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人生不过四季 阎连科 9787559437020
对书的封面和版本有严格要求的,下单后可与客服联系核实。
¥
16.72
3.7折
¥
45
九五品
库存100件
作者阎连科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37020
出版时间2021-0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DX9787559437020
上书时间2024-11-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商品简介
《人生不过四季》是阎连科在自己曾居住过的花园写得一部挽歌,记录他“一生*奢靡的诗栖生活”: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无限亲近自然的居所,满眼的绿色植被,闻花香,听鸟语虫鸣:采摘亲手种植的果蔬,做几样可口的小菜;雨后去附近的森林里采蘑菇;乘坐自己建造的木筏,在湖边的芦苇荡野餐、看书……静静享受时光流年,远离喧闹,回归田园,体味生命原始的富足与逸乐。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农具
1.农具
2.农具在超市的尴尬
3.一把铁锨的命运
4.一张锄的新生命
第二章耕作与菜蔬
1.我的菜园
2.常食菜蔬的故乡
3.日记之一——一畦芹菜的生长史
4.日记之二——一棵丝瓜的前缘今生
5.日记之三——榆树的小白菜
6.菜园外的菜蔬们
第三章花草
1.寂梅
2.迎春
3.桃红梨白
4.连翘
5.路野草族的生存权
6.路野花盆
7.一棵月季树
8.一柳吊兰树
9.白蒿
10.草秋悲喜
第四章林木
1.对一棵失去的槐树的追忆
2.杂树林
3.林中的蘑菇
4.柳树的义情与语言
5.美国椿地下根须的争夺战
6.楝与槐的生死恋
7.刺探植物私生活的癖好
8.落叶
第五章昆虫们
1.王国园
2.蚂蚁军
3.黄裙马蜂
4.臭斑虫
5.蝴蝶的舞殇
6.关于蜻蜓
7.螳螂
第六章鹿背上的鸟
1.麻雀的欢歌笑语与悲伤
2.啄木鸟
3.留鸟与迁徙鸟
4.鹿背上的鸟
5.难产的羊
6.一条找不到家的土著狗
第七章冬天
1.无名湖
2.铁路
3.冬园
4.雪
5.冬后
内容摘要
《人生不过四季》是阎连科在自己曾居住过的花园写得一部挽歌,记录他“一生最奢靡的诗栖生活”: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无限亲近自然的居所,满眼的绿色植被,闻花香,听鸟语虫鸣:采摘亲手种植的果蔬,做几样可口的小菜;雨后去附近的森林里采蘑菇;乘坐自己建造的木筏,在湖边的芦苇荡野餐、看书……静静享受时光流年,远离喧闹,回归田园,体味生命原始的富足与逸乐。
主编推荐
★阎连科“zui经典、zui钟情”的散文之一,直抵现代人内心深处的田园梦
阎连科用灵性之笔,建立起了一个短暂的桃花源,逃离闹市,回归自然,纪念慢生活向城市的消殒,纪念每一个人的田园梦。
★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中国首位卡夫卡文学奖获得者,当代文学大家阎连科的智慧之作
作为一位真挚的写作者,阎连科亲身观察和体悟着这片宝贵的精神之所,有记录,亦有反思,平静质朴的语言,关于生命的真切思考,深刻影响一代人的精神生活。
★诗不只在远方,人生的四季同样可以恬淡澄明
面对外部的重压,我们似乎已经忘记该如何生活。远方的确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词汇,可我们此身所拥有的四季,也有着丰富的底色,只要回归简单,就可以活得更加清明透彻。
★一本使人拥抱自然、远离喧嚣的宁静之书,写给渴望在繁扰中获得慰藉的每一个人
人来自自然,也将归于自然,春风、夏虫、秋叶、冬雪,这些自然的馈赠,使人追溯到生命最初始时的那份朴素和宁静,我们身处喧嚣,更需要为内心保留一块可以栖息的园地。
精彩内容
1.农具土地的出生问世,大约就是两个目的:一是为了野荒的生命,树木、河流
、草芥、昆虫,都是它的后代子女;二是为了人的耕种。耕种使人类存活,土地升华,让土地的意义从自然到被赋予和强加。
人类从来不管土地需不需
要那些意义,因为人类需
要,就赋予它那些疲惫的使命和空洞的赞歌。人类和土地的联系,最初是居住和耕作,可现在,还又附加了挖掘后的无限开采与无尽无止的污染。土地孕育了人,可人反过来成了土地的主人,这就是儿子做了母亲的皇帝,还要
娶她为妻,奸于妾室。世界如此,时间从来没有能力修正这伦理的颠倒。
而人类和土地最为恒久的联系,是从耕作开始,也必将在某一天里终于耕作。耕作的桥梁——农具,这个给人类带来文明、
温饱和丰衣足食的物体,被人类创造出来,不断更新、复制,再更新、再复制,终被抛弃的过程,也
就是人的出生、成长、疾病、康复、劳动、思考、
闲待,再疾病、医治,直至衰老、死亡过程的一个写照。石器时代、铁器时代、机器和科技时代,农具的生命,当到了今天可用计算机和数据操纵左右时,其血脉气势,看似到了最为旺盛的时候,其实也正是人的生命从如日中天滑向夕阳的开始。
农具被从房檐下和田头的锈蚀中尊敬出来,被那些读书人和考古学家挂在博物馆的墙上时,它的悲剧就已经开始。锄、锨、
镐头和镰刀,从被封闭在博物馆大厅或侧室的木架上和玻璃框中后,它的呼
吸已经停止。样貌还在,生命已去。我们看到的那些都已不再是有生命的农具,而是农具的死尸,是农具千百年来的木乃伊。
这是人类对农具创造后对其人类自身记忆的保存,并不是为了对农具生命的挽留。一张方锄被厚土砂
石及草根磨损成为圆头后,终于有了自己的三个归宿:一是被扔在田头化为黄土;二是被提领回家,取下木柄,让木柄继续服役,和新的锄头成家立业,而那不再是农具的废铁
,就再次走人了炼炉的火烧;三是被偶然间发现送
到博物馆中。表面看,对于农具,第三种去处是最
好的命运,而实则的情况却恰恰相反。衰老的农具丢弃在田头的土里,被风化,被雨淋,而最终被遗落在无人之处化为黄土,这一过程虽然忧伤,却是寿终正寝最为宁静的归宿,一如人在年老之后,归为墓室的宁静。第二种去处是回炉化铁,成为新的农具或他物,这一过程残忍激烈,如同成千上万精子在跑道上奔向卵子的无奈,但新生的希望,会如
黎明举着卵子样散发着爱情的光芒。第三种归宿,是走向博物馆的富贵,这貌似通向神灵的座位,其实是一条最为悲哀的路途与去处。因为在那儿,它们将再也不是自己,再也
没有安宁,再也没有新生
的可能。它们成了人类自傲的记忆,成为人类向时间的炫耀和历史法庭上的物证,成为时间中历史的死尸,而被那些无知的人引以为自豪和浮夸。
农具的命运,如果和土
地与回炉新生被人为所割断,就成为跳崖、跃楼死亡的人在崖头、楼顶那瞬间的站立。博物馆是农具的囚室,是农具之木乃伊齐整排列的库房,是人类以文明的名义,虚伪给农具的最为无情的残忍。
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