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二手】中国机器人9787205088231
正版旧书 85成新左右 里面部分划线标记 内容完好 可正常使用 旧书不附带光盘
¥
20.59
2.1折
¥
98
八五品
库存2件
作者王鸿鹏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5088231
出版时间2016-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9787205088231
上书时间2024-12-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王鸿鹏、马娜著的《中国机器人(精)》对中国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历史做了引人入胜的介绍,中国机器人成长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由弱到强的历程。本书实际是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解读中国数十年的政治、经济、国家战略问题。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多重可能性,本书对想了解中国当代与未来发展战略的读者是难得的读本,对智能制造这一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高科技领域在战略层面和科技伦理层面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和思考,其中提出的诸多前沿性观点是全球都将面对的问题,对中国科学家们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客观记录。作品同时揭秘了新松公司品牌建立的一些关键细节,其中每一位主人公的经历并不是简单地回顾挫折、成功,而是勾勒出了创新者们的经验教训,为想要追随他们步伐的人提供了指导和建议,对创业者和创新者具有很好的引导和启发。与新松公司同时起步的有很多科研机构建立的公司,但大多数创业者都失败了。为什么新松能坚持下来且越来越好?在机制、团队建设、文化和价值观的策略上他们有什么读到之处?对有志于中国市场的企业家有诸多启示。
作者简介
王鸿鹏,山东鱼台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入伍后任职于空军航空兵第二十四师。1986年毕业于空军雷达(现为预警)学院自动化系统工程专业;1997年转业至济宁市委宣传部。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获奖及代表作主要有《共和国的天空》《压不弯的脊梁》《神奇的蓝天骄子――空军八一飞行表演大队改装纪实》《十三亿人乐了――中国医改新模式》《生命线上的奇迹》等。
目录
序曲
该出场了
第一章
Robot——另一个中国梦
01 用一种精神奠基
02 开门弟子
03 “老漂”“小漂”一起漂
04 “巨人”是这样成长的
05 结缘Robot
06 小平见到了“她”
第二章
我们有了“第一人”
01 跨洋握手
02 访日受辱
03 Robot友好走廊
04 “呱呱”落地
第三章
智能博弈场
01 “863”时代
02 “心”与“芯”
03 探访美国NASA
04 与世界精彩互动
05 “脑”与“手”
06 寻找“长生不老药”
07 FBI例行调查
第四章
祖国是“本体”
01 莱茵河畔的风声
02 家书抵万金
03 冰心玉壶
04 科学人的温度
05 曲道奎的“道”
第五章
生命赋予机器人
01 CR-01游向太平洋
02 深海角逐
03 难咽的苦果
04 “小龙马”AGV首秀
05 巧手“灵灵”亮相
06 “抢饭碗”风波
07 出国淘金
08 父之绝唱
09 新松基因
第六章
国字头的“准生证”
01 “一所两制”
02 “蓝顶”商人
03 夹缝求生
04 智胜“老法师”
05 敢问风暴
06 破茧成蝶
07 时代“幸运儿”
第七章
大舞台上秀肌肉
01 先让精神站起来
02 谁拜上将军
03 路子不能变
04 特种兵
05 不做“产业汉奸”
06 “洋人”水土不服
07 闯滩大上海
08 春风暖雪夜
第八章
神奇的“魔变”
01 雏鹰离巢
02 对手临门
03 裂变
04 大国卫士“金刚神”
05 同台角力
06 “人”在美囧
07 “松松”萌翻天
第九章
三次惊险跳
01 连续撞杆
02 父子冲突
03 逆袭上市
04 步步惊心
05 路演风采
06 不忘初心
07 “2 N M”战略布局
08 拥抱“人间天堂”
第十章
走进RT“心”时代
01 我塑我“心”
02 以“心”唤“心”
03 星智汇
04 “大师”对决
05 新松之新
第十一章
剑指2025
01 2014:机器人元年
02 2025:十年路线图
03 “超人”炫技
04 “亮亮”做客中南海
05 双马结盟
06 工业怎样4.0
07 互联网怎么“+”
第十二章
巨人永远在路上
01 A001 号:新松专属区
02 中国力挺Robot
03 人机必须共融
04 冷思维里的热度
05 “北京共识”
06 “TOP 10”第一方阵出发
后记
内容摘要
一个人的名字把我们带进神奇的智能“王国”,让我们见证一个从历史走来的科技强国梦。
王鸿鹏、马娜著的《中国机器人(精)》通过大量人物回忆和访谈纪实,记述了以“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和王天然、曲道奎为代表的科技知识分子研发机器人的曲折经历,披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感人细节
。他们以满满的家国情怀,心守“产业报国”的信念,用东方智慧冲破国外技术封锁和禁运;由夹缝求生
到征战市场,从科海角逐到敢与国外强手掰手腕,一
路闯关攻坚,剑指巅峰,终将中国机器人打造成大国重器,跃上世界舞台。他们为民族工业赢得了尊严,也把“中国制造”推向“中国智造”。
精彩内容
属于幸运儿一代的曲道奎又是不幸的。人生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
曲道奎在高中时不是那种勤奋刻苦的“拼命三郎”,似乎“爱玩”成为他学生时代的一个显著标签。
然而,他总能在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模拟考试中拔得头筹,赢得一片赞叹!1979年高考,曲道奎的成绩名列前茅。但命运之神好像故意捉弄他,父母期望中的那颗“文曲星”并没有降临到他头上。曲道奎的第一志愿落榜后,被同样是全国重点大学的长春地质学院“调配”录取。
被没有报考志愿和一无所知的大学录取,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曲道奎无法接受这个结果,他感到辜负了亲人和老师的期望。当全家准备为他庆贺的时候,懊恼的曲道奎将所有的书本抛向空中,散落在家中的院子里。他要把自己的理想和绝望一起抛弃。他的美好理想像受到惊吓的那窝小鸡,咯咯地、扑棱着
翅膀飞出院子,而绝望却像地上的那些书本依然躺在他的面前,不肯离开。后来,在物理老师的劝导、鼓励下,曲道奎最终还是走进了由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创办并任首任校长的长春地质学院(现已并人吉林大学),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
在长春地质学院度过的那段本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里,对不情愿的曲道奎来说却是度日如年的煎熬,四年大学生活,几乎没有戴过校徽。曲道奎倒是喜欢电子仪器这个专业,对他来说,这是唯一的安慰。
除此之外,他觉得大学的一些教学内容索然无味,如
果不是专业上的这点寄托,恐怕任性的曲道奎就要和学校拜拜了。
曲道奎的大学时代是迷惘的。他的人生之舟在随心所欲的小波浪上漂浮着,找不到未来在何方。曲道奎总要寻找点乐子,打发日子。他最爱去的图书馆、
杂志阅览室和校园附近的电影院成为他精神寄托的专属区。他的阅读无所不及,漫无目标,那些文学书刊和五花八门的国内外杂志则是他垂钓新奇的一片海洋,曲道奎上课从不做笔记,但这些都丝毫不影响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曲道奎终于从大学岁月的蹉跎中挣扎出来。在即将告别校园的最后时日,曲道奎似乎从迷惘的青春中突然觉醒了。他意识到将又一次面临人生的选择,不能当儿戏,不能再迷惘下去了。家人和亲朋好友都希望他分配到山东老家上班,他却要继续求学。这次选择不仅决定他的未来,要让这次选择改写他无奈的过去,实现一次自我颠覆——认真地对待、快乐地享受一次自由自在的学习生活。
学什么?曲道奎一头扎进阅览室,在各种信息的载体中苦苦搜寻。
“对!就报考机器人学研究生。”当曲道奎向小伙伴们宣称自己的决定时,小伙伴们诧异的目光相互碰撞着,好像没人能读得懂他。他那微翘的嘴角却把率真的笑意写在自信的脸上,呈现出灿烂的阳光。
只见曲道奎笑嘻嘻地打开那本杂志,把一篇文章展示给大家,并得意地说:“要学就学新学科,要干就干点新鲜事。机器人肯定好玩。”大学要毕业了,同学们憧憬着自己的未来。那时国家包分配,不愁就业,大家都比较实际,希望去个好地方好单位,有一份好收入;研究生的招生名额很有限,报考的也很少。曲道奎一心想报考研究生,继续学习。
回忆起那段由迷惘到觉醒的青葱岁月,曲道奎说:“那时信息相对闭塞,不像现在这么发达,键盘一
敲,通过网络天下事全知道了。80年代做什么事都是通过邮寄信件,连电话都很稀罕。要掌握国外最新的科技信息,就要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围外期刊也不像现在来得这么快这么丰富,几经辗转倒腾,起码要一
两年才到我们手上。当时报考什么方向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想法。我这人好奇心强,总喜欢新鲜玩意儿,就到图书馆、阅览室查找信息,寻找适合的方向和兴趣。报考机器人学研究生非常偶然,是因为看到一篇介绍机器人的文章。”是谁的一篇文章产生了如此的魅力,改变了一名“愤青”的人生轨迹?小伙伴们抢过来一看,是一篇《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考察报告》,作者蒋新松。
P6-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