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成新】【良好】大周期
9品书籍大部分没有笔迹少量轻微笔迹。配件和光盘不包
¥
16.6
4.0折
¥
42
九品
仅1件
作者滕泰
出版社安徽人民
ISBN9787212060282
出版时间2013-02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9787212060282
上书时间2024-12-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滕泰编著的《大周期》中收录了笔者自2008年以来的代表性评论文章和近期最新研究成果,分为“改革”、“周期与增长”、“物价”、“对外开放”、“资本市场”、“楼市、黄金、大宗商品”、“未来展望”七个部分,不求给中国经济开出万灵药,只希望与读者分享笔者在过去五年中对于中国的宏观经济、资本市场的一些研究经验、教训、感触以及参与高层决策的一些体验,也希望书中提出的对股市、房地产和大宗商品的见解和研究方法可供读者借鉴,并帮助投资者认识经济周期,以及周期不同阶段各种资产价格的涨跌规律,从而有利于实现自己财富和资产更快地增值。站在新的政治周期和经济周期的起点,本书第七部分也结合上一轮周期的经验,对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货币政策走向、物价、房价、黄金价格、股票、PE等资产市场的走势以及未来的风险和收益做出了预测,供读者参考。
作者简介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深交所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导师;曾任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投资总监、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等职务。
长期致力于宏观经济和财富战略研究的“少壮派”经济学家,深得决策部门重视,多次应邀出席国务院研究室、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人民银行、发改委等部门的专家决策咨询会。
他是新财富战略的提出者和倡导者。2006年出版《新财富论》,最早对中国GDP导向、过度鼓励出口、盲目吸引外资、外汇储备高增长、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过度重视凯恩斯主义周期调控等政策取向提出系统批判和反思,并提出人民币国际化等系列国家财富管理战略;2009年出版《财富的觉醒》,首次系统提出“软财富”战略。
现任万博兄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改革,让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新动力
中国经济面临“中等收入陷阱”挑战
从“库兹涅茨增长”到“熊彼特增长”
中国硬财富vs美国软财富
告别凯恩斯主义经济增长,需要制度与技术创新
政策转型,战略转向
慎用货币政策,治理本轮通胀
勿患泡沫,勿忧通胀,勿信货币派
加快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第二章
周期与增长,预测得与失
经济触底通缩与资产泡沫并存
见底快回升慢“保八”仍有望
双轮驱动,U型增长
三大不稳定因素影响2010年经济
“M”头若隐若现,加息慎之又慎
世界经济不会“二次探底”
两币危机交替出现,全球继续为欧美埋单
“稳健”协奏曲之下,2011年中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
用好“三把斧”,驱散经济阴霾
第三章
物价:牵动百姓和政策神经
过剩经济通胀不是主要矛盾,应更多关注核心CPI
货币政策有三种可选组合
认清通胀特点,增强政策针对性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影响有限
不可高估输入型通胀压力
调控通胀,管好食品价格是关键
中国货币流向对物价和资产价格的影响及预测
中国要克服对通胀的恐惧
目前处通胀末期,应尽快下调存款准备金
第四章
新时代需要新对外开放观
美元汇率反转进入升值周期
美国金融“生病”,中国无须“吃药”
2015年:从贸易顺差到贸易逆差
以升值治理内外失衡
微观主体资金紧张的宏观根源
第五章
资本市场:破除偏见,守望曙光
全球股市五年牛市的终结
市场失灵,政府应有所作为
调动社会资源,稳定证券市场——设立大小非稳定基金
中国需要多元化的投资理念
中国股市的暴涨暴跌模型
次贷危机的启示:救市宜早不宜迟
发展中国外币资本市场,实现多重国家战略目标
股市政策应成为宏观政策重要内容
第六章
楼市、黄金、大宗商品,谁领风骚
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下跌
三论人民币和黄金是全球最有升值潜力资产
房价回调是维护经济全局利益的迫切要求
政策合力将推动房价短期调整
第七章
站在新周期的起跑线
中国经济:复苏延迟vsL型增长
下一轮通胀高峰为时尚远,货币政策放松刻不容缓
破除股市偏见
新一轮黄金牛市开启,一年内望突破2000美元
中短期均衡将被打破,房价未来一年下跌可期
2012年进出口大幅放缓,贸易顺差阶段性反弹
中国股市迎来历史性建仓机遇
中国PE行业步入严冬
人民币汇率长期升值趋势不改
后记
附录
内容摘要
作为70后学者中唯一多次应邀“中南海问策”的经济学家,《大周期》作者认为:过去十年的中国是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思想盛行的十年,也是供给学派经济改革被搁置的十年。作为新财富论和软财富战略的提出者,以及我国新供给学派的学术倡导者,作者都提出了哪些政策和改革的建议?
作为一个深受国家决策部门重视的市场派学者,作者带着一双体制外的眼睛,多次参与决策部门专家咨询会。在把脉经济、建言献策的过程中,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他都有哪些体会?
作为一个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和资本市场亲历者,作者大部分研究、预测、建议都指向每个阶段的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黄金与外汇市场、
大宗商品与农产品市场以及PE、VC市场。在经济周期和政策周期不同阶段,这些市场分别孕育着怎样的机会或风险?
《大周期》由滕泰编著。
精彩内容
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新动力本文发表时,中国经济决策者刚刚从“通胀恐惧”中缓过来,却又不幸跌进“衰退恐惧”的深渊。本文一方面阐述了资本市场在缓冲二者矛盾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另一方面特别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于改革(斯密增长)和创新(熊彼特增长)。可惜的是,无论资金流动与资本市场的作用,还是改革、创新的呼吁,都没有引起决策者的关注。一个月以后,中央政府推出了“四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四年过去了,我们把这篇文章一字不改地重新呈现给读者。大家不妨品一品:为什么我们不肯从资金流动的角度把握一
些新的规律?为什么我们固守在短缺时代的通胀恐惧中一次又一次伤害中国经济?为什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改革成为空谈?四年,不长也不短。如果我们用四年前的这篇文章来点评中国经济,一点也不过时。是当时的理论太超前,是政府根本就是在用早已过时的传统理论来指导中国经济,还是因为中国经济没有任何进步和改变,又回到了四年前?
资金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流动,以及资本市场的货币创造或毁
灭功能,是影响消费和通胀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已经来临,且通胀已不是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的时候,应该注重发挥资本市场“正财富效应”带来的“消费效应”以提振内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深层次动力是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要素总量投入增加,所以,要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实施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结构转型,在金融资源、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企业以必要的支持,在产业政策方面加大对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扶持力度。
通胀水平与资本市场息息相关从2006年年初到2007年二季度,中国股票市场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上涨近4倍之后,市场的资金开始加速流入消费市场,股市的“财富效应”开始转变为“消费效应”,居民消费信心大增。也正是从2007年二季度开始,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开始上升,二季度CPI上涨到3%以上,6月份突破4%,7月突破5%,8月突破6%。2007年10月,中国股市开始下跌。上证综指从6100点下跌到2008年2月的4500点左右。这段时间,投资者不仅把证券盈利部分拿来消费,而且把大量本金从证券市场撤出,存到商业银行,或直接进行消费。2007年10月到2008年2月,中国的CPI一直停留在6%以上,其中2008年2月达到本轮通胀的高点8.7%。从2008年2月开始,股市的下跌开始加速,并且形成“负财富效应”和“负消费效应”。一部分投资者不再卖出,看着
股票财富缩水,消费信心下降;另一部分投资者“止损”卖出,所剩的资金也没有增加消费的意愿。于是,中国的CPI开始逐月回落。随着上证综指从4500点左右迅速下跌到8月的2500点以下,中国居民的消费能力下降,通胀
水平逐月回落,到2008年8月已经回落到4.9%。
2008年9月18日,管理层出台了三项利好措施,有效地遏制了资本市场信心崩溃的局面。虽然国际股市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出现历史性大幅下跌,但上证综指还是有了在2000点附近企稳的迹象。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会有更多资金从实体经济逐步回流到资本市场,因此中国四季度的CPI有望进一步回落到4%以下。显然,资金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流动,以及资本市
场的货币创造或毁灭功能,是影响消费和通胀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而言,在牛市的后期,资本市场的“正财富效应”推动通胀上升;熊市的初期
,资金从资本市场流回消费领域,也推动通胀上升;在熊市的后期资本市场的“负财富效应”,会抑制消费,促进通胀回落;而牛市的初期,资金从实体经济流入虚拟经济,同样会促使通胀回落。
通胀已不是当前经济主要矛盾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各国通胀形成的原因千差万别。对中国而言,通胀并不是简单的货币因素,因为货币即使过剩也有很多出口,并不局限于消费领域。就中国而言,证券市场可以吸纳数万亿元货币,商业银行存贷差以及存款准备金沉淀了十多万亿元货币,房地产市场可以吸纳巨额资金,其余的货币流动性才与消费有关。
事实上,中国这一轮通胀与20世纪90年代的那轮通胀有本质的不同:90年代那次高通胀的背景是“短缺经济”,现在的背景是一般消费品过剩;90年代那轮通胀时,M2增速超过30%,且商业银行没有存贷差,这一次M2增速
为16%,大量资金沉淀在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账户中;90年代初期中国没有大规模的资本市场、商业房地产市场和期货市场,一旦需求过剩,老百姓和企业都会囤积商品或原材料,而现在这些资产市场都可以吸纳巨额货币,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投资和套期保值的手段;90年代初通胀的外部背景是汇率并轨、人民币汇率贬值造成出口猛增,而这一轮通胀的外部背景是人民币升值
、出口回落……总之,这一轮通胀从总需求角度看不仅仅是简单的货币现象,而是与货币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流动和配置有关。从供给角度分析,在一般消费品过剩的背景下,没有造成普遍的物价上涨,而只是造成以食品、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的结构性通胀。所以,本轮通胀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轮受资本市场行情影响的、短期的、结构性通胀。一旦资本市场行情过了特定的阶段,财富效应和消费效应发生逆转,总需求立刻发生变化,随着食品价格回落、国际大宗商品代表的能源、原材料价格回落,中国的通胀水平有望保持
在4%~5%之间的适度水平。显然,通胀不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
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