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9新】 雅舍忆旧 9787543066816 【消毒塑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9新】 雅舍忆旧 9787543066816 【消毒塑封】

【消毒塑封 】 【正版9新】

13.3 4.2折 32 九五品

库存3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实秋

出版社武汉

ISBN9787543066816

出版时间2013-08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2元

货号9787543066816

上书时间2024-12-21

浅秋书社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全新修订版梁实秋散文全集,收录最完备、选编最权威、校订最严谨!
一代散文大师梁实秋先生最经典的散文作品全集,他的散文集曾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出版的最高纪录。
《雅舍忆旧》有对过往人生最重要最快乐经历的回忆,有对故友至亲的深切缅怀,多年前的文字,今日读来,依然让人动容。
彼年那些人,那些事,是梁实秋先生心中最深的美好,也激起你我心底最温暖柔软的一角涟漪。
跟梁实秋先生一起回望人生种种,我们将学会更宽容、豁达地对待他人和人生,更感恩于自己所拥有的。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尤以散文创作最为突出,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有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文艺批评专著《浪漫的与古典的》,以及散文《雅舍小品》《雅舍谈吃》《雅舍随笔》《雅舍杂文》《雅舍忆旧》《雅舍遗珠》等。
其散文似乎都是信手拈来,时而流连于衣食住行,时而沉醉于琴棋书画,有时天文地理,有时人情世故。没有生之无聊死之激烈的大悲大喜,而是在简洁的文字中透出高雅、平和,以及一种积极温暖的情味。及至晚年,他的文章更添温婉、平实之感。冰心曾这样评价梁实秋:“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我的朋友,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 

目录
第一辑
雅舍忆事 001

“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 / 003
记得当时年纪小 / 009
童年生活 / 016
我在小学 / 018
我的暑假是怎样过的 / 025
清华八年 / 028
点名 / 051
《琵琶记》的演出 / 053
看《凤凰城》记 / 059
讲演 / 062
演戏记 / 066
海啸 / 070
相声记 / 073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 076
回忆抗战时期 / 078
华北视察散记 / 087
纽约的旧书铺 / 106
忆《新月》 / 107

第二辑
雅舍怀人 115

想我的母亲 / 117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 120
酒中八仙——记青岛旧游 / 123
辜鸿铭先生逸事 / 129
谈徐志摩 / 130
陆小曼的山水长卷 / 162
怀念陈慧 / 166
关于老舍 / 169
胡适先生二三事 / 176
闻一多在珂泉 / 181
忆冰心 / 189
忆沈从文 / 199
忆周作人先生 / 202
悼齐如山先生 / 207
悼朱湘先生 / 210
悼念道藩先生 / 213
悼念陈通伯先生 / 216
悼念夏济安先生 / 217
悼念余上沅 / 219
悼念王国华先生 / 225
悼叶公超先生 / 227
忆岂明老人 / 229
忆杨今甫 / 232
记卢冀野 / 236
忆李长之 / 240
方令孺其人 / 244

第三辑
槐园梦忆 249
槐园梦忆 / 251

内容摘要
 《雅舍忆旧(最新修订典藏本)》是梁实秋先生
晚年最为重要的作品。其中有对过往人生最重要最快乐经历的回忆,也有对故友的深切缅怀,最后一辑《槐园梦忆》更是充满了梁先生对夫人程季淑的无限深情。经历越多,对往昔的怀念越为强烈,也许正因如
此,才有了这充满温情的文字。历经岁月的沉淀,《雅舍忆旧》是梁先生心中最深的美好。而他对童年的回忆,对校园生活的追忆,以及对亲朋师友和至爱之人的缅怀,这愉悦而温暖的情愫却是你我都有的,即使再过多少年,这种情感依旧不会变,这些文字也依然会激起我们心中这份共有的情感。

精彩内容
 “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是孟郊的句子,人与疲马羁禽无异,高飞远走,疲于津梁,不免怀念自己的旧家园。
我的老家在北平,是距今一百几十年前由我祖父所置的一所房子。坐落在东城相当热闹的地区,出胡同东口往北是东四牌楼,出胡同西口是南小街子。东四牌楼是四条大街的交叉口,所以商店林立,市容要比西城的西四牌楼繁盛得多。
牌楼根儿底下靠右边有一家干果子铺,是我家投资开
设的,领东的掌柜的姓任,山西人,父亲常在晚间带着我们几个孩子溜达着到那里小憩。掌柜的经常飨我们以汽水,用玻璃球做塞子的那种小瓶汽水,仰着脖子对着瓶口汩汩而饮之,还有从蜜饯缸里抓出来的蜜饯桃脯的一条条的皮子,当时我认为那是一大享受。南小街子可是又脏又臭又泥泞的一条路,我小时候每天必须走一段南小街去上学,时常在羊肉床子看宰羊,在切面铺买“干蹦儿”或糖火烧吃。胡同东口外斜对面就是灯市口,是较宽敞的一条街,在那里有当时唯一可以买到英文教科书《汉英初阶》及墨水钢笔的汉英图书馆,以后又添了一家郭纪云,路南还有一家小有名气的专卖卤虾、小菜、臭豆腐的店。往南走约十五分钟进金鱼胡同便是东安市
场了。
我的家是一所不大不小的房子。地基比街道高得多,门前有四层石台阶,情形很突出,人称“高台阶”。原来门前还有左右分列的上马石凳,因妨碍交通而拆除了。门不大,黑漆红心,浮刻黑字“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门框旁
边木牌刻着“积善堂梁”四个字,那时人家常有堂号,例如三槐堂卫、百忍堂张等,积善堂梁出自何典我不知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语见《易经》,总是勉人为善的好话,作为我们的堂号亦颇不恶。打开大门,里面是一间门洞,左右分列两条懒凳,从前大门在白昼是永远敞着的,谁都可以进来歇歇腿。一九一一年兵变之后才把大门关上。进了大门迎面是两块金砖镂刻的“戬谷”两个大字,戬谷一语出自《诗经》“俾尔戬谷”。戬是福,谷是禄,取其吉祥之义。前面放着一大缸水葱(正名为莞,音冠),除了水冷成冰的时候总是绿油油的,长得非常旺盛。
向左转进四扇屏门,是前院。坐北朝南三问正房,中间一间辟为过厅,左右两间一为书房一为佛堂。辛亥革命前两年,我的祖父去世,佛堂取消,因为我父亲一向不喜求神拜佛,这间房子成了我的卧室。那间书房属于我的父亲,他镇日价在里面摩挲他的那些有关金石小学的书籍。前院的南边是临街的一排房,作为用人的居室。前院的西边又是四扇屏门,里面是西跨院,两间北房由塾师居住,两间南房堆置书籍,后来改成了我的书房。小跨院种了四棵紫丁香,高逾墙外,春暖花开时满院芬芳。
走进过厅,出去又是一个院子,迎面是一个垂花门,门旁有四大盆石榴树,花开似火,结实大而且多,院里又有几棵梨树,后来砍伐改种四棵西府海棠。院子东头是厨房,绕过去一个月亮门通往东院,有一棵高庄柿子树,一棵黑枣树,年年收获累累,此外还有紫荆、榆叶梅,等等。我记得这个东院主要用途是摇煤球,年年秋后就要张罗摇煤球,要敷一冬天的使用。
煤黑子把煤渣与黄土和在一
起,加水,和成稀泥,平铺在地面,用铲子剁成小方粒,放在大簸箩里像滚元宵似的滚成圆球,然后摊在地上晒,这份手艺真不简单,我儿时常在一旁参观,十
分欣赏。如遇天雨,还要急速动员抢救,否则化为一
汪黑水全被冲走了。在那厨房里我是不受欢迎的,厨师嫌我们碍手碍脚,拉面的时候总是塞给我一团面叫我走得远远的,我就玩那一团面,直玩到那团面像是一
颗煤球为止。
进了垂花门便是内院,院当中是一个大鱼缸,一
度养着金鱼,缸中还矗立着
一座小型假山,山上有桥梁房舍之类,后来不知怎么水也涸了,假山也不见了,干脆作为堆置煤灰煤渣之处,一个鱼缸也有它的沧桑!东西厢房到夏天晒得厉害,虽有前廊也无济于事,幸有宽幅一丈以上的帐篷三块每天及时支起,略可遮抗骄阳。祖父逝后,内院建筑了固定的铅铁棚,棚中心设置了两扇活动的天窗,至是“天棚鱼缸石榴树……”乃粗具规模。民元之际,家里的环境突然维新,一
日之内小辫子剪掉了好几根,而且装上了庞然巨物钉在墙上的“德律风”,号码
是六八六。照明的工具原来都是油灯、猪蜡,只有我父亲看书时才能点白光炎炎的僧帽牌的洋蜡,煤油灯认为危险,一向抵制不用,至是里里外外装上了电灯,大放光明。还有两架电扇,西门子制造的,经常不准孩子们走近五尺距离以内,生怕削断了我们的手指。
内院上房三间,左右各有套间两间。祖父在的时候,他坐在炕上,隔着玻璃窗子外望,我们在院里跑都不敢跑。有一次我们几个孩子听见胡同里有“打糖锣儿的”的声音,一时忘形,蜂拥而出,祖父大吼:“跑什么?留神门牙!”打糖锣儿的乃是卖糖果的小贩,除了糖果之外兼卖廉价玩具、泥捏的小人、蜡烛台、
小风筝、摔炮,花样很多,我母亲一律称之为“土筐货”。我们买了一些东西回来,祖父还坐在那里,唤我们进去。上房是我们非经呼唤不能进去的,而且是一
经呼唤便非进去不可的。我们战战兢兢地鱼贯而入,他指着我问:“你手里拿着
什么?”我说:“糖。”“什么糖?”我递出了手指粗细的两根,一支黑的,一
支白的。我解释说:“这黑的,我们取名为狗屎橛;这白的为猫屎橛。”实则那黑的是杏干做的,白的是柿霜糖,祖父笑着接过去,一支咬一口尝尝,连说:“不错,不错。”他要我们下次买的时候也给他买两支。我们奉了圣旨,下次听到糖锣儿一响,一拥而出,站在院子里大叫:“爷爷,您吃猫屎橛,还是吃狗屎橛?”爷爷会立即搭腔:“我吃猫屎橛!”这是我所
记得的与祖父建立密切关系的开始。
父母带着我们孩子住西厢房,我同胞一共十一个,我记事的时候已经有四个,姊妹兄弟四个孩子睡一个大炕,好热闹,尤其是到了冬天,白天玩不够,夜晚钻进被窝齐头睡在炕上还是吱吱喳喳笑语不休。母亲走过来巡视,把每个孩子脖颈子后面的棉被塞紧,使不透风,我感觉异常的舒适温暖,便怡然入睡了。我活到如今,夜晚睡时脖颈子后面透凉气,便想到母亲当年那一份爱抚的可贵。
母亲打发我们睡后还有她的工作,她需要去伺候公婆的茶水点心,直到午夜;她要黎明即起,张罗我们梳洗,她很少睡觉的时间,可是等到“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这情形又周而复始,于是女性惨矣!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