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成新】中国海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9成新】中国海外

9品书籍大部分没有笔迹少量轻微笔迹。配件和光盘不包

15.28 3.1折 49 九品

库存2件

江苏盐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梅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47128

出版时间2014-08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9787508647128

上书时间2024-06-27

卓悦书店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伴随着一路高歌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海外持续的质疑和非议。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为东道国经济和就业增长做出贡献。
《中国投资海外》(作者:王梅)通过分析,以及观点和经验的交流,来促进共识的形成,并帮助发展中国家从对外投资新的机会中实现最大可能的收益。

作者简介
王梅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资历研究员。
1991~2003年,供职于世界银行美国华盛顿总部,先后任咨询顾问、经济学家和不错经济学家。2003~2008年,在世界银行北京办事处任不错经济学家。2009~2010年,供职于高盛高华投资银行部,任执行董事。
于1997年获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分别于1988和1985年获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学士学位。

目录
导言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需要更多沟通和了解
第一部分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概况
第一章 高速增长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四个阶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第二章 保持持续增长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今后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将保持高速增长
第三章 海外针对中国投资的质疑和趋紧的监管
美国的质疑、趋紧的监管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加拿大的质疑和趋紧的监管
欧盟将国有企业视为一致行动人
澳大利亚的疑虑和趋紧的监管
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非议
第二部分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
第四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符合现有理论
优势利用和优势获取理论
投资发展路径理论
第五章 全球化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驱动力
全球化的三个特点
中国与全球化:中国市场高度开放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中国-进一步开放
第六章 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因素
规划的引导
监管的放松
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要求提高
人民币升值使国外资产显得便宜
高储蓄造成投资能力超过国内市场需求
应对贸易保护
产业升级的需要
第七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微观动因
寻求资源
寻求市场
寻求技术和品牌
寻求效率
第三部分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
第八章 没有中立的国际竞争
所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阶段都曾运用产业政策的手段
新兴企业所进入的国际经济竞技场早已不是公平的竞争市场
即使在当代,已经领先的发达国家也没有停止运用产业政策
美国的私人企业也受益政府的支持
发达国家的产业政策还有其他各种不明显的表现形式
第九章 质疑源于不了解和保护主度
中国的所谓优惠融资并不优惠
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极为激烈
美国应该欢迎华为的竞争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第十章 国有企业的一系列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有明显成效
国资委努力履行出资人职责
第十一章 国有企业改革还在继续
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国资委需要改革
地方国有企业改革相对落后
新一轮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地方国有企业改革
地方国有企业改革
“走出去”促进国企改革
小结
第四部分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
第十二章 西方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议
企业社会责任在西方曾是个充满争议的话题
进入90年代,西方跨国公司开始重视企业社会责任
进入21世纪,西方对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热情达到了
一个新的高度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辩论依然激烈地进行着
企业社会责任升级版――创造共享价值
第十三章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
新兴市场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实践比一般认为的要好
新兴市场跨国公司的特定挑战和机遇
巴西和印度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小结
第十四章 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三个阶段
中国颁布了多项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政策法规
国际机构和外国跨国公司的作用
起步阶段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如何看待中国企业的社会实践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2009~2011年全球和中国的最大10个并购交易对比
附录2 华为就3Leaf事件发表的公开信

内容摘要
《中国投资海外》(作者:王梅)基于事实的理性分析,讲出中国道理。
《中国投资海外》将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角度,对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动力和实践予以梳理分析,以对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质疑进行回应。同时,《中国投资海外》使中国企业能通过本书的分析更多地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意义,从而为今后更好地把握其投资实践提供借鉴。

精彩内容
 中国前商务部长陈德明表示,中国想到美国投资的每3元钱中,只有1元钱被批准。①也就是说,除了公开被拒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外,还有很多中国项目在投资前与美国监管机构通气时就已经被拒。
因为中国企业的投资总是有被长期审查并且最终被拒的风险,使得中国企业不得不以比对手高得多的价格投标,以让卖家企业觉得为了等待中国企业的审查结果所付出的时间和不确定性的成本是值得的。
加拿大的质疑和趋紧的监管加拿大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一些主要资源的储量均居世界前茅。石油、钾盐、铀、铜、铁、金刚石、镍等矿产正是中国所紧缺的。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成为加拿大第一
大海外投资来源国,在加拿大投资总额达到213亿美元。
五矿竞购诺兰达失败2004年,中国五矿集团(ChinaMinmetals)宣布参与竞购加拿大诺兰达公司(Noranda)。中国五矿是当时中国第一
大五金矿产品贸易公司,诺兰达是当时全球第九大铜生产商,第三大镍、锌精矿生产商。
经过竟标,五矿最终提出以42亿美元收购诺兰达100%股权。这一方案击败了包括巴西淡水河谷、南非英美资源集团(AngloAmerican)等在内的世界矿业巨头,五矿获得与诺兰达独家谈判的权利。①但是这个竟购的决定在加拿大政界的各个方面引发了众多的质疑和反对。加拿大媒体用了整整两周时间讨论中国威胁
论,反对人数之多令诺兰达惊讶。②这些质疑包括对资源安全的担忧和外国政府控制的企业是否应被允许拥有加拿大的资产。③诺兰达投资部副主席兼公司发言人说,“事情绝对被政治化了。诺兰达是商业机构,我们不是政治组织。”④最后,这个中国到当时为止最大的一单海外竟购项目以失败告终。⑤逐渐拧紧的监管阀门加拿大管理外资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于1985年6月设立的《加拿大投资法》。根据《加拿大投资法》的规定,外国投资者在加拿大投资建立新企业,均需履行备案程序。外国投资者收购加拿大企业控制权,区分不同情况,应当履行审查或备案程序00)需经过政府审核的投资交易需要向工业部提交申请,工业部长将在75天内做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审核。审核依据是此项投资是否给加拿大带来“净收益”(netbenefit),包括:(1)外国投资者在加的雇员计划;(2)投资者对加经理和董事会的计划;(3)投资对加生产率、
技术发展和创新方面的影响;(4)投资对加国内竞争的影响;(5)与加联邦和省级经济以及文化政策的兼容情况;(6)投资对加在全球经济中竞争力的影响。国家安全不是审核的依据。
在中国五矿竟购诺兰达公司引起的争议中,讨论的一个焦点是是否应当在《加拿大投资法》中纳入国家安全的考量。
2005年7月,加拿大政府出台了《加拿大投资法》的修正案,对可能影响加拿大国家安全的外国投资设立了审查机制。加拿大政府表示,此法案的出台主要是针对中国公司在加拿大的并购行为,并作为对中国并购诺兰达公司的官方回应。至此,加拿大政府将《加拿大投资法》制定的目标扩展为保护国家安全。②2005~2007年,中国购买了一些加拿大企业的股份和资产。包括:2005年5月,中海油支付1.5亿加元收购加拿大MEG能源公司16.69%的股权;2005年5月,中化集团下属的中加石油公司与加拿大西年科能源公司合作开发北极之光油砂项目,中方出资1.5亿加元获得40%的合伙企业股份;2005年9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出资14.2亿美元收购总部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卡尔加里的加拿大能源公司在厄瓜多尔的全部油气及管线资产;2006年12月,中信集团出资19.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内森斯能源有限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的全部油气资产;2007年6月,中国铝业出资8.6亿美元收购加拿大秘鲁铜业公司9l%的股份。在这5个项目中,3个都是小于10亿美元的小项目。
2007年12月,加拿大颁布《加拿大投资法》“相关指引”,就外国国有企业对加投资审查做出了新的规定,进一步拧紧审查的阀门。
除了“净利益”的考量外,该“相关指引”还强调要
审查外国政府在国有企业中直接或间接所占股权、控制方式;国有企
业的公司治理、
商业定位和报告责任结构。“相关指引”还鼓励国有企业在并购规划中任命加籍独立董事、雇佣加籍高层管理人员、在加注册、在加证券交易所上市等。①在本质上,该“相关指引”使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
业受到更严格的审查。②P53-5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