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成新】【良好】民国清流1
9品书籍大部分没有笔迹少量轻微笔迹。配件和光盘不包
¥
17.02
3.4折
¥
49.8
九品
仅1件
作者汪兆骞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ISBN9787514338126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49.8元
货号9787514338126
上书时间2024-11-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著名作家叶辛、王跃文,著名文化学者张颐武鼎力推荐!
第一部关于民国大师们的集体传记!一代民国清流,一代民族脊梁,在糜烂的时局共同擎起中国文化的苍穹!
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盛名的文化大师们的群体雕像,生动,鲜活,立体!著名编辑家、作家、原《当代》副主编汪兆骞老先生呕心沥血之作!
民国清流的夸父追日与飞蛾投火,写就的是中国“士”的短暂与辉煌。
《民国清流--那些远去的大师们》记述了1917~1927年中国“清流”的故事,涉及蔡元培、胡适、刘师培、黄侃、辜鸿铭、鲁迅等民国大文人的交往、逸闻、学术、趣味等诸多行迹细节。龙吟虎啸,各领风骚,折射了一个大时代的风起云涌、雪雨阴晴。
作者简介
汪兆骞,196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1979年调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历任编辑、编审、《当代》副主编兼《文学故事报》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记忆飘逝》《当代很好小说选析》《张骞传》《侃爷王朔》《春明门内客》等小说、评论集、散文、传记等。 主编过的文集包括:“金蔷薇散文名家新作文库”(新华出版社,刘心武、张炜、蒋子龙、铁凝、张抗抗等名家);“中国当代文学大家随笔文丛”(中国海关出版社,蒋子龙、张贤亮、张抗抗、刘心武、邵燕祥、柯云路等名家);“当代有名作家美文书系”(中国文史出版社,莫言、蒋子龙、周大新、柯云路、肖复兴等名家)。
目录
第一章 民国六年(1917)
第二章 民国七年(1918)
第三章 民国八年(1919)
第四章 民国九年(1920)
第五章 民国十年(1921)
第六章 民国十一年(1922)
第七章 民国十二年(1923)
第八章 民国十三年(1924)
第九章 民国十四年(1925)
第十章 民国十五年(1926)
第十一章 民国十六年(1927)
跋
内容摘要
汪兆骞著的《民国清流--那些远去的大师们》是第一部关于民国清流、一代大师们的长篇集体传记和史诗力作。
民国六年至民国十六年(1917至1927年),中国呈现了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肩的思想最活跃、文化最灿烂的局面。继承了传统“士”担当精神的一代民国清流,“以天下为己任”,为民族自尊、学术自尊,在风云动荡的时局中扮演着先锋角色。他们学问超绝而又狷介不羁;相互间道义学问相砥砺,却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不断被分化,一时间龙吟
虎啸,各领风骚,折射了一个大时代的风起云涌、雪雨阴晴。
本书第一次系统地讲述了那些特立独行的民国文化大师们在思想、学术、政见、工作和生活各个层面,互相交流、碰撞、交锋过程中的友谊、恩怨、是非、因缘与分合,生动地再现了他们在近代中国的重大转折时期的生活图景,刻画了他们各自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化品格,忠实讲述了他们的伟大与卑微,崇高与缺陷,描绘了一轴无比辉煌的民国文化巨星画卷。
精彩内容
北京恢复了平静,老百姓照常过日子,北京大学也到了放暑假的时候。
一天,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到沙滩附近的一
家酒店吃饭。刘半农笑日:“近日各家饭店酒楼都有‘总统鱼’卖,咱就来道‘红烧总统鱼’品尝品尝如
何?”陈独秀和钱玄同不解,问:“什么是‘总统鱼’,莫非是总统养的鱼?”“非也,容我道来。”刘半农就说了关于冯国璋与“总统鱼”的段子,“冯国璋代总统后,迟迟不来京赴任,段祺瑞几次致电催促。彼时,冯国璋正忙着
勾结江苏的张謇,合伙做一笔上千箱的鸦片生意。段祺瑞听说后,不急不恼地说:‘我素知此君爱财,就做个顺水人情吧。’后那冯代总统住进中南海,发现中海、南海养有很多历代珍贵之鱼。老袁执政时,从河南弄了不少黄河红鲤,放在中南海里养。据说其中有五六百年的金鲤。冯代总统闻之,令手下张网捕鱼
,果然网网不虚。有人说,不少是康乾时的鱼呢,便高价出售,银子流入代总统的腰包,美食家也大快朵颐,享了口福。”陈独秀听罢,放声大笑:“此乃张勋复辟殃及池鱼呀!我可不吃‘总统鱼’,怕脏了我的肠胃。”席间,三人谈到正题,给《新青年》组稿之事。
作为《新青年》的编辑,钱玄同自然很关注作者,他想起自己正在北大读书的德清小同乡俞平伯,诗文皆好,是俞曲园的玄孙辈。钱玄同对陈、刘介绍说,俞曲园,道光进士,任翰林院编修,精于古文字学,曾与曾国藩、李鸿章有交往。主讲于苏州、上海诸书院,授徒多人,章太炎出其门下。
钱玄同又谈了周启明和周树人兄弟,说启明文笔不错,其兄文风老辣,类龚自珍,兄弟俩在日本时还译过一本《域外小说集》,发行不过几本,但有勇气尝试,也值得敬重。钱玄同表示试试去,拿几篇稿子。
钱玄同几杯老酒入肚,由谈周氏兄相扶相携、亲密无间,竟联想起自家兄弟。
钱玄同父亲钱振常,中年擢进士,湛深经学,精于考据,乃饱学之士。钱玄同三岁时,就由父亲亲授《尔雅》,每日站立书架前,一条条诵读,直站到两腿僵直。掌灯时,才由仆人抱回卧室。后来他每思“庭训”,常感慨“由今思之,不肖放荡数年,至今日犹能稍归正路,何莫非幼时先子义方之教耶”。钱玄同对父亲的“爱之深责之切”十分感恩。
钱玄同原名师黄,字德潜,都寄托了其父的一片苦心。钱玄同对此解释说:“因先子晚年处境多逆,欲使勉为诗人。黄,黄庭坚也;德潜,沈德潜也。”足见父亲对幼子的喜爱和期许。
钱玄同12岁时,父亲去世,又四年母也辞世。此后,其兄钱恂撑起这个家。钱恂长钱玄同32岁。在幼
承庭训中,成为博学之士。他一生不以学问名世,却把大量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早年入薛福成、张之洞幕下,1907年,任出使荷兰、意大利大臣,为晚清著名外交家,与维新派、革命派多有联系。自父母亡故后,长兄如父,对钱玄同悉心照顾,疼爱有加。钱玄同留学日本,直至入北大教书,都得到兄长的提携帮助。值得一提的是嫂嫂单士厘,乃奇人也。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与钱恂结为秦晋之后,二人相濡以沫,抚养照顾钱玄同更是尽心尽力,钱玄同在日留学时生病,嫂子亲自为他煎药喂食,陪他去医院治疗。凡小叔子索钱,她都一一满足,所谓长嫂如母。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是,单士厘以三寸金莲,随夫钱恂走遍世界,且有《癸卯旅行记》和《归潜记》两书问世,使其扬名,流传至今。
毛泽东的老师、钱玄同的老友语言学家黎锦熙,这样描写钱玄同与兄嫂的关系:“提倡‘新文化’打破‘旧礼教’以后,他对于哥哥,还是依旧恭顺。他总怕他哥哥看见《新青年》,他哥哥后来还是看见了,对他也并没有说什么;他极端反对阴历,绝不再行跪拜礼,但他哥哥逝世前几年,他还是依阴历年底带妻子到家里去跟着拜祖先……”兄友弟恭,是儒家伦理中家庭内标准的长幼关系,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在破“旧礼教”与“新文化”之间,骨子里常常选择前者。茅盾曾是钱玄同的学生
,当年在湖州府中学读书时,炎炎夏日他亲眼见到街头一番别样光景:钱恂衣着单长衫,手持蒲扇,悠悠地走着,其子钱稻孙高撑洋布伞跟在他身后,钱玄同与侄子并排,跟着长兄漫步。
长兄钱恂替钱玄同包办了婚姻大事,主张“新文化”的钱玄同,无奈地接受了这桩婚姻。长兄为他找的夫人,名徐婠贞,大家闺秀。其祖父徐树兰是光绪二年举人,曾任兵部郎中,在绍兴建“古越藏书楼”。蔡元培曾在徐家校书多年。徐婠贞的父亲徐元钊与钱振常同为龙门书院门生,两家交谊甚深。观钱玄同1906年5月日记,对新婚之夜他这样描述:“是夜难过,真平生罕受者。”钱玄同和鲁迅的婚姻一样。一个是长兄安排,一
个是母亲所定,个中苦楚,他们只能在夜深人静中默默品尝了。但他们的结果却各有不同——鲁迅最后冲破封建樊篱,收获了许广平的爱情;而钱玄同却执徐婠贞之手,一直走到终老。(p032-03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