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九郎 志野 茶碗
  • 唐九郎 志野 茶碗
  • 唐九郎 志野 茶碗
  • 唐九郎 志野 茶碗
  • 唐九郎 志野 茶碗
  • 唐九郎 志野 茶碗
  • 唐九郎 志野 茶碗
  • 唐九郎 志野 茶碗
  • 唐九郎 志野 茶碗
  • 唐九郎 志野 茶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唐九郎 志野 茶碗

国内唯一现货 人间国宝加藤唐九郎 新作63件 精装8开带函 定价3.8万日元

1100 九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加藤唐九郎

出版社求龍堂

出版时间1974

装帧精装

尺寸36 × 27 cm

页数160页

上书时间2023-06-22

求龙堂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加藤唐九郎(Kato Tokuro,1897年(明治30年)7月19日(※户籍上是1898年(明治31年)1月17日)[1] - 1985年(昭和60年)12月24日[1])是一位日本的陶艺家和陶瓷史研究家。他出生于爱知县东春日井郡水野村(现在的瀬戸市水北町)。他致力于研究和再现桃山时代的陶艺,但在1960年永仁壶事件中被指控制造了大量的古瀬戸贋作并因此受到批评[注释1]。事件后,他辞去了公职,专心致力于陶艺创作。他创造了建筑物和陶瓷的结合形式——陶墙,并将其称为“陶壁”。
他使用的别号有“一ム岁”、“一ム”、“野陶”、“ヤト”、“陶玄”、“玄”等。

-----------
现在称之为志野烧、Shino ware、しのやきは的陶器,是美浓或濑户烧的分支,一种以创烧者命名的陶器类别。和濑户黑一样,是日本重要无形财产之一,类似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志野烧的起源,有说法认为,日语中“志野”发音与“白”接近,白天目或白志野名称由此演变而来。也有人考证,认为它源自濑户烧。

相传,南宋嘉定年间,一个叫加藤四郎的日本年轻人跟随曹洞宗道元禅师来到中国浙江学习陶艺,归国后周游各地遍寻制陶土壤。几年后,在东海道尾张国濑户发现了优良陶土,开始建窑烧陶,成为濑户烧创始人,加藤四郎也被奉为日本陶祖。

濑户烧产品有很大一部分是模仿建盏天目,世人称其濑户天目,应仁之乱时,不少濑户陶工逃至美浓避难,促使美浓诸窑兴起,故濑户、美浓一脉相承。烧制黑釉天目过程中,无意烧成了施挂白釉的所谓白天目茶碗。究竟是濑户还是美浓率先烧成白天目尚无定论,但由白天目发展出了志野是有依据的。

还有学者研究认为,室町时代(1336-1573),由志野流香道始祖、茶人志野宗信(1442?-1522年)命美浓陶工创烧志野陶。《志野烧由来书》记载了:“言传文明大永年中,志野宗信氏,酷爱茶道,时责令加藤宗右卫门春永,在濑户椿窑烧造茶器,称志野烧。”

爱知县可児市久利、土岐市泉町久尻一带盛产铁份少、耐火温度高的五斗蒔土,当地人用以制陶,或绘制图案,或用木板切削,或手捏出肌理,最后刷上一层白土和长石釉,柴窑高温烧成后,陶器釉面会出现规则不一的小孔和绯红。

红色是火焰痕迹,而棕眼则是长石釉干燥或熔融沸腾时产生的气孔,这是陶土上釉前后无可避免的缩釉现象,加之彩绘、上釉与刻花装饰,赋予陶器独特的魅力,从而开创了一种全新的陶器种类:白釉陶。

成熟的中国瓷器有一套完整的制作和烧成过程,材料、装饰也异常繁琐。虽然古代没有高级的仪器设备,但制瓷过程却始终遵循相对科学的体系,对于最终效果和质量的要求也极其严苛。反观日本制陶,却是迥然不同。

在志野宗信的影响下,辘轳拉坯成型,粗放简朴的志野烧茶器深受平民喜爱,以批量生产、量贩式销售模式迅速推广开来。在接下来的安士桃山时代(1573-1603年)里,志野成为日本最受欢迎的烧物,其中有两件被评定为日本国宝。

一是铭卯花墻(三井纪念美术馆馆蔵)茶碗,它是绘志野颠峰之作,因一代宗匠片桐石州在箱书上写下卯花墙和歌而得名,手作的外形与大胆的线条铁绘图案交织出独特的玩味。另一件是铭不二山的阿弥光悦乐烧白片身変茶碗。

安士桃山时代是日本美学创作力爆发的时代,朝鲜战争中掠夺来的大批朝鲜陶工带来了先进的瓷器生产工艺和设计经验,为日本陶瓷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一批日本僧侣及其随从再次造访宋代的中国,随着精湛的中国制瓷技术的传入,长期裹足不前的日本陶瓷业迎来了新的变革。

桃山时代初期开始,唐宋时期盛行于中国的饮茶之风在日本愈演愈烈,继而形成了日本特有的全民茶道文化,主张品茶与坐禅的结合。

受此影响,日本陶瓷在设计上逐步摆脱了中国风格的束缚,开始由模仿为主的“唐物”向具有本土特色的“和物”转化。在这一转变中,号称“日本第一茶道大师”的千利休发挥了重要作用。

千利休认为,茶道不单单是饮茶,而是一种综合性体验。因此饮茶仪式、盛茶容器及茶室装饰与环境都会影响茶道。他还提出了茶具三条基本属性:量感、力感和净感。为了诠释这一理念,千利休亲自指导著名陶工长次郎试烧了乐茶碗。

乐茶碗一反贵族追求奢华精巧的审美观念,而崇尚质朴、稚拙、简约、恬淡的美,完全采用徒手捏制、切削的方法制作,而不用此前已普遍推行的辘轳拉坯法,以避免规则、对称、圆熟、雕琢之弊病。

志野烧里的独特玩味
白志野在日本陶瓷史上是划时代的创新,因为之前的陶器大多仅在器物上雕刻或简单压花,以氧化铁进行绘画再上长石釉(化妆土)的技术为首次出现。
淡雪般的釉色、半透明厚实的长石釉、不规则密布的巢穴、绝美的火色变化,这些优美的表象使得志野烧自古即受到茶人的推崇。

依据装饰方法,志野烧可分为无地志野、鼠志野、赤志野、红志野、绘志野、练上志野等几种。而织部志野,则专指在连续窑(登窑)中烧制的志野。

仅施长石釉,不用绘画的为无地志野;素烧后绘画再施长石釉的称为下绘付(即釉下彩),用到下绘付的有绘志野、赤志野、鼠志野、红志野等;两种陶土搅合而成的是练上志野。因釉下颜料、长石釉种类和烧成方法不同使得烧成最终颜色也各不相同,青灰色的为鼠志野,偏赤色则为赤志野...

志野烧的玩味来自于整个制陶氛围,也来自制作者的内心世界,可以理解为匠人精神。在日本,大多数作坊规模较小,名气再大的陶人也会亲力亲为,每一件器物的完成,基本不假手他人。

只有经历了作者双手温度的器物,才会浸染浓厚的情感,包括气质、阅历、对茶对生活的理解、对审美的认知,使用时,你才会感知到和作者的对话。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