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二手】数字通信(原书第3版)9787111444350
正版旧书 85成新左右 里面部分划线标记 内容完好 可正常使用 旧书不附带光盘
¥
22.7
1.9折
¥
119
八五品
库存2件
作者格罗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44350
出版时间2014-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119元
货号9787111444350
上书时间2024-12-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几乎所有的现代通信系统都以数字技术为中心。本书旨在介绍信号处理中的数学理论,并用这些理论来描述现代数字通信技术。第1版自问世以来,因其涵盖范围广,并注重理论、应用与系统实施之间的平衡而深受读者欢迎。《数字通信(原书第3版)》除了继续保持其所有优点以外,还拥有更好的时效性,增加了进一步反映数字通信领域最近五年进展的内容。特别是在第21章介绍网络内容时,不仅增加了有关FDDI与DQDB网络的篇幅,而且新增了关于MIMO以及UWB的内容。本书由格罗弗、格兰特著。
作者简介
现为爱丁堡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曾于2002年至2008年担任爱丁堡大学工程与电子学院院长。他还是斯坦福大学的客座教授和mit林肯实验室的访问学者。2004年,由于在cdma接收器设计和自适应滤波器方面的杰出工作,他获得了英国电机工程师学会的“法拉第奖章”。
现为斯特斯克莱德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教授,曾先后在布拉德福德大学和巴斯大学任教。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章 数字通信概述 1
1.1 电子通信 1
1.2 信源与信宿 4
1.3 数字通信设备 5
1.4 无线电接收机 6
1.5 信号传输 7
1.6 交换与网络 11
1.7 数字通信的优势 11
1.8 小结 12
部分 信号与系统理论
第2章 周期信号与瞬态信号 14
2.1 概述 14
2.2 周期信号 14
2.3 瞬态信号 29
2.4 功率谱与能量谱 43
2.5 广义正交函数展开 44
2.6 相关函数 51
2.7 小结 54
2.8 习题 55
第3章 随机信号与噪声 57
3.1 概述 57
3.2 概率理论 57
3.3 随机过程 73
3.4 小结 81
3.5 习题 81
第4章 线性系统 85
4.1 概述 85
4.2 线性系统 85
4.3 线性系统的时域描述 88
4.4 频域描述 92
4.5 因果性与希尔伯特变换 94
4.6 随机信号与线性系统 96
4.7 非线性系统与随机变量的变换 100
4.8 小结 102
4.9 习题 103
第二部分 数字通信原理
第5章 采样、多路复用与PCM 108
5.1 概述 108
5.2 脉冲调制 108
5.3 采样 109
5.4 模拟脉冲多路复用 117
5.5 量化PAM 120
5.6 信号与量化噪声之比(SNqR) 121
5.7 脉冲编码调制 122
5.8 带宽压缩技术 129
5.9 小结 136
5.10 习题 136
第6章 基带传输与线路编码 138
6.1 概述 138
6.2 基带中心点检测 138
6.3 多中继段系统的误差累积 143
6.4 线路编码 145
6.5 多路复用电话 151
6.6 数字信号再生 151
6.7 符号同步恢复 156
6.8 中继器设计 158
6.9 本地环路数字传输 159
6.10 小结 161
6.11 习题 162
第7章 判决理论 163
7.1 概述 163
7.2 先验概率、条件概率与后验概率 164
7.3 符号转移矩阵 164
7.4 贝叶斯判决准则 166
7.5 奈曼-皮尔逊判决准则 171
7.6 小结 171
7.7 习题 172
第8章 发送与接收的最优滤波 173
8.1 概述 173
8.2 最优发送的脉冲成形技术 173
8.3 最优接收的脉冲滤波 185
8.4 根升余弦滤波 196
8.5 均衡 197
8.6 小结 199
8.7 习题 200
第9章 信息论、信源编码与加密 202
9.1 概述 202
9.2 信息与熵 202
9.3 条件熵与冗余 204
9.4 由噪声引起的信息损失 206
9.5 信源编码 209
9.6 变长编码 211
9.7 信源编码举例 213
9.8 数据加密 220
9.9 认证 238
9.10 完整性 238
9.11 数字签名 238
9.12 小结 238
9.13 习题 240
0章 差错控制编码 242
10.1 概述 242
10.2 汉明距离和码字的码重 244
10.3 (n, k)分组码 244
10.4 n位码字的差错概率 247
10.5 线性成组码 247
10.6 分组码的最近邻域解码 248
10.7 伴随式解码 249
10.8 循环码 252
10.9 卷积码的编码 256
10.10 卷积码的Viterbi译码 257
10.11 实际编码器 260
10.12 链接编码和turbo码 262
10.13 小结 267
10.14 习题 268
1章 载波信号的带通调制 270
11.1 概述 270
11.2 频谱效率与功率效率 270
11.3 二进制中频调制 270
11.4 提高频谱效率的调制技术 284
11.5 功率高效的调制技术 304
11.6 数据调制解调器 311
11.7 小结 312
11.8 习题 313
2章 系统噪声与通信链路预算 315
12.1 概述 315
12.2 噪声的物理特性 315
12.3 系统噪声计算 323
12.4 无线通信链路预算 329
12.5 光导纤维传输链路 341
12.6 小结 347
12.7 习题 348
3章 通信系统仿真 350
13.1 概述 350
13.2 等效复基带的表示 351
13.3 采样和量化 358
13.4 信号、噪声和系统的建模 360
13.5 时域和频域间的变换 367
13.6 离散圆周卷积 376
13.7 BER估计 378
13.8 小结 385
第三部分 应 用
4章 定点微波通信 388
14.1 概述 388
14.2 陆地微波链路 388
14.3 定点卫星通信 403
14.4 小结 426
14.5 习题 427
5章 移动无线通信与蜂窝
5章 无线通信 430
15.1 概述 430
15.2 移动无线链路预算和信道特性 431
15.3 英国蜂窝无线通信 436
15.4 数字TDMA陆地蜂窝系统 441
15.5 码分多址接入 444
15.6 移动卫星系统 454
15.7 第三代移动蜂窝标准 457
15.8 小结 460
15.9 习题 461
6章 视频传输与存储 462
16.1 概述 462
16.2 彩色表示 462
16.3 传统电视传输系统 463
16.4 高清晰度电视 466
16.5 数字视频 467
16.6 视频数据压缩 468
16.7 压缩标准 470
16.8 数字视频广播 477
16.9 分组视频 477
16.10 其他多媒体业务 478
16.11 小结 479
16.12 习题 480
第四部分 网 络
7章 网络应用、拓扑和体系结构 482
17.1 概述 482
17.2 网络应用 482
17.3 网络功能 483
17.4 网络分类 484
17.5 交换网络拓扑结构和表示方法 485
17.6 一般网络交换方法 487
17.7 广播网络的拓扑结构 490
17.8 传输介质 492
17.9 网络互连 492
17.10 用户和供应商的网络观点 494
17.11 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495
17.12 分层网络体系结构 496
17.13 小结 500
17.14 习题 500
8章 网络协议 502
18.1 概述 502
18.2 物理层 502
18.3 数据链路层 506
18.4 网络层 523
18.5 传输层 536
18.6 会话层 541
18.7 表示层 545
18.8 应用层 547
18.9 非OSI协议簇 548
18.10 小结 548
18.11 习题 549
9章 基于排队论的网络性能分析 551
19.1 概述 551
19.2 M/M/1队列 554
19.3 M/M/1/N队列 557
19.4 M/M/N/K/K队列:移动通信
19.4 系统中的排队行为 567
19.5 小结 569
19.6 习题 570
第20章 交换网络与广域网 572
20.1 概述 572
20.2 WAN的特点与分类 572
20.3 图论在核心网络中的应用 575
20.4 英国公共网络 581
20.5 多路复用 585
20.6 电路交换 601
20.7 分组交换 615
20.8 ISDN 620
20.9 信令 624
20.10 异步传输模式和宽带ISDN 627
20.11 接入技术 632
20.12 小结 655
20.13 习题 656
第21章 广播网络与局域网 659
21.1 概述 659
21.2 LAN拓扑结构 659
21.3 LAN协议簇 659
21.4 常见的有线LAN标准 662
21.5 无线LAN 675
21.6 城域网 688
21.7 无线个人区域网络 695
21.8 家庭网络技术 706
21.9 居民区网关 708
21.10 小结 709
21.11 习题 711
附录A 712
附录B 715
附录C 716
附录D 717
缩写词 718
符号 737
特殊函数 740
标准 741
WWW网址 743
参考资料 744
内容摘要
本书介绍现代数字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性能。主要内容包括信号、噪声与系统的性质以及有关的数学模型的概述,确保数字通信系统性能良好所需采用的模数转换、编码与调制技术,噪声的物理特性以及单级或多级传输链路末端的CNR的预测,通信系统的计算机仿真,同时还讨论了现代数字电话、陆地和卫星微波系统、蜂窝移动无线系统、视频编码系统以及交换技术与电信网等。在第3版中,内容与当前的近期新技术更加保持同步,着重反映了数字通信领域很近5年的发展成果,特别是第21章介绍网络内容时新增了FDDI、DQDB、MIMO、UWB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通信工程、电子与电气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供通信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