又何愁吃饭?不过,像程寿珍、王寅春这等名手,在上袁村毕竟寥如晨星。更多壶手日夜劳作,所制大路行货茶壶,大抵只能勉强养家。一枚壶价,贱则几分钱,贵亦只一两角钱。顾家奶奶邵氏水平壶,原先品位便不俗,颇得上海陶瓷古玩店“铁
画轩”的青睐,该店老板戴国宝,金陵人,原是刻瓷名手,后在上海经营紫砂古玩。他与宜兴颇有渊源,与顾家往来亦早。顾家所制之壶,幸由“铁画轩”经销而解燃眉之急。戴国宝与顾炳荣性情也投缘,每聚必品茗论壶,遂成知友。一次,顾炳荣接到“铁画轩”定制的一笔大宗茶壶生意,因是急件,日催夜赶,终是赶不及。顾炳荣便请来三位乡村“客师”帮忙。
请来家中制壶的师傅,此地俗称客师。这三位艺人,分别是储腊根、沈孝陆、潘德根。皆是业界认可的壶手。为首的储腊根,大名储铭,号大匠巨人,宜兴西乡人氏。后人有文字描绘他“较矮且瘦,方脸,两粒眼球似凸在外面,老耷拉着脸,连笑起来也不亲善”。此公擅制洋桶壶,甚精巧,有“储洋桶”“洋桶王”之称。史载,储铭性情狷介,是个豪放、不拘小节
之人;无家室,一生郁不得志。后来有资料称顾景舟
曾经拜储铭为师,并称,原先顾炳荣想让顾景舟跟程寿珍学做壶,遭婉拒;后又想拜金石圣手潘稚亮、紫砂陶刻名师陈少亭为师,皆未成功。最后才把顾景舟
托付给储腊根学艺。此说缺乏有力的细节支撑,顾景舟自己亦不认可。储氏洋桶壶,当属壶界翘楚,甚至许多方家认定,顾景舟早期作品颇受储铭影响,但顾景舟认为.他确实多少受过储铭的指点,早期作品特别是洋桶壶受其影响,但并无拜师一说。因为拜师,是一件极严肃的事。真正影响他走上紫砂道路的人,当是他亲爱的奶奶邵氏。
P21-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