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G同频同时全双工技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5G同频同时全双工技术

79.99 59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焦秉立,刘三军,张建华,辛永超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59077

出版时间2017-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59页

定价59元

上书时间2024-06-28

詩酒年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5G同频同时全双工技术
定价:59.00元
作者:焦秉立,刘三军,张建华,辛永超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115459077
字数:
页码:15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1.理论基础和新技术成果的综合体;2.科研工作的理想参考书;3.几位作者在全双工技术领域有着多年研究经验和多个研究成果。《未来移动通信论坛 5G关键技术系列》内容对于本领域的学者与研究生来说是很好的入门参考书目,对相关内容具有一定深入的研究,对于准备撰写论文的众多学者与研究生也具有吸引力。
内容提要
《未来移动通信论坛 5G关键技术系列》从同频同时全双工技术的产生背景和研究现状出发, 阐述了同频同时全双工技术的基本概念,描述了全双工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几种典型通信系统的容量,并重点分析了同频同时全双工的自干扰问题,以及从全双工节点和全双工系统等层面,详细介绍了自干扰消除和自干扰抑制技术。 本书还介绍了全双工通信系统中的一些相关技术,包括全双工与MIMO结合技术、全双工功率控制技术、全双工多用户检测技术、全双工系统的资源管理和频谱规划策略以及全双工蜂窝系统中继转发技术。 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全双工组网和全双工安全通信设计方案。 后,还探讨了同频同时全双工D2D系统和无线局域网等新应用场景,展望了该技术在无线安全通信和认知无线电等领域中的应用。《未来移动通信论坛 5G关键技术系列》适合信息科学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参考书。
目录
目 录章  绪论11.1 全双工技术的提出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4参考文献7第二章  全双工系统基本概念112.1 全双工系统结构112.2 全双工系统容量122.2.1 点对点通信系统容量122.2.2 多用户系统容量132.2.3 全双工中继系统容量16参考文献19第三章  全双工自干扰消除技术213.1 全双工通信的自干扰问题213.2 全双工节点的自干扰消除方案213.2.1 天线干扰隔离213.2.2 天线干扰对消263.2.3 射频干扰消除273.2.3 数字干扰消除323.3 全双工系统的自干扰消除方案333.3.1 空间隔离法333.3.2 利用天线方向性343.3.3 天线波束成型法353.4 器件非理想特性的影响与解决方法36参考文献38第四章  全双工系统关键技术414.1 全双工与MIMO结合技术414.1.1 多流MIMO414.1.2 空间调制技术434.2 上下行联合功率控制技术454.3 对抗用户间干扰的多用户检测技术534.4 TDD系统信道获取与功率控制技术564.5 全双工系统资源管理技术604.5.1 全双工与TDD混合系统604.5.2 天线分集增益614.5.3 功率分配614.6 全双工系统频率规划技术624.6.1 基于频率规划的干扰抑制方法624.6.2 基于FFR的全双工频率规划方案644.7 全双工蜂窝系统中继转发技术70参考文献78第五章  全双工系统组网805.1 全双工蜂窝系统中的干扰问题805.1.1 全双工蜂窝系统中的干扰分类805.1.2 全双工蜂窝系统中的干扰强度825.2 全双工蜂窝系统组网方案845.2.1 收发分置原理845.2.2 波束成形原理855.3 基于约束的波束成形算法865.3.1 约束方程原理865.3.2 基于约束的LMS和RLS算法875.3.3 接收天线阵的切换895.3.4 基于约束的RLS算法仿真905.4 全双工蜂窝组网演示系统935.4.1 演示系统设计945.4.2 演示系统实现94参考文献95第六章  全双工安全通信966.1 全双工安全通信系统原理966.2 单点检测下的安全通信976.2.1 理论分析976.2.2 仿真分析996.3 单点多时刻联合检测下的安全通信1006.3.1 理论分析1016.3.2 仿真分析103参考文献105第七章  全双工技术其他应用1067.1 全双工D2D系统1067.2 全双工无线局域网1077.3 全双工无线安全通信1097.4 全双工认知无线电技术111参考文献111
作者介绍
焦秉立,1959年6月16日生于北京,1983年、1988年分别获得北京大学学士、硕士学位,1995年获得德国University of Saarland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无线通信、扩频通信、通信网络、智能天线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现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现代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移动通信委员会委员,2003年美国纽约科学委员会成员,IEEE VTC05FALL分支委员会主席。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