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 七札 冷冰川 978710806588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 七札 冷冰川 9787108065889

对书的封面和版本有严格要求的,下单后可与客服联系核实。

18.99 3.9折 49 九五品

库存10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冷冰川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65889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9元

货号KW9787108065889

上书时间2024-06-20

阳光书斋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冷冰川,1961年生,江苏南通人,巴塞罗那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学位,现在巴塞罗那和北京生活、创作。作品有《冷冰川墨刻》《二十四节气的恋人》《风花雪月》《闲花房》等。

目录
你的劳作简直像宋朝人(黄永玉)
七札之前
一札 我是孤独的最好的一部分
第一章 只有天真、朴素是美的
第二章 我画布上只有意外
第三章 是和不是
第四章 我是孤独的最好的一部分
二札 那些在荷兰将死的日子
第一章 在荷兰
第二章 法常的柿子
第三章 折叠欲念
三札 对自己的忠告
第一章 二月二日的笔记
第二章 传统的桌子
第三章 童心
四札 瞬思
第一章 哲心
第二章 诗心
五札 艺术家
第一章 艺术家
第二章 风格和真实
第三章 激情的峰值
六札 艺术
第一章 最重要的
第二章 美、自由
第三章 享受
七札 创作
第一章 创作之根
第二章 创作之思
第三章 创作之技
第四章 创作之灵
七札之外
编后小记  闪电(汪家明)

内容摘要
 冷冰川艺术随笔集,有短句、短文,也有长篇文章,共8万余字,是冷冰川二十多年间陆续笔记下来的,既可以视为一部文艺论,也可以当成一本散文诗,既是某种艺术宣言,也可当成一束格言来读。共分七个部分(详见目录),每一部分,“像扎辫子似的,用不同颜色的头绳把它扎起来,一缕一
缕,竟然扎了七札。前三札是自己对自己,后三札是对他或它,第四札则是类格言,一节只一句话。


精彩内容
 写作何为我的写作意图仅是理清事实,所以我借用一切来编织自己的语言(这也是我在绘画创作里自觉形成的一个觉悟
)。
我用最简练的句式,突出视觉感、陌生化和原初的情感。
我喜欢浓缩的东西,我依靠集中、瞬间短句效果和呼
啸而至的思想风暴。
我是那么地依赖直觉、灵感,我不喜欢任何压抑的形式,听任自然而然的涌动、即兴活力(我不追求完美,只要睁开眼的“顿觉”)……所以不存在任何问题。根本没有问题。
会不会也没有真正深刻的创作?我没有答案,倒有惭愧的自责。
咀嚼自己一把刀,一张浓墨卡纸,然后是最简单、纯真的表达。我从来没有复杂过。对于我,简单、纯真往往直接收获真实有力的“个人”神话。这“个体神话”是直接从鲁迅推荐的比亚兹莱、珂勒惠支、麦绥莱勒等,以及栋方志功
的神话里来。很幸运,我从七十年代末初学绘画时就找到了他们,我一边在美术班学习俄罗斯素描,一边模仿“个体神话”自学创作,生吞活剥地把比亚兹莱、珂勒惠支等和各国民间艺术、张光宇混合一体。一本麦绥莱勒让十八岁的我把各式知识分子的爱情假想了一遍。因为是自学,一切都被消化清理成个体“用典”的极端风格。我尽量降低对标准化、规范、时风、传承的依附。左左右右下意识地规避似乎也是一种警觉和个体觉醒。我时刻反省,从来就没有附会的艺术,就像从来没有绝望的艺术一样;每个创作人要有自己的手,在艺术家那里,最主要的要有自己独特的手,并以此打动人。我要时刻找得到个体和个体的诗——一无所用的那种诗。
总是被问到创作里的技法,我真是说不出来。投入创作时似乎只有很少的事物能够说清楚,我理解的技艺是要
有精神的淬炼才有效,巧技只是小格局。而且技法(必须)要深入浅出。大概也是太过平常吧,方圆、巧拙、点线、刻、点、划、撕……我都没有深入研判过。真实地手工操作时,不能——即便是想说,也不知道从何说起最好,因为风格化的工作说不明白就很好。说不明白就像中国绘画的“留白”(因为那不是白)。创作里的真实只能是“主观的真实”,特别是不能、不想反省的手工特点(至少其显著的特点)超越我们的意识。这也是每一种创作人都孤傲、可怕的原因。
初学时,我就从对中外风格化老大师们的学习吸收中,自然地放弃了精细模仿自然的风尚。幸运的是我在一个特别早熟、热烈的创作氛围中成长,八十年代初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就订有各国原版的美术期刊,从《非洲艺术》《美国绘画》《法国艺术》《日本美术月刊》到各种时尚画册,我还在那里聆听并见证了诸位老大师的无私的教导
和创作示范,从张仃、庞薰栗、吴冠中、祝大年,到中年袁运甫、袁运生、范曾……与同代人创作命运略有不同是,我无顾忌地选择了多种创作方式和题材。那年代对一个未涉世故的年轻人,有了这种选择权利,等于是送给他一
个乱世,让他可以无忧地胡来。诗意里适度的混乱、晦涩,适度的不道德,甚至无聊,正好让我驾驭……我向老大师们学习关注事物的意味,学习对平面、点、线、形等个体趣味的认知。我几乎实践过中外各种各样黑白风格的绘画,从民间剪纸到毕加索、马蒂斯和阿拉伯艺术,再到中国古版画;我还用自己的风格临摹过几乎整本西洋美术图录,从中世纪绘画到后印象派风景。我用了最笨的方法学习(我不想贪便宜,因为到处是便宜),之后我自觉追求
手艺的殊异、率真,似乎是忘了手艺的输赢(手艺有输赢吗)。反正创作是一种行动,以身犯险,选择一直很少;没有来去,天经地义、自然而然最好(因为“人”早先就是自然天经地义的艺术品)。
初学的时候,我还认真勾画个人形,略约有形后再把画面全部涂黑刻绘,但这过程就成了一个“事儿”。创作中方方面面所谓无缺往往乏味平庸,因为“标准”就是个混乱的事儿,似乎直接“乱来”更适合我的创作诉求和天性(乱来,不由自主中的任意自主的能力)。后来我就直接败坏了。比自然稍微夸张一些可能更加真实,贴心(绘画的真实大部分并不很真实,真实是不露痕迹的)。特别是初构乱思时,我百无禁忌,只凭天真;心里没有完整腹稿,不打草稿,方圆点线,造形造境直接一次解决。不经营的好处是画面没有任何预设。不是模拟,是造一个个独立不依的形(并为它们编入灵魂的狐狸);造一个境,一
种无法企及的天真(是天真,不是天真的花瓶)和无聊。
这样的形、境,想让它没有意义都难。
P14-18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