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成新】【良好】朋友之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9成新】【良好】朋友之间

9品书籍大部分没有笔迹少量轻微笔迹。配件和光盘不包

15.55 4.1折 38 九品

仅1件

江苏盐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阿摩司·奥兹

出版社江苏译林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44773218

出版时间2018-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8元

货号9787544773218

上书时间2024-11-21

卓悦书店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前言

 

【译后记】

 

 

 

奥兹与他的以色列基布兹世界

 

无论是接受媒体访谈还是学友询问,我经常会遇到以色列基布兹是一个什么样的所在、对奥兹有何种影响、基布兹现状如何等问题。尤其是近年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与基布兹相关的话题就更多了。

 

基布兹: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乌托邦

 

基布兹(Kibbutz)字面为“聚集、聚居”之意,指的是以色列一种以农耕为主的共同体。从历史上看,基布兹是以色列的一个特殊产物,20世纪初由第二次移民到巴勒斯坦地区的拓荒者创建。这些充满激情的新移民在社会主义和“回归土地”理念的感召下从东欧来到巴勒斯坦,但展现在他们眼前的不是辽阔的平原,而是贫瘠的沼泽、沙漠和湖泊,与怀旧歌词中所描绘的祖先生存过的土地截然不同。那里气候恶劣,无法可依,住所经常遭到游牧民族贝督因人的袭击。在这种情况下,集体居住似乎是*合乎逻辑的方式。加之,这些主要来自俄国的年轻人,梦想着耕耘自己的土地。建立集体农场可以从经济上积聚资本,为长期生存做打算,所以从1909年开始,便有了由十几个青年男女组织起来的劳动团体“德加尼亚”(Dagenia),这便是巴勒斯坦土地上*个基布兹的雏形。其理念便是用双手耕耘土地,建造家园。其后,新基布兹不断出现,基布兹人员也不断增加。1922年,巴勒斯坦地区大约有七百人居住在基布兹,到了1950年代以色列建国后,基布兹人口已达六万五千人,约占整个国家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五。

 

基布兹就像一个乌托邦社会。按照创建者的理念,在基布兹,人人平等,财产公有,大家从事不同形式的农业劳动,一起在集体食堂吃饭,儿童们住在集体宿舍,由基布兹统一抚养,只有周末才回家与家人团聚。在基布兹,犹太人不仅在形式上有了归属感,而且有了找到家,找到爱,找到关怀之感。当你受到伤害时,整个共同体会如同一个器官那样做出回应。一切让人感到温暖和安全。

 

基布兹在以色列国家的创建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在以色列建国之前,基布兹成员不仅开荒种地,而且组织了各种军事武装,抵御当地阿拉伯居民和贝督因游牧民族的侵袭,并积极参与1948年的*次中东战争,为保卫新建的犹太国家献身。1949年,*任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在讨论新的兵役法时提出,所有的士兵,无论男女,都有义务在基布兹或农业合作社服务一年,以增强“拓荒者”意识。但是,以色列的基布兹近年来面临私有化加剧等诸多问题的挑战。一些从事基布兹题材创作的以色列作家几乎不约而同地探讨为何一度生机勃勃的共同体逐渐萎缩。

 

基布兹之于奥兹

 

奥兹虽然在20世纪30年代出生在耶路撒冷,但十二岁那年其母自杀,一年后父亲再婚,十四岁的他决定离家前去胡尔达基布兹(Kibbutz Hulda),并把姓氏从克劳斯纳改为奥兹,表明同以父亲家族为代表的耶路撒冷旧世界断绝关系。基布兹对于塑造奥兹的个人身份乃至以色列人的集体身份,对于成就作家奥兹及其作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布兹不仅送奥兹前去希伯来大学攻读哲学与文学,而且赋予他创作灵感,启迪他逐渐步入文学殿堂。他的早期作品,如短篇小说集《胡狼嗥叫的地方》(1965),长篇小说《何去何从》(1966)、《沙海无澜》(1982)均以基布兹生活为背景;其晚年代表作《爱与黑暗的故事》(2002)又以大量篇幅展现了基布兹的微观世界。

 

《朋友之间》与时下的基布兹

 

即使在年逾古稀之际,在离开基布兹二十六年之后的2012年,奥兹仍对基布兹念念不忘,创造了反映基布兹人心路历程的短篇小说集《朋友之间》,算是对基布兹生活的又一次回归。收入小说集的八个短篇均以虚构的耶克哈特基布兹为背景,既可独立成篇,又可视为一个整体,反映出20世纪50年代以色列基布兹(与中国的人民公社几乎同期)生活的诸多层面。

 

*个短篇小说《挪威国王》中的主人公普罗维佐尔是个园丁,素有“灾难天使”之称,热衷于在*时间向基布兹传播各种坏消息,如火灾、地震、洪水暴发等灾难性事件。他虽然不拒绝与丈夫在加沙丧生、深受基布兹尊重的教育工作者露娜约见,谈天说地,但拒绝与包括露娜在内的任何人发生肢体接触。当露娜触犯这一禁忌后,他不再与之见面,导致后者一度放任自己,*后离开了基布兹。普罗维佐尔禁止别人触碰的行为貌似个人癖好,实际上反映出现代人内心的孤独情境。

 

孤独以各种形式弥漫在集子中的每部作品中。《两个女人》中的奥丝娜特独自在洗衣房工作,“她整天开着收音机,借此平息孤独的心境”。原因在于,曾经的丈夫布阿兹红杏出墙,一度钟情于另一个离了婚的基布兹女子阿丽埃拉,并与之同居。但二人之间亦有隔膜,于是两个女人便开始了书信往来,讨论伤害她们的同一个男人。标题小说《朋友之间》中的十七岁少女埃德娜的母亲和兄长均已离世,她是父亲纳胡姆如今*的孩子,父亲在基布兹当电工,她在基布兹学校读书,几个月后就要去服兵役。父女俩虽然相互关怀,但话题从不触及情感,从不触及彼此,也从不触及死去的亲人。父亲并不了解女儿的社交与私生活,直到有一天,女儿搬进了父亲的朋友、五十来岁的基布兹创始人大卫·达甘的家,父亲将此视为朋友对自己的背叛,于是鼓起勇气,决意将女儿找回……《父亲》涉猎创伤体验与重塑新移民的问题。塞法尔迪男孩莫沙伊居住在基布兹,但经常到医院看望显然经历过创伤的父亲。以大卫·达甘为首的基布兹人尽管准假给他,但并不赞同这种做法,而是希望他与家人断绝关系,进而暴露出以色列建国之初的反大流散倾向。《世界语》的主人公温德伯格是一位大屠杀幸存者,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或者说创伤后遗症。他反对接受德国人赔款,从其他基布兹搬到这里。他尽管身患重疾,但不肯放弃修鞋的工作。他一直希望大家都掌握世界语,借以消除个人与民族之间的冲突。但当他拖着病体讲授*节世界语课时,只有三个学生,其中包括他的邻居、照顾他起居的奥丝娜特。小说*后,温德伯格撒手人寰。他没有子嗣,基布兹为他举办葬礼。众人散去后,只有奥丝娜特独自留在墓地,这意味深长的结局令人不免对现代人之间的关系产生追问。《戴尔阿吉隆》与《小男孩》触及的是基布兹的集体主义体制与教育体制问题。《在夜晚》将主要视点集中在基布兹的家庭危机与生存境遇问题。小说主人公卡尔尼是基布兹出生的*个孩子,也是由基布兹孩子担当书记的*人,在是留在基布兹还是到别处享受私人生活的问题上与妻子意见相悖,尽管他也认为基布兹对女人不公平,她们的平等建立在必须像男人那样工作,像男人那样行事,摒弃一切女性特征之上。卡尔尼尽管努力改变现状,但无济于事。就在他当班的夜晚,基布兹女子妮娜来向他反映家庭生活的不幸,以及与丈夫分手的愿望。妮娜不仅妩媚动人,而且头脑敏锐。这场夜谈不仅让卡尔尼的心中泛起涟漪,也令中途碰到他们的目击者想入非非,而第二天他们将会成为整个基布兹茶余饭后的揶揄目标。

 

奥兹曾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指出:创建基布兹是个出色的理念,但“人不是神,人有其弱点”,人性中与生俱来的自私与欲望拉开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就像基布兹领导人卡尔尼所认知的,基布兹的*初理念是否定孤独这一概念的,但如今一个孤独的单身汉在基布兹比在别处还要艰难。基布兹强调集体主义至上,个人的一切想法与行动在这里均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隐私得不到保护,人性中的某些基本需求也遭到压抑。比如《戴尔阿吉隆》中的青年约塔姆得到在意大利经商的舅舅的邀请,去意大利读书,但需要基布兹集体表决来决定他能否成行。抛开青年是否具备读书素质不论,仅就出国留学需要集体表决这件事而言,基布兹青年与基布兹外的以色列青年的命运则大不相同。在个人与集体观念发生冲突时,许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基布兹,到外面寻求更好的发展。

 

奥兹在接受以色列《国土报》采访时曾说,《朋友之间》是“关于人性的一座终极大学”。通过种种日常生活琐事,他探讨人性深处的渴望与欲求,善良与阴暗。善良给予人的是奥丝娜特和温德伯格在一起时所体会到的那种温暖,尽管这种温暖有可能转瞬即逝。而人性中的某种阴暗的东西则会对整个共同体产生危害。进一步说,在基布兹,并不能完全实现所谓的平等理念。出现在几篇小说中的大卫·达甘,身为基布兹的奠基人和领导人之一,确实体魄强健,口才好,在许多情形下关心他人,代表着犹太复国主义先驱者对新希伯来人的期待。但他满口原则,过于自信,甚至刚愎自用。他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无论是谈论意识形态问题,还是日常生活,大家都要接受他的权威阐释。他担任基布兹的历史老师多年,频繁地更换情人,甚至染指自己十七岁的女学生。在基布兹这个小圈子内,达甘所表现出的强势政治经常具有一种威慑力。在对约塔姆能否出国留学做集体表决这件事上,大家各自怀揣私念,人心复杂而微妙,进而反映出基布兹人身上固然保持着纯朴、善良、乐于助人等诸多优秀品质,但也不乏嫉妒、狂妄、自私、盲从、夸夸其谈、喜欢散布流言蜚语等许多弱点。而《小男孩》中,基布兹幼儿园的孩子欺凌弱者的种种举动更让人不寒而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基布兹并非一个纯真的世界,或者在很大程度上并非一个纯真的世界。人们虽然生活在共同体当中,但内心十分孤独,无法避免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失望。人在对现实感到失望之时,往往寄希望于未来:“再过一二十年,”妮娜说,“基布兹会变成一个比较轻松的地方。现在所有的弹簧都绷得紧紧的,整个机器都在紧张运转。老住户实际上都信教,抛弃了旧宗教,再去寻找一种新宗教,它也充满了罪恶与过失、清规戒律与严苛的规章制度。他们没有停止做真正的信仰者,他们只是把一种信仰制度变成另一种。马克思就是他们的《塔木德》。他们的全体会议就是犹太会堂,大卫·达甘就是他们的拉比。这里有些人,我可以轻而易举地用胡子和鬓发勾勒出他们的样子。但是时代在逐渐变化,别人,更为轻松的人会来,约阿夫,像你一样,他们会是充满耐心、疑虑和怜悯的人。”那么二十年后,基布兹的生存状态又将如何?

 

奥兹夫妇在2016年访问北京时,夫人尼莉数次怀旧地给大家看一张老照片,那是七十多年前她在帐篷中出生时的情形,显示出在20世纪30年代,基布兹的生活相当贫困。在土地和水源都很有限的情况下,以色列国家和基布兹领导人意识到纯农耕的局限与工业种植的益处,因此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之交,他们便不再提倡反工业化政策。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套涵盖面较广的基布兹工业经济模式在以色列业已成形。

 

如今,以色列已经发展成一个现代化的高科技国家。与奥兹小说中的基布兹相比,现实中的基布兹则面临更为严峻的新挑战,乃至危机。由于受到全球化和资本价值观念的影响,个人价值与基布兹集体价值发生冲突,基布兹成员逐渐不再认同原有的按需分配理念,多数成员希望自己拥有家庭财产与个人资本。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基布兹根据其成员所从事工作的市场价值发给其不同档次的工资。一些基布兹成员在基布兹之外创办实业,赢取高额利润。外出接受高等教育的基布兹青年一代多不愿再回到封闭的基布兹小天地之中,基布兹社会的老龄化倾向愈加凸显,人口也在逐渐削减。据统计,1989年,以色列的基布兹人口大约有十二万九千人,而2010年已减至十万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布兹那种带有乌托邦色彩的集体合作经济无疑会日渐衰落,甚至将会走向终结。

 

奥兹在回答当年为何选择居住在基布兹时说,生活在“充满耐心、温情与怜悯的”人中间,能够实现其乌托邦理想。然而,仅有“耐心、温情与怜悯”并不足以支撑他的乌托邦梦想。作为奥兹八部小说的译者和希伯来文学学者,我想说《朋友之间》虽然不是奥兹*重要的作品,但其中人物与意象丰富,文字优美动人,意蕴深邃,就像流动的乐章,令人回味无穷。

 

 

 
【免费在线读】

导语摘要
 《朋友之间》是以色列的世界级作家、诺贝尔奖的有力竞争者阿摩司·奥兹的优秀短篇小说集,题材、内涵、语言均不输《乡村生活图景》,只是更加精致凝练。阿摩司·奥兹擅长破解家庭生活之谜,作品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共鸣,多次获大奖,包括以色列国家奖、费米娜奖、歌德文化奖,以及国际弗兰茨?卡夫卡奖等。莫言、毕飞宇、阎连科、池莉、邱华栋、徐坤、徐则臣、陈众议等作家和学者对其作品十分推崇。在《朋友之间》中,奥兹重返少年时代曾经给他无限力量的基布兹,抒写那里的情仇爱恨、变迁和矛盾,本书曾经获得美国犹太图书奖,作家称它是关于人性的一座终极大学。他说:“我在基布兹生活了三十多年,虽然二十七年前我离开了那儿,但至今仍然会一再做梦回去,而且每周至少会做一次这样的梦。这个信号告诉我是时候远远地回顾一下1950年代的基布兹了,那时我15岁,第一次到基布兹,想要开启新生活。在《朋友之间》里,我尝试着不带怀旧色彩地观察基布兹,不带愤怒,而是力求精确,满怀同情。”

商品简介

 

《朋友之间》讲述的是发生于朋友之间的故事:五十多岁的鳏夫发现风华正茂的女儿被自己半辈子的挚友“诱拐”了;步入中年的基布兹领袖,面对曾经的暗恋对象,心中依然会泛起涟漪;男女之间的情愫让一些人相互靠近,也让另一些人匆忙遁逃,比如单身汉茨维,笨拙倔强地阻止着友情转为恋情,却伤透了朋友的心;两个女子爱上了同一个男子,胜利的后来者又想跟原配做知心好友……这些故事上演于今日的基布兹,它们是这个不该孤独的地方存在的孤独。

 

作者简介
阿摩司·奥兹,以色列重量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多年热门人选,主要作品有《爱与黑暗的故事》《我的米海尔》《一样的海》《乡村生活图景》等。他擅长破解家庭生活之谜,家庭悲剧和夫妻情感是其作品常见的主题。奥兹的作品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共鸣,多次获大奖,包括以色列国家奖、费米娜奖、歌德文化奖,以及靠前弗兰茨·卡夫卡奖等。

目录
挪威国王
两个女人
朋友之间
父亲
小男孩
在夜晚
戴尔阿吉隆
世界语

译后记 奥兹与他的以色列基布兹世界

内容摘要
《朋友之间》讲述的是发生于朋友之间的故事:五十多岁的鳏夫发现风华正茂的女儿被自己半辈子的挚友“诱拐”了;步入中年的基布兹领袖,面对曾经的暗恋对象,心中依然会泛起涟漪;男女之间的情愫让一些人相互靠近,也让另一些人匆忙遁逃,比如单身汉茨维,笨拙倔强地阻止着友情转为恋情,却伤透了朋友的心;两个女子爱上了同一个男子,胜利的后来者又想跟原配做之心好友……这些故事上演于今日的基布兹,它们是这个不该孤独的地方存在的孤独。

主编推荐

《朋友之间》是以色列的*作家、诺贝尔奖的有力竞争者阿摩司·奥兹的优秀短篇小说集,题材、内涵、语言均不输《乡村生活图景》,只是更加精致凝练。阿摩司·奥兹擅长破解家庭生活之谜,作品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共鸣,多次获大奖,包括以色列国家奖、费米娜奖、歌德文化奖,以及国际弗兰茨·卡夫卡奖等。莫言、毕飞宇、阎连科、池莉、邱华栋、徐坤、徐则臣、陈众议等作家和学者对其作品十分推崇。在《朋友之间》中,奥兹重返少年时代曾经给他无限力量的基布兹,抒写那里的情仇爱恨、变迁和矛盾,本书曾经获得美国犹太图书奖,作家称它是关于人性的一座终极大学。他说:“我在基布兹生活了三十多年,虽然二十七年前我离开了那儿,但至今仍然会一再做梦回去,而且每周至少会做一次这样的梦。这个信号告诉我是时候远远地回顾一下1950年代的基布兹了,那时我15岁,*次到基布兹,想要开启新生活。在《朋友之间》里,我尝试着不带怀旧色彩地观察基布兹,不带愤怒,而是力求精确,满怀同情。”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挪威国王在我们耶克哈特基布兹,有个身材矮小的单身汉。他叫兹维?普罗维佐尔,五十五岁左右,两只眼睛不住地眨动,喜欢散布坏消息:地震、飞机失事、楼房坍塌砸了住户、火灾、发大水。他每天早早地便看报纸,收听各种新闻广播,这样一来,他就能在食堂门口截住我们,用那些新闻让人大吃一惊:在加勒比海,一艘渡船翻了,六百名乘客淹死……他还用心记讣告。他总是最先知道哪位名人去世,并把消息告诉整个基布兹。一天早晨,他在诊所门前的小路上把我拦住。
“你听说过一位叫维斯拉夫斯基的作家吗?”“听说过。怎么了?”“他去世了。”“很遗憾听说此事。”“作家也会死的。”还有一次,我正在食堂值班,他截住了我:“我看到讣告栏里说你祖父去世了。”“对的。”“三年前,你外公去世了。”“对的。”“那么这是爷爷辈最后一位亲人了。”兹维?普罗维佐尔是基布兹的园丁。他每天早晨五点钟起床,重新放置洒水器,给花圃松土,栽种,剪枝,浇水,用突突作响的割草机修整草坪,喷洒防治蚜虫的农药,施撒有机肥料和化肥。他的腰带上挂了个小收音机,不住地给他提供灾难信息:“你听说了吗,安哥拉发生了大屠杀。”不然就是:“宗教部部长去世了。消息十分钟前才发布。”“他的腰带……发布”,这几句话在希伯来文版中并不存在,此处根据英文补译——本书脚注均为译注。
基布兹里的人都躲着他。在食堂,他们很少和他一起坐在同一张桌前吃饭。夏日的傍晚,他常常独自坐在食堂前大草坪下面的一条绿色长椅上,看孩子们在草坪上玩耍。晚风吹起他的衬衣,吹干了他的汗水。灼热的夏日,月亮散发着红光,在高大的柏树梢头升起。一天晚上,兹维?普罗维佐尔跟坐在旁边一条长椅上的女士露娜?布兰克打招呼。
“你没听说吗?”他伤心地问她,“西班牙的一所孤儿院被烧毁了,八十个孤儿被烟活活呛死。”露娜是一位四十五岁的寡居老师,她用手绢擦擦额头的汗水说:“太可怕了。”兹维说:“只有三个孤儿获救,且个个情况危急。”他工作兢兢业业,赢得了我们所有人的敬重:他在基布兹生活了二十二年,上班时从未请过一天病假。多亏了他,基布兹才花木丛生。每块未派上用场的土地,都被他种上了时令花卉。他零零星星地建了一些岩石园,在里面种上了各种各样的仙人掌,还搭了一些木质的葡萄架。在食堂前,他修建了一座汩汩冒着水泡的喷水池,里面有金鱼和水生植物。他拥有很好的美感,大家对此颇为欣赏。
但是背地里我们叫他“死亡天使”,说他的闲话:他对女人不感兴趣,从来也没对任何女人感过兴趣,实际上他对男人也没兴趣。年轻人辛德林惟妙惟肖地模仿兹维,逗得我们狂笑不止。下午,基布兹成员坐在门廊上喝咖啡,或者跟孩子在屋前小草坪上玩耍,兹维?普罗维佐尔会到俱乐部看报纸,坐在那里的还有五六个像他这样的单身汉、书迷、劲头十足的辩论家、老光棍儿,鳏夫或者离异人士。
鲁夫卡?罗斯,一个长着两只大蝙蝠耳的小个子秃头,会在角落里咕哝:报复性的袭击只能使暴力升级,因为复仇导致复仇,冤冤相报何时了。
其他人会立即予以还击:“你在说什么呢?我们不能就这样放过他们!”“克制与姑息只能让阿拉伯人更加肆无忌惮。”兹维?普罗维佐尔会眨眨眼睛说:“最终会演变为战争。只会引发可怕的战争。”结巴伊曼纽尔?格劳斯曼会激动地说:“战——战——争。非——常好。我们会——会——赢,夺——夺取他们的土——土——地,直——直抵约——约——约旦。”鲁夫卡?罗斯脱口而出:“本古里安是个下棋高手。他总能看到五步之外。只是他干什么都是凭靠武力。”就这个问题,兹维?普罗维佐尔忧心忡忡地预言:“我们要是输了,阿拉伯人会把我们消灭光。我们要是赢了,俄国人会冲我们大发脾气。”伊曼纽尔?格劳斯曼会恳求大家:“够——够了,朋友们,安——安——安静点。让我——我平——平心——静——静气念段报纸。”兹维沉默片刻说:“你听说了吗?据说挪威国王得了肝癌。我们的地方官也得了肝癌。”爱逗乐儿的罗尼?辛德林只要在鞋店或者更衣室看到兹维,就会用奚落的口吻问:“死亡天使,今天哪架飞机失事了?”兹维?普罗维佐尔和露娜?布兰克形成了一个固定模式:他们每天傍晚谈天说地。他坐在草坪左侧长凳的右手边,她坐在右侧长凳的左手边,离他很近。他说话时眼睛不住地眨动。她身穿一件漂亮的无袖太阳裙,指尖把弄着手绢。她夸赞基布兹花园,那是他辛勤劳动的成果,她说因他之故,大家生活在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上,生活在果园枝繁叶茂的树荫下、繁花盛开的花圃中。她有迷恋华丽辞藻的习性。她教三年级,画一手精美雅致的铅笔画,作品就挂在我们一座座小房子的墙上。她脸圆圆的,面带微笑,睫毛长长的,不过脖子上有些皱纹,双腿细瘦,几乎平胸。她的丈夫几年前服预备役时在加沙被杀,他们没有小孩儿。基布兹人认为她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一个克服了自身悲剧、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的女子。兹维给她讲了玫瑰的不同品种,她热切地点头,似乎赞同每一个字眼。接着他详细地描述了苏丹发生的一场可怕蝗灾,那几乎毁灭了整个苏丹。露娜说:“你这么多愁善感。”兹维快速眨着眼睛说:“这样一来,苏丹就没有那么多绿色植物了。”露娜说:“你为什么把世上的伤心事都扛到自己肩上呢?”兹维回答:“对生活中的残酷视而不见,在我看来,既愚蠢,又有罪。对生活中的残酷,我们几乎束手无策,但至少需要承认它。”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