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美术 398 丹波
日本の美術 第丹波烧产自日本兵库县筱山市立杭地区,又称立杭烧,起源於平安时代末期至镰仓时代初期(1180~1230年),
¥
140
九品
库存2件
作者広重/楢崎宗重 、至文堂、監修/文化庁/東京国立博物館/京都国立博物館/
出版社至文堂
出版时间1966-05
装帧平装
尺寸23 × 19 cm
页数116页
上书时间2021-09-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丹波古窑所处的日本兵库县多纪郡今田村的立杭地区,山丘环绕,有着优美的田园风光,当地富含铁质的土壤是上佳的制陶材料。该地区至今还有20来处窑场烧制朴素的陶器,当地人大多过着农夫般的俭朴生活,延续着传统文化。
丹波烧,亦称“立杭烧”,起源于平安时代(794-1192)末期。
桃山时代(1585—1603年)末期开始使用釉药,并以「登窑」取代「穴窑」烧制陶器,至江户时代(1603-1867)主要制作茶具。
桃山时代以前通常采用“穴窑”,穴窑时期的“丹波烧”又称为“小野原烧”,江户初期进入阶梯窑时代。
公元16世纪下半叶,出兵朝鲜半岛的丰臣秀吉将一批陶工带回日本,脚踢式辘轳等制作陶瓷技术一直由此传承至今。
1978年被正式命名为“丹波立杭烧”,被指定为国家传统工艺品
丹波窑仍属须惠器窑类型,多为丘陵斜坡上筑的穴窑。
穴窑长约3米,宽为1.5米,高度为1.2-13米,烟囱为30厘米,突出在窑的深处,烧火口后没有支柱。
丹波窑制陶多取材地表层,因坯体含铁量高,烧成后呈铁锈红黑色,再加上灰褐色的自然釉,形成了古丹波的神秘幽静的风格特色,充满幽玄的趣味,呈现出与常滑、备前的不同特质。
相对于常滑、越前,古代丹波更接近于备前。
早期坯胎白且明亮,随着时代的推移,越往深处取材,色泽逾暗淡。
古丹波窑主要生产大型无釉陶缸、陶瓮及擂钵、罐、瓮德利(酒壶)等实用性陶器,丹波的酒瓶曾名扬四海。
丹波古陶素地无釉,基本不加纹饰,但其窑变色彩,在日本首屈一指。由于坯体含铁量高,烧成后质地坚硬,呈现出铁一般的视、触肌理。在铁色的坯体上,落灰釉自然流动,出现丰富的窑变效果,古朴中透着些野性。
初期的丹波烧受到常滑烧的影响,其作品多呈现强烈的色彩意象,十四世纪以来,丹波烧逐渐脱离常滑的阴影,充分展现土与火的自然特性,造就柴烧的幽静、侘寂、雅拙之美,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