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塑封 】 【正版9新】
¥ 13.4 3.4折 ¥ 39.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卢勤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ISBN9787540788742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9787540788742
上书时间2024-12-31
让孩子拥有成功、幸福的人生,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可是怎样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是许多父母共同面临的问题。
知心姐姐卢勤多年来在全国各地为家长和孩子做了大量的咨询工作,潜心研究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秘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书旨在告诉每一位家长: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把自己的潜能尽可能地发挥出来;父母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而应在乎的是你的孩子明天要比今天更棒!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怎么夸孩子是有学问的。作者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解读,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教育理念,给了家长很多启迪和思考,很多父母因而彻底改变了教育方法。
卢勤,高级编辑。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原总编辑,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成员,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她长期主持《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栏目,被广大少年儿童及其父母热情地称为“知心姐姐”。她亲切、平易、认真、深情,守护着孩子们心中的希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曾获中国新闻工作者*奖“韬奋新闻奖”、“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联合国颁发的“支持儿童杰出成就奖”,并获“全国优秀少年儿童工作者”“中国保护未成年人杰出公民”“全国三八红旗手”“巾帼建业标兵”等称号。
卢勤所著的书是教育经典,都是超级畅销书,总发行量超过800万册,荣获国家第六届、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等多种大奖。她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数千场,是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多家传媒名牌栏目的常邀嘉宾,深受亿万家长和孩子的爱戴。
卢勤作为《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长期同孩子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她又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能够尊重孩子,因此能够倾听孩子倾诉心曲,从而比较懂得孩子,比较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她在本书中提出的许多重要的观点,大量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于当代的家长是极其有益的。
——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 徐惟诚
少年儿童的“知心姐姐”卢勤为小朋友们、家长们和老师们献上了一份精美的礼物。卢勤以她贴近儿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写作风格,针对大家十分关心的少年儿童教育的重大课题,娓娓动听地讲述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也一定会受到少年儿童工作者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
——原总督学 柳斌
家庭教育的五大冲突
期望的冲突——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
“是知心姐姐吗?我女儿报考北京大学,只差几分没被录取,吃安眠药企图自杀,现在正在医院抢救……”
那是高校录取通知书下发的日子,一位母亲把电话打到我的手机上。电话里,她泣不成声。
“别哭,慢慢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我的心紧缩了。就在两天前,两个因为没有考上理想大学的高中生跳楼自杀身亡,消息也是孩子母亲通过手机告诉我的。
“我的女儿成绩很好,一心要报考北大。我和她爸爸也认为没问题。可是录取结果出来才知道,差了几分没考上,被北京另一所大学录取了。”
“这所大学也不错呀!”
“我也这么说。可女儿一言不发,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在网上和别人聊天。一天傍晚,她对我说,她出去一会儿就回来,可她没有回来呀……”母亲的话音被哭泣声淹没。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傍晚,她把自己打扮成淑女模样,手拿莲花,坐在公园的长凳上,看着太阳落山。当太阳落下去的时候,她吃下了早早准备好的安眠药。幸好被巡逻的人发现,送到了医院。”
“看来你女儿是有准备的。她自杀的念头是不是很久了?”我试探着问。
“是的。出事后,我从女儿的书包中发现了许多诊断书,是不同医院开的,症状相同:头疼、失眠。那些安眠药是她一点一点攒的。我怎么这么糊涂,怎么一点也不知道?她爸爸总是说她,女儿嫌烦,不愿和他讲话……”
“先别责备自己,也不要相互埋怨,快去医院看看女儿。只问病情,不问原因,让她好好休息。”我劝她。
几天后,女孩的父母来到我的办公室,哭着告诉我:“女儿醒过来,看见我们讲的*句话是:‘你们干吗要救我?早晚我是会死的!’我们的心都要碎了!女儿是我们的全部,可女儿的全部是北大……”
我一下子明白了问题所在,对他们说:“你们和孩子这两个‘全部’都是错的。你们有自己的事业、生活、责任,怎么只把女儿作为*?而女儿的全部就是‘北大’,这是不是太*了?上大学只是一个过程,并不是终点,*终还要走向社会。只认一条道,不是逼自己走绝路吗?”
我告诉他们,我儿子考大学时,我曾请教过国内著名大学的一位老教授:儿子应该报考哪所大学?
这位老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期望值不要太高,太高了就会失望。她说,偏远地区有一个女孩子,学习特别好,人称“三脑袋”,物理、数学、化学都能考满分。高考时,父母让她报考我所在的这所全国重点大学。她不想考,可父母非逼她报考,说是让她为祖宗增光;老师也劝她报考,说是为学校增光。她违心地上了我们学校,情绪一直不稳定,妈妈在校园里陪了她很久。妈妈回去后,学校进行了三次考试,她的成绩都处于中下。过去,她一直是当地的“状元”,这样的结果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入学仅三个月,她便跳楼自杀了。她的母亲到学校来“接”她,欲哭无泪,一声接一声地喊:“是我害了我的女儿!是我害了我的孩子!我当初为什么要逼她?!”
教授讲这番话时,情绪很激动:“为了进军清华、北大……牺牲了多少孩子?你不是‘知心姐姐’吗?请你转告那些对孩子期望过高的父母,孩子的心理素质比考上重点大学更重要。”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事不能如愿以偿。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的,烦恼纠缠,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长的那块木板(智商),而是取决于*短的那块(情商)。进入重点大学的学生都要面临同样的考验,从“高考状元”到成绩平平,从备受关注到默默无闻,心理落差之大,是令人很难承受的。
2004年春节,我去看望一位大学老师,她告诉我,在她教的大四学生中,又有一个男生躲在宾馆里割腕自杀!如果一个孩子把上重点大学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那么结果可能是悲剧!
当我把这些道理讲给这对夫妇听时,他们不禁泪流满面。
“下一步该怎么办呢?”我给他们提出了三条建议:
1.不要一味地责怪女儿,也不要过分地安慰女儿。用平常的眼光去看待她、理解她,耐心听她倾诉。
2.当女儿冷静下来时,和她一起认清生命的价值。妈妈可以和女儿讲一讲怀她、生她的感受,一起回忆一下女儿小时候的故事,让她重温童年生活的美好。
3.当女儿能清醒地思考问题时告诉她,一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生命是1,金钱、爱情、大学都是0,失去其中一个0还会有希望,丢了1,一切都没有了。
当这对夫妇离开我的办公室时,城市已笼罩在暮色之中。望着他们的背影,我想起了正在杭州少管所改造的少年犯徐力。
2000年春天,这个刚刚17岁的少年,因为承受不了母亲的重压,失去理智,杀死了母亲。与他面对面地交谈100分钟后,我明白了,正是过高的期望值扭曲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扭曲了一个孩子善良的心,促使他走向了*!
徐力被判处十二年有期徒刑。三年多来,我四次去少管所看他,每次都给他买些书或衣物,每次都鼓励他重新奋起,好好改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徐力穿着我给他买的红色T恤,考上了成人自考大学。由于表现突出,他多次立功受奖,已被减刑一年多。
让我*感震撼的是,2003年5月我再次去看他时,他对我说:“前几天我姨妈来看我,哭着对我说,我妈活着的时候,为了我的学习常在她面前哭诉;可那天我姨妈为了她儿子的学习也在我面前哭诉,她让我劝劝她儿子好好学习考大学!今天我才明白,天下的母亲都是爱孩子的呀!”
徐力哭了,我也哭了。
让我难过的是,一个17岁的独生子终于理解妈妈的期望是一种爱时,却永远地失去了妈妈!
我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爱和恨,就像一张纸的正反面,爱转化为恨,只是一瞬间的事;而恨转化为爱,却要付出一生的代价,甚至是生命!
三年前,一个儿子杀死了自己的母亲;三年后,一个女儿走上了自杀之路,这究竟是为什么?
让人难过和担心的是,这种事每年都在发生。自杀身亡和杀害父母的孩子虽然都是少数,但是心理有障碍的孩子却一天天在增多。一些在重压下长大的孩子,虽然上了大学,但内心世界仍然被自卑感笼罩着,不能自拔。
“是知心姐姐吗?我现在是全校*自卑的人了。我想和你谈谈……”一个通过勤奋努力考上北京一所高校的女孩给我打来电话,电话里,她一边哭一边诉说,整整讲了一个小时!
这个女孩学习成绩优秀,在班里排名第六,她为什么还那么自卑呢?“我是在父母的打骂中长大的。我成绩下降时,父亲就让我脱掉裤子,用皮带抽我,直到流血。他不许我哭,我只好忍着。*恐怖的一次,母亲捂着我的嘴,让父亲打我的身子……我心里充满了恨!”女孩边哭边说。我眼前出现了一幕幕恐怖的场景。
“后来,我考进了北京的这所大学……可我不适应,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我不能体会别人的感觉,心里一片灰暗。我上大学后,亲朋好友总是夸奖我,这让母亲很骄傲。我打电话告诉他们,我很压抑。母亲让我把过去的事忘掉,可是过去的经历像大石头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在别人面前,我常常有羞耻感。我心理很脆弱,常用小刀割手腕……”
听到这里,我的心在滴血。
“快毕业了,你在想什么?”
“我想摆脱心理障碍。”
“你想改变自己吗?”
“想。可我不知道怎样改变自己。”
“有一句话叫‘境由心生’。很多时候,人的痛苦与快乐,并不是由客观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态、情绪决定的。你看路边的小草,被人踩来踩去,可它还是活下来了,它拼命地站起来,接受大自然给予的阳光、雨露,所以,它比温室里的花朵更有生命力。你就像那小草,你很有生命力!”
当我知道她是学幼教的,便鼓励她:“我不知道怎么称呼你,我叫你小草吧!小草,度过严寒的人*知太阳的温暖,走过沙漠的人更知水的甘甜。我相信如果你做了老师,一定会爱孩子,尊重孩子;知心姐姐希望你能做一个阳光老师,努力把心中的乌云驱散。”
“谢谢你,知心姐姐,我一定努力!我心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舒服。”
冷静地想一想,有这样遭遇的孩子远远不止这一个“小草”。
每当接到这样的电话,我的心情都特别沉重。我真的想对他们的父母说:你们到底想要什么?是要分数,还是要孩子?是要成绩,还是要成长?你们的心中只有大学,孩子考上了,你们满意了,可你们知道吗,你们给孩子童年带来的伤害,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你们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日夜操劳挣钱供孩子上学,究竟为了什么?
不要以“爸爸妈妈都是为你好”为理由去逼孩子。
逼子成龙,龙就会变成虫。
保护的冲突——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一次,我带领30多个大城市的小学生,到丹顶鹤的故乡——齐齐哈尔市扎龙自然保护区搞夏令营。
*天吃早饭时,我看见一个二年级的小女孩眼巴巴地盯着一个煮鸡蛋发呆,我忙走过去问:“你不爱吃鸡蛋吗?”
“爱吃。”女孩小声说。
“那你为什么不吃呢?”
“这个鸡蛋和我们家的鸡蛋长得不一样。”女孩面带难色。
“说说看,你们家的鸡蛋长什么样?”我好奇地问。
“我家的鸡蛋是白的,软软的,好咬,这个鸡蛋太硬,咬不动。”
仔细一问,我才弄明白。原来,她在家从来没看到过煮鸡蛋、剥鸡蛋的过程,都是大人剥好了,切成两半,放到她面前,难怪她不会剥!
我问女孩旁边的几个小同学:“你们知道鸡蛋是从哪儿来的吗?”
“知道,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孩子们异口同声。
我差点晕倒!
现在许多父母把爱变成了过度的保护,心甘情愿给孩子当保姆。孩子因此变得很无能。
一天,我收到北京某重点学校一名学生家里保姆写来的信。信中说,我在雇主的桌上看到一本你写的《写给年轻妈妈》,看后很受感动,知道过度保护孩子是在害孩子。我觉得我就是在害孩子。因为有了我,这家10岁的女孩什么都不会干,都上四年级了,拉完屎还让我帮忙擦屁股。我想,我要是继续在她家待下去,这孩子就完了。所以我想回家乡去,当一名小学老师,农村的孩子更需要我。
我立刻和她通了电话。在电话里,她听说我就是卢勤,竟然激动得哭了。我劝她不要性急,告诉她,她走并不能解决女孩无能的问题,因为孩子的父母还可以再找一个保姆,而这个保姆可能还不如她。接着,我讲了一些帮助女孩自理自立的办法。
城市中,很多在保姆或保姆式保护下长大的孩子,变得非常无能!
其实,今天的孩子对这种过度的保护是反感的,对这种过分的关心是不满的。他们常常向我倾诉他们遭受的“爱的烦恼”:他们一次又一次请“知心姐姐”转告父母“少给我们一点爱吧”。
一名初三的学生给“知心姐姐”写来一封信,信中说:
妈妈,您为了让我一心一意地学习,平时什么活都不让我干。每到节假日,我总想帮您做点家务活儿,但您却说:“不用你干,你只要努力认真学习,就算帮了妈妈的忙了。”一个星期天,您从街上买菜回来,我高兴地想帮您择菜,您却说:“你放下吧!下星期测验多考几分就行了。”我心里明白,您这是责怪我单元考试名次没有排在前面。我扔下菜,跑回自己的房里伤心地哭了。
妈妈,您对女儿学习生活的关心照顾是“无微不至”的,然而,您知道吗?您的女儿多么想求得您对女儿的理解,多么希望您不再像保姆似的“关照”我,“代替”我,而是用您那丰富的生活经验为我指引航向,让我在大千世界的海洋里搏击、奋斗、成长。
这个女孩的肺腑之言,也是许许多多孩子的心里话。
父母对孩子过度的保护正困扰着孩子们。河北某县一所小学举行“奔向新世纪”象征性长跑,在路边围观的家长比学生还多。他们不时冲自己的孩子大喊大叫:“别跑,慢慢走好!”“吃得消吗?吃不消趁早退出来!”“别逞强了,走不动爸爸开车捎你!”
从小学生队伍中,传出这样的回答:“谁让你送,快回去!”“烦不烦!都被人家笑死了!”跑下来之后,他们对记者说:“这样的爱我们真受不了!”
“受不了”的爱天天在发生。
一次,我们带城市孩子去河南信阳鸡公山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营地参加“我爱大自然”夏令营。一位记者妈妈担心四年级的儿子自己洗澡洗不干净,竟冲到男生洗澡的帐篷,想为儿子搓澡。正在洗澡的男生个个像惊弓之鸟,吓得躲了起来。她儿子大声喊着:“你给我出去,你讨厌!”记者妈妈很纳闷,在家不都是我给你洗澡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她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令儿子在同学们面前多没面子。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敬一丹的女儿也参加了夏令营,但她住在营区里,没和妈妈在一起。一天,敬一丹去营区看女儿。她回来对我说:“我遭到了严厉的拒绝!我女儿说,你怎么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闯进我们的驻地!”
不管我们做父母的多么想保护孩子,他们一旦融入集体生活,就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会把这种过分的关心看成是很没面子的事。
在大学校长国际论坛上,一位中国的校长,讲了这样一件事:一名刚入学的大学生,妈妈在家把他所有的衣服都编上号,哪天穿哪件,写得很清楚。一天,天气骤然变冷,这个学生依然按照妈妈的编号穿衣服,只穿了件薄衣服,结果被冻感冒了。他很不满意,打电话质问妈妈:“为什么让我今天穿这件?”妈妈抱歉地说:“实在对不起,我不知道今天天气会变冷。”
2003年秋季开学,南京大学出现了两个“新闻人物”。一个是叫王奇的男生,独自从宁夏银川市骑几千公里单车到学校报到,受到在校学生的夹道欢迎。王奇的父亲从小带儿子骑车旅行,这次王奇考上了南京大学,提出自己一个人骑车去报到,父亲开始有些不放心,在王奇的坚持下,终于答应放儿子“单飞”。
另一个“新闻人物”是一名女生,她的母亲是某县宣传部部长。这位部长妈妈亲自“保驾护航”把女儿送进大学,还带来两个女青年做“高级保姆”。这位妈妈一来便嫌学校的饭菜不好吃,一日三餐让两个保姆为女儿去餐馆订餐,晚上她去宿舍哄女儿睡觉。宿舍管理人员实在看不过去,不满地说:“这里是大学生宿舍,又不是幼儿园。”母亲对女儿的过度呵护,给女儿带来极坏的影响,加上她本人的骄娇二气,与别人格格不入,入校以后一直闷闷不乐,情绪不振。想象得出,在今后的生活中,这个女孩会遇到多少困难!当她与同学们相处困难时,当她不能自食其力让人瞧不起时,当她处处感到自卑时,她心里恨的不是别人,正是*爱她的母亲!
现在我们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生了男孩怕学坏,生了女孩怕受害”,父母恨不得天天待在孩子身边,可是意想不到的伤害天天都在发生!
这一切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过度保护下的孩子,更易受到伤害。真正关心孩子的父母,应放手让孩子出去经风雨、见世面,不要把孩子“锁”在身边。
女孩的安全*令父母操心,要教会她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本事。
对处于儿童期的女孩,要告诉她“八个不要”:1.不要贪小便宜,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2.不要跟陌生人走,不准他人触摸自己的私密部位;3.不要把家里的钥匙挂在脖子上,要把钥匙藏好,不让别人看到;4.放学回家不要走偏僻的地方,*好结伴而行;5.路上发生任何事情(如受到威胁、侵害……)都要告诉父母,不要隐瞒;6.独自一人在家里要锁好门,有陌生人叫门不要开;7.遇到坏人拦截要大声喊“救命”,不要怕;8.有人在半路追你,你要往人多的地方跑,不要慌。
对青春期的女孩,要教她“三个学会”:1.学会防卫,防备他人对你身体的侵害;2.学会拒绝,对不良的性诱惑,需要理智地拒绝;3.学会辨别,对不良的性误导,需要懂得辨别。
女儿如果真的受到性侵害,父母不要因为顾及面子忍气吞声,而要借助法律的力量保护孩子。媒体披露,某乡村小学一个禽兽不如的男教师公然在课堂上猥亵了几十名女孩,而受害女孩和家长,因怕遭报复,都不敢声张,结果这个男教师胆子越来越大,竟然当众在讲台后强奸了几名女学生。*后,终于有家长大胆站出来揭发、起诉,才把罪犯绳之以法。
我们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有父母都该好好学一学。保护孩子靠什么?法律!
平时人们一谈到保护孩子,大多想到女孩子,其实也应该关心男孩子。
在我接到的给“知心热线”的来电和“知心姐姐”的来信中,来电、写信的男孩比例高于女孩。由于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女孩关注得更多一些,男孩有了问题和困难难以找到答案和帮助。许多男孩的父母对成长中的孩子缺乏足够的了解,不能给他们及时的帮助,出了问题又束手无策,形成男孩成长中的“不平安”因素。
那么,父母该如何关心男孩呢?
父母*担心的是,自家的孩子在放学路上被大男孩抢劫财物。
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男孩穿着妈妈从美国买的价值一千多元的名牌运动鞋上学,一出门,就被人截住了。
“把鞋脱下来让我穿两天!凭什么你就穿这么好的鞋?”大男孩狠狠地说着,一边把旧鞋脱掉踢给小男孩。
小男孩吭也不敢吭一声,把新鞋脱了下来。
很多孩子被人劫去钱物,不是因为穿得太好,就是由于钱多,太招摇了。一位老同志告诉我,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对中小学生的穿戴都有严格的规定:所有的学生都必须穿校服到学校,不允许穿别的服装。这样,就不会在学生中间造成贫富悬殊的现象,从而减少引发恶性抢劫事件的因素。
在这里,我想提醒爸爸妈妈们,尤其是那些经济比较宽裕家庭的父母,不要让孩子在金钱方面有优越感,让你的孩子“变”得普通一点儿、平凡一点儿,并不是虐待孩子,而是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生活空间。
序 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与艺术 余心言 / 001
*章 不知道的世界——我的孩子
家庭教育的五大冲突 / 002
期望的冲突——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 / 002
保护的冲突——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 006
爱的冲突——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 / 011
交往的冲突——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 / 014
评价的冲突——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 / 020
第二章 首先改变你自己
缓解冲突的七个忠告 / 026
盲目变清醒——有舍才有得 / 026
以分为本变以人为本——成长比分数重要 / 028
演员变观众——该放手就放手 / 032
施爱变受爱——在乎孩子的爱 / 036
唠叨变忠告——有用的是忠告 / 039
“相同”变“不同”——为孩子喝彩 / 042
对抗变对话——别跟孩子“较劲” / 045
第三章 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
心灵成长的七个需求 / 050
“把头抬起来!”——心灵成长需要尊严 / 050
“我听你说”——心灵成长需要宣泄 / 053
“孩子,你真棒!”——心灵成长需要肯定 / 057
“跌倒了,爬起来”——心灵成长需要磨难 / 062
“你的奇思妙想真不错”——心灵成长需要自由 / 065
“我已经原谅你”——心灵成长需要包容 / 070
“放飞你的梦想!”——心灵成长需要梦想 / 076
第四章 从“心灵尘暴”到“知心春风”
不同的土壤不同的收获 / 086
“家有徐母”——催逼教育挤压了孩子的生存空间 / 086
“活着没有意思”——失去理想的孩子心灵一片黑暗 / 093
“我不行”——缺乏自信的孩子难以成功 / 097
“我想到法院起诉(妈妈)”——缺少交流的家庭问题多 / 100
“你太没有出息了”——被否定的孩子没有了上进心 / 106
“我真的不想让这种悲剧重演”——知错的少年呼唤家庭沟通 / 109
第五章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培养幸福孩子的九种环境 / 118
和谐是美——给孩子一个和谐的世界 / 118
平安是福——给孩子一个平安的世界 / 122
自信是根——给孩子一个自信的世界 / 127
思考是金——给孩子一个思考的世界 / 131
财商是富——给孩子一个发展的世界 / 136
诚信是真——给孩子一个诚信的世界 / 139
父爱是天——给孩子一个坚强的世界 / 143
母爱是地——给孩子一个真爱的世界 / 148
暴力是祸——不要给孩子一个恐怖的世界 / 155
第六章 怎样发掘孩子的潜能
爱孩子的八种办法 / 162
亮点要放大——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 / 162
鼓励要及时——用爱的鼓励调动孩子 / 166
有人在爱我——用爱的感觉滋养孩子 / 169
榜样胜过言语——用爱的行为影响孩子 / 173
娇生不能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