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同石佛大观 大正14年 珂罗版
  • 大同石佛大观 大正14年 珂罗版
  • 大同石佛大观 大正14年 珂罗版
  • 大同石佛大观 大正14年 珂罗版
  • 大同石佛大观 大正14年 珂罗版
  • 大同石佛大观 大正14年 珂罗版
  • 大同石佛大观 大正14年 珂罗版
  • 大同石佛大观 大正14年 珂罗版
  • 大同石佛大观 大正14年 珂罗版
  • 大同石佛大观 大正14年 珂罗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同石佛大观 大正14年 珂罗版

国内唯一现货 8开 大同石仏大観 全 図版65葉揃

23000 八五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井宗太郎解説

出版社美術図書出版

出版时间1925

装帧其他

尺寸40 × 30 cm

页数65页

上书时间2023-10-16

求龙堂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夸耀东方艺术精华,对抗西欧艺术的展示物,就是印度以东的中国和我们国家骄傲的佛教艺术。我曾在璃色的天空下,寻觅希腊艺术的遗迹,并对那些神圣的作品表示崇敬。然而,我认为西欧艺术与我们的佛教艺术有着不同的根源,前者只专注于技巧而已,而佛教艺术则不然。

在其中,从魏朝到唐朝流传下来的佛像雕刻,特别是东方艺术的精华。像大同灵岩中收藏的石佛一样,体现了东方艺术独特的精神,犹如星斗般闪耀着光芒。



佛教艺术自唐朝开始成为一道界线,将之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从艺术批评的角度来看,唐朝以前是古代时代,具现了虔诚而强大的信仰,雄浑的精神使得作品保持了简朴的风格,但其中蕴含着难以言喻的力量。唐代是艺术成熟的黄金时期,技巧达到了圆熟的境界,毫无瑕疵地精炼起来,作品内在的灵魂也不因形式而轻浮,因而形成了典雅雄丽、完美无缺的时代。我以唐代艺术为东方精髓,毫不犹豫地称之为东方光芒,无论欧洲艺术的任何时代都不逊色。

然而,达到技巧圆熟的黄金时期的艺术,往往会在其中出现衰败的萌芽。尽管这样,成熟的作品已经完美得过分,反而在精神的强大中有所欠缺。在这个意义上,古代艺术给观者留下了真挚而强烈的感动,而我特别尊重这一成熟之前的作品。而大同云岗的石佛恰好在这个意义上是最值得尊敬的艺术品,我想。


石窟寺庙位于今天的大同府以西约30多里的云岗村。有人称其为灵岩石窟寺。即使称为鉴岩山,其实是周围砂岩丘陵的意思,这些砂岩露出地面,印度和西域的石窟就在这里开凿,设立佛龛,建造寺院。

大同府在北魏孝文帝统治时期,直到太和十七年迁都洛阳之前,大致有一百多年作为柘跋氏的首都。这个事实使得石窟寺的石佛成为最重要的见证,我想。柘跋氏是北方的强国,文化方面与南方精致的汉族文化相比稍逊一筹,但他们朴实刚健的气风格并没有失去坚定的意志和真诚朴素的良风。因此,他们一度信奉佛教,虔诚而真挚地相信,并以生命的全部力量为之付出,这就是他们信仰的原因。

在这种信仰中,石窟寺的开凿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其技巧和形式是借鉴了印度和西域敦煌等地的,但拓跋氏坚韧不拔的精神融入其中,形成了现在所见的雄浑庄重的雕刻。

这座石窟寺的创立是在北魏文成帝统治时期,受僧人曇曜的建议而进行的,这在《魏书释老志》中有明确的记载。

昙曜白帝于京域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

唐代道宣法师也曾在洛阳西山石壁上开凿五个石窟,分别刻制了五座佛像,其中最高的佛像高达七十尺(约21米),次高的佛像为六十尺(约18米)。这些佛像的规模宏大、耸立万世,展现了无比的神奇和壮美。在三十余年的时间里,这些佛像逐年开鎏,但也有很多部分被毁坏。今天存留的石窟距离东西约一支里以上,其中大的中央窟为九个,西边有五个窟、东边有一个窟,还有很多大小不等的小窟。
这些石像种类繁多,有千孔像万尊之说。这些千姿百态的佛菩萨的技巧也各不相同。以下将对其中二三个进行说明和评论。首先要提及的是第五窟主尊——“大同大佛”。这座佛像生动地展现了道宣法师所说的“嘴唇厚、鼻高、目长、颐丰”的形象特点。佛像身穿结帅趺坐的姿态,下部已经被破坏,未能保存完整,但上半身保存较为完好。现在看来,这座佛像面容丰满,气度雄英,颐部饱满,鼻梁高挺,上下眼睑的线条简单,近似于推古时代的银杏式,眉毛的线条简单而健壮。特别是嘴唇厚而向上翘起,耳朵很大,整体感觉庄重雄伟,其形式和技巧可能是印度西域传承的技法,但显然体现了柘跋氏真诚的感情、刚健勇敢的精神。此外,双重光背中的火焰极为出色,在其中点缀的化佛之间,高傲的气质和高妙的格调得以展现。恐怕是北魏清纯朴素的信仰在佛土的向往中燃起白热的火焰,借助雕刻之手具现而成的伟大雕塑。

相比于大同大佛的刚健高傲,第二窟的佛传天人等浮雕则展现了庄重而雅致的情味。同一窟的上层立像也是如此。现在看来,这些浮雕描绘了佛教故事中的时间经过,技巧虽然简朴,但却成功地把握了戏剧性场景的核心,仅仅描绘出骨架,仿佛还原了情景。例如,在看到射箭场景时,同一姿态被三次重复,单纯而又有变化,深入地体现了立体感;同时,上方飞行的两个天人还用来装饰,效果十分优美。这些形态都很简单,但是充分展现了故事情节的活跃精神。刻画的衣纹浅浅地雕刻出来,线条雄健之中不失朴实,冠冕轮廓写实而不流动,尽管形态在动,但表达的情感却依旧是静谧的。涅槃的场景在左上方横卧的佛陀身上,表现非常简约,恰因如此,才将超自然的圣者之死提升到神圣严肃的至高境界,展现了高雅的情味。佛陀周围的菩萨罗汉们合掌或交叉双臂,各种姿态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情感差异,庄严的神气生动而又沉重。总之,这些群像以讲述故事为主题,运用最简单的形式展现了复杂的情景,反而更加突出了核心,是最纯粹的表达方式。

在同一个窟室的上方,菩萨以相同的手法展现出柔和而优雅的情感。它在明亮清澈的氛围中融入着深沉的味道,技法精湛的雕工让人不禁怀疑它是否是由一位名匠的手所创作,很可能是相对较晚的时代作品。

这个与之相反的对角线关系所指的是第十二窟中的菩萨。这种形式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龙门古阳洞也发现了相同的样式。衣纹的剪裁几乎是直角,且平行,给人以与推古佛相似的粗犷感觉。交叉交脚坐形式的双腿交叉是我们国家所不常见的,但在当代作品中却可以看到许多。总体感觉都显得有些刻板,但平行的衣纹线条不受形式束缚,充满了深沉的情感,给人以雄浑而强烈的味道。特别是面相温和、温雅,给人以柔和的温馨之感。因此,我认为这种艺术并非取决于形式或技巧的手法,而是完全依赖于创造这些作品的艺术家的心境。

通过上述所言,我简要地阐明了大同石窟寺造像的起源、年代、石像的样式和价值。当然与唐代艺术相比,它在古拙和技巧方面可能仍有些不够成熟之处。但柘跋氏雄健真挚的气魄融入了炽烈的信仰,并铸于石中,成就了庄重崇高的宗教艺术。恐怕只有在东方精神不消磨之限度内,人们才能跪拜于这块石头前。总之,像大同石佛这样的作品无论从美学价值还是历史角度来看,都应该成为东方艺术的荣光。

存在于东方的如此伟大艺术,但却尚未被广泛地为世人所知,对艺术界来说,这是非常遗憾的。恰好外村太治郎先生经历了许多艰辛,在苦心经营下完成了这项摄影事业。这对我们艺术界来说是一种幸福。同时,市川仿三先生希望它能得到广泛传播,并将原作的风味精致地再现,经过精心制作的铜版照片附在书中,最终为世人所公开。我对两位先生的辛劳深表敬意,并为了传扬这个伟大艺术的真价值而略加解释。

大正十四年四月上浣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