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二手】道德情操论978754842989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二手】道德情操论9787548429890

正版旧书 85成新左右 里面部分划线标记 内容完好 可正常使用 旧书不附带光盘

12.28 3.7折 32.8 八五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亚当·斯密|译者:李伟霞

出版社哈尔滨

ISBN9787548429890

出版时间2017-02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2.8元

货号9787548429890

上书时间2024-12-20

雪嘟嘟亮de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道德情操论》是由哈尔滨出版社精心打造的一本经典伦理学著作。作者亚当·斯密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本书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作者简介
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举世公认的现代经济学之父,同时他也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奉献了两部传世经典:《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又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他一生大部分心血都倾注在《道德情操论》的修订上,从1759年首版到去世,他对《道德情操论》先后进行了6次修订,正是在修改过程中完成了《国富论》,甚至《国富论》首页上还强调“《道德情操论》的作者”。

目录
第一卷  论行为的合宜性
第一篇  论合宜性
  第一章  同情
  第二章  相互同情的愉悦
  第三章  比较感情的“一致性”来判断他人的情感表达是否适宜(一)
  第四章  比较感情的“一致性”来判断他人情感表达是否适宜(二)
  第五章  亲切和值得尊敬的美德
第二篇  论各种情感的合宜程度
  引言
  第一章  源于生理的情感
  第二章  思维定式产生的情感
  第三章  不友好的情感
  第四章  友好的情感
  第五章  自私的情感
第三篇  论顺境和逆境如何影响人对合宜性的判断;为何一种情况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认同
  第一章  旁观者的感受远不及当事人那般强烈
  第二章  追逐名利兼论社会阶层的不同
  第三章  趋炎附势风气对道德情操的败坏

第二卷  论奖励与惩戒的对象——功与过
第一篇  论认识功劳与过失
  引言
  第一章  任何表现为合宜的感激对象的行为,显然应该获得奖励:同样,任何表现为合宜的怨恨对象的行为,显然应该受到惩戒
  第二章  合宜的感激对象与合宜的怨恨对象
  第三章  不赞同施恩者就不会同情受益者的感激;反之,赞同加害者就不能体会受难者的怨恨
  第四章  对前几章的要点论述
  第五章  对功过感的解析
第二篇  论认识正义和仁慈
  第一章  两种美德的区别
  第二章  正义感、悔恨感,兼论对功劳的意识
  第三章  造物主赋予心灵这种构造的作用
第三篇  论命运对人类情感所产生的影响
  引言
  第一章  命运产生影响的原因
  第二章  命运产生影响的程度
  第三章  情感变化不定的最终原因

第三卷  论我们评价自身情感与行为的基础,兼论责任感
  第一章  自我赞许和不赞许的原则
  第二章  对赞美和值得赞美的喜爱;兼论对责备和该受责备的畏惧
  第三章  良心的影响和权威
  第四章  自我欺骗的天性,兼论概括性准则的起源和效用
  第五章  道德的概括性准则的影响和权威,且它们被看做造物主的法则
  第六章  在什么情况下,责任感是我们行为的唯一原则;且在什么情况下,它应该同其他动机一起起作用

第四卷  论效用性对赞同感的影响
  第一章  效用性的表现形式:美感
  第二章  效用的外表赋予人的性格与行为的美

第五卷  论习惯和风气对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作用
  第一章  习惯和风气对我们有关美和丑的看法的影响
  第二章  习惯和风尚对道德情感的影响

第六卷  论有关美德的品质
  引言
第一篇  个人的品质对自己幸福的影响,或论谨慎
第二篇  个人的品质对别人幸福的影响
  引言
  第一章  天性致使个人成为我们关心和注意的对象所依据的次序
  第二章  天性致使社会团体成为我们慈善对象的次序
  第三章  普施万物的善行
第三篇  自我控制
第四篇  结论

第七卷  道德哲学的理论体系
第一篇  道德情感理论中应加以研究的问题
第二篇  各种美德之本质的学说
  引言
  第一章  美德存在于合宜性之中的学说
  第二章  美德存在于谨慎之中的学说
  第三章  美德存在于仁慈之中的学说
  第四章  美德存在于邪恶之中的学说
第三篇  各种赞同之性质的学说
  引言
  第一章  赞同存在于自爱之中的学说
  第二章  赞同存在于理性之中的学说
  第三章  赞同存在于感觉之中的学说
第四篇  不同的作家论述道德实践准则的方式

内容摘要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一部伦理学著作。全书内容共由七部分组成。前面六个篇章,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分别从不同方面论述了人类的情感和伦理道德产生的原因和基础;第七卷“道德哲学的理论体系”,则在前六卷的基础上对此前的各种伦理学体系作出述评。亚当·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了人类社会赖以维系、保持和谐的奥秘。

精彩内容
 第二章相互同情的愉悦不管同情从何而生,如何产生,我们总是会对别人发自内心的同情感到无比欣慰,对别人与我们相反的表情感到无比震惊。有些人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了解别人的喜怒哀乐,喜欢妄自推断别人的情感。他们认为,一个人感到软弱无助和需要别人支持时,看到别人对此也有同样的认识,便会高兴,因为他由此而确信会得到那种帮助;反之,他会认为别人对他有敌意而忧伤。但是,人的喜怒之情瞬息即逝,往往来得莫名其妙,因而很明显它们不是出自某人利己的私心。当一个人使出浑身解数去逗引同伴发笑时,他环顾四周发现没有人发笑,他就感到沮丧;而如果同伴们大笑,他就会备感愉快。他把同伴们的认同看成是最
大的赞赏。
虽然他的愉快和痛苦确有可能是这样产生的,但是这并不全面。愉快似乎并非全部来自同伴们的认同;痛苦也似乎不全是来自他得不到认同时的失望。当反复阅读一本书或一首诗时,我们会感觉很无聊,发现不了任何乐趣;可是我们依然愿意为同伴朗读,并从中得到乐趣。因为对同伴来说,这其中仍然充满着
新奋的魅力,我们能从同伴的角度去体味其中的乐趣,如果朋友认同,我们便会为与同伴心意相通而感到兴奋不已。与其说在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乐趣,不如
说我们是站在同伴的角度去想象其中的快乐。相反,如果我们的同伴不会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无法享受,那对此我们便可能非常恼火,不再认为给朋友朗读还有什么意义。毫无疑问,这样的情况与前面的例子一
样说明,同伴的快乐使我们高兴,沉默使我们失望。
也许这可以解释为何同一场合时而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时而又给我们带来了痛苦,但是,这都绝不是愉快或痛苦的唯一原因。而且,看起来虽然我们的感情与别人相同,似乎是使人愉悦的一个原因,它们的相悖似乎也是使人痛苦的一个原因,但是它们无法全面地解释产生愉快和痛苦的原因。当我高兴时,同伴的理解会使我感到愉快;但是当我伤心时,如果他们的同情只是使我更加悲伤,就不是雪中送炭了。不管怎么说,同情总能增加快乐,减轻痛苦。它通过提供另一
种满足的源泉来增加别人的快乐,同时通过提供含意的感情来减轻别人的痛苦。
因而,相对于愉快的情感而言,我们更倾向于在悲伤的时候,技一同伴来一吐为快,以此得到同伴的认同和安慰,而不是朋友的无动于衷。
当不幸者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时,他们是多么宽慰啊!因为别人的同情,可以减轻一部分痛苦,甚至可以说他们一起分担了痛苦。可是在倾诉的过程中,不幸者在某种程度上重新想到了自己的痛苦,他们回忆起过往的伤心事,于是泪涕俱下,又沉浸在种种悲痛之中。但是,明显地,他们也从中得到安慰,因为他们从对方同情中得到可弥补悲痛的补偿。相反,对不幸者来说,最残酷的打击、最无礼的侮辱是别人对他们的灾难无动于衷。可以说没有与朋友分享快乐,只是没有礼貌的表现,但是对朋友的苦难,无法认真倾听,无法认同,则是一种残忍的行为。
爱可以带给人们愉悦,恨却使人产生不快。因此我们渴望朋友的友情,但更渴望得到他们对自己行为的认同,渴望他们接受自己的愤怒。身处顺境时,我们很少为朋友的过少关心而生气;而当我们遭遇逆境时,我们就无法接受他们的漠不关心。对于朋友的朋友来说,我们很少能和他们也成为朋友,但是对与朋友不和的人来说,我们却很容易也和他们成为敌人。
即便我们对前者有意见,我们也不会和朋友进行争论:但是如果我们与后者相处友好,那估计我们和朋友就得大动干戈了。爱和快乐总会令我们内心惬意、满足而别无他求;悲伤和怨恨则强烈地需要用同情来平息和安慰。
如果一个人因为得到我们的同情而备感欣慰,为得不到我们的同情而痛心,那我们会为奉献自己的爱心而深感高兴,为无法做到这一点而备感痛心。我们不仅会祝贺取得成功的人,而且也会去安慰不幸的人。和一个心意相通的人交流,可以得到的快乐,远远可以补偿我们所感受到的痛苦。相反,无法表达自己的同情,总是令人不愉快的。当我们发现自己不能为对方分忧,无力承担他的不幸,会使我们更加难过。
如果我们听到一个人为自己的不幸大声痛哭,而换位思考自己无法产生如此剧烈的情感反应时,我们对此就会震惊;甚至我们会因无法理解,而认为此人胆小软弱。如果一个人因交了点好运而过于兴奋和激
动,我们就会对他的高兴表示不满;并且,由于我们不能赞同它,便将之视为轻率和愚蠢。如果同伴们听到笑话后笑个不停,超出了我们认为应有的分寸,对此我们可能会生气。
P7-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