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狩野派的绘画 限定500本
  • 狩野派的绘画 限定500本
  • 狩野派的绘画 限定500本
  • 狩野派的绘画 限定500本
  • 狩野派的绘画 限定500本
  • 狩野派的绘画 限定500本
  • 狩野派的绘画 限定500本
  • 狩野派的绘画 限定500本
  • 狩野派的绘画 限定500本
  • 狩野派的绘画 限定500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狩野派的绘画 限定500本

国内唯一现货 特別展図録 狩野派の絵画 大8开精装带函 限定500本 狩野派(かのうは)是日本著名的一个宗族画派,其画风是在15~19世纪之间发展起来的,长达七代,历时两百余年。 日本的主要画家都来自于这个宗族。同时这个画派又主要是为将领和武士们服务的

1250 八五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東京国立博物館

出版社第一法規出版

出版时间1980-05

版次1

印刷时间1981-05

印次1

印数0.5千册

装帧精装

尺寸38 × 29 cm

页数368页

上书时间2022-02-13

求龙堂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本目录是为纪念1979年10月9日至11月25日在该博物馆举办的 "狩野派の絵画"特别展览而制作的。

该展览旨在通过其代表性作品提供一个视角,了解狩野画派四百年的历史,该画派在日本早期现代绘画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从室町时代中期到现代保持着漫长而有活力的脉络。 该展览的范围是前所未有的,涵盖了从该流派的起源到对其他流派的影响,作为对卡诺流派的全面概述,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和鉴赏家的广泛好评。

我们要向藏品的所有者和所有参与出版这本纪念目录的人表示深深的谢意,我们希望在未来的许多年里,它将被用作欣赏和研究的宝贵信息来源。

1981年3月

东京国立博物馆

狩野派的画风虽在题材和用墨技巧方面属于中国传统,但在实际表达方式上却是完全的日本式。,求龙堂版权所有,未经本店许可,不得盗版转贴 作风粗犷是其主要的特征,线条的明快和宋代绘画有明显的区别。狩野派的屏风画更以明暗配合及其单纯的装饰性处理表现突出。

代表人物
应该说狩野派的首倡者是武士阶层的业余画家狩野景信,然而被公认为第一代狩野派画家的则是他的儿子狩野正信。

折叠首倡者狩野正信
狩野正信(1434~1530)是足利幕府御用画家,狩野派的始祖。这一派的"大和化"中国画风曾统治日本画坛三百余年。他曾受画僧天章、周文(日本水墨画画风的代表)的影响,但其水墨山水不是以笔墨表现禅意,而是轮廓清晰,这正是发挥了日本艺术固有的纤细风格。

据传他曾模仿周文画过圣徒和菩萨,但无一存世。狩野正信为禅武两家所重用,其画事出见于1463年的记录。当时他为足利义政在东山山庄的隔扇上描绘山水画和佛画,还做有许多肖像画。

现存的狩野正信的作品极其罕见,代表的有东京中村家藏的《周茂叔爱莲图》,栗山家藏的《崖下布袋图》和京都真珠庵藏的屏风画《竹石白鹤图》。他的画平易近人,促使汉画向近世转化,也就是说基于日本人的感觉和情趣的和式汉画。

不过狩野派画风的真正形成,是在狩野正信的儿子元信之时。

折叠第一代狩野元信
狩野元信(1477~1559)同父亲正信一样,是足利幕府的御用画师,也为细川高国、大内义隆等幕府权贵所用,经常出入宫廷、幕府官邸画障屏画。他承袭了足利家所喜好的中国水墨画风格,但同时他又是提倡"大和画"的土佐派始祖土佐光信的义子。

因此,狩野元信采用折衷的办法,将中国水墨画的挺拔笔势同"大和画"的绚丽装饰结合起来,这种合二为一的风格特别适合于巨幅作品。他天资聪颖、多才多艺,所画山水、人物和花鸟均美轮美奂。

1539年-1553年,他数次在石山本愿寺画袄绘,又为东福寺永明院绘制扇绘,向严岛神社奉献绘马,广泛活跃于官、武、禅各界,晚年被授于"法眼"。

他的画域广泛,最初的作品是献给细川高国的《鞍马寺缘起绘》。他在京都灵云院的隔扇上画过许多画,最有名的是他用山水画装潢寺中的三个房间,采用三位中国大师的风格:法常的"随笔点墨"、夏圭的"简劲苍老"和玉涧的"飞龙断墨"。

他的有些画原先画在隔扇上,后来裱为挂轴,其中最主要的是《四季花鸟图》和《潇湘八景图》。元信的出现,决定了以往具有多种可能的汉画日本画方向最终归结于大型花鸟画。这种大型花鸟画既是室町时代汉画的必然归结也是桃山时代障屏画的出发点。

折叠狩野永德
到了安土桃山时代,出现了日本最伟大的屏风画师,他就是狩野永德(1543~1590),狩野元信的孙子。以障壁画为主线的桃山绘画样式与狩野永德的名字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狩野永德是狩野元信之子松荣直信的长子。他通过祖父元信的指导,很早就焕发出非凡的才质,年轻时才华就超过其父亲。因此元信曾断言:以后狩野派的命运就要看永德的发展了。狩野永德以金底、艳色施加较浓的水墨轮廓,使狩野派的风格显得更加富丽堂皇。他的构图简单,喜在折叠屏风和隔扇上画鸟兽、花木和岩石。

1566年,他为京都聚光院做的《花鸟图》袄绘,就可见其大胆的笔法和有动感力度的构图,从元信风格的大步迈进,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1574年,织田信长将狩野永德的《洛中洛外图》屏风赠给上杉谦信。这幅屏风是扣人心弦的细密浓绘,金云蔽日。画中人物多达两千,充满装饰性、动感、现实感,其气魄之宏大在日本绘画史上史无前例。于是,永德的超群才能为信长所赏识。

1576年修筑著名的安土城时,永德逐被重用,率领门人倾心制作天守和城内御殿的障壁画。据《信长公记》记载,这些障壁画以浓绘的花鸟、名胜和风俗为主题,极其华艳,为划时代的巨作。可惜的是,这些纪念碑式的作品,由于1582年明智光秀的叛乱,而随城郭一起烧毁了。以后,狩野永德又成为丰臣秀吉的御用绘师,在秀吉从1583年开始兴建的一系列大型建筑中,毫不停息地制作障壁画。

他先后作画于大阪城、聚乐第、正亲町院御所、天瑞寺、东福寺和御所等地。过分的劳累损坏了他的健康,终于在1592年劳瘁而死。狩野永德晚年辛勤创作的成果,至今几乎都随建筑物的毁坏而荡然无存了,仅能通过他的其他一些作品窥视其一端。现存的作品中还有画在六扇折叠屏风上的《唐狮子图》(日本皇室);画在京都天球院16隔扇上的《山水与花卉》;以及画在京都南禅寺墙壁上的《二十四孝图》。由于狩野永德的出色活动和他所创造的障壁画新样式,狩野派在画坛上的指导地位从此确立。

狩野探幽
并称为狩野派"三大画家"的狩野元信、狩野永德,另一位便是永德的孙子狩野探幽(1602~1674)。作为日本德川时代最有影响的狩野派画家,他采用保守性的题材,如体现儒家伦理观念的历史人物,恢复狩野派早期画家的柔和色调和图案,成为此后狩野派画家的样板。在屏风画《孔子与两个门徒》中,能看出他画人物肖像的谨严画风。从他所获得的种种荣誉,可知他的艺术迎合了当时幕府将军的趣味。他17岁时就成了德川幕府的御用画家,在"锻冶桥"有他得到恩赐的宅邸,因而他的画派被称为"锻冶桥派"。他曾为许多宫殿和城堡作壁画,包括京都二条御所、名古屋城和京都的皇宫。他还画过德川第一代将军家康的生平事迹,并且装饰家康墓(即日光东照宫)的门廊。34岁时,他自号探幽斋,两年后任了高级僧职。他一生作画,直到72岁高龄,倒在画笔纸墨旁。

第六代传人
狩野派的第六代传人是德川幕府御用画师,狩野永德的门徒、养子狩野山乐(1559~1635)。他最擅长巨幅装饰构图,在金底上涂以粗体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他画过许多屏风画和隔扇画,均成为了寺院、城堡和皇宫的内部装饰。作品存世很多,其中有《鸷鸟图屏风》(熊本市西村家藏);一对中国古代传说人物画屏(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和京都天球院壁画《花、木和虎图》(定为国宝)。他还从中国的《帝鉴图说》选择了一些历史人物作画,此后的狩野派画家常用这种主题。

第七代传人
狩野家族的第七代传人,亦是德川幕府的御用画师。他就是曾创立"木挽町"分派的狩野尚信(1607~1650)。他的画接近水墨传统,以草体画法知名。运笔开阔大胆,用墨朴素清淡,使人有简洁、鲜明之感。他的草体画代表作有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的两幅山水屏风。其他作品,如《潇湘八景图》现存一个片断(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其主题和技法都以南宋中国水墨画家法常的作品为范本。

狩野派作品
《四季花鸟图》、《禅宗祖师图》、《月夜山水图》、《四季花鸟图屏风》、《京洛月历风俗图扇面屏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