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二手】中国的增长978750865440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二手】中国的增长9787508654409

正版旧书 85成新左右 里面部分划线标记 内容完好 可正常使用 旧书不附带光盘

18.36 2.7折 69 八五品

库存6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琳达·岳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54409

出版时间2015-10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9787508654409

上书时间2024-12-20

雪嘟嘟亮de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琳达·岳著的《中国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前30年与后30年)(精)》是一本经济类读物,主要探讨30年来中国经济如何实现了高速增长和未来30年中国的发展。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有其独特性,中国既面对着发展中国家的种种挑战,又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力量。这种高速发展背后的动力和原因引人关注。本书运用新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等理论模型,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各种驱动因素,尤其剖析了技术、知识和创新对经济增长所起到的作用。本书将中国经济置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对中国经济的下一个发展阶段,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作者简介
琳达·岳(LindaYueh)英国牛津大学圣埃德蒙学院经济学研究员,伦敦商学院经济学副教授及北京大学经济学客座教授。琳达?岳被认为是*了解中国经济的欧洲学者之一,她担任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增长研究中心主任,该中心重点研究中国经济增长和世界经济发展问题。琳达?岳曾受邀为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世界银行、欧盟委员会、亚洲发展银行等多项活动和多个组织提供意见和咨询,并多次受邀在中国发表演讲。

目录
 中文出版序 中国的发展:经济超级大国的诞生
第1章 中国经济奇迹是如何发生的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本书结构
第2章 新增长理论:中国式“制度创新”
  中国的渐进式经济改革
  中国产权体系:未来改革的方向
  法制改革
  中国悖论
  法制与市场:中美比较
  法律的执行
  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法制改革与经济改革
  经济增长、法律和全球化
  结论
第3章 新古典增长理论:公司化进程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劳动生产率
  劳动力改革
  劳动生产率的衡量
  劳动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分配效率与技术效率
  企业改制
  企业公司化与所有制改革
  数据
  企业业绩的影响因素
  公司化进程对GDP的贡献
  结论
第4章 内生增长理论:人力资本与劳动力市场改革
  “下岗”与“再就业”
第三次工资改革
  中国父母的人力资本投资
  告别“铁饭碗”
  农民工群体
  结论
第5章 “追赶”发展模型:技术转移和创新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
  中外合资企业
  技术转移的评估
  对“追赶式”发展的贡献
  创新与专利
  专利、外商投资与经济发展
  专利法的有效性
  创新的决定因素
  结论
第6章 非正式的增长决定因素:自主创业和社会资本
  中国的“关系”
  “关系”与收入
  自主创业与社会网络
  谁会选择自主创业
  结论
第7章 金融业和法治环境:私营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中国的私营企业
  企业家的创业动机
  法律限制与金融抑制
  私营企业与各省法制建设
第8章 全球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经济的再平衡
  中国效应
  全球经济失衡
  中国经济如何实现再平衡
  结论
  附录:Salter-Swan 模型中CCE 曲线的推导
第9章 结语:政府的角色
  中国之“看得见的手”
  国有企业改革
  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高储蓄率与劳动力的低效率分配
  扭曲的代价
  中国经济的未来
  中国政府的**规模与管理范围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中国经济30年高速发展是如何实现的?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我们应该有怎样的预期,选择怎样的目标和道路?中国如何跳出“中等收入陷阱”,真正跻身富裕国家的行列?这是每一位关心中国经济的人最关心的问题。
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国从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中国在重塑整个世界的面貌。但是,尽管中国经济奇迹有目共睹,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因为中国经济有着独特的复杂性:中国既面临着发展中国家的种种挑战,又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中获得了巨大的力量。琳达·岳著的《中国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前30年与后30年)(精)》将在此基础上,探究中国的增长这一核心主题。
本书从微观经济的角度入手,由小及大地揭示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动力和影响因素,重点剖析了技术、
知识、创新对经济增长所起到的作用,并且探讨了国家和政府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作者认为,要真正成为一个超级经济大国,要释放出最大的潜力,中国应该进行微观和宏观层面上的双重改革:微观上,通过促进生产力要素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宏观上,中国需要逐步完成经济结构调整的伟大转型任务。
这本书聚焦于中国经济的过去和未来,是每一位关心中国经济、与中国有商业或政治联系的人的必读书。

精彩内容
 在未来30年内保持可持续的快速经济增长是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在科技和人力资本方面不断发展,还需要完成法制和政治治理方面的改革,同时要保证中国经济再平衡。在这一方面,中国需要做的事情包括拉动内需(消费、
投资和政府开支),逐步让国内需求的增速超过出口的增速;使农业逐步转向服务业(含非贸易领域,如
教育、医疗等);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对外经济的自由度(如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等)。要实现上述各项目标,中国必须重新定位政府在国家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现有的法制系统进行必要的改革。如今,大型国有企业的特权问题,和中资、外资私营企业在经营中所面临的各种不平等竞争的现象已经日益被人们所关注,这些现象不仅让人们对中国市场的效率存有疑虑,也限制了中国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能力。要真正成为一个超级经济大国,要释放出最大的潜力,中国必须进行微观和宏观层
面上的双重改革:在微观层面上,中国必须通过促进生产力要素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生产力;而在宏观层面上,中国需要逐步完成经济结构调整的伟大转型任务。
要研究和分析上述关键问题,经济学家必须依赖于中国的统计数据。中国的宏观统计数据的质量在不少方面受到经济学家的质疑,而中国微观层面的经济数据却是质量极高的。因为中国曾经历长达数十年的计划经济时代,包括农村家庭在内的各阶层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大中型企业(大中型国有企业指营业额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的经营状况一直受到国家的密切监视和关注。因此,中国具有相当完备的家庭层面和企业层面的微观经济数据。在经济学研究中,对这些数据的研究效果往往好于单独研究宏观经济数据的效果。在任何经济学研究领域,理解宏观经济现象背后的微观成因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当我们观察某种宏观经济现象时,只有更细致和深入地进一
步解析家庭和企业层面的微观行为,才能真正解释宏观趋势的科学成因。为什么在2000年以后,劳动力的再分配不再是中国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为什么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储蓄率一直稳步提高?要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必须着眼于中国家庭和企业的经济行为。这一点不仅适用于中国,也同样适用于其他经济体。因此,本书会尽可能依赖企业和家庭层面的微观经济数据,来支持和论证宏观经济研究所发现的结果。这一研究方法不仅与中国经济数据的结构和质量相适应,也能够抓住宏观经济研究文献中所描绘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本书将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分析和解读中国经济的发展:首先,我们运用各种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型来逐一解释中国经济的增长;然后,我们将解释中国独特的转型和发展方式使得中国经济含有一些标准模型不能解释的独特发展因素和成因。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样遵从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标准的经济发展驱动因素大多同样适用于中国,但同时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的独特结构性特征要求我们更深入和小心地分析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而不是直接套用现有模型。在这一方面,微观层面的分析和估计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细节
的证据:如收入函数、生产函数、社会资本的度量、
法制发展的度量等。通过仔细研究这些家庭和企业层
面的微观数据,以及对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因素做一个数量化的审视,我们能够得出一些更细致的结论,也
更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机理。例如,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进行了30年之久后的2000~2010年,、中国的工业产值增速理应开始放缓,但实际情况是在此期间中国的工业产值增速不降反增。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通过微观的研究,我们认为国有企业向股份制公司改革过程中的一些改制政策使得这些企业的生产率发生了变化,从而促成了工业产值增速加快的现象。
这些微观经济研究的成果再次验证了本书的主题:虽然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历史等原因影响而具有相当程度的独特性,但这并不表示标准的经济增长模型完全不适用于改革阶段的中国。中国是一个正在转型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中国采取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增长模式;另一方面,中国也在进行着快速的结构调整。这些因素决定了我们不能直接把标准的经济增长模型一股脑地套在中国身上。只有理解了上述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我们才可以判断哪些经济增长模型和理论可以用于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哪一部分,而只有把这些判断加总起来,我们才能真正全面地理解中国自1979年以来经济发展奇迹背后的真正机理。本书将汇总和分析关于经济增长驱动因素的各种现有证
据和理论,同时我们还将用第一手的原创微观经济研究结果来进一步解释和佐证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P9-1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