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传朱水涌 著厦门大学出版社9787561580905全新正版
¥
55.45
7.4折
¥
75
全新
库存518件
作者朱水涌 著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580905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5元
货号1202322557
上书时间2024-11-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朱水涌,厦门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常务副主任,厦门作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著作十二种,论文百篇,文艺与电视纪录片创作数十部。
目录
绪言:生命的叩问
第一编 下南洋,创中国人的工商王国
第一章 生命的根
故乡与家族
大海,生长的地方
第二章 困境中崛起的实业家
叩生意的门
国难家不幸
在父亲倒下的地方站起来
第三章 建立工商企业王国
盯住十八万粒橡胶籽
欧战硝烟中的工商传奇
第二编 办教育,尽国民一分子之天职
第四章 创建“永享和平”的集美学村
集美学校的第一块奠基石
矫正教育的偏枯之弊
海洋梦想的精彩承续
第五章 新大纪念碑上的陈嘉庚
改革道南学堂
“华文中学不容不办”
“培育有志侨教青年”
第六章 创办“世界之大学”厦门大学
“四万万之民族,决无甘居人下之理”
厦大“岂能久待”
高瞻选址演武场
“伟大建筑师”的建筑美学
《组织大纲》的周折与首任校长的离去
委重任于林文庆博士
建“能与世界各大学相颉顽”的大学
第七章 公司可以收盘,学校不能停办
先驱者的孤独
“愿为厦大奋斗到死”
厦大归国立,校名不可易
第三编 走延安,华侨领袖的历史抉择
第八章 华侨旗帜是怎么树起来的
从“福帮”领袖到社会领袖
第一次领导民间政治运动
两位侨领的恩怨纠葛
第九章 抗战烽火中的民族光辉
国家大患一日不除,国民大责一日不卸
“古今中外最伟大提案”
生命线上的千里悲壮
第十章 从重庆到西安
侯西反事件与组织回国慰劳团
重庆: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慎终追远的中华赤子
第十一章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一波三折向延安
新的世界新的人
从拥戴蒋介石到寄望毛泽东
第十二章 政治与战争硝烟中的华侨旗帜
“六十七”遭遇的政治
做华侨的良心
太平洋战争中的坚守与避难
真诚的祝贺与深沉的忧患
在历史伟大转折面前
第四编回祖国,一个国民的生命荣光
第十三章 踏上新中国的新旅程
回国共商国是
行走在祖国的大地上
人民代表的侠胆衷肠
第十四章 心系桑梓,叶落归根
修筑海堤的风波
圆“救乡”之梦,写福建铁路历史
“洞葛’有神”,两校新装
两座博物院的情怀
魂归故里
尾声:生命不朽,千古流芳
参考文献
附录 长篇诗朗诵:嘉庚颂
后记
内容摘要
陈嘉庚,被毛泽东主席称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伟大人物,在一百年前的民族危难之际,作为华侨领袖,抱着“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信念,创办了集美学村,以及闻名海内外的厦门大学。他一生“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他跨越了四个时代的历史人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无论怎样的艰难曲折,怎样的云遮雾罩,怎样的诡谲多变,他在每一个历史的关节点的正确选择与行动,都值得受到后人深深的敬仰。本书记录了校主陈嘉庚的传奇经历。
精彩内容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的一个深秋,厦门秋高气爽,一艘三桅大帆船缓缓驶出厦门港的史巷码头,船上乘坐的是一群就要踏浪离开故乡的闽南青年。此时,一位身材看上去并不魁梧但显得精悍的青年扶着船舷边站着,任海风吹拂着一条长辫子,一丝愁云悄悄地游离在他那瘦削的脸上。尽管史巷码头已经模糊一片,青年还是目不转睛地盯着远处的码头海岸,他的眼光似乎还在努力地追索着故乡的轮廓与亲人的身影。
这趟远行并不让青年觉得开心兴奋。几个月前,这位年轻人就奉父亲之命,乘上小舢板从集美社来到厦门港,登上开往新加坡的大帆船等待季风出发,他在船上待了两天,听说母亲来码头送他,一时悲痛难熬,就又跑出船舱拉着母亲回到集美,毕竟自小到大,母子相依为命,十七年来他还从未离开过母亲离开过集美,而这一走便是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青年与母亲都很难承受离别的痛苦。但父命难违,母亲再怎么不舍也不会反对丈夫要儿子出洋的要求,就在这次重新登程的前一天晚上,母亲一边为青年整理行装,一边含着泪花说:“我也不想你离开,想到你从小就在阿母身边,我就舍不得。但想想你阿爸已经快半百的人,孤身在海外,如今要你去协理生意,你还是要去的。”母亲把青年拉到身边,说:“看看咱们村的男孩子,谁不是到了年纪就要出去闯荡?谁不是最终都要跟着长辈走出这块土地?” 帆船继续乘风而行,青年依然卓立船舷边上,母亲的离别之语,与亲人的分别情景,好像浪花一样在青年的心里飞溅着,随着大帆船的渐行渐远,越来越浓重的离情别绪挥之不去。一阵海风吹过,帆船激增速度,冲出了避风港,在蔚蓝的海面上划出一道雪白的浪花,浪花飞扬,海鸥追逐,青年看着那一道在碧波中辟出的白色航道,却不知道前面的路会是怎样。
这位青年叫陈嘉庚,名字是他在南洋的父亲取的,意愿是他的出生给家庭带来好年好月好日子,青年那年十七岁。在闽南乡村,十七岁的陈嘉庚必须开始学会担当起家中长子的责任,他遵奉父亲之命,要到新加坡学习与佐理父亲的生意。这是他十七年来第一次离开家,离开与自己相依为命的母亲,离开他的胞弟陈敬贤,离开生他养他的故乡集美,而且这一离开,就是远涉重洋,就是要到很远很远的异国他乡,他不知道新加坡在哪儿,不知道这一走,什么时候还能与母亲相见,什么时候还能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这一年,从厦门港口下南洋的闽南人,有七万多人。
没有人会意料到,陈嘉庚的这一走,竟然成就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让人高山仰止的人物;华夏苍穹,会因此出现一颗璀璨的巨星;集美这个闽南小渔村,也会因这个人而成为五湖四海遐迩闻名的学村。
公元一八七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陈嘉庚出生在福建省同安县仁德里集美社,这里是闽南的一个小渔村,这一年是大清同治十三年,但大清王朝的盛世已经不再。清王朝作为一个君主专制制度相当完密的王朝,它的每个时期都需要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来统领那个庞大的组织机关系统,否则,组织机关系统便会失掉重心。但自嘉庆帝之后,尤其是咸丰去世后,皇族便一代不如一代,“一蟹不如一蟹”,虽然同治皇帝还奋力搞过一段所谓的“同治中兴”,却依然摆脱不了大清风雨飘摇、摇摇欲坠的命运。陈嘉庚出生还没百日,传来同治皇帝驾崩消息,年仅四岁的光绪皇帝继位,此时,支撑光绪皇帝统治的依然是辛酉政变后实行的两宫垂帘听政制,咸丰皇帝留下的两个皇后慈安与慈禧辅佐完同治,继续辅佐年幼的光绪。垂帘听政名义上是两宫主政,但大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主宰者却只有慈禧一人。陈嘉庚出生的这一年,已经垂帘主政十三年的慈禧开始了她的不受任何约束为所欲为的专横,排斥异己,控制光绪,独断乾纲,将个人享受置于民族国家利益之上,泱泱中华帝国快速走向衰败、没落,进入积弱积贫乃至任人宰割蹂躏的时代。
也就是这一年,日本借沙俄出兵新疆伊犁之际,以琉球难民船事件为借口,派军进犯台湾,乘火打劫,逼迫清政府放弃琉球的宗主权,琉球从此沦为日本属国,更名为冲绳。这个事件,引发了萧墙之内的左宗棠与李鸿章之争。
P7-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