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成新】与世界伟人谈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9成新】与世界伟人谈心

9品书籍大部分没有笔迹少量轻微笔迹。配件和光盘不包

13.14 5.7折 23 九品

仅1件

江苏盐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房龙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93457

出版时间2011-09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3元

货号9787301193457

上书时间2024-06-25

卓悦书店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悦读房龙·精编青少年版”丛书选取了房龙的八部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在房龙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精编,既保留了房龙作品中历史知识丰富、语言诙谐有趣的特点,同时针对青少年的阅读特点,配有大量知识点的注释和图片,以简短的篇幅和图文并茂的形式提高青少年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开阔视野,并从中学习如何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写作。
《与世界伟人谈心》为该丛书中的一本。宴请不同时代的伟人,将他们聚在一起聊天,会是什么样的场景?房龙在这本书里给出了答案。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房龙 编译:李萍

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1882年生于荷兰鹿特丹,自幼对历史、地理、绘画和音乐兴趣浓厚,他先后在美国和德国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1944年在美国逝世。他擅长以散文的形式和生动诙谐的文笔解读历史和人物,将高深晦涩的文化知识用轻松幽默的话语表达出来,能使读者轻松地在短时间内了解历史的脉络,因此成为当时**受欢迎的畅销书作家。《人类的故事》是房龙的成名作,自此之后,他自称“像一头大象闯入了出版界”。他一生中出版了四十多部作品,在他去世之前,这些作品的销量已超过600万册。这些精彩的作品不仅向读者传达了文化、知识、科学和艺术,还有房龙睿智的思想,因此,他堪称“很好的通俗历史作家”和“普及文化思想的先驱”。 

目录
第1章  晚宴开始了:第一位出场的是伊拉斯谟
第2章  沉默者威廉为国献身,华盛顿将军肩负使命
第3章  空想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爵士
第4章  音乐世家巴赫与绘画世家勃鲁盖尔
第5章  文坛三巨匠:塞万提斯、莎士比亚、莫里哀
第6章  哲学家风范:笛卡儿和爱默生
第7章  风流女杰:狄奥多拉和伊丽莎白
第8章  噩梦难忘:罗伯斯庇尔和托克马达
第9章  无法应邀的佛祖
第10章  三位才子:圣方济各、安徒生和莫扎特
第11章  拿破仑、贝多芬和一个小人物
第12章  东西方的圣贤:柏拉图和孔子
第13章  彼得大帝与查理十二世互有敌意,伏尔泰也来了
第14章  中世纪的但丁与文艺复兴中的达·芬奇
第15章  求知的蒙田和不懈创作的拉伯雷
第16章  独身女人艾米丽·迪金森和音乐大师肖邦
第17章  富兰克林来参加圣尼古拉斯节聚会
第18章  最后一位贵客:杰斐逊

内容摘要
 宴请不同时代的伟人,将他们聚在一起聊天,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房龙在这本《与世界伟人谈心》里给出了答案。他凭借丰富的想象力,不拘时空限制,用“穿越”的方式介绍了数十位在人类历史上影响颇深的人物。这些伟人涉及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政治、音乐等领域,他们或心意相通,惺惺相惜;或是仇敌,曾兵仞相向。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出席晚宴的情景描写,生动地烘托出了他们的生平事迹、思想观念和性格特征。同时,房龙也在字里行间不动声色地表达出自己的人生观和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
《与世界伟人谈心》》为“悦读房龙·精编青少年版”丛书中的一本。

精彩内容
 作为第一位出场赴约的客人,伊拉斯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令人陶醉的夜晚。
我和弗里茨对这个计划充满信心,邀请这些伟人们来此赴宴,一一谈心,我们认真琢磨了每一个环节,希望谈话能有好的结局,也能和伟人们聊得开心。
伊拉斯谟出现后,我们很快就平静了心情。伊拉斯谟是第一位来赴约的客人,我和他出生在同一个城市中。或许大家不知道的是,他是一个私生子。
他很善于与人打交道,但是不得不从事神职工作,虽然这不是他本意。
他很讨厌修道院,因为在他小时候,母亲死于瘟疫,他就被送到这个地方。
神职工作严重影响他的社交活动,也很少和女性有直接交往的机会。
伊拉斯谟曾经给一个没落贵族的孩子当家教,对那位旧贵族母亲,伊拉斯谟曾经怀有幻想,希望她能够资助他去大学读书,结果是他失算了。之所
以会被介绍给旧贵族波尔塞林家族中的安娜夫人,并接受邀请担任她孩子的老师,是因为伊拉斯谟从事神职工作,有礼貌和修养,也不会发生什么男女问题。
可是,这位女主人不像伊拉斯谟想的那样。《阿达吉.亚》是伊拉斯谟
自认为是自己杰作的书,而女主人却极端漠视,不屑一顾,这让伊拉斯谟十
分恼火和失望。
伊拉斯谟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有前途、有知识的人文主义者,认为那是一部让世人惊叹的名著,可他的女主人虽然还算是很富有,却无视他的知识杰作。
之所以把他这段经历说出来,是因为我们感觉这段经历对他的生活有很大的意义。不做家教之后,伊拉斯谟在给一个朋友写的信中表达了他和女主人之间遥不可及的距离,表达了自己要重新远航的想法和出路。
能与伊拉斯谟共进晚餐是荣幸的。他小时候身体很不好,在修道院也经常饥肠辘辘,后来还患过病。因此我们没有在准备晚宴的事情上碰到什么困难。
要知道,伊拉斯谟内心中对文艺复兴给他带来的影响有种深深的不适应感。这种感情在他的信中可以经常看到。他对饮食还是比较挑剔的,因为我们为他选择了他喜欢吃的东西,弗里茨甚至还找来了一幅伊拉斯谟肖像的仿品来装点。伊拉斯谟对此颇为高兴,并谈起了他喜欢的肖像画是在马特西斯画的,因为那时他看起来没那么老。
其实,伊拉斯谟在绘画方面有很出色的才华。可是作为神职人员,伊拉斯谟丢掉了画笔,但他依然保留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冲动。我们适当绕过了绘画的事情,进而将话题转到了音乐方面。伊拉斯谟喜欢音乐,但是当我们放了一些英格兰歌曲后,他没有要求继续放歌曲。健谈的他,会说一些比较活跃气氛的话题。他希望多了解一些当今的社会。他有着极强的逻辑性,对政治、文学等领域有着极强的理解能力。他学到的知识很多,参差不齐,可是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的思维反应。
与伊拉斯谟的第一次见面匆匆结束了,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收获,或许是因为我太紧张和兴奋了吧,虽然在与伊拉斯谟见面前,我已经准备好了与之交谈的资料并邮寄给了弗里茨。
在我6岁的时候有幸与伊拉斯谟有过第一次接触。在我上学的路上,要
经过他的雕像,每次我都会在那里驻足良久,并在雕像旁边聆听到钟声。这就算作是与伊拉斯谟的首次接触吧。那个雕像足以彰显他在本国民众心目中的地位,要知道这是一个缺乏名人崇拜的国度。
六年后,我与伊拉斯谟有了第二次接触。而此时,我已走在了他曾经走过的道路上。童年的我和童年的伊拉斯谟似乎有种莫名的相似。从他的信件中可以看到,他对当时的学者教授是非常淡漠的,认为他们没有教养没有智慧。与我相比他应该是幸运的,因为在我的童年里,老师永远都是智慧的化身,也是永远正确的。
谈到伊拉斯谟的童年,就不得不先说一下这位伟人的光辉人生。伟人确切的出生日期已经无从查找,但应该是在公元1465年前后吧。伟人总是用充满戏剧性的语言来回忆自己的身世,回忆私生子的名声给他带来的痛苦。这些都是从他唯一存世的一封信中看到的。
伟人的父亲叫做罗杰·赫拉得,伊拉斯谟的名字是后来伟人自己改的。
对于出生地,伟人并没有太多的感情可言。在他出名之前,同乡人对他没有丝毫的兴趣和关注,于是伟人成了他们谋得财富的工具,伊拉斯谟认为他们是注重实际好处和钱财的一帮小市民。
正如之前说的那样,伊拉斯谟也像父亲一样,他也有在神职部门成长的经历。他的童年就是在修道院里度过的,只不过那是一段很不开心的人生历程。他对修道院等冠以神圣的地方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如果在他面前谈起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五世,他会很遗憾并充满同情地说,这位皇帝是一位善良的老人,是一位不得不离开自己国家的老人,出生的国家似乎容不下他这位充满理想大志的人。
据伊拉斯谟介绍说,他和皇帝并没有太多往来,只是认识—些与皇帝来往较频繁的人而已。皇帝的本意是不想杀害异教徒的,但是出于维护政治利益的考虑,他每次都要下达处死异教徒的命令,这令他忐忑不安,令他很无奈。用伊拉斯谟的话来说就是:“把人烧死,是很残忍的行径。”在法国求
学的时候,这种场景伊拉斯谟看过一次,被烧死的是一位漂亮女人,在烈火中尖叫着悲惨死去了。伊拉斯谟因此难以忘怀那个受死的女人,在与路德分道扬镳之后,他曾一度被当做是一个懦夫,被众人说成是为了不被烧死而去教会媾和。但是伊拉斯谟深知,他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个在火中呻吟的女人。
的确,伊拉斯谟的那个年代已经远离我们很久很久了,我们也不可能重新创造一个那样的年代。对于现如今的人们来说,即使对于教徒来说,教会都不意味着一切,这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是截然不同的。那时候人们做的一切都是在对上帝的祈祷和虔诚中度过的。P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