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的记录》一书是邓颖超同志写给周恩来同志的侄子周保章的50封信,由人民出版社和青岛出版社联合出版。从1957年的第一封信到1981年的最后一封信,时间跨越了20年多年。隔了半个多世纪之后,再读这些拳拳亲情、谆谆教诲的信,让人再一次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领导的信仰坚定、克己自制、茹苦奉献精神所震撼。
《亲情的记录》在十八大进行新一轮改革之际,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批活动过程中出版,对于宣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优良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具有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正面积极作用。
习近平同志曾经在某次讲话中提到:“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而本书通过50封信向读者展示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备受人民爱戴的“邓大姐”邓颖超同志的人格力量及两袖清风、粗茶淡饭的生活状态。她在子侄的教育问题上严字当头,纪律严明,不搞特殊。在日常生活上又艰苦朴素,克勤克俭。是目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和干部最好的学习楷模和榜样。
《亲情的记录》由官方权威机构——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编著,本书的出版将是邓颖超家书的首次面世,这不仅能够还原历史,而且还能加深大家对邓颖超的认识和了解,为邓颖超研究提供历史资料,是一份珍贵的史学材料。
《亲情的记录》中的50封信同时也展现了周恩来、邓颖超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教育。究竟什么是留给孩子的财富?什么是家风?什么是成功的教育?周恩来同志和邓颖超同志没有为周家后代留下一分钱的财富,在上学、就业、生活等方方面面没有利用职权为其后代提供任何的便利,在党性纪律要求方面对待子侄近乎严苛。他们不要求子侄当官,子侄基本都在基层工作。但是从这些信中可以看到他们对家庭后代做出的艰苦朴素、严格自律、克勤克俭的人格示范。另外,周恩来同志和邓颖超同志在其后代人生道路上关键的方向指引、正确的思想启发、温暖的心灵关怀是让人千金难买、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周恩来同志和邓颖超同志的教育思想直抵目前家庭教育的沉疴顽疾,本书也是整肃家风、提升家规的红宝书。
整本书行文都是家常话,读起来情沛意挚,充满温情,不仅是对情感的浇灌,更是对心灵的洗礼和荡涤。为了让读者更清楚更了解当时社会的情况,以便更深层次了解邓颖超同志对周保章同志的款款深情和舐犊之爱,编者特意邀请周保章同志在每封信结束后都加上了通信的背景,对信件进行补充说明。另外,在书中还附上了周保章同志对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的回忆。这些背后的故事有些是第一次披露,更增加了《亲情的记录》的可读性。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